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閣」秋風起兮,晴川歷歷

2020-10-10 風的城市

每次去南岸嘴,都會從晴川閣路過,就是隔著院牆的那種路過,但一直不知道它的入口在哪裡,今天去了才知道,我路過它的正門次數更多。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這是黃鶴樓上最有名的詩《黃鶴樓》的選句,崔顥老師站在黃鶴樓上,望著江對岸的景象寫下此篇。晴川閣所在之處正是詩句中描述的位置,它的名字也是因此詩而來。


晴川閣在武漢算是比較小的景點了,比對岸的黃鶴樓差得太遠了。它的佔地面積也不大,但感覺還挺別致的。我原來不知道鐵門關是連在晴川閣裡的,好像龜山上那一排閣樓也是屬于晴川閣的,但現在從鐵門關過去的那道門已經封了。


晴川閣是免費瀏覽的,掃碼入園,非常方便。國慶期間遊人也不算特別多,平時應該會更少。觀瀾處的視野是挺不錯的,擇晴日來此一遊,看看江景,看看大橋,看看對岸的黃鶴樓,還有城市裡林立的高樓,也不失為一種有趣的消遣。


以下來自百度:

晴川閣又名晴川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與黃鶴樓、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晴川閣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陽龜山東麓禹功磯上,始建於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公元1547年—1549年),為漢陽太守範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宮(原為禹王廟)時所增建,得名於唐朝詩人崔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詩句。


晴川閣北臨漢水,東瀕長江,與武昌蛇山黃鶴樓隔江相望,是武漢地區唯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蹟,有「楚天第一名樓」之稱。























相關焦點

  • 晴川歷歷漢陽樹 武漢大學的櫻花節預約不上 晴川櫻花也不錯哦
    行色實記旅行 攝晴川歷歷漢陽樹晴川閣與黃鶴樓隔江相望,江南江北,樓閣對峙,互為襯託,蔚為壯觀,有「三楚聖境」之稱。與武漢長江大橋比鄰。事實上晴川櫻花並不是在晴川閣景區裡面,而是在晴川閣傍邊晴川酒店的後面,靠近長江的一邊,第一次去探訪時沿著江邊找了很久才找到,那時櫻花沒開,正處於含苞待放中,但現在已經完全怒放,落櫻繽紛!
  • 晴川歷歷 芳草萋萋 武昌起義 那些動人的武漢風景
    晴川閣。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此句詩句極為盛名。大多數人來武漢必去黃鶴樓,我也想去。奈何時間有限。與黃鶴樓隔江相望的晴川閣躍入眼帘。它實際上是紀念治水大禹的宗祠。
  • 楚國晴川第一樓、武漢三大名勝之一、三楚勝境——晴川閣
    晴川閣,又稱為晴川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陽龜山。 其與黃鶴樓、古琴臺並稱為武漢三大名勝。 晴川閣北臨漢水,東瀕長江,和武昌的黃鶴樓隔江相望,是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蹟,有「楚天第一名樓」、三楚勝境之稱。 圖為晴川閣。
  • 武漢晴川閣有「楚天第一名樓」之稱 晴川閣旅遊景點介紹
    晴川閣北臨漢水,東瀕長江,與武昌蛇山黃鶴樓隔江相望,是武漢地區唯一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蹟,有「楚天第一名樓」之稱。  晴川閣,又名晴川樓,位於武漢市漢陽區晴川街,坐落在長江北岸、龜山東麓的禹功磯上,北臨漢水,東瀕長江。
  • 科普:武漢三大名勝之一,晴川閣的歷史由來
    武漢晴川閣與黃鶴樓、古琴臺並稱為「武漢三大名勝」,也是武漢歷史最悠久的景點之一。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晴川閣的歷史由來的知識,一起來了解下吧!臨江而立、與黃鶴樓隔江相望的晴川閣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晴川閣得名於崔顥的這一詩句。 晴川閣景區由晴川閣、禹稷行宮、鐵門關三大主體建築組成。
  • 登晴川閣,賞武漢長江兩岸美景(15圖)
    位於武漢市漢陽龜山東麓禹功磯上,始建於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公元1547年—1549年),為漢陽太守範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宮(原為禹王廟)時所增建,得名於唐朝詩人崔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詩句。
  • 晴川歷歷漢陽樹,武漢晴川假日酒店的前世今生
    於是,武漢市便籌備建立晴川飯店。200多名學生,5個班,4個英文班,1個日文班,最後這批人中的70多人進入了晴川飯店,其他的被分配至另外3家和揚子江遊輪。那個時候沒有傳真的概念,只有電傳,於是晴川飯店配備了一臺IBM終端電腦,請雷達學院的人編程,報表、登記、查詢、排房、列印都能在電腦上完成,還是解決了一些問題。1985年,晴川飯店有了武漢酒店業的第一臺電腦。
  • 崔顥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歷歷」是什麼意思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傳說有一位叫做費禕的仙人,在此乘鶴登仙。這首詩的意思是說,詩人滿懷期待地來到了黃鶴樓,過去的仙人早已乘鶴遠去,眼前只留下這座空蕩蕩的黃鶴樓。讓人的心中不由得蒙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感覺。接著,詩人表達了對這種「歲月一去不復返」的感慨,登高遠望,江天相接處,白雲悠悠。
  • 漢韻菖蒲文化展在晴川閣開展
    11月12日,「漢韻菖蒲文化展」在晴川閣武漢大禹文化博物館開展。「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菖蒲為香料,菖蒲為仙草,菖蒲造景妙,漢韻菖蒲文化展,芳草重返晴川閣,兩個古老靈魂的重逢。自古以來荊楚大地山多水豐,菖蒲親石喜水,自然遍布各地。
  • 崔顥《黃鶴樓》中的「晴川歷歷漢陽樹」應為「晴川歷歷漢陽渡」
    對此,本文進行了大量的考證,既有了新的發現,也作了深入的辨析,比如宋太宗御書碑刻中的「日暮江山何處在」、《詩韻析》中的「極目鄉關何處是」未見前人提及,而《武昌府志勝》中的「晴川歷歷漢陽渡」亦鮮為人知。另外,本文還點校了前人論述中的諸多訛誤。
  • 秋天的晴川閣是武漢人的詩意
    提起武漢,很少會有人聯想起江南,更不會談論園林。可與它隔江相望的晴川閣,充滿了園林韻味的風雅、別致。有趣的是,晴川閣位於長江北岸。晴川閣是武漢三大名勝之一,與黃鶴樓隔江對峙,江南江北,樓閣對峙,蔚為壯觀,是萬裡長江之上的一道獨特的景觀。
  • 楚國晴川第一樓:與黃鶴樓隔江相望的姊妹樓,武漢三大古建築之一
    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龜山東麓禹功磯上,有一座與隔江相望的武昌黃鶴樓有不解之緣的樓閣——晴川閣。晴川閣又名晴川樓,晴川閣得名於唐朝詩人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詩句。(王威 攝)遙想1000年前一個晴朗的秋日,唐朝大詩人崔顥登臨黃鶴樓,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遙望對面的龜山漢陽,晴空萬裡的漢陽江畔樹木鬱鬱蔥蔥,好像近在眼前歷歷在目,鸚鵡洲的綠草生長茂密,於是寫下了「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 漫步長江邊,晴川閣上看江水奔湧,江岸堤壩全力防洪
    晴川閣,大禹治水中途休息的行宮,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漢陽太守範之箴在修葺,得名於唐朝詩人崔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詩句。晴川閣北臨漢水,東瀕長江,與武昌蛇山黃鶴樓隔江相望,是武漢地區唯一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蹟,有「楚天第一名樓」之稱。
  • 景致記錄:透過晴川閣景區,看荊楚雄風
    晴川閣與黃鶴樓、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遊客看罷黃鶴樓,過江,可以再去看看晴川閣。崔顥的《黃鶴樓》那句「晴川歷歷漢陽樹」中取名。1935年,暴雨成災,晴川閣被衝毀。1985年,黃鶴樓重建成功後,開始按歷史照片的樣子,復建晴川閣。晴川閣建成後,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文獻學家張舜徽,還專門寫了一篇《晴川閣修復記》。
  • 晴川閣上 細品萬裡茶道上晉商的貿易版圖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車過鸚鵡洲長江大橋,我們來到了此次重走萬裡茶路的江城第一站晴川閣。晴川閣建於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公元1547年—1549年),位於武漢市漢陽龜山一帶,得名於唐朝詩人崔顥的名詩《登鸛雀樓》。
  •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坐落在武漢的故宮
    晴川閣就是武漢唯一一個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地,在長江的另外一邊是黃鶴樓,走上晴川閣不僅可以看到黃鶴樓長江大橋也是清晰可見的,在晴川閣不僅遠處的風景很美,晴川閣內部的建築讓柏柏覺得就是屬於武漢的故宮。晴川閣處於武漢漢陽區的龜山上,它是從明朝開始建立的,是為漢陽的太守修建的行宮時增建的,所以它大部分的建築都是明朝時代建築,和故宮的風格很像,晴川閣佔地的面積也很大,有幸從晴川閣整個建築往下看的話會發現它是一個三角形,柏柏覺得三角形是最堅固的形狀,或許晴川閣的這種建築有什麼寓意在裡面也未可知,它由十幾座建築組成。
  • 武漢晴川閣,為紀念大禹而存在,這是個有意義的地方
    武漢晴川閣,為紀念大禹而存在,這是個有意義的地方唐朝的時候有個詩人寫過一首詩,想必這句詩大家應該挺熟悉的,叫做晴川歷歷漢陽樹,後面那句我相信你們也會,但是今天我們講的這個景點只跟前半句有關,因為它的名字就叫晴川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