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生態旅遊:不是產品是理念 機遇與短板並存

2020-12-17 中國江蘇網

「我們能夠提供的旅遊產品,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豐富得多。」「當我們只盯著綠水青山發展旅遊時,卻忽視了,荒漠、海洋等多樣化的生態稟賦也能成為遊客體驗的 對象。」9月15日舉辦的2019長三角生態旅遊高峰論壇上,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的一番話,點出了生態旅遊的無限潛力。

作為2019年上海旅遊節首場重大活動,由長三角生態旅遊區聯盟主辦的2019長三角生態旅遊高峰論壇,以「智慧生態與旅遊業轉型」為主題,邀請行業專家、學者、業內人士共話發展,留下諸多啟示。

長三角生態旅遊

機遇與短板並存

峰會上發布的《長三角生態旅遊報告》顯示,長三角生態旅遊呈現以下幾方面特點:首先,區域生態旅遊資源較為豐富但分配不均,在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國家級 自然保護區等7類國家級生態旅遊目的地中,安徽、浙江、江蘇擁有量中等偏上,構成了長三角生態旅遊資源開發的重要基礎;其次,長三角發展生態旅遊擁有較為 領先的技術優勢,區域人口數量龐大,居民素質高,旅遊需求位居全國前列;再次,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程度較高,在交通、教育、金融和產業方面開展深度合 作,成熟的合作機制為生態旅遊一體化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但另一方面,專家也提醒,長三角城市群作為全球七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和排名靠前的城市群相比,第三產業的生產和消費潛力仍有待釋放:紐約灣區城市群人均 GDP7.72萬元,舊金山灣區人均GDP10.81萬元,東京灣區人均GDP4.24萬元,而長三角城市群人均GDP僅為1.31萬元。

高質量旅遊

需要一體化考量

生態旅遊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和重要抓手。中國旅遊改革發展諮詢委員會副秘書長厲新建提出,此時我們尤需站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視野下,重新審視「何為生態旅遊」的問題。

「生態旅遊決不僅是在生態環境很好的目的地旅遊,而是擁有很強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的旅遊者在生態空間中的消費。」厲新建說。

擁有高質量的生態、高質量的遊客、高質量的產品,才是高質量的生態旅遊。厲新建說,「生態旅遊意味著社會、旅遊和人的全面現代化。」

長三角生態旅遊必須放在長三角一體化的視野下通盤考慮。厲新建提出,長三角旅遊一體化不單是共同的生態治理,更應該是區域市場動能的連接,長三角旅遊面臨 區域資源稟賦和消費需求不平衡的難題:「東部」旅遊需求旺盛、旅遊發展水平高,但旅遊資源縱深相對不足,生態容量面臨很大壓力;「西部」旅遊資源豐富、發 展潛力大,但旅遊基礎設施完備程度、旅遊產品創新力度、旅遊服務與管理高度等方面存在不足;鄉村是城市休閒度假的主要承載空間,但鄉村旅遊環境、旅遊產品 整合、鄉村空間利用等還很難滿足城市消費能力釋放的需要。

厲新建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高質量旅遊,要把發達區域的生態需求和發展中區域的發展需求結合起來:「東部,城市是龍頭;西部,鄉村是龍身和龍尾。只有少數的龍頭區域,沒有龍身與龍尾在各自擅長領域的效能發揮,區域旅遊的整條龍的形象也就很難樹立起來。」

生態旅遊不僅是產品,

更重要的是理念

峰會上,旅遊業從業者和行業專家從自身經驗出發,多角度豐富了長三角生態旅遊創新發展的命題。

如何充分利用2個多億的用戶資源,來為旅遊業賦能?哈囉出行聯合創始人韓美介紹,在服務用戶的過程中他們發現,除了通勤場景,用戶在旅遊場景出行的「痛點 也是非常痛的」,哈囉於是與全國95個城市、300多個景區展開合作,提供適宜景區場景騎行的各類共享車型。韓美透露,下一步,哈囉出行還將利用物聯網技 術、大數據採集應用能力、軟硬體研發交互能力,提升景區的智慧管理能力。

鄉村振興是生態旅遊發展的重頭戲。鹽城市大豐區荷蘭花海景區負責人介紹,在把鄉村建設成賞花旅遊景區的過程中,當地農民實現了從果農、糧農到花農的身份轉 變和相應的收益提升、境界提升。「在今年清明節期間日均遊客量超過30萬人次的背景下,我們發動方圓五六公裡的農民承擔衛生處理任務,邀請他們打開院門, 接待五湖四海賓客,並充分開放各類場地為遊客提供泊位。」

上海市建設交通研究院副院長薛美根認為,長三角打造更高品質的旅遊產品,「要把遊客出行的全部過程,包括從家裡出來到景點,再從景點回家,整體納入到產品 的設計過程中去。譬如,滬杭線、滬寧線、杭寧線、杭甬線,這些鐵路資源如何納入到旅遊產品的設計中?長三角地區小汽車出行需求比較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如 何讓長三角區域真正成為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這些都需要得到進一步探討。」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北京交通大學旅遊系主任張輝提醒,要警惕一些地區套用「生態旅遊」的高大上概念,舊瓶裝新酒:「生態旅遊不是一種旅遊產品,而是 一種理念,人在這種旅遊模式中不再是主體,而是客體。縱觀現在的各類景區,多數是馴化自然,還有當下盛行的文旅小鎮,究竟是尊重了當地原有的生態、社會發 展方式,還是硬生生把它們改造成供旅遊的景觀呢?因此,發展長三角生態旅遊,如果繼續以傳統景區為依託、以旅行社為運營方式,這樣的旅遊發展模式,恐怕是 無法做到『生態』的。」

楊宜勇則寄語新時代的旅遊者,轉變傳統的走馬觀花、吃喝消遣的淺層旅遊方式,以生態旅遊為突破口,像古代旅行家徐霞客那樣,用心、用情走過祖國大地,在與自然山川的親密接觸中,實現自身思想境界的提升和人與生態的共同發展。

本報記者 馮圓芳

相關焦點

  • 長三角生態旅遊高峰論壇舉行 生態旅遊:不是產品是理念
    長三角生態旅遊  機遇與短板並存  峰會上發布的《長三角生態旅遊報告》顯示,長三角生態旅遊呈現以下幾方面特點:首先,區域生態旅遊資源較為豐富但分配不均,在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7類國家級生態旅遊目的地中,安徽、浙江、江蘇擁有量中等偏上,構成了長三角生態旅遊資源開發的重要基礎;其次,長三角發展生態旅遊擁有較為領先的技術優勢,區域人口數量龐大
  • 第13屆生態旅遊論壇在南通舉行 大咖齊聚為生態旅遊短板把脈開方
    記者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森林旅遊遊客量一直保持著15%左右的年增長速度,去年全國森林旅遊遊客量達到16億人次,創造社會綜合產值1.5萬億元,森林旅遊已成為我國林業草原最具增長潛力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助力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助力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生態旅遊正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 下一站,生態江南!這才是到長三角旅遊的正確打開方式
    六合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田志文說:「近些年,六合區不斷加強環境整治,依託山水人文資源,打造出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生態景區,既美化了鄉村環境,也發掘了旅遊資源,帶動了農民增收。」「我們能夠提供的旅遊產品,比我們想像的豐富得多。」去年9月舉辦的2019長三角生態旅遊高峰論壇上,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的一番話,點出生態旅遊的無限潛力。
  • 首屆長三角森林康養和生態旅遊宣傳推介活動在浙江桐廬開幕
    開幕式上,長三角「三省一市」林業文旅部門共同發布了《長三角森林康養和生態旅遊區域一體化發展聯合宣言》,並展示了浙江、上海、江蘇、安徽森林康養和生態旅遊資源,特別推薦了浙江十大名山公園和十大海島公園,現場還與浙江、上海、江蘇、安徽各地森林旅遊基地進行了連線採訪。
  • 潛山:打造長三角生態健康"後花園"
    近年來,潛山市依託獨有的生態優勢和資源稟賦,以全域旅遊為抓手,以林長制、河長制為保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打造長三角生態健康"後花園",書寫一體化發展的綠色篇章。
  • ...生態旅遊高峰論壇今舉行|專家:像徐霞客那樣,用心走過祖國山川
    長三角生態旅遊機遇、優勢與困境並存峰會上發布的《長三角生態旅遊報告》顯示,長三角生態旅遊呈現以下幾方面特點:首先,區域生態旅遊資源較為豐富但分配不均,在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7類國家級生態旅遊目的地中,安徽、浙江、江蘇擁有量中等偏上,而具有諸多人文生態旅遊資源,構成了長三角生態旅遊資源開發的重要基礎
  • 以全域旅遊助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
    因此,長三角亟須尋找一個突破口來打破目前的困境,而發展全域旅遊則為打破困境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遇。全域旅遊與長三角一體化互促共進按照國際經驗,人均GDP6000美元以上是一個地區進入「旅遊時代」的普遍標準。蘇浙滬包括安徽,目前人均GDP都遠超6000美元,長三角旅遊業發展空間可謂十分廣闊。
  • 新華財經|長三角省市聯袂推出「高鐵+」旅遊產品線路
    新華社上海8月6日電(記者陳愛平)滬蘇浙皖6日聯袂集中發布66條長三角「高鐵+」快捷旅遊產品線路,將各地分散的旅遊景點串聯起來,為三省一市居民及我國更多地區遊客「暢遊長三角」提供更大便利。以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推動長三角文旅一體化發展,更好支撐服務國家戰略,是長三角地區文旅行業的重大任務。
  • 66條高鐵+旅遊線路產品出爐 帶你暢遊長三角
    ,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滬浙皖文旅行政部門依託快速便捷的高鐵網絡和豐富多樣的資源配套,策劃設計60條長三角「高鐵+」旅遊產品線路、6條長三角「高鐵+」跨省主題遊線路以及長三角「高鐵+」自由行專列行動計劃,並在現場發布。
  • ...一搶而空和「田間產品」滯銷並存——區域一體化,破解「冰火兩...
    12月12日開幕的2020長三角供銷合作社名優農產品展銷會上,各方人士就如何構建長三角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展開深入交流。睢寧縣嵐山鎮供銷合作社的展位上,紫薯和各種紫薯深加工產品是主角。嵐山鎮農業公司副總經理楊志告訴記者,「我們鎮紫薯種植面積有1000多畝,因為是種在九頂山生態含氧區特有的山地紅砂土之中,花青素是普通甘薯的5至10倍,在長三角地區光是新鮮的紫薯每年能賣100萬公斤。」南京市高淳區陽江鎮慢城金甲水產養殖合作社的攤位上,一盒盒香辣蟹吸引不少市民。80後王玉花是這個合作社的領頭人,她帶著一幫「娘子軍」養螃蟹、賣螃蟹。
  • 鄭州葡萄酒市場 機遇和挑戰並存
    鄭州葡萄酒市場 機遇和挑戰並存   市場短板明顯  雖然目前已有眾多廠商聚焦鄭州這塊福地,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但和白酒市場相比仍有很大一段距離,單從自身來講,鄭州葡萄酒消費市場的短板也十分明顯。  據介紹,目前鄭州葡萄酒酒莊80%以零售和團購為主,其他或以會所形式存在,或與餐飲搭配經營等。市場規範有序,少有假冒、貼牌、傍牌酒,大部分品質好進貨渠道正規。
  • 生態旅遊!長三角唯一螢火蟲主題公園正式運營
    樂享體驗是深耕於體驗教育產業的服務平臺,在自然教育、體驗式教育的基礎之上,融合「教育+」的理念,主要服務於「兒童·親子研學體驗教育」、「成人體驗式團建培訓」以及「景區營地運營」三大核心板塊。此次合作七彩金虹景區將秉承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打造3A級美麗鄉村的理念,與樂享體驗教育公司攜手,全面開啟螢火蟲主題公園的市場化運作。
  • 事關長三角全域旅遊,這份宣言在江山發布了
    《長三角全域旅遊綠色發展宣言》。為高質量推進全國全域旅遊綠色發展,我們共同倡議:一、堅持保護為先。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思想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理念,堅持保護為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牢牢守住生態良好的底線,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為社會創造綠色生態的全域旅遊環境。
  • 長三角康養旅遊資源對接會召開
    10月28日,由池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長三角康養旅遊資源對接會成功召開,來自長三角「三省一市」的康養旅遊景點、旅行社代表約80人參加了會議。池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林芳致辭,二級調研員包曉明主持會議。池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林芳對前來參會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 天台:後疫情時代,抓緊高鐵大機遇,打造全域旅遊大花園
    後疫情時代,我們更會積極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推進理念融合,做到同向同心;進產業融合,做到互融共興;推進服務融合,做到優質共享;推進交流融合,做到裂變反應。」天台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蔣朝永表示。
  • 長三角生態環境一體化綠色發展高峰論壇暨第十七屆長三角科技論壇...
    10月10日,2020年長三角生態環境一體化綠色發展高峰論壇暨第十七屆長三角科技論壇生態環境分論壇隆重舉行。長期以來,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積極助力長三角地區環境保護和工業產業的綠色發展,紹興市科學技術協會近年來也在服務綠色產業發展、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和做法。本次論壇將為長三角生態環境領域的交流合作提供良好的平臺,同創生態文明城,共享生態長三角。
  • 大數據生態旅遊創精準扶貧新理念
    貴州貴谷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谷歌西南地區的核心合作夥伴,以谷歌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搜索能力、網盟展示能力、視頻推廣能力、移動應用能力全力加盟貴州「大扶貧」、「大數據」、「大健康」生態旅遊精準扶貧工程,貴州貴谷集團董事長杜雄率先提出,貴州大數據生態旅遊必須建立在「發展山地生態農業、山地綠色產品、山地生態文化」的基礎上,編織大數據生態旅遊綠色安全網,並引進臺灣大學科技中心
  • 長三角一體化丨德清:力爭「國字號」,爭創莫幹山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度假區發揮「洋家樂」的品牌效應,積極打造裸心堡、法國山居和郡安裡等一批高端旅遊項目;依託生態資源,打造Discovery極限探索基地、久祺騎行營等高端戶外運動基地;深挖民國風情、海派文化,建成集遊覽觀光、文化展示、文創研發等於一體的庾村廣場;推動文旅融合,打造庾村1932清境文創園,建成富有特色的民國文化街區。
  • 立足生態優勢 千島湖旅遊提質升級
    觀光旅遊   向沉浸式旅遊轉型   淳安縣擁有1800多年建縣史,千島湖鎮又是一座有著休閒運動氣質的年輕小城,文、旅、體融合吸引更多遊客沉浸下來、細細品味,體驗旅遊、文化尋味、休閒運動等產品在這裡跨界交融。   補短板、強體驗。
  • ...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如何打造「世界級濱水人居...
    原標題:國際範和江南風並存 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如何打造「世界級濱水人居文明典範」   一體化發展的全新畫卷,正在長三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