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金融雜誌
原標題:《中國金融》|普通人如何實現財務自由——讀《實現財務自由》
文: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李松梁
來源:《中國金融》2020年第23期
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家庭財務問題:如何客觀評估自己的家庭財富?如果失去工作收入,現有生活水平能維持多長時間?將每個月工資多大比例存下來合適、要強制儲蓄嗎?存下來的錢如何規劃?在什麼階段購買多大額度的哪類保險能最大程度抵禦大病風險?怎樣才能給子女留足教育經費?贍養老人、撫養子女的錢從哪兒來?要不要在工作之外再搞個副業,或者是辭職創業?
這些問題看起來「家長裡短」,但幾乎貫穿了個人生命的始終,也常常是引發家庭矛盾的導火索。尤其是家裡的頂梁柱,每當遇到這類問題,如果不掌握點實用知識,要麼拍腦袋決策,要麼顧此失彼,都將給個人及家庭造成災難性影響。實際上,財務自由並非富人專利,任何一個普通人,只要認真思考並正確回答上述問題,就已經走在了財務自由的道路上了。
約翰·文託的《實現財務自由——一份全面綜合、合理節稅的財富管理指南》,就是一本幫助普通人解決家庭日常財務問題、實現財務自由的實用書。說這本書實用,主要是因為現在一提到「財務自由」,很多人會把它和「心靈雞湯不給勺」聯繫起來,但在這本書裡,約翰·文託的主要目的就是給「勺子」,而且提供各種各樣的「勺子」,不同的人在不同階段可以找到不同的「勺子」。這本書所提供的方法,不僅涉及家庭財務規劃的幾乎所有方面,而且還很具有實操性。大到如何處理好父母養老、子女教育、個人退休、遺產繼承、創業選擇等問題,小到如何選擇理財顧問、如何防止信息洩露和網絡詐騙等。另外,本書還十分誠懇地提供了「每周節省20美元的101個小妙招」,其中部分妙招實用得讓人忍俊不禁。例如,「穿壞的衣服先別扔,縫縫補補還能穿」「選擇流媒體觀影,儘量少去電影院」「每周吃一次素食,安全健康又實惠」;等等。
誠如前文所言,全書沒有道德說教和哲學思辨,也沒有空洞理論和深刻思想,就是一本工具書。書中所提供的全部都是實用的方法和工具,任何一個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相關的問題,都可以像查字典一般,找到作者所提供的專業實操意見。但是,作者基於實用主義對「財務自由」概念的定義,對於我們更好地理解財富、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大有裨益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又不是一本普通的工具書。「財務自由」並不等價於「富有」,而是一個與預期生活水平相關的動態概念,如果預期生活水平高,財務自由自然難以達到,而反之,財務自由更易實現,財務自由還會隨著預期生活水平動態變化。幾年前,「知乎」上流行一個話題「實現財務自由是一種什麼體驗」,儘管無法保證答主均為真正的財務自由者,但有些答案還是能給人啟發。有觀點指出,獲得一筆巨額財富之初所感受到的自由快感,會很快隨著時間而消逝,人總是需要有更大的目標、更高的追求。也許,與財務自由的結果相比,實現財務自由之路同樣精彩,或者說,財務自由之路只有裡程碑,沒有終點站。
雖然本書寫作主要以美國為背景,但書中所講的原則、方法基本能適用於我國讀者。書中的很多觀點和案例,我或多或少都有經歷或思考,這些熟悉而又意外的內容深深觸動了我,真實得就像是在我腦子裡裝了攝像頭。當前,我國社會進入消費升級時代,一方面,年輕人超前消費意識覺醒,各類信用卡、消費貸、網貸蓬勃發展;另一方面,住房價格居高不下,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養老體系面臨繳費下降、收益不足和支出增加的三重壓力,在這種形勢下,是選擇做一個審慎的長期主義者,還是樂觀的短期主義者?本書作者結合美國的經驗教訓、親自處理的客戶案例,給了我們很多建議。疫情之下,人們逐漸發現,原來家庭抵禦衝擊的能力是如此脆弱,原來財富積累和財富耗散速度是如此不對稱。家庭財務是需要認真並且用心規劃的。
每一個勤勞、踏實、肯幹、正直的人,都值得擁有財務自由的人生。但面對住房、教育、養老、疾病、災難等問題時卻往往事與願違,個人總是很被動地應對,疲於奔命,毫無尊嚴和自由可言。這其中當然有社會和制度方面的原因,但就個人而言,如果歷史進程於我不利,難道就不需要積極主動作為了嗎?我相信,對於有家庭責任感、期待美好生活的人們,總會在多重約束條件下積極求解,去掌握一些實用的方法和工具,認真地做好家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