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2020-12-11 明月天心

《楞嚴經》全經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佛教裡極為重要的一部經典,佛門裡常以「開悟的楞嚴」稱之。楞嚴經裡包含著佛教裡最長的咒語「楞嚴咒」,楞嚴咒是佛頂光明,如來化身,被稱為「咒中之王」,大乘佛教認為,這世上只要有一人持誦楞嚴咒,就是正法所在,佛法就不會毀滅,有楞嚴咒在的地方就是佛。

念誦或佩戴楞嚴咒的功德殊勝無比,可消業障、解怨結,消災延壽,如佛加持,功德利益不可思議。本篇,小編就其中四大名句,解析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從中受益,若有不到位地方,望大家多多指正。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狂性頓歇,歇即菩提。

「歇」不是說讓我們不勞作,而是要我們放下心中的雜念執著、顛倒妄想,放下心中的貪嗔痴和是非分別。佛教認為一切眾生自身都具有清淨佛性,只是人們被世俗的欲望、貪嗔痴(即「狂性」)所障礙遮蓋,而不能進入佛的境界,也就難以得成菩提,即如佛一樣的無上正等正覺。

《六祖壇經》裡也說道: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修行就是不斷修正自己的念頭、修心,這顆心本來清淨,但人們卻執著於功名利祿、錢權名利,在各種欲望假相前心生妄想和迷惑,故而煩惱、痛苦不斷。如果我們能夠安住身心,內心究竟清淨,心淨則智慧顯現。

二、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這句話鏗鏘有力地點明了「邪淫心的惡果」,佛教裡認為「萬惡淫為首」,邪淫心是最損人的陰德福報的。如果邪淫心不斷除,就無法脫離六道輪迴。「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後半句是「如不斷淫,必落魔道」。邪淫是眾生無法超脫輪迴的最大障礙,它遮蔽人的真如自性,斷除人們的善根智慧,越來越愚痴顛倒。

《華嚴經》裡也提到: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人的起心動念皆是因果,故而要持戒修行,斷除自身惡習,才能徹底改變命運。邪淫心是眾生輪迴受苦的枷鎖,它加重眾生的惡業,令眾生墮入惡道受苦,無法出離。因此,欲修佛道,先斷邪淫。

三、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這句話大概意思是說,世上一切眾生,從無始劫前以來,生死交替輪轉,在六道裡輪迴受苦,皆是因為不明白自己內心的清淨自性才是最真實的東西,即明心見性、清淨佛性,反而執迷於顛倒妄想、是非分別,執著於各種虛妄假相,沒有見到清淨自性,故而在不斷生死輪迴,無法跳出三界、究竟離苦得樂。

佛陀當年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的時候就曾說道: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卻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句話也收錄在《華嚴經》裡。就是說一切眾生都具有佛性,皆可以作佛,但是眾生往往心識愚昧,被世間名利假象迷惑了雙眼,而失去本來清淨的佛性,在娑婆苦海裡輪迴受苦,不能到達解脫的彼岸。

四、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學佛修行重在真修,而不僅限於「知」,要像普賢菩薩的精神一樣,將學到的佛理應用於實踐、實際生活中。「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遠離百姓的佛法不是佛法的精神。

但許多人學佛往往走偏了路,一味注重研究佛經,將佛經研究得很透徹,也掌握了許多佛法,但是在生活中真正遇到那個境界了,依舊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這有什麼用呢?學到的佛法如果只是空殼,那就不是真修行。

比如說一個人愛發脾氣,通過修行學佛,他懂得忍辱、包容,真正遇到違緣時,能夠改變以往的惡習,這就是佛法的功用。這句經文就是告訴我們,雖然我們聞到了佛法,也學到了很多佛教知識,但如果不拿來真修行,那和那些沒有聞到佛法的人有什麼區別呢?就像和人說食物而不讓吃,是無法填飽人的肚子的。

不是經書讀得越多就越能開悟,而要在世間法內去真修、真練,才能徹悟出世間法。佛法的精神——聞思修,紙上談兵的那不叫智慧,頂多叫知識。願大家「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提及《楞嚴經》這部經書,在佛子中間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拋開經文傳入漢地的傳奇經過不談,歷代祖師對它的批註,以及「末法時代,楞嚴先滅」的教誡,就讓眾多佛子對它心馳神往。毫不誇張的說,此經涵蓋了禪、淨、律、密宗諸多法門,被各宗奉為最上寶典。
  • 《金剛經》中的四個經典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也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教人修行悟道的重要經典。禪宗六祖慧能因為聽到其中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開悟,給諸多修行者,留下不識字,卻能悟道的典範。可以說,《金剛經》中諸多經典,都能讓人見性、開悟。
  • 佛教:《金剛經》中的四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關於禪宗,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也無外乎「開悟明心」。其實,最初達摩祖師弘傳禪宗,專以《楞伽經》作為參禪印證,傳到六祖慧能大師,才開始以《金剛經》作為驗證參學者所悟真假的憑證。《金剛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總綱,「金剛」意為金中之精堅者,能斷萬物。佛言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由此可見《金剛經》在佛門中的地位。
  • 《心經》中的四大經典佛句,要反覆讀,越讀越開悟!
    有人說,《心經》是開悟之人才能讀懂的一部佛經。也有人說,讀佛經,要像念佛那樣不間斷地讀,就能開悟。無論哪種說法,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大家都很喜歡《心經》,也喜歡讀《心經》。之所以如此喜歡《心經》,除了誦讀此經,能讓人獲得無量福報之外,還能讓人的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清淨。佛教中講究慧根,如果你具備慧根,甚至因為誦讀此經而開悟!想要開悟,說容易也容易,說困難也困難。只要一個人的心,真正念誦《心經》而得清淨,那麼你就是真正的有所得。而《心經》中的這四大經典佛句,只要多讀,就會越快開悟!
  • 佛教:《金剛經》中的五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金剛經是佛教裡非常重要的經典,是一部般若智慧經。它和《心經》一樣,為大乘般若品的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以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居多。
  • 《心經》中的三個經典名句,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心經》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核心經典。其篇幅短小,但義理極為深奧。能讀懂它的人,都不簡單。有人甚至說,只有開了悟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此經。話雖如此,但是不同的人,都對《心經》有各自的見解。我們一般所說的開悟,是指讀懂了某一句經典,對它的深奧義理,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這種感覺,與普通的情緒有所不同。並且,伴隨而來的,還有對事物的各種見解。這些見解,在以前從來就沒有過相關認識,甚至沒有過相關學習。由此可見,開悟的殊勝。
  • 佛教:《楞嚴經》的三大重點,越理解越開悟!
    《楞嚴經》的重點:重點一;是「舍識用根」,捨生滅心,用不生不滅的「根」去認知——六根裡面的根性;「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在鼻,叫嗅性;在舌,叫嘗性;」,這就是不生不滅的根性。你會發現:你好像很有修行,就動大我慢的心就「著磨」,如果我們也能夠了悟,「色受想行識」,內四大、外四大,無非是如夢幻泡影的緣起法。是不實在的,是「知幻即離,離幻就覺」的。這個「色受想行識」所引出來的奇異的現象,會使一個人修行當中,貪婪某一些事情。貪染大神通,就求大神通,「磨」就投其所好。
  • 《楞嚴經》解釋:楞嚴經是什麼樣的經
    楞嚴經是一部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經書,而且它指的心是人的真心,也就是自己本身具有的佛性,這個佛性,大家是可以從楞嚴經的經文中來找,那裡面講解的特別的清楚。楞嚴經也是一本開悟的經書,其中的經文中,就有大家在修行的時候會越到的各種的問題,並且連詳解的解決方法都為大家指明,所以對大家的修行和開悟都非常的有幫助。基本上只要大家了解了楞嚴經中的含義,那麼就是可以開悟的,所以如果大家是在修行的話,那麼就是可以多多的念誦楞嚴經,這樣對大家的修行,開悟都是非常的有好處。
  • 楞嚴經·結語|如何才能讀懂《楞嚴經》?(25)
    《邊讀邊聊楞嚴經》系列至此就全部解讀完了。從2018年2月26日的第一篇開始,到今天為止,回望一年多來的點點滴滴,此時頗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寫作中的種種辛勞,皆已化作了雲煙。有讀者問如何才能讀懂《楞嚴經》?就我的體會而言,還是要採取古人的讀書方法:不看任何註解,就這樣憑著本心去解讀,不放過任何一個名相疑點,這樣經中的妙諦自然就顯現出來了。雖然這裡說不看註解,但有時候為了一個名相,一句話,我還是翻了不少註解參考,在這樣的琢磨中,對一部經的「童子功」就練出來了。
  • 《楞嚴經》解釋:如何學好楞嚴經
    其實如何學好楞嚴經,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但是大部分都是知道如何學習楞嚴經的。不過一些先輩大師是知道知道這個答案的,下面就是聖空法師的關於如何學好楞嚴經的見解:先誦楞嚴咒,後學《楞嚴經》,這是佛教的。你要去看《楞嚴經》,才知道這個道理。
  • 《心經》經典名句,越看越開悟!
    正因為裡面存在的修行奧義極深,所以裡面的經文,哪怕是一句,對修行人都能起到開悟的指導作用。大家知道,淨土法門講究念佛。只要你不停地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開悟。那麼,作為淨土法門也奉持的《心經》,只要你不斷地去念誦,也能使你達到開悟的目的。今天,雲來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心經》中的經典名句。
  • 諸多認知世界的方法,《楞嚴經》在此列,來看看講了什麼
    佛教經典有很多,其中最為出名的有幾本,《楞嚴經》算是其一。這本經書是佛教修行的大百科全書,詳細闡述了佛教中的各種概念。古人給了極高的評價「若想開悟讀《楞嚴》,若想成佛讀《法華》」。開悟的《楞嚴》,給了極其高的評價。
  • 《楞嚴經》中最容易領悟的句子,開悟一句就會受益匪淺
    《楞嚴經》中最容易領悟的句子,開悟一句就會受益匪淺 | 文 三隻眼讀史宣化上人開示:在佛教中,有很多經文典籍非常重要,但是最重要的經典就是《楞嚴經》,有《楞嚴經》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嚴經包括:序分、三番破識、十番顯見、剖妄出真、會通四科、圓彰七大、審除細惑、從根解結、二十五聖圓通章、四種清淨明誨、楞嚴神咒、十二類生、歷位修證、七趣、五十陰魔。楞嚴經的「楞嚴」二字,代表「究竟堅固」之意。1、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2、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
  • 《金剛經》:這3句經文,越讀越開悟,讓你獲得無量福報
    佛教中有很多的經典,其中《金剛經》是人們常度的一部經文之一,更是作為幾大經典之首,金剛比喻般若智慧如同金剛利劍,能夠破除塵世間的一切迷幻,解除所有的煩惱和偏見。《金剛經》裡面講的是般若智慧,什麼是般若智慧呢?
  • 《楞嚴經》、《地藏經》要告訴我們什麼?我們能在家讀嗎?
    前兩天,與一位80多歲的佛友探討佛學知識,他忽然鄭重地告訴我說:《楞嚴經》、《地藏經》都不能在家持誦、讀誦。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楞嚴經》只有和尚們能讀,居士們不能讀;《地藏經》是度亡的,在家讀會招鬼的!
  • 《金剛經》中的四句經典,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經典,以「緣起性空」而教人開悟!所謂的緣起性空,就是一切事物,都存在它的本來面目。同時,也因為任何人都有一個行為存在,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會如夢幻泡影般幻滅,最後歸於空的境地。《華嚴經》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要想脫離苦,就要從自心所造的幻境中,你才能開悟,從諸苦中跳出來。《金剛經》中有四句經典,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 別小看那些讀《金剛經》、《楞嚴經》、《心經》的人
    人們常說:「《金剛經》破色相,《楞嚴經》破空相,方顯《心經》。」在佛教的語境裡,「色」指代世間一切存在的實體,「空」指真空的本體,也指幻象,「相」的含義更宏大,指人心中的執念。所以,《金剛經》看世界,《楞嚴經》看自己。那這幾部經書又都是誰寫的,怎麼流傳進中國的呢?
  • 《楞嚴經》解釋:怎樣讀楞嚴經更好
    其實讀誦楞嚴經,當然是按照標準的楞嚴經誦持儀軌來念誦金剛經更好了。我們在念誦楞嚴經之前要先做好準備工作。當然第一步就是先找到一個讀誦的好地方,別人打擾不到我們,我們打擾不到別人,而且在讀誦之前必須要做的就是沐浴更衣,因為這是表現得出對佛經的恭敬。當然在衣服方面沒有什麼太大的要求,我們穿普通的正裝就可以了。在正式念誦楞嚴經之前,我們可以念誦幾遍的楞嚴咒,一般是奇數遍就可以,不用太多,最多21遍就可以了。
  • 楞嚴經解釋:楞嚴經的地位高嗎
    楞嚴經是佛法非常重要的一部經書,地位是非常的高的,並且楞嚴經對這個世界的文化也有很大的影響,在很多的史書和歷史中都有它的身影,還經過非常多的人加持和誦讀的,所以所楞嚴經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我們修行楞嚴經的好處也是很多的。
  • 楞嚴天機:具有哪些「向佛」訴求的人,會更適合學習楞嚴經呢
    楞嚴經是一部重要的佛法經典,都說楞嚴不滅則佛法不滅,可見楞嚴經在漢傳大乘佛法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素來有開悟的楞嚴之說,與開悟的楞嚴並稱的還有「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之說,可見呢,以凡夫之心向佛,是有所訴求的,或訴求「成佛」,或訴求「開悟」。相對於未曾開悟的凡夫來說,開悟後的境界只能是一個並不清晰的概念。那麼把一個模糊的概念作為訴求對象,能可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