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楞嚴經》的三大重點,越理解越開悟!

2020-12-11 國學觀世界

《楞嚴經》的重點:

重點一;是「舍識用根」,捨生滅心,用不生不滅的「根」去認知——六根裡面的根性;「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在鼻,叫嗅性;在舌,叫嘗性;」,這就是不生不滅的根性。舍識用根就了悟 了真心,用這個真如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修行,一剎那之間就與「佛性」相應。

重點二;是防止「磨事」,就是防止「著磨」,有很多人不知道,修學佛道是用真如不生不滅的心性在修行。而眾生一直在相上裡面打轉。譬如印光大師書裡有講,就憑一念,急著想要見佛的心就會「著磨」,鎖定目標,非見到「佛」不行,就憑這一念,刻意的想見佛。

而他不知道說清淨心相應自然見佛,至誠懇切,佛性自然現前。若你刻意的求,那魔就會投其所好,讓你看到種種的異象,瑞相、見花、見光、聞香,看到蓮花,以諸佛,上至十方淨tu,下至阿鼻DY,都讓你看得很清楚。你會發現:你好像很有修行,就動大我慢的心就「著磨」,

如果我們也能夠了悟,「色受想行識」,內四大、外四大,無非是如夢幻泡影的緣起法。是不實在的,是「知幻即離,離幻就覺」的。

這個「色受想行識」所引出來的奇異的現象,會使一個人修行當中,貪婪某一些事情。貪染大神通,就求大神通,「磨」就投其所好。你想見佛,「磨」也投其所好,變化成「佛」

在五十種「陰磨」裡面講:如果有修行人在修行,忽能聞到遙遠地方的兩個人在講話的聲音。那你千萬不要誤認為說你很有修行,這個只是一個過程,並沒有「解脫」。

比如說你坐家裡修行、打坐,你此刻能夠聽到美國的兩個朋友在講話,而且他們兩個講話就如同在近距離一樣的。然後打電話告訴他,「你們兩個在講什麼」,他們兩個會嚇一跳說「原來你是佛,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否定,我們不是,這個就是只是心光外洩,就是積極的努力的用功,超乎一般的異相,會所顯現的「色受想行識」的一種意象而已,不是真正的菩提。

重點三;就是不「著相」,遇人、遇事千萬執著不得。「若作聖解,即著群邪」;就不能動到一個念頭說:我很有修行。達摩大師講「見相,即見gui」啊,「相;眾相本空;相不可得;」

《金剛經》講:「菩薩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見相」你就有東西可以貪,而貪不到,你就會起「嗔恨心」;你若看不破,那這「貪嗔痴」就會連續一直作用…… 而我們的清淨的心靈,也會一直的受到強大的損傷和刮痕,那時我們的心靈傷痛就永遠沒有辦法弭平。就沒有辦法最做到「如風吹光」;也沒有辦法做到「船過水無痕」;

假如我們能令「心無所住」;那這當下一念,便當下解脫;這是最重要的,「萬法回歸當下」。什麼叫做「色即是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色即是空,在凡夫界來講:就是「色、受、想、行、識」。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裡面講:「色即是空」 色是緣起法,是畢竟本空,大悟的人,見一切相就是清淨法身。我們想要脫離心裡的痛苦,那《心經》講的那句話,你就不能不體會。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想要化解痛苦,很簡單也很難,就是把身心徹底看破。「色」即是空,「受」即是空,「想」即是空,「行」即是空,「識」即是空。

在佛的法界裡面,法界平等。無相無不相,究竟一實相;#佛教#

往期回顧:

佛教的《人類起源》

佛教:適合大眾在「末法時期」修行的法門

「十種」,讓我們充滿「正能量」的「天地自然規律」

相關焦點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楞嚴經》全經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佛教裡極為重要的一部經典,佛門裡常以「開悟的楞嚴」稱之。楞嚴經裡包含著佛教裡最長的咒語「楞嚴咒」,楞嚴咒是佛頂光明,如來化身,被稱為「咒中之王」,大乘佛教認為,這世上只要有一人持誦楞嚴咒,就是正法所在,佛法就不會毀滅,有楞嚴咒在的地方就是佛。念誦或佩戴楞嚴咒的功德殊勝無比,可消業障、解怨結,消災延壽,如佛加持,功德利益不可思議。
  • 《楞嚴經》解釋:楞嚴經是什麼樣的經
    楞嚴經是一部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經書,而且它指的心是人的真心,也就是自己本身具有的佛性,這個佛性,大家是可以從楞嚴經的經文中來找,那裡面講解的特別的清楚。楞嚴經也是一本開悟的經書,其中的經文中,就有大家在修行的時候會越到的各種的問題,並且連詳解的解決方法都為大家指明,所以對大家的修行和開悟都非常的有幫助。基本上只要大家了解了楞嚴經中的含義,那麼就是可以開悟的,所以如果大家是在修行的話,那麼就是可以多多的念誦楞嚴經,這樣對大家的修行,開悟都是非常的有好處。
  • 《金剛經》中的四個經典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也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教人修行悟道的重要經典。禪宗六祖慧能因為聽到其中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開悟,給諸多修行者,留下不識字,卻能悟道的典範。可以說,《金剛經》中諸多經典,都能讓人見性、開悟。
  • 《楞嚴經》解釋:如何學好楞嚴經
    其實如何學好楞嚴經,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但是大部分都是知道如何學習楞嚴經的。不過一些先輩大師是知道知道這個答案的,下面就是聖空法師的關於如何學好楞嚴經的見解:先誦楞嚴咒,後學《楞嚴經》,這是佛教的。你要去看《楞嚴經》,才知道這個道理。
  • 諸多認知世界的方法,《楞嚴經》在此列,來看看講了什麼
    佛教經典有很多,其中最為出名的有幾本,《楞嚴經》算是其一。這本經書是佛教修行的大百科全書,詳細闡述了佛教中的各種概念。古人給了極高的評價「若想開悟讀《楞嚴》,若想成佛讀《法華》」。開悟的《楞嚴》,給了極其高的評價。
  • 楞嚴經解釋:楞嚴經的地位高嗎
    楞嚴經是佛法非常重要的一部經書,地位是非常的高的,並且楞嚴經對這個世界的文化也有很大的影響,在很多的史書和歷史中都有它的身影,還經過非常多的人加持和誦讀的,所以所楞嚴經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我們修行楞嚴經的好處也是很多的。
  • 《楞嚴經》中最容易領悟的句子,開悟一句就會受益匪淺
    《楞嚴經》中最容易領悟的句子,開悟一句就會受益匪淺 | 文 三隻眼讀史宣化上人開示:在佛教中,有很多經文典籍非常重要,但是最重要的經典就是《楞嚴經》,有《楞嚴經》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嚴經包括:序分、三番破識、十番顯見、剖妄出真、會通四科、圓彰七大、審除細惑、從根解結、二十五聖圓通章、四種清淨明誨、楞嚴神咒、十二類生、歷位修證、七趣、五十陰魔。楞嚴經的「楞嚴」二字,代表「究竟堅固」之意。1、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2、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
  • 《心經》中的四大經典佛句,要反覆讀,越讀越開悟!
    有人說,《心經》是開悟之人才能讀懂的一部佛經。也有人說,讀佛經,要像念佛那樣不間斷地讀,就能開悟。無論哪種說法,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大家都很喜歡《心經》,也喜歡讀《心經》。之所以如此喜歡《心經》,除了誦讀此經,能讓人獲得無量福報之外,還能讓人的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清淨。佛教中講究慧根,如果你具備慧根,甚至因為誦讀此經而開悟!想要開悟,說容易也容易,說困難也困難。只要一個人的心,真正念誦《心經》而得清淨,那麼你就是真正的有所得。而《心經》中的這四大經典佛句,只要多讀,就會越快開悟!
  • 楞嚴經解釋:楞嚴經功德不可思議
    楞嚴經這部經文也是作為佛學著作中重要的經文,且也是使很多的人去以楞嚴經修行的,所以這部經文也是能使更多的人可以去開悟的經文,讓自己能夠找到內心的答案,從而也是能夠使自己有好的功德。1、楞嚴經也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經文,所以其中的修行也是非常的難,只要我們肯去以此堅持內心的話,就能夠讓我們有著更好的理解,這樣也是能夠使我們有著更多的功德,讓我們可以更好的以楞嚴經思考自身,也是能夠使我們對此有著好的體悟,能夠讓自己有著好的悟性,使自己的內心可以更加的明淨,可以確保自己的心不會被妖魔給侵佔。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提及《楞嚴經》這部經書,在佛子中間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拋開經文傳入漢地的傳奇經過不談,歷代祖師對它的批註,以及「末法時代,楞嚴先滅」的教誡,就讓眾多佛子對它心馳神往。毫不誇張的說,此經涵蓋了禪、淨、律、密宗諸多法門,被各宗奉為最上寶典。
  • 《心經》中的三個經典名句,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心經》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核心經典。其篇幅短小,但義理極為深奧。能讀懂它的人,都不簡單。有人甚至說,只有開了悟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此經。話雖如此,但是不同的人,都對《心經》有各自的見解。我們一般所說的開悟,是指讀懂了某一句經典,對它的深奧義理,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這種感覺,與普通的情緒有所不同。並且,伴隨而來的,還有對事物的各種見解。這些見解,在以前從來就沒有過相關認識,甚至沒有過相關學習。由此可見,開悟的殊勝。
  • 楞嚴天機:具有哪些「向佛」訴求的人,會更適合學習楞嚴經呢
    楞嚴經是一部重要的佛法經典,都說楞嚴不滅則佛法不滅,可見楞嚴經在漢傳大乘佛法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素來有開悟的楞嚴之說,與開悟的楞嚴並稱的還有「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之說,可見呢,以凡夫之心向佛,是有所訴求的,或訴求「成佛」,或訴求「開悟」。相對於未曾開悟的凡夫來說,開悟後的境界只能是一個並不清晰的概念。那麼把一個模糊的概念作為訴求對象,能可靠嗎?
  • 《楞嚴經》:楞嚴的儀軌
    念淨業真言是為了清靜障礙, 使念楞嚴咒效果好; 念安土地真言, 是因為念楞嚴咒鬼神害怕, 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 你要使他們安心.對很多人來說,在外或不方便時,你不可能隨時隨地持誦全咒,這時候不妨多持誦楞嚴咒心。因為你只要憶念楞嚴咒,即可獲得八萬四千金剛保護。在夢中,或突發危難事故的時候,能及時憶念楞嚴咒心,必得遠離恐怖災難!
  • 《楞嚴經》真偽之辨,此經究竟能否開悟,增長智慧,亦或是偽經呢
    《楞嚴經》在中國佛教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影響。自從唐代中葉譯出之後,此經就被一部分佛教學者懷疑為"偽經",至近現代,疑偽之論更是喧囂塵上。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此經一經譯出便得到了佛教界的廣泛注意。自宋以後,此經更是盛行於僧俗、禪教之間。
  • 《金剛經》:這3句經文,越讀越開悟,讓你獲得無量福報
    佛教中有很多的經典,其中《金剛經》是人們常度的一部經文之一,更是作為幾大經典之首,金剛比喻般若智慧如同金剛利劍,能夠破除塵世間的一切迷幻,解除所有的煩惱和偏見。《金剛經》裡面講的是般若智慧,什麼是般若智慧呢?
  • 「禪」的修行正道——《楞嚴禪心》之修行2個重點
    大家聽過「開悟楞嚴,成佛法華」的說法嗎?年初筆者參加話頭禪修,有幸聽到法師關於心性及修行的開示,獲到不少啟發,但是吉光片羽,未窺全豹。現在感恩法師將多年的心得,輯集成《楞嚴禪心》一書,除了闡述《楞嚴經》的十番顯見,即真心的十大特質,最難得教導我們如何結合禪觀和生活實踐,有助真正做到活用楞嚴,走向修行的正道。漢傳佛教對《楞嚴經》十分重視,但卻不容易看懂它,法師指出:「特別是經中有些觀念與常入的生活經驗完全相反。
  • 《楞嚴經》有多重要?它的名字就足夠講1節課
    《楞嚴經》在佛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古有「石破天驚講法華,風起雲湧演楞嚴」之說;《楞嚴經》是開悟之經典,《法華經》則是成佛之經典。因此,在修行開悟成佛的道路上,楞嚴經極為重要。《楞嚴經》橫跨各個宗派,包含顯密性相,在各個層面都進行了詳盡的剖示,可謂佛教修行之大全。《楞嚴經》是一部破魔寶典,只要《楞嚴經》在,正法就還在。《法滅盡經》有雲,在極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經典依次滅盡。諸經皆滅,娑婆世界即進入暗劫時期,無佛法存在。
  • 佛教:《金剛經》中的四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關於禪宗,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也無外乎「開悟明心」。其實,最初達摩祖師弘傳禪宗,專以《楞伽經》作為參禪印證,傳到六祖慧能大師,才開始以《金剛經》作為驗證參學者所悟真假的憑證。《金剛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總綱,「金剛」意為金中之精堅者,能斷萬物。佛言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由此可見《金剛經》在佛門中的地位。
  • 楞嚴經釋疑:女人抄楞嚴經的功德有什麼
    現在很多的人都是在抄寫楞嚴經的,抄寫楞嚴經的功德是非常多的,大家堅持的去抄寫時,就能才能夠楞嚴經中得到很多的知識,而且自己的堅持抄寫,能讓自己感悟到很多的知識,抄寫的時間長了之後,從中得到的功德也就是更多的。
  • 佛教: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楞嚴經,除阿彌陀佛這也可以一覽
    在佛教文化中,《觀無量壽佛經》亦稱《觀無量壽經》、《十六觀經》、《觀經》等,卷,南朝時劉宋良耶舍譯。《觀無量壽經》以王舍城內阿世太子聽信提婆達多的惡言,幽閉父母一事為主要內容。作為淨土宗的基本經典,《無量壽經》詮釋了淨土宗的許多修行方法,被認為是淨土第一經,甚至有高僧盛讚此經是「小本的華嚴經」,將《無量壽經》與華嚴經》相提並論。道隱大師稱此經是「專中之專,頓中之頓,真中之真,圓中之圓」,認為《無量壽經》不僅是淨土綱要,還是釋迦牟尼佛教義的指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