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初年,商湯祈雨不用人殉與人祭,自己親自做人牲

2021-01-20 史家之韻

在我們華夏遠古時代,由於科學技術不發達,人類往往對於一些無法解釋的事情作出膜拜,或者對於天象異常,也經常的做出祭天祀地活動,以此來緩解旱災或洪災等現象。

當社會發展到商朝的時候,祭祀已經成為國家的頭等大事,甚至比軍事更為重要。而當時的祭祀活動大多都是非常血腥的,除了要用大量的牛、羊、豬作祭品外,人殉和人祭現象也十分的普遍。

人殉,就是像陪臣、妻妾、侍衛和親信等為伺候已死的社會或家族中一些特權人物而被殺的人,都被稱為人殉,也有一些人殉是

用來作

僕役的奴隸。在商朝的君主、貴族等奴隸主的墓葬中,我們通常可以找到陪葬者。

人祭,指的就是人像牲畜一樣作為祭品被獻給天地、先祖、山川、神靈的這種祭祀方式,這些被祭祀的人則稱為人牲。

早在史前時代,人祭就已經產生了,而發展至商朝,人們對人祭早已習以為常了。人祭常常出現在商朝君主和貴族奴隸主祭奠先祖、祈求神靈、修建宮室以及祈天問雨的祭祀活動中。

在甲骨卜辭中,我們也能發現有很多的記錄是寫殺掉人來祭祀的,其中所記殺人最多的一次達到了三百人。根據卜辭計算,有超過一萬四千多人成為商王祭祀的人牲,其中,所用人牲最多的是商王武丁一代,達到了九千餘人。

在商朝初年,中原地區連續數年出現嚴重的旱情,水源枯竭,田地顆粒無收,百姓深受其害,商湯為了緩解旱情,決定親自祈雨。商湯集君王、祭祀、犧牲品三種角色於一身,在城外一個名叫桑林的地方作祭祀地點,在祭祀的過程中,商湯說不僅要用牛羊作祭品,還要用人祭奠上天。

商湯本就是為民祈雨的,所以他不忍用自己的子民作祭品,因此他剪掉自己的頭髮和指甲,沐浴淨身後,並讓人將用來祭祀的柴火圍住自己,並告訴隨從說,假如到午時三刻,仍未降雨,就把柴火燃燒起來,商湯甘願用自己的生命來為民祈雨。

快到午時三刻的時候,天空中大風驟起,電閃雷鳴後,一場大雨及時從天而降,將河道、渠道都填滿了。雨過天晴後,人們都向商湯施以最隆重的禮節,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湯禱桑林」。

在那個充滿了人牲的年代,商湯那種愛惜人民、甚至為民捨身的精神,足以感天動地。從此,商湯的聖人之德更為天下人所知。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

相關焦點

  • 從商朝人祭黑歷史來看, 他們可能不是我們的祖先!
    異形大戰鐵血戰士神降臨現場那麼,商朝的人祭儀式究竟為了什麼?近日,新華社發表了《河南發現大型商周遺址出土甲骨文記載的罕見人祭遺存》一文,考古人員在遺址內發現一處獨特的人祭現象。商朝有哪些人祭形式?這次發現的商周遺址古墓裡,獻祭人實施的是「坎」字祭祀,坎字在八卦中表示「月亮」,也就是一種拜月儀式,表示對月亮的崇拜。
  • 人殉人牲:二里頭文化的奴隸主貴族墓,供祭其祖先或神靈
    大家好,我是石林芳,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人殉人牲。人殉人牲,在青銅器時代是比較常見的。尤其是商代後期發展極盛。所謂人殉,是奴隸主階級具有特權人物死後為其從死殉葬的人。人牲,是奴隸主階級把人像牛、羊、狗一樣當祭品,殺之以供祭其祖先或神靈。
  • 人殉?人祭?揭秘商代殘酷的奴隸制度
    商代是夏朝之後的朝代,商代普遍存在著人殉和人祭。人殉就是把人作為「人」奉獻給死者,人殉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護衛死者,所以被殉的人主要是近親,包括與死者關係最近的妻子小妾、自己器重的臣子、護衛或者丫鬟。考古發現,商代幾乎所有的貴族都有用人陪葬,少的有一兩個人,多的甚至達幾十甚至幾百人。殷墟侯家莊墓裡有大概一百人陪葬,其中除了包括地位較高的侍衛和近幸,還有地位低一些的僕人。
  • 遠古時代的人牲祭祀現象,背後隱藏嚇人的真相
    大多數人,平常人,老百姓,普通人就是聖人祭祀天地的祭臺上的芻狗一隻而已,其實就是人牲,這個人牲而不是人生的人生。在遠古的時代裡,人牲人牲,說不好聽就是待宰割的羔羊。這一點,東西方的遠古文明都是出奇的一致,聖經舊約中也是有很多篇幅的記載。後來用羔羊代替人本身的罪過。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有罪的,犯了過錯的,就是原罪,這一點在佛教中也是一致的觀點。
  • 道教祈雨,雨從何來?
    湯乃以身禱於桑林,剪其髮,自以為棲牲。祈福於上帝。於是大雨總至,洽於四海。」商湯克夏後,大旱七年。於是既身為政治領袖又擔任祭祀之首的商湯便剪去頭髮,以自己作為犧牲,禱於桑林,方換來「大雨總至,洽於四海」的局面。
  • 伊尹怎樣輔佐商湯推夏建商,訓誡太甲重回正道,一心發展商朝?
    伊尹,夏朝末年商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商朝的開國元勳,甚至還有史料記載說他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之一和一位頗有手藝的廚師。甚至還決定自己親自到夏朝的都城,居住一段時間。通過與夏桀的王妃交好,成功地了解到了夏王朝內部的許多情報。在經過多年的臥薪嘗膽之後,在公元前1601年伊尹終於決定對取消對夏朝的朝貢。支持商湯率領軍隊在正面攻打夏王朝,而由於夏桀的殘暴統治,其他的諸侯王面對此事置之不理,因此夏桀就在政治上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界。
  • 從司母戊鼎看殷商血腥的人牲祭祀,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直到1984年9月,考古專家對司母戊鼎出土的地方進行考古發掘,展現出的驚悚場面才讓人豁然明白:蒸煮人牲的頭。大家都知道,殷商時期屬於奴隸社會,統治者有非常野蠻的人祭和人殉習俗。人殉就是統治者去世後,將數量不等的戰俘或奴隸殺死為死人陪葬,也叫殉葬,教科書裡有詳細的介紹。人祭教科書裡介紹的不多,可能是因為過於血腥殘忍了吧。
  • 郭峪古堡的一座神廟 講述晉東南祈雨湯王崇拜_本網專稿_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新媒體記者李清偉報導:眾所周知的是,在中國古代民間求雨有「龍王崇拜」;鮮為人知的是,求雨也能拜湯王,湯王就是成湯 ,商朝的第一代君王,這是晉東南地區的獨特風俗。   郭峪古堡標誌性的城樓傲然挺立   郭峪古城堡,是太行山麓一座唐初建置的城堡式古村落。
  • 商朝皇帝列表 商朝帝王有哪些順序年號
    準確地說,商朝時期還沒有「皇帝」這個詞,沒有皇帝這種說法,也沒有年號這種東西,後世一般都稱呼他們為「商王」,他們大概等同於後世「皇帝」的地位,是一國之君
  • 商朝皇帝列表
    商太祖商湯簡介商湯滅夏成為商朝的創建者商湯(?-約前1588年),子姓,名履,廟號太祖,為商太祖,河南商丘人。商朝的創建者,前1617-前1588年在位,在位30年,其中17年為夏朝商國諸侯,13年為商朝國王。今人多稱商湯,又稱武湯、天乙、成湯、成唐,甲骨文稱唐、大乙,又稱高祖乙,商人部落首領。商湯原是商部落的首領。
  • 商朝皇帝姓什麼?商朝皇帝姓氏
    >商朝(約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於商湯,終於商紂,共30帝,享國646年。商朝帝王譜商湯在位30年商湯,姓子名湯。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地,商湯時建都於亳(今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為相,逐漸強大起來,又有夏桀殘暴無道,民怨沸騰,遂起兵徵討夏,大敗夏軍,建立商朝。建國後又修《湯刑》,《明居》等法,比較關心民命。商湯即位17年踐天子位,為天子13年崩。外丙在位3年外丙,商湯的兒子,在位3年卒。
  • 歷史上商湯滅桀政建商朝,這個神秘的王朝被滅,到底是什麼原因?
    商湯滅夏在我國歷史上是一次比較大的奴隸制度改革的事件,在此基礎上也打破了君主永久長存的思想。這一次的事件也被稱為商湯革命,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革命。就在夏朝國力日漸消弱之際,地處黃河中下遊的一個諸侯國商族呢,也逐漸強大了起來。商朝本來也是夏朝的一個封地方國。傳說商的祖宗契,是和治水的大禹同時代的人,應協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封於商。
  • 商朝人起名拾趣
    商朝的皇帝姓」子」。開國皇帝商湯,即成湯。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代的統治者為子姓氏族。相傳商人的始祖簡狄是在野外吞食玄鳥之卵而生下了氏族的第一代男性首領契,故以子為姓,同時整個部族以鳳鳥為圖騰。
  • 八百人寒風踩街 天母水道祭熱鬧祈雨
    水道祭由大型「水道頭」前導的隊伍浩浩蕩蕩塞滿整個中山北路六段。   2011天母水道祭昨天上午在天母舉行,三玉小學的小朋友在臉上「彩繪」參加遊行,在隊伍中十分搶眼。   第九屆天母水道祭昨天上午登場,為了配合322水資源日的主題,上百位民眾打扮成水精靈的模樣參加踩街。天母東路三玉宮前滿是人潮,許多學生更手持一長串的祈雨布娃娃,祈求老天爺可多下點雨,相當熱鬧。
  • 《商朝》——湯王番外
    伊尹建議商湯:大王應該親自去夏都斟尋住一段時間,觀察一下夏朝目前的情況。在深刻了解了夏都的局勢後,他準備了諸多貢品去朝賀夏桀,並取得了夏桀妃子妹喜的寵信,過了三年,妹喜召見伊尹說:桀做了一個夢,夢見天上有兩個太陽,一個在西北,一個在東北,相互搏擊,東北那個太陽勝了,伊尹回去就告訴商湯:滅夏的時機到了,天時地利人和具備。商湯遂起兵伐夏。
  • 古人祈雨花樣多:鰻魚之形,似水如龍,談談宋代為何以鰻祈雨
    一、欲得甘露,當以祭祈之 無水則糧不生,無糧則人不存。所以以農立國,以農為本的中國古代對水有著強烈的依賴性,換句話說,古代風調雨順往往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
  • 殷墟考古發現外國人,網友:商朝人來自西方?專家:活祭戰俘
    考古學和人類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發現,種種證據證實,雅利安人幾乎遍布整個歐洲和亞洲中北部地區。雅利安人本是個遊牧民族,居住在黑海、裏海和烏克蘭大草原。公元前2000年左右,雅利安人突然崛起,率先進入了青銅器時代。他們高大強壯,崇尚武力,迅速徵服周邊部族並向外遷徙。他們首先來到小亞細亞地區,徵服哈梯人建立了西臺王國。
  • 綿延不絕的中華祈雨文化
    在我國,早在殷商年代,祈雨活動就已風行。殷商卜辭中就有「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東南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的記錄,可看作是最早的祈雨咒文。而著名的商湯祈雨的故事,更是言之鑿鑿,有史為證。據考證,甲骨文中的「舞」、「」、「」是殷人求雨祭神的三種主要儀式。「舞」即人們唱歌跳舞,用向天呼號的方式乞求下雨。「」是祭祀典禮,如同祭日。「」是焚人或曝人的求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