-
八百人寒風踩街 天母水道祭熱鬧祈雨
水道祭由大型「水道頭」前導的隊伍浩浩蕩蕩塞滿整個中山北路六段。 2011天母水道祭昨天上午在天母舉行,三玉小學的小朋友在臉上「彩繪」參加遊行,在隊伍中十分搶眼。 第九屆天母水道祭昨天上午登場,為了配合322水資源日的主題,上百位民眾打扮成水精靈的模樣參加踩街。天母東路三玉宮前滿是人潮,許多學生更手持一長串的祈雨布娃娃,祈求老天爺可多下點雨,相當熱鬧。
-
阿美族豐年祭 千人共舞
> 華夏經緯網8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池上鄉阿美族聯合豐年祭,昨天在福原小學舉行,由大坡部落頭目蔡瑞生主持。會中除有千人共歌舞外,還舉行多年未舉辦的祈雨祭,希望池上鄉風調雨順,農作物豐收。 池上鄉長李業榮表示,看到族人精心布置場地及團結情形,讓人覺得池上鄉的阿美族就是不一樣;尤其是今年重新舉辦多年未辦的祈雨祭
-
古人祈雨花樣多:鰻魚之形,似水如龍,談談宋代為何以鰻祈雨
然而,囿於當時生產力落後和科學觀念的缺乏,人們對雨的依賴逐漸變為對神的崇拜與敬畏,特別是在「久旱」之時,將希望寄托在「神明」身上,自然而然就產生了祈雨的活動,經久不衰,沿襲至今。
-
古人祈雨花樣多:鰻魚之形,似水如龍,談談宋代為何以鰻祈雨
然而,囿於當時生產力落後和科學觀念的缺乏,人們對雨的依賴逐漸變為對神的崇拜與敬畏,特別是在「久旱」之時,將希望寄托在「神明」身上,自然而然就產生了祈雨的活動,經久不衰,沿襲至今。,夏朝就有祈雨這種活動,從商代開始,祈雨習俗已變得十分盛行了。
-
商朝初年,商湯祈雨不用人殉與人祭,自己親自做人牲
在我們華夏遠古時代,由於科學技術不發達,人類往往對於一些無法解釋的事情作出膜拜,或者對於天象異常,也經常的做出祭天祀地活動,以此來緩解旱災或洪災等現象。當社會發展到商朝的時候,祭祀已經成為國家的頭等大事,甚至比軍事更為重要。
-
淺談廣德祈雨文化
皖南廣德,古稱桐汭,地處吳越之地,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祈雨文化始終貫穿在廣德地方文化的長河中。每歲春秋廣德官民都要前往「風雲雷雨山川壇」致祭。屆時知州穿朝服「會同都司各率其屬,詣南門外恭祭」。每遇天旱,官民即求雨。偶然降雨,便認作求雨「應驗」,由此求雨之風歷代相沿。一、廣德祈雨文化的初步形成。廣德祈雨文化初步形成於祠山文化。
-
吉祥天母節
吉祥天母節 每年藏曆十月十五日,由木如寺全體僧眾向拉薩大昭寺的護法王尊吉祥天女舉行隆重的例行年祭。僧眾於十四日晚上迎請天母像至釋迦牟尼佛殿,與釋迦牟尼佛對坐。十五日一早,旭日東升之時,僧眾用頭頂著天母像來到八角街,眾多善男信女向天母像警獻哈達,在舉行一系列的降神活動後,重返大昭寺,天素養像迎坐在原來的寶座上。
-
《白鹿原》祈雨的由來
在中國北方甘山陝地區曾經有一種祈雨活動叫伐馬角或叫扎馬角。活動期間主祭人要用一。根筷子粗的鋼釺從臉上穿進,正好《白鹿原》張嘉譯祈雨場景基本還原整個過程。這個活動也被其他社火沿用,但很少有人知道扎馬角起初是給馬扎的
-
民俗 | 祈雨習俗
但殷商時代的甲骨卜辭確實就有祈雨的記載「甲子卜,其求雨於東方。」而商湯祈雨的故事,更是言之鑿鑿,有史為證。以後歷朝歷代都有文獻,直到民國乃至上世紀六十年代,也有大旱祈雨的活動。祈雨不僅在我省我國,甚至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歷史中。從日本的原始部落到北美印第安人,從澳洲的土著到俄羅斯的先民,都有過祈雨的記載。
-
淺談廣德祈雨文化
皖南廣德,古稱桐汭,地處吳越之地,歷史文化淵源流長,祈雨文化始終貫穿在廣德地方文化的長河中。每歲春秋廣德官民都要前往「風雲雷雨山川壇」致祭。屆時知州穿朝服「會同都司各率其屬,詣南門外恭祭」。每遇天旱,官民即求雨。偶然降雨,便認作求雨「應驗」,由此求雨之風歷代相沿。
-
短訊:臺出現五例日本腦炎 衛生部門進行滅蚊消毒
中新社香港六月十九日電題∶臺灣短訊 臺車齡十年以上「老爺車」佔三分之一 據交通部門統計發現,臺灣的汽車車齡以十年以上的老車居多,佔總數百分之三十二點七,其中,大貨車在十年以上的比例更高達百分之六十一點八。
-
綿延不絕的中華祈雨文化
「籲嗟」、「號」指舞時之歌;「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詩經甫田》)的「琴瑟擊鼓」之樂大概就是雩祭中所奏之樂。 巫術祈雨儀式是與祭祀祈雨儀式並存的兩大祈雨方式之一。在具體的祈雨活動中,經常出現兩類儀式並重,或以一類為主另一類為輔的現象。
-
九龍廟溝祈雨趣談
見此情況坐臥不安,食不甘味,親率下屬及相關人士到九龍廟溝設壇祈雨,跪拜有日不見降雨,談九乾心內焦急,親自撰寫祈雨祭文三篇。三篇祭文寫的心誠神專,情詞激切,心繫百姓。他在祭文中寫到:您立廟沙河,稱獨忠將軍,受魏之賜,代傳有明,褒封崇祀,遂為龍神,權司行雨,蛟螭之族,鹹聽驅使,沙邑彈丸,淺薄貧苦,禳患旱災,獨賴神爾,望能立沛甘澍,淹盡蝗蟲,解民倒懸。
-
直擊西藏信眾歡慶「吉祥天母節」
直擊西藏信眾歡慶「吉祥天母節9) "← →"翻頁 12月17日即藏曆10月15日,是藏族傳統節日「白萊日追」,(意為祭供吉祥天母的節日
-
盤點4大臺灣開鬼門活動特輯
8月3日鬼門開之後許多宣告好兄弟暑假來臨的活動也熱烈展開,不管是想湊熱鬧還是圖個安心,到活動裡走一遭也更能了解臺灣的傳統習俗喔。 竹塹中元城隍祭 想看開鬼門也不一定要到基隆跟人擠,在網絡上也能看到開鬼門的現場直播,新竹城隍廟舉辦的竹塹中元城隍祭是近年來相當受矚目的開鬼門活動,今年從8月2日起舉辦的城隍祭裡不僅以網絡直播整個鬼門開儀式
-
西藏信眾歡慶「吉祥天母節」
西藏信眾歡慶「吉祥天母節10) "← →"翻頁 11月25日,即藏曆10月15日,是藏族傳統節日「白來日追」(意為祭供吉祥天母的節日
-
消失的民間祈雨活動 婁炳成
圍繞著農業生產、祈禳豐收的巫術活動祈雨,也就應運而生了。原始儺舞裡,就有祈雨的內容和儀式。由王室官府舉行的祈雨儀式,在民國以後停止了;而民間的祈雨活動,一直延續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完全消失。現在來談論它,說的只是一種民俗文化現象。 殷商卜辭中就有「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東南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的記錄,可看作是最早的祈雨咒文。
-
道教祈雨,雨從何來?
所以,人們靠天吃飯,有需求大多都是祈求上天,如果幹旱少雨,當然是去祈雨。古時的求雨儀式,比過年時還要興師動眾。在古代,祈雨這種事都是大事,需要地方官員來組織祭拜祈雨儀式,再有甚者,是由一國之君來主持祈雨,以求潤澤子民。
-
綿延不絕的中華祈雨文化
雩祭分為常雩和大雩兩種,常雩是每年四月龍星開始出現時舉行的求雨儀式,而大雩只有在旱情特別嚴重時才舉行。由於常雩為例行公事,故春秋以後史書對常雩一般不再一一記載,只記載大雩。 周代將雩祭定為雩禮,作為例行的祭典。每年仲夏五月舉行,由天子主祭,稱為「大雩帝」。除常規的雩禮外,遇到天旱,還要舉行臨時性的雩禮。
-
臺灣神豬祭:1700斤肥豬奪魁後被宰殺遊街
臺灣神豬祭:1700斤肥豬奪魁後被宰殺遊街 發布時間:2017-02-09 16:48:56.0騰訊 2017年2月2日,臺灣新北市三峽區祖師廟舉辦神豬祭祀大典。攝影:TyroneSiu 三峽祖師廟神豬祭源起先民來到三鶯與桃園大溪屯墾時,常遭野獸及原住民攻擊,才會殺豬祭山神,後與祖師爺大年初六誕辰活動結合,成就今日神豬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