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變綠洲 群眾樂悠悠

2021-01-09 金臺資訊

沙地變綠洲,這是扎囊縣近幾年創造的奇蹟。通過治沙,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還讓周邊原本貧窮的山村改頭換面。

今年27歲的仁次羅布沒有讀過書,家裡有5口人,他是老大,能幫大人做事情的時候,他便開始在家種地,從早到晚都在地裡勞作,可幾畝微薄的青稞地只能勉強滿足全家的口糧,有時候還得餓肚子。

當年,位於雅魯藏布江北岸的山谷衝積平原的扎囊縣,一到春天或是秋末,縣內便會風沙四起。當地人形容:「風沙像白馬一樣到處跑」,連附近的村莊看起來都是灰濛濛的。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2016年。

2016年,扎囊縣建起藏草萬畝植物種苗繁育基地,佔地約1萬畝,劃分經營區域為科技扶貧種苗科研區、科技扶貧種苗示範區、生態修復示範區。主要從事育苗、藏藥、藏草等科技研究和種植業務。截至2020年5月,該項目通過流轉土地8200畝,為村集體經濟年創收41萬元,覆蓋帶動178戶818人增收。每年帶動貧困戶200人長期就業,人均年創收達到2萬元。

從生態修復到種苗示範,這是一片紮根在高原之上的綠色奇蹟。

這個奇蹟也讓仁次羅布一家的生活有了改變。藏草萬畝植物種苗繁育基地建成後,仁次羅布開始在這裡工作,負責澆水、剪草、補草籽等。

在基地工作兩年後,仁次羅布不僅有能力供弟弟讀大學了,還有了一定的積蓄。去年,仁次羅布拿出積蓄,給家裡蓋了兩層樓房,徹底告別那間住了20多年的土木房子。他還計劃著再給家裡買臺拖拉機,父母年邁,翻地等重體力活已經幹不動了。

這個植物種苗繁育基地還讓張露獲得了成就感。張露是基地的一名研發人員,4年前來到西藏參與項目建設。從種苗培育到大田實驗,她和同事們不斷探索最適合當地種植的植物種類,一點點修復原本荒蕪的沙地。

「看到沙地變綠洲,真的特別有成就感。」張露說,她自己親手在河邊種了一棵耐旱的金絲柳,幾年過去,已經從孱弱的小苗變成茁壯的小樹。

更值得一提的是,育苗基地還實現了大數據的運用。未來,以扎囊縣為樣板,在實現扎囊縣「大數據 扶貧」的平臺基礎上,「生態大數據智慧指揮系統 鄉土植物馴化繁育體系 種質資源儲備 各類生態修復技術標準 定製化生態產品研發」的模式或將大面積推廣。

相關焦點

  • 「綠色衛士」沙地柏:讓「人沙共舞」變「沙地綠洲」
    烏婭娜 攝中新網鄂爾多斯9月16日電 題:「綠色衛士」沙地柏:讓「人沙共舞」變「沙地綠洲」中新網記者 烏婭娜站在內蒙古毛烏素沙地柏自然保護區的觀景臺上,若不是尚有沙地斑駁,很難想像眼前的這片蔥鬱竟是毛烏素沙地腹部。
  • 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沙壩變良田 西瓜帶農富
    炎炎夏日,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團結鄉的沙壩上,瓜農一邊忙著摘瓜,一邊和瓜販、遊客討價還價。「我們的西瓜從種到收,沒有打過一次農藥,純天然、無汙染。」瓜農告訴記者,因為堅守品質,產自沙壩的西瓜已小有名氣。團結鄉的西瓜剛成熟,就受到商販的青睞。
  • 「毛烏素變綠記」寧夏篇:眾志縛沙數十載 萬畝綠洲展新顏
    【編者按】橫亙陝西、內蒙古、寧夏三地的毛烏素沙地,是我國四大沙地之一。昔日的毛烏素,黃沙漫天,「沙進人退」。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幾代人數十年的治理,如今的毛烏素腹地,林木蔥蘢,綠色已成主色調。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再到「人沙和諧」,毛烏素變綠的秘密是什麼?
  • 陝西榆林:善待自然的回報 毛烏素沙地變綠洲
    老人的希望是:子子孫孫植樹造林,直到沙漠都變成綠洲;右圖:2020年5月22日,99歲的郭成旺老人(左)與孫兒郭建軍抱著當年栽下的第一棵楊樹,向參觀者介紹當年植樹的情景。1984年,郭成旺承包了離家10公裡處的荒沙地,帶領全家常年吃住在沙地的簡易房裡,為4.5萬畝沙漠披上了綠裝。如今,他家一年的生態補償及林下經濟收入達40餘萬元。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 鄂爾多斯治沙標兵殷玉珍:誓叫荒沙變綠洲
    「誓叫黃沙變綠洲」,簡短的7個字是支撐她32年植樹造林的動力。殷玉珍:過去的話是一望無際的明沙,那為了生存啊,你把樹種活你也能活下來,你就得努力就得犧牲。1985年,殷玉珍嫁到鄂爾多斯烏審旗爾林川村一個叫「井背塘」的地方,當時那裡漫漫黃沙,一颳風就有被沙子吞噬的危險。為了生存,殷玉珍變賣了值錢的家當,開始買樹苗種樹。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經歷過失敗,遭受過不理解。
  • 我和我的家鄉,沙漠變綠洲
    毛烏素沙漠在蒙古語中意為「壞水」,一般來說將鄂爾多斯高原東南部和陝北長城沿線統稱為「毛烏素沙地」。這裡是中國的四大沙地之一,總面積約為4.22萬平方公裡,滿天飛沙,大漠蒼茫,曾使得榆林被迫三遷。1959年以來,人們大力興建防風林帶,引水拉沙,引洪淤地,開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
  • angelababy變愛情天后 《夏日樂悠悠》享受甜蜜
    《夏日樂悠悠》angelababy劇照。網易娛樂9月27日報導 由馬楚成導演時隔十年再次帶來的海灘愛情故事《夏日樂悠悠》即將在月底上映,angelababy和彭于晏講述一個全新的純情故事。這也是angelababy繼月初的《全球熱戀》(影評)後再度出擊。這個秋天,讓angelababy帶我們一起樂悠悠。
  • 漫漫八步沙,如今變綠洲
    ,梭梭樹、苦豆樹、花棒樹、沙蔥、沙米、沙棗樹們在陽光下使勁地生長著。1981年冬,飽受風沙之苦的石滿、張潤元、郭朝明、羅文奎、程海、賀發林等六老漢,以聯戶承包方式造林封沙,治理沙害。將近四十年過去,六老漢中的五人已經永遠地睡在了大漠裡,還有一人年事已高,不能親自去治沙了。他們的子孫後代們又繼承了父輩們的事業,堅守在了造林治沙的路上。
  • 各地林草頭條丨河南:荒山成青山 沙丘變綠洲
    荒山成青山 沙丘變綠洲——河南省防治荒漠化的新探索 濟源克井鎮閆營村的山坡上,林木茂盛,綠意盎然,而三十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禿嶺 資料圖片 今年6月17日,是第26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我國的宣傳主題是
  •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人沙和諧」 毛烏素沙地是這樣變綠...
    困難面前不低頭,誓把沙地變綠洲。在毛烏素沙地,一場抵禦風沙危害的攻堅戰打響了!殷玉珍所在的烏審旗,正是主戰場之一。「毛烏素沙地近1/3的面積位於烏審旗境內。」旗委書記額登畢力格說,上世紀50年代,烏審旗荒漠化、沙化土地達90%以上,森林覆蓋率僅為2.6%,漫漫黃沙無情地吞噬著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一定要讓綠色趕走黃沙!」
  • 【地理拓展】中國沙漠變綠洲是奇蹟,為啥中東沙漠變綠洲就有問題?
    高考地理備考專家資料庫 中國曾經有八大沙漠,但現在,只有七大沙漠了......沙漠變綠洲的奇蹟在河套平原上演了! 庫布齊沙漠位於河套平原黃河「幾」字灣的黃河南岸,也是距離我國首都北京最近的一大沙漠地區,如同一條黃龍橫臥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橫跨內蒙古三旗。
  • 夕陽西下人在沙畫裡、沙在心裡、沙漠想變綠洲
    徹底感受沙的柔情,沙的冷酷。每一次邁步能夠詮釋沙的闊氣,不怕破會它的動態,因為每次風雨過後它又是別樣風採。沙漠不是無情的沙漠綠洲也是沙的願望。我相信只要種下第一棵樹,沙漠會欣然接受。我想了沙漠可能是躲在夜裡靜靜的哭,它一定是孤單的。不像森林一樣有山有水有生物。它獨居一片沒有植物敢接近,它何曾不想自己周圍是蔥蔥鬱鬱的。
  • 各地林草頭條|新疆洛浦縣:讓沙丘變綠洲
    各地林草頭條|新疆洛浦縣:讓沙丘變綠洲 2020-01-08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沙漠變綠洲!綠色版圖向北延伸400公裡
    沙漠變綠洲!·政務 ↑↑點擊觀看微視頻《天藍、水淨、地綠
  • ...生態文明思想先進事跡|子承父業40年堅守 誓把「黃龍」變綠洲
    子承父業40年堅守誓把「黃龍」變綠洲從上世紀初開始,騰格里沙漠南緣的甘肅省古浪縣八步沙的沙丘每年以7.5米的速度向南移動,總面積達4萬多畝。要麼,眼睜睜看著沙漠吞家園、食農田;要麼,植樹治沙,迎著暴躁的黃沙闖出一條生路來!怎麼辦?
  • 4000畝沙漠變綠洲!重慶教授或突破中國生態難題!
    這片沙漠之所以變成了綠意盎然的綠洲,靠的是重慶交通大學教授易志堅研究團隊的不懈努力。我國西部地區有著廣泛的沙漠地形,內蒙古阿拉善烏蘭布和等沙漠是中東部沙塵暴的風沙源頭,也是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因此,從上個世紀開始,改善沙漠環境,恢復生態條件是許多人的研究課題。
  • Angelababy領銜《夏日樂悠悠》 拒做身後小女人
    Angelababy在新片《夏日樂悠悠》中的清涼裝扮。隨著9月30日首部獨挑大梁的新戲《夏日樂悠悠》的浪漫來襲,Angelababy領銜代言3.0愛情時代,人氣爆棚的她大有不做男人背後女人的女王範兒。「最有收藏價值的花瓶」從模特跨行當演員的例子不勝枚舉,名模羅西·亨廷頓剛剛才在《變3》裡的搔首弄姿,Angelababy就素顏上鏡「溼身」海島。
  • 中國第一個將消失的沙漠,如今80%變綠洲,還產出5噸馬鈴薯
    毛烏素的沙子掩埋了長城,明朝中後期的時候朝廷不斷組織壯丁去「扒沙」,每年扒沙的巨額費用讓文武百官愁眉不展,可是如果不扒沙,就會有外敵侵入,佔領國土。直到明朝滅亡,清朝不必再用長城禦敵,此事才告一段落。
  • 「沙米」助力沙漠變綠洲 屬於中國人的綠色奇蹟
    「沙米」助力沙漠變綠洲 屬於中國人的綠色奇蹟        隨著對生態環境的日益關注,人們經常嘗試各種各樣的方法來綠化沙漠,如何科學又經濟的大範圍防沙治沙的方法,一直是最關心的問題。
  • 人進沙退 綠洲孕育新希望
    但千萬不要被眼前的美景所迷惑,曾經的無數個日子裡,遮天蔽日的狂沙肆虐村莊,企圖吞噬這片綠洲。在無情的風沙中,亞爾買裡村村民守望相助,打響了一場綠進沙退的環境保衛戰。從村子裡駕車穿過幾條林帶和一片紅柳林,便可置身塔克拉瑪幹沙漠,呼呼的風夾雜著沙子狂野地吹過,仿佛瞬間來到另一個世界。73歲的於素甫·阿不都熱合曼是亞爾買裡村的老黨員,回憶起黃沙遮天蔽日的歲月,老人記憶猶新。「一周要用3天時間往返沙漠撿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