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的祖先是誰?考古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或許能找到答案

2020-12-16 小明和你一起去旅遊

蝙蝠,脊索動物門、哺乳綱下的一類動物,它是哺乳動物中唯一能真正飛翔的獸類,從外表看起來,蝙蝠就像長了翅膀的老鼠。一直以來,蝙蝠祖先是誰?蝙蝠到底是由什麼進化而來的呢?都是古生物學家非常感興趣的問題,研究這個問題,也是在研究地球生物的大進化歷史。

首先,蝙蝠不是老鼠進化來的,也不是翼龍進化來的。翼龍,這名字聽起來很像恐龍裡的一種,但人家只是跟恐龍同時代生活而已;不過翼龍是第一種可以飛的脊椎動物,和蝙蝠一樣體上有毛,有和鳥類相似的生活習性。

根據考古資料可知,目前發現的最早的蝙蝠化石已有5000萬年歷史,名曰「食指伊神蝠」,是在美國發現的,它跟現代蝙蝠有點不一樣,它翅膀偏窄短,又能飛又能滑翔,而且後肢很有力量,可以攀援樹枝,不像現代蝙蝠那樣無力。

在2006年的時候,考古學家在蒙古寧城發現了一個哺乳類動物的化石,據推測,這個動物是生活在距今1.25億年前,也可能會更早一些。1.25億年前是什麼概念?那時候恐龍還在地球上稱霸呢。

在1.25億年前這個哺乳動物就已經有了滑翔的能力,也具備了現代蝙蝠所擁有的一切特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遠古翔獸」。這個化石的發現,認為他有可能是蝙蝠的祖先,這些遠古翔獸在1.25億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

這種新發現的「遠古翔獸」,體長在12到14公分之間,它的體重很輕,大約只有70克,靠食用小昆蟲為生。蝙蝠的早期祖先伊神蝠,當年也是專門吃飛蟲,吃的種類還比較豐富。

就其外觀而言,「遠古翔獸」具有松鼠和蝙蝠的特徵,全身覆有毛髮,它的四肢之間有翼膜,它們可以可以在樹叢之間滑翔,甚至躲過了恐龍滅絕時期。古生物學家認為,在遠古翔獸出現之前,大型哺乳動物早都消亡了,但是顯然遠「遠古翔獸」存活了下來。

不過由於「遠古翔獸」早已經滅絕,目前只發現了一塊化石,無法提供更多的證據。還有,就是蝙蝠和「遠古翔獸」之間出現的斷層太多,因此蝙蝠的先祖依舊還是難以斷定。到底蝙蝠的先祖是誰,還得繼續研究!

難道蝙蝠不是恐龍滅絕後的新生代出現的,它的祖先曾經和恐龍一起生活在地球上嗎?遠古翔獸的研究結果出來後,蝙蝠與它之間是否具備血緣關係就成了古生物學家感興趣的最新問題。

如果遠古翔獸真屬於蝙蝠的遠古祖先,那蝙蝠的演化歷史可就太長了,人類在它面前只能甘拜下風。只是截至目前,由於兩者之間的歷史斷層比較多,學界還沒有將遠古翔獸定義為蝙蝠的祖先,主要還是以伊神蝠類為問題的答案。

相關焦點

  • 蝙蝠的先祖是誰?考古學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讓人不寒而慄
    那麼,蝙蝠的先祖是誰呢?考古學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讓人不寒而慄! 一般我們認為,所有飛鳥的祖先,都是由古代的翼龍進化而來。而蝙蝠雖然是哺乳類動物,卻是會飛的。那麼,它的祖先,會不會也是一種翼龍呢? 在2006年時,生物學家在內蒙古大草原之上,發現了一種古生動物的化石,它既長著鳥類滑翔的羽翼,同時又有哺乳類動物的身體結構。對於這種非禽非獸的東西,學者們將它命名為「遠古翔獸」。
  • 蝙蝠的祖先是鳥類還是哺乳動物?考古人員意外發現了它
    引言:作為哺乳動物,蝙蝠為什麼會飛?它的祖先是誰?2006年出土的遠古翔獸的化石給考古人員帶來了新的思考,遠古翔獸有可能是蝙蝠的祖先。這當然要從鳥類的祖先說起。2015年,考古人員在甘肅開展工作時發現了一種獨特的鳥類化石,它似乎能幫助人類解開鳥類進化之謎。考古人員給這種鳥命名為「甘肅鳥」,通過查閱資料,考古人員發現,甘肅鳥最早出現在白堊紀,距今約1.2億年。通過分析化石的特徵,考古人員推斷,甘肅鳥不僅能在空中飛翔,它還能在水上活動。
  • 蝙蝠這麼能飛,它和鳥類的祖先一樣嗎?研究發現蝙蝠祖先更早出現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蝙蝠借著這次疫情的機會再次得到了人類的了解,人們不僅了解到這種生物的身上攜帶上百種病毒,還知道它們為什麼能夠攜帶這麼多病毒而安然無恙。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與病毒無關,而與蝙蝠有關,蝙蝠的祖先到底是誰呢?這個問題最早是由網友在網絡上提出的,為什麼會有人想知道蝙蝠的祖先呢?
  • 蝙蝠的祖先是什麼?為何它這麼強大?
    當然也有例外的,有些會飛的也未必是鳥類,例如蝙蝠,有些禽類的也未必能走,例如鯨類。蝙蝠,或許大家對它都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估計大家都目睹過蝙蝠的真容,特別是在夜間的時候。但是大家對於蝙蝠的祖先究竟是誰這一問題或許就知之甚少了,那麼我們就針對這一問題一起來揭開其中的奧秘吧。
  • 他們復原了380萬年前人類祖先的臉!我們離找到人類直系祖宗又近了一步?
    嗯,很多人或許都能看出來,這是一張已經初具人類特徵,卻又帶著一些古猿特徵的臉,他,就是迄今為止被復原的最古老的人類祖先面孔,代號是MRD,被稱為「湖畔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namensis)。
  • 1.25億年前的古怪植物,它非常「善變」,葉子和果實沒有一個相同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據報導,前段時間,來自中國科學院的古生物學家們,前段時間,我國遼寧省凌源市,發現了一種古老的植物化石,這株植物來自於1.25億年前,它屬於早期的被子植物化石在研究被子植物的過程中,讓古生物學家們感到意外的是,被子植物的出現,而其它植物類群之間,沒有任何的直接聯繫,這意味著,想要找到被子植物的祖先並不容易,所以,對於被子植物的最早起源,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那麼,地球上最早的被子植物,又是何時出現的呢?這個問題,只能通過化石考古去解答。
  • 蛇的祖先是誰?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在其中有了新發現!
    蛇的祖先是誰?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在其中有了新發現!對於蛇這種爬行動物很多人都望而生畏,這樣的軟體動物是大多數人無法接受的,作為爬行動物它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沒有腳,身子不斷的蠕動向前爬行,就像是一團繩子一樣。
  • 其實它的祖先是特殊恐龍,生活在1.3億年前
    有人認為飛蜥之所以會飛行,很有可能是它的祖先是翼龍,但是因為沒有找到確切的證據,所以這個理論被推翻了。這個說法到底能不能成立,研究人員進行了深入研究。 終於,科學家在對飛蜥深入研究過程中找到了關鍵證據,研究表明,飛蜥出現的時間比翼龍的要,甚至很可能是地球上最早飛行的動物。飛蜥飛行能力來自於它們的翼膜,但是不能長時間飛翔,只能短距離滑翔,或許飛蜥是利用了空氣動力才實現飛翔的吧。
  • 哺乳類動物的祖先是誰?與人類的出現有哪些關係?
    地球上生物形式多種多樣,在數十億年的進化中,地球上的生命從無到有,再經歷了5億多年之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各類複雜的生命形式也開始爭相出現,並且成功進化到了今天,可以說,地球生命的演化從來都不簡單,而且其中環環相扣,少了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導致很多物種無法在正確的時間出現。
  • 科學家找到一塊恐龍化石,無意發現1.5mm彈孔,是誰開的這一槍?
    科學家找到一塊恐龍化石,無意發現1.5mm彈孔,是誰開的這一槍?上一代的地球霸主就是名氣響噹噹的恐龍,稱霸地球整整1.6億年。沒有天敵的它,遇到任何生物都能輕鬆拿下。恐龍矯健的身姿配上龐大的體型,這些都是它先天性的優勢,它給人留下的印象極具攻擊力。
  • 考古新發現:人類的祖先是老鼠
    考古發現,上圖這種長相和老鼠類似的齧齒動物是人類的祖先,雖然這位祖先的外貌不是很出眾。近日,樸茨茅斯大學的古生物學者們在多賽特郡的侏羅紀海岸發現了這種生活在1.45億年前的小型夜行哺乳動物的殘骸。今年早些時候,樸茨茅斯大學的本科生格蘭特•史密斯發現了一把牙齒化石,該校的研究員史蒂夫•斯威特曼博士根據這些化石識別出了這一新物種。
  • 蝙蝠的起源和演化簡史:它的祖先不是老鼠也不是翼龍
    作為哺乳動物中唯一的空軍,蝙蝠相當獨特,它的祖先是什麼動物呢?有人說蝙蝠是老鼠進化來的,也有人說它是中生代翼龍的後裔,這些都是謠言。有這樣一種說法,目前蝙蝠的直系祖先還沒有發現,因此猜測是老鼠或者翼龍也情有可原。
  • 遼寧建昌出土1.6億年前真獸類哺乳動物化石(圖)
    遼寧建昌出土的1.6億年前最古老的真獸類(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中華侏羅獸近日獲英國《自然》雜誌認可哺乳動物的「老祖先」—中華侏羅獸化石8月26日,記者電話採訪了相關專家,了解到化石出土的詳細經過。發現:億年化石2009年在遼西「破土」8月25日,國際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中美科學家關於真獸類哺乳動物起源研究的最新成果,發現了迄今為止發現的哺乳動物最古老的「曾祖母」,並將其正式命名為「中華侏羅獸」。
  • 恐龍都有化石留下,人類始祖的化石為什麼至今未被找到?
    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都曾經提到過有關人類祖先的情節,例如電影《普羅米修斯》就設想地球生物是由外星「工程師」分解而來的。時至今日,達爾文的進化論已經深入人心,人們卻仍然沒有找到最初的線索。距今幾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都能夠順利出土,而我們能夠找到的距今最久遠的人類化石也只有幾百萬年,就連人類之前的地球霸主——恐龍,也留下了不少的化石,而人類的祖先究竟在哪裡?對此,科學家們給出了三種解釋。一是,化石的形成需要依靠外部條件。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古老頭皮屑!距今1.25億年,揭開古生物進化之謎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近日,來自愛爾蘭的科學家取得了一項重磅成果,發現了迄今為止人類所見到的最為古老的頭皮屑!據分析研究,這片頭皮屑的年齡已經超過了1.25億年,是當之無愧的最古老頭皮屑。同時,這片頭皮屑也為古生物學家帶來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新難題…這片頭皮屑被發現於化石當中,不錯,它正是恐龍的頭皮屑,來自距今1.25億年前的恐龍羽毛之中。來自愛爾蘭科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Maria McNamara表示,被研究的化石中恐龍細胞保存的極其完好,並展現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納米級角蛋白纖維水平細節!對了解恐龍羽毛是如何脫落皮膚有著巨大的影響。
  • 陸地植物的水生祖先是誰?最新研究終於找到了
    地球誕生於45億年前,最早的生命出現在大約38.5億年前,但直到5億年前,生命都只能在水中生存。
  • 一個古生物化石,距今至少有3億年歷史,卻無人知道它是誰?
    我們都知道,地球誕生於46億年前,早期的地球也是一個煉獄世界,環境比金星還要惡劣。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種種的巧合之外,地球的環境逐漸變好,在40億年前成為了一顆美麗的生態星球。完美的生態系統形成之後,地球也就具備了生命誕生所需要的各種條件,於是在38億年前,第一個生命從地球的原始海洋中誕生。
  • 科學家在埃及沙漠深處,發現大量鯨魚化石,找到了鯨魚進化的秘密
    ,為什麼這裡會存在鯨魚的化石,是誰把它們帶過來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在數千萬年前,如今炎熱的沙漠其實是一片汪洋,並且是古鯨亞目的樂園,生活在這裡的鯨魚還沒有現在鯨魚這麼像魚類,科學家在化石中甚至發現了「龍王鯨」的化石,這種鯨魚保留有退化的短小後肢,這個發現是鯨類是由陸生動物進化的最好證據。
  • 專家:6.1億年前化石揭開謎底
    而最近,這個問題終於有了確切的答案。前不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發布消息,稱在中國貴州甕安生物群一個距今6.1億年的特異埋藏化石庫中找到了一類名叫「籠脊球」的化石,此次發現讓我們得出了蛋早於雞出現的結論。甕安生物群是發育於貴州省甕安地區震旦紀陡山沱期含磷地層中的一個多門類、種屬豐富、類型多樣、保存完美的晚前寒武紀化石生物群。
  • 2億年前烏龜不會縮殼,科學家找到它的祖先,樣貌跟現在差別很大
    研究發現2億年前烏龜並不會縮殼讓古生物學家們驚訝的是,這次研究的遠古烏龜化石顛覆了此前人們對於烏龜的一個認知:烏龜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會將頭縮進烏龜殼裡。同時,古生物學家還發現,2億年前的烏龜殼上,竟然還存在著奇怪的空洞,它們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呢?這也讓古生物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烏龜的祖先是誰?在2016年的美國《當代生物學》雜誌上,一個由多國古生物學家共同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在上面發表了一篇有關烏龜祖先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