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連片生長的沙地柏。 烏婭娜 攝
圖為連片生長的沙地柏。 烏婭娜 攝
中新網鄂爾多斯9月16日電 題:「綠色衛士」沙地柏:讓「人沙共舞」變「沙地綠洲」
中新網記者 烏婭娜
站在內蒙古毛烏素沙地柏自然保護區的觀景臺上,若不是尚有沙地斑駁,很難想像眼前的這片蔥鬱竟是毛烏素沙地腹部。
沙地柏是一種天然生長在沙地中的灌木。這片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境內、總面積46600公頃的沙地柏,是目前中國長勢最好、面積最大、最為集中連片分布的,在毛烏素沙地發揮著顯著的生態功效,被當地人稱為「綠色衛士」。
圖為沙地「剋星」沙地柏。 烏婭娜 攝
記者了解到,上世紀50年代,大片的沙地柏遭到破壞,風沙肆虐、牧草不長。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大風天裡,生活在這裡的百姓「與沙共舞」。新中國成立後,當地將生態建設擺在發展的首位,民眾也越來越明白唯有「人進沙退」才能盼到苦日子的盡頭。
而治理沙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護沙地柏。
毛烏素沙地柏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許永富介紹說:「保護區2000年成立,我們主要的任務就是保護好、管理好這片沙地柏,預防火災和病蟲害。」
如今,自然保護區內沙地柏灌叢匍地滋生,伴隨著沙丘綿延起伏,在毛烏素沙地形成一道防風固沙的綠色屏障,能夠減緩和阻滯沙塵暴南侵。
「這片天然植被還有強大的蓄水、集水和保水功能,補充和解決毛烏素沙地東南部人畜飲水和灌溉,並孕育了納林河、海流圖河、白河等水資源,每年還向黃河輸水3.23億立方米,也是黃河中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許永富進一步介紹道。
作為沙地的「剋星」,沙地柏抗旱耐貧瘠卻不受牲畜喜愛,很少遭到動物的破壞,這裡也因此成為毛烏素沙區生物多樣性最具代表性的區域,共有植物種類394種,動物252種(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36種)。這裡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基因庫,成為中國西北乾旱荒漠地區的科研基地,受到國內外動植物學、生態學專家的關注。
「你看那片裸露的沙地,我們將周圍的沙地柏壓枝擴繁,它就會貼著沙地蔓延生長,最終連成一片。而那些已經完全覆蓋沙地的區域,沙地柏則會向上生長,鬱鬱蔥蔥。」許永富向記者介紹道。
管理區現有管護員70人,在沙地柏邊界設立了界樁界碑,並對核心區進行圍封,減少人為破壞,同時通過巡防管護對沙地柏進行病蟲害監測和防火監控。
目前,當地也在開展以沙地柏為主要原料的香皂、薰香等產品的試驗。
據悉,沙地柏以每年3000餘畝的速度自然擴大。(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