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無線「電」嗎?日本研發超新能源利用技術成功

2020-12-19 視科技

探索新奇新視界,又到了講新內容的時刻,我是你們的視哥

大家都清楚,在地球上很多的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不僅如此,好多的資源在轉化為能量的過程中,會造成環境的汙染,比如煤炭和石油,所以如果能使用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還能不汙染環境的能量源來未人類服務,那麼就可以很大程度地加快人類科技的發展。

在地球上,清潔能源只佔地球總資源的 5%都不到,隨著地球人口的增加,人類對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加之不可再生資源的告急,如果沒有新的能量源來補充,在可預見的將來,人類將會面臨各種現實的危機。

近年來,日本一直致力於研發新能源技術,並在不久前他們科研人員順利地將10千瓦電力變成微波,通過無線傳輸的方式成功點亮了500米外接收裝置上的燈。這也是迄今為止人類在無線輸電領域裡距離最長、電力最大並成功轉換的案例。

日本三菱重工相關人士表示:「這次實驗表明無線輸電在未來的商業化將變成可能。」他們還表示將會使用這一技術將太空的太陽能發電轉應用到地球上來。

據估算,只要在太空建設一個直徑兩三千米的太陽能電池板進行發電,將電能通過無線傳輸的方式轉應用到地球後,將能達到一臺百萬千瓦裝機容量的核電站發電水平。如果人類大力開發太空發電和無線電力傳輸技術,等到技術和設備完全成熟後,未來人類的用電成本和能源使用成本也將大幅度降低,地球也將變得更加清潔和美麗。

講到這裡,視哥突然又想起了前面給大家講到的戴森球,或許一個高級文明的誕生,高效利用空間能源將會是所有生命邁出去的第一步,而人類想要實現這樣的太空計劃和進化到這樣的「高級文明」,或許不是一個日本能做到的。不過就事論事,不論我們多麼不喜歡日本,但它們的探索精神,真的值得我們去學習。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記得訂閱和關注我,我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DAIHEN利用WiTricity無線充電技術在日本進行太陽能移動演示
    WiTricity 是一種用於遠距離無線功率傳輸的技術,它是由日本電力傳輸的全球領導者 DAIHEN Corporation 領導的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下一代電動交通演示的核心。自 2016 年成為合作夥伴以來,DAIHEN 授權 WiTricity 的技術在工廠和工業環境中將電動汽車(EV)和自動導引車(AGV)的無線充電站商業化。DAIHEN 一直在使用 WiTricity 的 DRIVE 11 無線充電系統作為其自己的電池電動和混合電動車輛符合標準的無線充電器產品線的參考設計。
  • 韓聯社:韓國世宗大學研發出一種基於紅外線的手機無線充電技術
    IT之家11月24日消息 據科技日報援引韓聯社日前消息稱,韓國世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成功一種基於紅外線的手機無線充電技術。據介紹,這種紅外線充電使用半導體光放大器件產生的高功率紅外光線,是一種真正的遠距離無線充電技術。這種基於紅外線的手機無線充電技術工作距離可達數米或者更遠,能量在傳遞過程中幾乎沒有損失。
  • 日本推動無線送電技術實用化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報導說,日本政府希望在明年3月底前分配電波頻段用於無線送電,並制定相關規則推動企業積極參與,日本無線送電技術將進入實用化階段。無線送電是指無需插入充電線而是藉助通信電波為數字設備供電。此前,日本無線送電技術已經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和電動汽車,但以10釐米左右的短距離為主。
  • 從宇宙向地面送電,JAXA等公開無線供電實驗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和日本宇宙系統開發利用推進機構(J-spacesystems)於2015年3月8日在日本兵庫縣的三菱電機試驗場實施了無線供受電系統實驗,實驗過程同時向媒體公開。太空光伏發電是指將在宇宙空間利用太陽能電池發的電通過微波方式輸送到地面。因此,必須準確控制微波的發射方向。
  • 【無線供電】Qi規格超速啟動,後來者憑藉技術優勢挑戰(上)
    NTT DoCoMo宣布的內容更是讓其他公司的無線供電開發人員感到吃驚。因為,NTT DoCoMo不僅發售終端的數量多,考慮到社會基礎設施變化而制定的普及戰略也非常明確。  另外,DoCoMo的發表還表明,在無線供電競爭技術多種方式不斷出現的情況下,迅速實現了規格化的技術成功從混戰中脫穎而出。
  • 名古屋大學天野教授等人成功開發無線輸電技術
    2020年9月23日,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名古屋大學的天野浩教授和金澤工業大學的伊東健治教授宣布開發出了大幅提高「無線供電」功率轉換效率的技術,該技術用於使用無線對遠處設備進行充電。可以用無線方式接收比以往大三倍的電力。
  • 日本推動無線送電技術進入實用化階段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報導說,日本政府希望在明年3月底前分配電波頻段用於無線送電,並制定相關規則推動企業積極參與,日本無線送電技術將進入實用化階段。  無線送電是指無需插入充電線而是藉助通信電波為數字設備供電。此前,日本無線送電技術已經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和電動汽車,但以10釐米左右的短距離為主。
  • 日本突然發力,成功研發6G晶片,會成為華為勁敵嗎?
    前有美國的惡意封殺,後又歐洲各國的排擠非議,日本雖然沒有做出什麼大動作,但在心理上肯定也是對中國在通信領域的領頭位置也是心有不甘。最近日本在通信領域又有新的動作,原來日本宣布6G晶片已研發成功,並且和印度走到了一起,答應幫助印度同時發展5G和6G的通訊技術。
  • 日本環線巴士試運行的啟示——電動汽車普及的關鍵是「無線充電」
    從技術成熟度來看,電磁感應方式已進入實用階段,而磁共振方式處於實證階段,微波方式處於基礎研發階段。電磁感應是貫穿線圈的磁場發生變化時、產生電動勢的物理現象。擺放兩個線圈,對其中一個線圈(一次線圈)通電(交流電),就會產生磁場,受該磁場影響,另一個線圈(二次線圈)中就會產生電流。
  • 日本無線送電技術將進入實用化階段
    打開APP 日本無線送電技術將進入實用化階段 佚名 發表於 2020-12-14 16:47:57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報導說,日本政府希望在明年3月底前分配電波頻段用於無線送電,並制定相關規則推動企業積極參與,日本無線送電技術將進入實用化階段。
  • 為了撿乘客掉落的無線耳機,日本研發專用撿耳機工具!
    今年日本各地的鐵路公司都出現大量無線耳機掉落鐵軌的事件,讓站務員拾撿掉落物的次數比往年多了好幾倍,而又因為無線耳機太小,通常很難撿起來,所以拾撿掉落物所花時間也比往年要久!
  • 日本科學家研發THz無線通信技術 比WiFi快20倍
    日本最近兩年經濟不景氣,但他們對基礎科學的研究一直都沒有放鬆。當我們還在感嘆新一代802.11n Wi-Fi傳輸速度如此迅捷的時候,日本科學家已經開始研究下一代無線網絡的關鍵技術了。
  • 日本研發新隱形戰鬥機:洛·馬公司將參與,研發成功概率就大了
    但F-35隱形戰鬥機項目,美國卻拒絕全球經濟強國手中有的是美元的日本加入,應該說在研發F-35隱形戰鬥機時,項目並未對日本開放,美國防部對日本仍然抱有一定的警惕和戒心。 F-35隱形戰鬥機研發成功以後,洛·馬公司就是以每架超過1億美元天價的價格銷給日本,狠狠地宰了日本一刀。
  • 「谷歌氣球」論技術研發創新能力只服谷歌無線覆蓋能力爆表
    目前,各地偏遠鄉村提供無線網絡連接的谷歌氣球(Projectloon)又有了新的進展,不僅可以延長氣球的在固定區域上空的停留天數(實測可達98天),而且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AI)算法的幫助下,無線覆蓋能力大幅提升。
  • 華為的研發有多厲害?全球無線通信網絡技術發明專利第一
    一個企業沒有研發,掌握不了核心技術,就像一個人缺乏健康而強勁的心臟,稍微一劇烈運動就會出問題,甚至暈厥、猝死。如此以來,就無法與同行進行激烈的競爭,只能處於被動的地位,被對手壓制,很難做大做強。華為公司為什麼會很強、很厲害,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研發很厲害。華為的研發到底有多厲害呢?我們來看下面的數據。
  • 哈工大「無線充電」技術讓聖誕樹不插電發光
    哈爾濱新聞網訊(吉星 記者 牛顯達)在聖誕節即將到來之際,哈工大師生們實驗製作出一款不用插電就能發光的聖誕樹。據了解,原來是他們研究的一項叫做「磁共振式無線能量傳輸」的技術,實現了以無線方式在電源與用電設備之間的電能傳輸。沒有電線的電飯煲也能煮飯?
  • 七家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大比拼
    作為電動汽車大規模推廣應用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引起了各方廣泛關注。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尤其純電動汽車的快速增長,必然會對電動汽車的充電方式多樣化和方便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無線充電技術作為一項新興技術,目前商業化運作主要應用於手機、電腦、隨身聽等小功率設備的充電上,在電動汽車領域目前還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隨著無線充電技術的成熟,電動汽車將是無線充電設備最具潛力的市場。
  • 瞄準中美,日本在量子技術研發領域奮起直追
    日媒稱,日本電信電話公司(NTT)11月14日宣布,該公司將加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史丹福大學等機構聯合推進的應用光通信技術的新型量子計算機開發活動。在量子技術開發領域,日本在基礎研究方面走在國際前列,但在商用化方面落後。
  • 日本大力發展鐵路節能技術利用再生電力節能耗
    日本的電車長期以來都受到節能技術的困擾。通過利用剎車時產生的再生電力,以及改進列車電機技術,列車在減少電力能耗方面逐步有了進展。本身在技術上領先全球的日本鐵路,這次在節能技術上又取得了新突破。通過採用節能設備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日本鐵路方面的目標是,在2030年鐵路的用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爭取比2010年減少兩成。  利用新型電機可減少30%耗電  日本各大鐵道公司目前正在引進的節能技術之一就是利用再生能源。
  • 無線充電需求釋放 海能實業(300787.SZ)面臨研發緊迫性
    早在1890年,塞爾維亞裔美籍物理學家兼電氣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就已經做了無線輸電試驗,經過了一個世紀的探索,無線充電技術終於要走出實驗室,走進我們的生活了。2014年9月,蘋果發布了第一款無線充電產品AppleWatch,打開了無線充電技術在消費電子領域的需求通道,無線充電領域的資本追逐也就此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