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查詢機票,價格就會提高?
低價查到的機票,付款時就變高價了?
低價機票,退改籤收費高?
這麼多「套路」,我到底該怎麼辦?
這種現象真有可能出現,但背後原因可能與上面提到的不完全一樣。
站在航空公司的角度看,應該根據需求情況,動態地決定不同種類機票的投放數量,爭取飛機坐滿,同時賣出儘量多的高價票。
那麼「需求情況」從哪裡來?從成交記錄裡面來可以麼?在眼下競爭激烈到一個航班就掙一杯咖啡錢的年代,如果只依據成交記錄來決策,那就響應太慢了。目前航司的常用做法是,當你通過官網、app等手段查看某個航班詳情時,就已經替你佔座,並將這一情況用於後續銷售決策。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內第三方售票平臺的搜票和出票流程相當於都在航空公司票務系統完成,因此在第三方平臺上查票買票也是一回事。
既然「被提價」真可能發生,我們制訂行程的時候就不要過多查看航班詳情,或者儘量只是泛泛搜索。如果發現機票漲價,可以過一段時間(比如幾個小時之後),等系統判斷實際購買不會發生並解除佔座後再查詢。
一方面,正像第一條介紹的那樣,由於機票行情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外加不同搜索渠道之間不可能同時完成信息更新,票價確實有可能在查詢和成交之間漲價,也可能用戶剛完成購買就降價,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另一方面,儘管目前航空公司和主要第三方平臺都正規化操作,但在它們監管體系之外,也不排除有極少數代理採用低價引流、高價賣出的方式來「忽悠」乘客。
定下行程後儘快出票;優先在航司官網、正規第三方平臺上的航司旗艦店和平臺自營渠道購買機票。
第三方平臺上,一般有3種渠道可以買到機票:航司旗艦店,平臺自營以及入駐平臺的其它代理。
旗艦店可以認為等同於航司官網,那裡的機票放心購買。
航司旗艦店在第三方平臺上會有明確註明(截圖自攜程,以廈航為例)
第三方平臺特別是正規平臺的自營產品價格受到航司嚴格有效管控,一般也不存在「貓膩」空間。
消費者如果如果拿不準,就優先在航司官網、航司旗艦店和正規第三方平臺的自營渠道購票,並且在購票後通過航旅縱橫app或者信天遊網站核對票價等信息是不是正確。
有網友反映,在購買低價機票之後,一旦變更,就要付出一大筆退改籤費,這正常嗎?特別是從代理購買的機票。
大體上,低價機票就是退改籤費用高,而且航司和代理銷售的機票都一樣。
前面我們提到過,不同票價對應的服務是不一樣的,因此高價票使用受的資源多,低價票使用的資源少。
國航官網對國內客票退改籤收費的公示。
機票對應的艙位等級,可以在航司官方app或者航旅縱橫app上查到
根據國家規定,第三方售票平臺必須執行與航空公司一致的退改籤收費標準,不允許額外向乘客收費,也不允許賺價差,因此第三方平臺出售的機票也適用上面的情況。
當然,可以收費不等於亂收費。如果懷疑代理存在過多收費的情況,請保留好相關溝通和交易證據,並撥打航空公司或者第三方平臺熱線電話核對投訴。如情況屬實,違規方將受到嚴厲處罰。
總結起來,
很多「套路」其實是不被外部熟知的業內正常操作。
多一份了解,多一些「應對手段」,購票出行更順利~
來源:航空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