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作為哺乳動物,蝙蝠為什麼會飛?它的祖先是誰?2006年出土的遠古翔獸的化石給考古人員帶來了新的思考,遠古翔獸有可能是蝙蝠的祖先。
我們知道,天空是鳥類的專屬領域,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人類一直希望能突破自身限制,翱翔藍天。客觀地說,一種生物是否具備飛翔本領,與身體多項指標有關,例如骨骼重量、身長等。另外,是否能飛行也與身體內部組織或結構有關。很明顯,不管是從骨骼重量、身高還是身體器官的角度來看,人類都不具備飛行優勢。所以,人類註定是一種只能活動於陸地或海洋的生物。
不過,生理上的限制並沒有難倒聰明的人類,古有萬戶,現有飛行員,都在努力地向藍天靠近。古時萬戶,為實現自己的飛翔夢想,自行設計了一款簡易型飛行裝置。遺憾的是,在起飛過程中,飛行器出現了故障,萬戶也在這次意外事故中喪生。
萬戶雖然沒能順利飛上藍天,但他給後人留下了無數啟迪。在萬戶的啟發下,科學家順利研製出飛機,人類的飛翔夢想終於在專用設備的輔助下得以實現。如今,不管是經過專業訓練的空乘人員還是大眾百姓,都有機會體驗飛上藍天的樂趣。
說完人類艱難而又曲折的飛翔歷程,我們來說說不費吹灰之力便飛上藍天的鳥兒。鳥為何擁有飛行能力?這種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嗎?這當然要從鳥類的祖先說起。2015年,考古人員在甘肅開展工作時發現了一種獨特的鳥類化石,它似乎能幫助人類解開鳥類進化之謎。
考古人員給這種鳥命名為「甘肅鳥」,通過查閱資料,考古人員發現,甘肅鳥最早出現在白堊紀,距今約1.2億年。通過分析化石的特徵,考古人員推斷,甘肅鳥不僅能在空中飛翔,它還能在水上活動。而且,結合甘肅鳥的骨骼特徵來看,它似乎更擅長在水面滑行,飛翔這一技能似乎是剛學會不久,肢體動作還比較僵硬。
在研究甘肅鳥的過程中,科研人員聯想到了另一種生物,它們不是鳥,但是會飛。它們是誰?它們便是最近因肺炎疫情頻頻登上熱搜的蝙蝠。對於蝙蝠,不少朋友或許認為它們是鳥類,因為它們能自由飛翔。不過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蝙蝠算不上鳥類,它屬於哺乳動物。
早在2006年,考古人員在蒙古寧城找到了一具哺乳動物的化石,通過分析,考古人員認為它具備滑翔哺乳動物的所有特點,對此,考古人員將它命名為「遠古翔獸」,它出現時間應比甘肅鳥早約150萬年。同時,在將它與蝙蝠進行對比的過程中,考古人員有了新的發現:遠古翔獸很有可能是蝙蝠的祖先。
研究顯示,遠古翔獸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幸運的是,恐龍因第五次生物大滅絕而消亡,而遠古翔獸憑藉著出色的生存能力熬過了大滅絕時期,堅強地存活下來。結合化石分析結果來看,當甘肅鳥還在練習飛翔時,遠古翔獸已能輕鬆飛上藍天。所以,我們可以初步判斷,遠古翔獸比甘肅鳥更早掌握飛行技能。
在發現遠古翔獸之前,科學家認為蝙蝠的出現時間在距今5100萬年前,遠古翔獸的出現無疑將時間大大推前。雖然對於遠古翔獸的身份科學界仍有爭議,但許多專家與學者認為,即便遠古翔獸不是蝙蝠的祖先,它也與蝙蝠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就像人類和猩猩。看到此,對於本文分享的話題,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