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果園關門店,生鮮電商的O2O之路是越走越難了

2020-12-23 第一財經

曾經夢想靠O2O殺出一片天地的生鮮電商們紛紛折戟,又回過頭來開始比拼物流和品控。這塊號稱最難做的電商領域,未來究竟在哪?

天天果園狠心和門店說了再見

據天天果園負責人,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門店即將全部關閉,天天果園的O2O戰略將有所調整。O2O業務「天天到家」也已被「閃電購」替代。

對於一面被資本簇擁,一面卻鮮少盈利的生鮮電商行業來說,天天果園這個7年老司機的近況難免亂了一些人心。

當然他們也在說,這一輪關店是為了服務升級,不是因為這個模式不行。

天天果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財新記者,

當我們發現,線下模式給不了用戶更好體驗時,就果斷關店了。

換句話說,天天果園這是放棄O2O專心回歸線上的節奏?

想當年,門店可是臉面和倉庫

大約一年前,天天果園對於線下門店可完全是另一個心態。

2015年7月,天天果園上線了O2O業務「天天到家」。8月,天天果園CEO王偉透露了年內三大戰略——進軍全國、加速O2O和品類擴充。

而這前兩個戰略,都和線下門店不無關係。

當時,天天果園在北京、上海、成都、廣州、深圳五大城市約有50家門店,而王偉的目標則是要讓天天果園在年內建到約100家O2O店。

開O2O門店的企圖,一方面是用於線下品牌的展示;另一方面門店承擔著小型配送中心的職責。

(圖片來源:易觀智庫)

原本,天天果園的O2O走的是「門店+前置倉」模式。即客戶在線上下單後,將根據定位分配訂單到門店或前置倉,讓生鮮得以儘可能快得送達客戶。

而這番門店集體關門後,「天天到家」變成了「閃電購」,「門店+前置倉」統一被「倉庫」替代,所以這和一般的B2C還有什麼差別麼?

生鮮O2O裡還窩著一幫難兄難弟

不只是「天天到家」,和O2O說再見的還有另一家生鮮電商鼻祖「本來生活網」。

在「天天到家」推出一個月之後,本來生活網推出了O2O業務「本來便利」。不同於天天果園擁有自己的線下店鋪,本來便利是通過在平臺上聚集上千家供應商和便利店,做生鮮領域的「餓了麼」。

但不足一年的時間,這個本來便利就下架了。

(圖片來源:鈦媒體)

據鈦媒體報導,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稱,

本來便利不是關閉,而是以「極速達」的模式整合進本來生活的B2C業務。

「極速達」、「閃電購」……這套路還真的一模一樣。

除了上述兩家O2O的下線,生鮮電商中專做O2O的超市和社區平臺如今過得怎麼樣呢?

拿愛鮮蜂、Dmall(多點)和京東到家來說,近來也都沒有什麼好消息。

今年3月,有媒體曝光Dmall創始人及多位合伙人一併撤出,公司啟動超過50%以上的規模裁員;5月,京東到家因和達達合併引發員工集體抗議稱公司變相裁員;7月初,愛鮮蜂也被媒體曝出大面積裁員

生鮮電商未來何在?貌似與O2O無關

過得如此不好的生鮮O2O,只是生鮮電商中的一個縮影罷了。

艾媒諮詢的分析顯示,目前國內生鮮電商市場中僅有1%能夠盈利,7%存在巨額虧損,盈虧持平的比例約在4%,其餘88%的都略有虧損。

難以盈利的背後,是生鮮電商的高成本投入。

據平安證券分析,生鮮電商如果不自建冷鏈物流,第三方冷鏈物流服務商很難達到生鮮電商的自身要求,物流成本和損耗成本居高不下。

如果自建物流,則需要前期巨大的硬體投資,一旦無法形成規模效應,折舊成本將會吞噬生鮮電商的利潤。

天天果園CEO王偉也明確說過,生鮮電商走的必然是重資產模式,需要匹配的是全供應鏈、重物流、重倉儲和重商品。

除了天天果園,生鮮O2O平臺們原本或想逃過重資產模式只做輕平臺,但不明晰的盈利模式和受質疑的用戶體驗,讓他們最後進入了這般尷尬境地。

如今,這批曾懷著生鮮O2O理想的天天果園、本來生活網、京東到家都把重心放在了比拼送貨速度上,但當原本就做物流的順豐和國家隊EMS都躋身參與競爭時,這條路看著也好難……

相關焦點

  • 天天果園門店成都大面積關店 生鮮電商九成虧
    生鮮電商長期被視為電商領域的藍海,引得眾多企業紛紛殺入這一領域。然而,極少有成功的案例出現,倒閉關門反倒不斷湧現。  天天果園關門告別線下門店  7月26日,成都市民李女士被朋友圈一篇「天天果園關門店」的文章驚到了:經常去買,咋突然要關門了?而另一位市民汪女士更鬱悶,「我買了300元的卡,還有200多沒用呢!」
  • 天天果園創始人兼CEO:生鮮電商現在創業已晚
    有時候資本熱潮並不是創業的風向標,至少對於生鮮電商而言不是,雖然資本和行業巨頭都對生鮮電商表現出極大興趣,但在天天果園創始人兼CEO王偉看來,較其他垂直電商,生鮮類電商搭建供應鏈的難度更大,而且目前現有入局者已建立起壁壘,「是生鮮電商發展的好時機,但不一定是創業的好時間,創業公司很難再進來」。
  • 天天果園低調上線到家業務:2小時送達,生鮮O2O如何玩轉?
    本來做生鮮電商已經很難了,天天果園居然還下血本玩「到家」!7000萬美元夠花嗎?在獲得京東投資的消息爆出後,業內就一直在猜測天天果園這筆錢應該怎麼花。據媒體報導,天天果園目前已經有50家門店,今年打算擴充至百家。
  • 天天果園:水果電商的供應鏈玩法
    相比過去的默默無聞,天天果園近一年來多次躋身電商業界熱點。去年7 月,天天果園聯手美國西北櫻桃協會和時任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在天貓和天天果園官網發起預售,一周內售出168 噸櫻桃;今年3 月,天天果園獲得鍇明領投的數千萬美元B 輪融資;7 月,天貓旗艦店水果生鮮類目下,天天果園以1665 萬元的銷售額位列第
  • 產地直採,自建物流和冷鏈倉儲,天天果園王偉說生鮮電商唯重不破
    圖為天天果園創始人王偉12月18日,億歐網城市論壇走進上海,本次論壇主題為破局創業創新。在本次論壇上,天天果園創始人王偉做了題為《回歸商業本質才是生鮮電商破局之道》的演講。王偉在演講中說,資本寒冬以前,很多人都去衝訂單,但商業真正的本質是好產品、好商業、好服務,對於生鮮電商來說,就是新鮮好吃,於是天天果園堅持產地直採,自建物流和冷鏈倉儲,並直言「生鮮電商唯重不破」。
  • 為了證明自己可以做好生鮮冷鏈,天天果園把發布會開在了冷庫
    在深耕一個領域多年之後,垂直電商都開始想著法子擴品類,建平臺,想在時間窗口來臨之前跑得更快,天天果園的做法無出其右,剛剛結束 7月 17 日的生鮮大趴後不久,天天果園宣布了其擴品類的戰略計劃,並準備向 O2O 領域進軍。(關於天天果園如何做水果生意,點擊這裡查看深度報導。)用天天果園的話來說,是想瞄準消費升級的需求,吸引更多的用戶留在平臺上。
  • 四千家生鮮電商僅1%盈利 物流成本高
    但記者昨日從「中國農業生鮮電商發展論壇」上了解到,全國四千家生鮮電商,只有1%實現了盈利,絕大多數還在虧損或持平。   現狀:概念火 發展卻難突破   隨著農業生鮮電商的迅猛發展,農業生鮮商城、網店數量激增,各大網絡巨頭紛紛涉足農業版塊:京東和阿里開始在農業生鮮市場攻城略地,天天果園、本來生活、我買網都找到了融資。
  • 天天果園攜手星際農場 加速AI農業科技商業落地
    作為我國AI農業科技新銳力量,已連續獲得5000萬投資合作的星際農場,與國內領先的新型生鮮零售商天天果園旗下城市超市(City shop)達成合作,其自主研發的「AI樹莓大師」人工智慧平臺已開始大規模成果應用。此次雙方合作,將加速我國AI農業科技商業落地,提升我國農業戰略科技力量,並以科技創新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高品質水果消費體驗。
  • AI農業解決樹莓規模化難題 天天果園星際農場聯手嘗鮮
    北京商報訊(記者魏蔚)8月22日,生鮮服務提供商天天果園與AI農業科技企業星際農場達成戰略合作,星際農場自主研發的「AI樹莓大師」人工智慧平臺開始大規模成果應用,雙方將聯合帶來「月色」、「嬌顏」系列樹莓產品。
  • 天天果園:一顆驕傲的水果
    那個橙子個頭不大,有陽光一樣的誘人黃色,它是天天果園馬上要推出的新品,取名為「自然甜雲南冰糖橙」。「它在零到四度的時候最好吃,所以要在冰箱裡冰著,就跟白葡萄酒一樣。」王偉一邊說一邊剝橙子,屋子裡頓時爆滿新鮮橙子皮的香甜氣息。作為水果電商品牌天天果園的創始人之一,在有近兩萬平米水果冷庫的辦公區裡,他儼然一位水果王國的國王。剝完他遞過來一瓣,示意我吃下去,等待我的反應。
  • 2016生鮮電商年度總結:增長的謎團,失敗的教訓
    褚橙之後,天天果園推出橙先生、農夫山泉推出17.5°橙,還有天下星農孵化的實贛派等也都在走品牌化的道路。很明顯,橙子的品牌化在中國比其他水果領先一步。垂直電商去年的九大垂直生鮮電商:我買網、順豐優選、沱沱工社、飛牛網、本來生活網、天天果園、易果網、甫田網和美味七七。這九家中,美味七七已經倒閉,沱沱工社放棄擴張深耕有機市場,甫田網拓展華人市場未能成功。
  • 倒下的水果營行:燒錢催不熟生鮮電商
    摘要:但這並不屬於本文所要討論的重點,因為由始至終,水果營行所打造的生鮮電商模式,都如同劉伯溫那篇《賣柑者言》所寓意的那樣,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或許造成這一困擾的理由更奇葩,一直號稱是生鮮電商的水果營行根本就連一個像樣的電子商務平臺,都不存在。
  • 做O2O需要「網際網路+工匠精神」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31期)著名職業經理人,微創中國董事長 唐駿近期,一則「天天果園幾乎關閉了所有此前布局生鮮
  • 【特寫】蘋果熟了 當棲霞果農遇上生鮮電商
    2012年的冬天,王樂將嶽父的果園便陷入了「跌停」滯銷的窘境。這位當時在軟體公司工作的「棲霞女婿」就乾脆在淘寶上開了一個名為「王小二果園」的網店,幫老丈人賣蘋果。「沒想到,很快就賣掉了」,之後王樂將便乾脆跟親戚朋友說,賣不掉的蘋果,可以交給「王小二」來賣。此後幾年,越來越多的當地果農與合作社開始與「王小二果園」合作。
  • 生鮮電商:線上「已死」,線下重生?-虎嗅網
    盈利難正是電商O2O一直面臨的問題。在生鮮電商發展過程中,一度出現過4000家生鮮電商3000多家虧損的「盛況」。曾有一組公開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實現帳面持平,88%虧損,且剩下的7%是巨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
  • 單憑色彩營銷,斯巴魯XV之路就越走越難了
    留住自己的標籤,期待更多的變化,要不單憑色彩營銷換銷量的話,這 XV之路、斯巴魯品牌在國內市場之路真就越走越難了。
  • 暴雷、倒閉,生鮮電商大洗牌,樂活卻要提「果籃」赴美上市
    作者 | 劉絲雨編輯 | 繆凌雲來源 | 首席科創官暴雷、關倉、倒閉,2019年,生鮮市場迎來大洗牌。三四年前,生鮮被視為電商的最後一片藍海,數千家生鮮電商入局。如今,阿里、騰訊麾下的盒馬鮮生、永輝超市等生鮮巨頭擴張勢頭迅猛外,中小生鮮平臺卻紛紛陷入生存危機,「生鮮電商死亡名單」時不時都有更新。生鮮電商已然邁入了殘酷的中場淘汰賽階段。在此背景下,深圳發家的生鮮電商樂活天下於近日赴美遞表,股票代碼為LOHA。
  • 天天果園與星際農場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加速AI農業科技商業落地
    速途網獲悉,此次星際農場與天天果園旗下城市超市(City shop)展開合作,將加速我國AI農業科技商業落地,並以科技創新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高品質水果消費體驗。星際農場創始人兼CEO張卓巖在發布會上介紹了「AI樹莓大師」人工智慧平臺在種植基地的階段性成果。
  • 生鮮電商遭遇淘汰賽 95%賺不到錢
    來自中國農業生鮮電商發展論壇的一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中,僅有1%實現了盈利、4%持平、88%略虧、剩下的7%處於巨額虧損的狀態。  這意味著,生鮮電商行業有高達95%比例的企業在虧損。「要麼虧損,要麼巨虧」幾乎成了生鮮電商的生存寫照。  從這點來看,生鮮電商的確難做。
  • 十大生鮮電商眾生相:殊途同歸新零售
    「最難啃的骨頭」的生鮮O2O領域,正處於行業洗牌重構期,3月3日,「菜到啦」宣布關停,成為距美味七七倒閉、愛鮮蜂「賣身」後的又一家沒落的生鮮O2O平臺。然而,這一切並沒有妨礙資本前僕後繼的進入,究其根本,源自於生鮮電商領域巨大的潛在市場誘惑。據艾瑞諮詢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生鮮電商的整體交易額約900億元,較2015年增長了80%,預計2017年整體市場規模可以達1500億元。再加上,當前生鮮電商滲透率低,僅佔農產品零售總額不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