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金剛經》中的四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2020-12-15 蓮荷居士

隨緣,結緣,點點「關注」吧!此文「一千二百餘字」閱讀預計需要4分鐘!

宗門中有這樣一句話 ,叫做「達摩西來無一字,全憑心意用功夫」。關於禪宗,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也無外乎「開悟明心」。

其實,最初達摩祖師弘傳禪宗,專以《楞伽經》作為參禪印證,傳到六祖慧能大師,才開始以《金剛經》作為驗證參學者所悟真假的憑證。《金剛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總綱,「金剛」意為金中之精堅者,能斷萬物。佛言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由此可見《金剛經》在佛門中的地位。

經文內容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儘管只有短短5130字,卻言簡意深,般若味重重。其中名句倍出,四眾弟子不乏由此而得大成就者,本文揀擇我覺得最為受益的四句經文,分享所感所悟,以期拋磚引玉。

其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禪宗又名佛心宗,達摩祖師「二入四行」的禪法,歸根結底是心法。祖師云:「外止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我們平日感覺不到此心向外攀緣,但是想通過坐禪靜心之時,諸多障礙就會現前,使人心猿意馬,甚至會有各種「瑞相」,譬如見華、聞香。這時若不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心就會被外境所轉。這兩句經文,就是要告訴我們視外境為虛妄,但並不是說外境不存在,而是對諸境不生執著,境緣無好壞,佛號一掃過。

其二,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禪宗講明心見性,那麼「心」在何處呢?昔日,二祖慧可於達摩祖師座下求「安心」之法,達摩祖師請他將「心」拿來,最終二祖卻發現,「覓心了不可得」。

生活中我們大概都有這樣的體驗,不是在為過去的事悵然若失,覺得沒把握住機會,就是在為將來憂心忡忡。終於決定活在當下,卻發現關注當下的一瞬間,它已經成了過去。明白「三心不可得」的道理,就離發覺自性常住「真心」不遠了。

其三,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許多人理解這兩句經,前者果,後者為因,即因為「忍」才達到「無我」的境界。但是,在我看來,這兩句經前者為因,後者為果,意為了知一切法無我,自然能達到無生法忍的境界。

昔日,佛陀為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因而即便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亦不生嗔恨。

其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而生,隨因緣聚散而生滅,並不實有,並不究竟。但是,南閻浮提眾生,心性被妄想、分別障礙,不能照徹世間萬法的本質,把如夢幻泡影的有為法,認為真實。故而,佛以「如露如電」說明世間萬法之生滅無常。

淨宗印光祖師有言,今人誦持《金剛經》,只是想了解經義。然而,《金剛經》的義理,「非至誠受持讀誦」,即便依文解義,也只如透過雲彩的陽光,並非真實義理。我覺得每誦一部《金剛經》,不妨至誠地靜心思慮,如此倒有可能體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境界,乃至明心開悟。南無阿彌陀佛。

嘈雜紛擾的塵世間,人生需要一雙看透假象的慧眼。

蓮荷居士每天帶你一起學佛悟道,破解人生迷局。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聯刪。作品均為作者原創,隨喜轉發。

相關焦點

  • 《金剛經》中的四個經典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也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教人修行悟道的重要經典。禪宗六祖慧能因為聽到其中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開悟,給諸多修行者,留下不識字,卻能悟道的典範。可以說,《金剛經》中諸多經典,都能讓人見性、開悟。
  • 佛教:《金剛經》中的五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金剛經是佛教裡非常重要的經典,是一部般若智慧經。它和《心經》一樣,為大乘般若品的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以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居多。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楞嚴經》全經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佛教裡極為重要的一部經典,佛門裡常以「開悟的楞嚴」稱之。楞嚴經裡包含著佛教裡最長的咒語「楞嚴咒」,楞嚴咒是佛頂光明,如來化身,被稱為「咒中之王」,大乘佛教認為,這世上只要有一人持誦楞嚴咒,就是正法所在,佛法就不會毀滅,有楞嚴咒在的地方就是佛。念誦或佩戴楞嚴咒的功德殊勝無比,可消業障、解怨結,消災延壽,如佛加持,功德利益不可思議。
  • 《金剛經》中的四句經典,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經典,以「緣起性空」而教人開悟!所謂的緣起性空,就是一切事物,都存在它的本來面目。同時,也因為任何人都有一個行為存在,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會如夢幻泡影般幻滅,最後歸於空的境地。要想脫離苦,就要從自心所造的幻境中,你才能開悟,從諸苦中跳出來。《金剛經》中有四句經典,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 《金剛經》:這3句經文,越讀越開悟,讓你獲得無量福報
    佛教中有很多的經典,其中《金剛經》是人們常度的一部經文之一,更是作為幾大經典之首,金剛比喻般若智慧如同金剛利劍,能夠破除塵世間的一切迷幻,解除所有的煩惱和偏見。《金剛經》裡面講的是般若智慧,什麼是般若智慧呢?
  • 《心經》中的四大經典佛句,要反覆讀,越讀越開悟!
    有人說,《心經》是開悟之人才能讀懂的一部佛經。也有人說,讀佛經,要像念佛那樣不間斷地讀,就能開悟。無論哪種說法,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大家都很喜歡《心經》,也喜歡讀《心經》。佛教中講究慧根,如果你具備慧根,甚至因為誦讀此經而開悟!想要開悟,說容易也容易,說困難也困難。只要一個人的心,真正念誦《心經》而得清淨,那麼你就是真正的有所得。而《心經》中的這四大經典佛句,只要多讀,就會越快開悟!
  • 《心經》中的三個經典名句,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心經》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核心經典。其篇幅短小,但義理極為深奧。能讀懂它的人,都不簡單。有人甚至說,只有開了悟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此經。話雖如此,但是不同的人,都對《心經》有各自的見解。我們一般所說的開悟,是指讀懂了某一句經典,對它的深奧義理,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這種感覺,與普通的情緒有所不同。並且,伴隨而來的,還有對事物的各種見解。這些見解,在以前從來就沒有過相關認識,甚至沒有過相關學習。由此可見,開悟的殊勝。
  • 金剛經十大名句,句句開悟,值得反覆去讀!
    金剛經十大名句,句句開悟,值得反覆去讀!聖度文化總結了金剛經十句經典名句,分享給大家。當年六祖慧能,只是聽了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便言下大悟,可見金剛經卻有開悟之功,希望所有學佛者,都能常讀金剛經,功德無量,好處無限。
  • 《金剛經》中的這3句話,讀得越多,越容易開悟!
    《金剛經》就是大家熟知的一部佛教經典,裡面擁有非常多膾炙人口的句子,讀來朗朗上口,意味深長,如果能反覆讀誦,並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會,每一遍都必有不同的收穫,能夠幫助我們打開智慧,更圓滿的去看待人間與世事。下面引用《金剛經》中的三大名句,與大家共同學習。
  • 《心經》經典名句,越看越開悟!
    正因為裡面存在的修行奧義極深,所以裡面的經文,哪怕是一句,對修行人都能起到開悟的指導作用。大家知道,淨土法門講究念佛。只要你不停地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開悟。那麼,作為淨土法門也奉持的《心經》,只要你不斷地去念誦,也能使你達到開悟的目的。今天,雲來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心經》中的經典名句。
  • 讀《金剛經》|如何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金剛經》
    梁朝的昭明太子為便於研讀,將《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品,故而在讀誦時是不需要讀誦分品的副標題的。在經典學習方式上,常有一種只讀誦不解經,把讀誦和解經對立起來的論調,這是對讀誦的誤解。讀誦的「誦」字,本意就是語義通達,故而讀誦的過程本身就是解經的過程。經常讀誦經典的人都有體會:在讀誦時,常有妙義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讓自己越讀越有滋味。
  • 佛教:讀懂了《金剛經》裡的這句話,才算是真正開悟了!阿彌陀佛
    佛教:讀懂了《金剛經》裡的這句話,才算是真正開悟了!南無阿彌陀佛!《金剛經》是佛教中最經典的一部佛經了,金剛經的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自唐朝傳入中國後,一共有6個譯本,最廣泛流傳的就是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
  • 佛說受持讀誦《金剛經》,乃至為他人解說四句偈,此人得福德很多
    佛說受持讀誦《金剛經》,乃至為他人解說四句偈,此人得福德很多。我們知道《金剛經》在我們國家是很流行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禪宗六祖慧能的原因吧。慧能大師不識字,但是在五祖給他講《金剛經》的要義時,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慧能大師就開悟了,大徹大悟了。所以《金剛經》對後世影響很大,我們知道《金剛經》的當機者是須菩提,而須菩提在佛的十大弟子中被稱為"解空第一"。《金剛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屬於《大般若經》的第九會,是宣說般若空義的代表作之一。
  • 《金剛經》中的四句經典,句句助您開悟!
    《金剛經》也叫《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大乘佛教所奉持的經典。在《般若部經》中,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因為此經,能以無上的智慧,斷除人的各種顛倒夢想。所以,這部《金剛經》翻譯成漢文後,備受修行者的歡迎,成為出家人,或者是一些在家居士必修的經典之一。
  • 讀金剛經好還是讀阿含經好。
    讀金剛經好呢?還是讀阿含經好呢?這個問題好象有點多餘。從的現狀來看,金剛經流轉的廣度,和被民眾所喜愛的程度遠遠超過了阿含經。為什麼會這樣呢?第一,阿含經頂著一個小乘佛經的帽子。小乘嘛,會讓人覺得成就不如大乘。
  • 從《金剛經》中「一時」談佛教的時間觀
    讀佛教經典的時候常常會看到很多「一時」的說法,例如《金剛經》中講到: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 有的學者說是因為古印度人的時間觀念不強,經常是在記錄一些事情的時候,沒有寫清楚具體時間,所以常常用「一時」來表示時間,翻譯過來大概就是那時候的意思。
  • 佛教:已經開悟的人,身上會有4個特徵,你有嗎?
    開悟的狀態分為多種,如果你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小道理,就會有小的開悟,如果明白了一些大道理,就會有大的開悟,若是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諦,能夠明本心,見本性,那就是大徹大悟。學佛之人千萬多,開悟之人能有幾個?我們要想知道自己有沒有開悟,可以看一看自己身上有沒有這四個特徵,一般開悟的人,身上都會有這四大特徵,看看你有幾個?
  • 讀《金剛經》,尋找開悟的感覺
    我家書房裡供奉著一本《金剛經》,放在書堆的最上方,算作最簡單的供奉。《金剛經》上說「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經書裡藏著佛陀偉大的靈魂,我隨時都可以打開,隨時都可以與佛陀會面,有佛陀在,何愁不開悟!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有個叫「獨孤求敗」的人,手中無劍心中有劍代表武功最高;我覺得,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對於凡事凡物,不離實體,心中無物,便是凡夫覺悟的境界。我們常說放下之難,難在心有掛念。對於生活在世俗的人們來說,執著是容易的,放下是困難的。
  • 佛教:《楞嚴經》的三大重點,越理解越開悟!
    你會發現:你好像很有修行,就動大我慢的心就「著磨」,如果我們也能夠了悟,「色受想行識」,內四大、外四大,無非是如夢幻泡影的緣起法。是不實在的,是「知幻即離,離幻就覺」的。這個「色受想行識」所引出來的奇異的現象,會使一個人修行當中,貪婪某一些事情。貪染大神通,就求大神通,「磨」就投其所好。
  • 清涼學堂丨不可不讀的佛經:《金剛經》
    讀經不僅可以成長自我,還能發揮教化、弘法的功能,是自利利他的修行法門。據說,六祖慧能出家之前,就是聽到有人誦讀《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下若有所悟而決定出家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