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大眾本田放棄氫燃料乘用車,中國的2萬億擊敗日本的1千億

2020-12-17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戴姆勒集團的梅賽德斯-奔馳,正式終止氫燃料電池乘用車計劃,因為生產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成本太高,大約是同樣規格的蓄電池式的純電動汽車成本的兩倍。但, 這不是全球範圍內第一家宣布放棄氫燃料乘用車的整車企業了,而上個月,大眾汽車公布了氫燃料和蓄電池式純電動的技術路線圖,並且認為蓄電池才是未來,具體情況下圖所示:

而早在2019年10月,來自最積極推動氫燃料電池的國家的車企,本田宣布無限期擱置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根據不完全統計,這是全球範圍內,按照銷量計算和銷售額計算的十大車企中,已經有三家放棄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計劃了。 其他銷量前十的乘用車企業,除了豐田仍在持續加碼氫燃料乘用車的投入,都紛紛公布了雄心勃勃的蓄電池式的純電動計劃,這其中也包括豐田,在4月22日,豐田品牌在華首款量產純電動車型C-HR EV正式上市,進軍全球最大的純電動汽車市場。

在全球範圍內,乘用車毫無疑問的體量最大的車輛市場,奔馳、大眾和本田相繼明確放棄氫燃料乘用車,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車企不會發展氫燃料乘用車了,這意味著,日本一直舉國之力推動氫夢想可能會夢斷最大的車輛市場。 在新能源技術路線上,日本從1974年開始押注氫燃料,累計投資了超過了150億美元(約1050億人民幣),而中國截止到2019年,已經在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投資累計超過了2萬億。 從目前全球車企的乘用車新能源技術規劃來看,純電動已經成為了主流的、不可逆轉的趨勢,這也意味著中國2萬億的投資,擊敗了日本的1000億投資,加速了全球的純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速度。

01氫燃料重卡是未來?

讓日本值得慶幸的是,氫燃料電池的未來,或許是在重卡領域。雖然戴姆勒旗下的梅賽德斯-奔馳宣布放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但戴姆勒宣布和沃爾沃聯合開發燃料電池重卡。 重卡也被業內認為是比乘用車,更適合採用氫燃料電池技術的車輛載體,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就車輛體積而言,重卡更大的車體,對氫燃料電池的反應堆和高壓儲氫罐的體積並不那麼敏感,可以降低技術難度和生產成本;2、就行駛路線而言,重卡行駛在高速公路或城際公路上,沿途居民密度低,可以建設加氫站和使用過程的事故影響會更小; 除了戴姆勒和沃爾沃這樣的傳統重卡企業,要進軍氫燃料重卡市場外。在美國,2015年成立的初創氫燃料重卡公司Nikola,就推出了三款氫燃料重卡Nikola One、Nikola Two和Nikola Tre,最後兩款車型,旨在美國和歐洲市場進行批量生產。

在2020年3月4日,Nikola宣布將會通過併購(類似A股借殼)的方式,登陸納斯達克,IPO募資金額為5.25億美元,一旦上市成功,將會成為全球首家上市的氫燃料電池重卡整車企業。此前,Nikola獲得歐洲重卡製造商CHN Industrial領投的D輪融資。目前,Nikola宣布獲得1.5萬臺訂單,總合同金額100億美元。 在中國,氫燃料電池重卡的研發,或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的研發,也要比氫燃料乘用車要快一些。中國氫燃料電池龍頭企業,已經申報了科創板的億華通,也和福田共同推出氫燃料電池中卡和重卡。 不過,和氫燃料乘用車面臨蓄電池式純電動汽車競爭一樣,氫燃料重卡一樣面臨蓄電池式純電動重卡的競爭,作為全球最領先的純電動車企特斯拉,在2017年就發布了旗下純電動重卡Semi,800公裡的續航,能滿足重卡對續航的需求了。只是由於電池產能的原因,Semi一直遲遲沒有規模化交付。 未來,氫燃料重卡是否在和蓄電池式的純電動重卡的拼殺中,殺出重圍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OFweek氫能,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奔馳宣布終止開發氫燃料電池乘用車
    4月23日消息 據外媒electrek消息,奔馳母公司戴姆勒日前宣布,正式終止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開發計劃。戴姆勒承認氫燃料汽車製造成本太高,大約是同等電池電動汽車費用的兩倍。儘管30多年來,該公司一直致力於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以實現零排放汽車的願景。
  • 全球氫燃料電池市場深度解析
    從目前的情況看,日本、韓國和中國對燃料電池的 整體投入最高,以豐田、現代為代表的燃料電池乘用車和固定式熱電聯供系 統以及氫能大巴、物流車的生產均處於全球領先;美國近兩年在製造方面增 速不如東亞國家,但加州作為燃料電池乘用車的最大單一市場仍然是整個產 業裡舉足輕重的市場;歐洲的燃料電池研發起步很早,近年來奔馳等傳統車 廠以及博世等一級供應商均已經開始進入燃料電池領域。
  • 氫燃料電池如何降本?上海捷氫科技總經理:燃料電池進乘用車
    7月29日,在上海寶山中國寶武吳淞氫能產業園舉辦的長江經濟帶氫能產業生態圈峰會暨第二屆寶山氫能論壇上,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兵兵表示,通過規模化量產降低氫燃料電池成本的一個邏輯是,要讓燃料電池系統進入乘用車,以乘用車進一步的性能提升行業,以乘用車的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燃料電池系統成本
  • 廣東力爭在2022年實現首批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示範運行
    為加快培育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持續增強新能源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廣東省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日前印發。方案提出,要在廣州、佛山、雲浮、茂名等地培育形成錯位競爭的氫燃料電池產業集群,力爭在2020年開發出具有自主核心技術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力爭2022年實現首批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示範運行。
  • 2月份乘用車銷量同比下滑0.5% 東風本田下滑顯著
    日前,全國乘用車聯席會公布了2018年2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2月份狹義乘用車銷量144.1萬輛,同比下滑0.5%,前兩個月累計銷量224.8萬輛,累計同比比去年增長4.6%。其中,SUV前兩個月累計同比長10.4%,轎車累計同比增長4.1%,MPV下滑17.3%。廠商銷量方面,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排名發生了變化。
  • 屢遭「拋棄」的背後:氫燃料電池的核心技術是硬傷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產宣布暫停與戴姆勒及福特合作開發燃料電池車的計劃,將力量集中於發展電動汽車。曾經受到熱捧的氫燃料電池技術,在其大本營日本遭遇了發展阻礙。無獨有偶,福特汽車也在6月13日也發布聲明稱,其與戴姆勒位於卑詩省本那比的燃料電池合資公司將於2018年夏季關閉。
  • 日產宣布停止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崛起,氫能源行不通了嗎?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產宣布暫停與戴姆勒及福特合作開發燃料電池車的計劃,將力量集中於發展電動汽車。另外,根據IDC預計: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116萬輛。多家權威機構近日預測2021年不但將是電動車行業在疫情中恢復的一年,也將是電池生產商產能建設提速的一年。一方面日產停止氫燃料電池,另一方面電動汽車崛起,氫能源是不是已經行不通了呢?
  • 氫燃料電池「狼也來了」
    不僅如此,這兩國的氫燃料電池行業企業也相當厲害。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第一的國家是韓國,其氫燃料電池的出貨量也高居第一達到了408MW。日本的氫燃料電池也有245MW的出貨量,而中國整個2019年氫燃料電池出貨量為128MW,僅為韓國的三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從出貨量上來看,日韓雖然都是彈丸小國,但卻是名副其實的氫燃料電池「大國」。
  • 消息稱現代汽車將在中國建立首家海外氫燃料電池工廠
    【TechWeb】1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現代汽車計劃今年內在中國廣州建設一家氫燃料電池工廠,這將是該公司在中國建立的首家海外氫燃料電池工廠。
  • 插電、純電、氫燃料「3合1」平臺,本田要做電動汽車領軍者
    早在2015年本田就推出了Clarity轎車,這是本田第一輛氫燃料電池車,最初的交付對象是政府的客戶,之後逐漸向一般民眾開放,但由於氫燃料過於領先,無法適應所有市場,本田綜合資源建立了「3合1」平臺,目標是電動汽車的領軍者。
  • 韓國政府發布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路線圖
    氫燃料具有強大的發展潛力,可以重振包括中小型企業在內的製造業,從而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韓國政府的目標是通過氫經濟發展路線圖為鋼鐵生產、石油化工和機械工程等傳統行業帶來新的投資和就業機會。該報導強調,預計到2040年,韓國氫能市場將每年產生43萬億韓元的附加值,並創造42萬個新的就業機會。
  • 豐田繼續押注氫燃料電池 或面臨「遠水難解近渴」
    豐田在氫燃料汽車方面的押注,逐漸增加。12月9日,豐田汽車宣布,氫燃料電池乘用車Mirai全新換代,並上市銷售。這款車定位為豪華車型,起售價達710萬日元(約44萬元人民幣)。
  • 氫能觀察|曾在「第一陣營」,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緣何起大早趕晚集|...
    時任美國加州電動研究所燃料電池項目經理愛德華·傑裡斯如是說。   進階從「Necar 2」到「超越一號」   「最初,燃料電池汽車產品大多為商用車,原因之一是燃料電池系統太大,普通乘用車空間有限。」餘卓平告訴記者,但隨著技術的快速進步,燃料電池乘用車很快就問世了。
  • 本田旗下氫燃料汽車,加氫只需3分鐘,續航750KM,完勝新能源汽車
    這不,本田就給出了答案,那就是氫燃料汽車。這樣的汽車作為理想的清潔能源,在行駛的過程中屬於零汙染,也成為了很多國家研究的最新領域。在廣州車展上,本田旗下的一輛氫燃料汽車就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這款車是CLARITY,這是第2代車型,相比於前面那一帶做了一些升級,續航裡程增加了,從以前的650千米提升到了現在的750千米,加上氫氣只需要三分鐘,相比於充電一個小時的新能源汽車,相信很多人都願意選擇這款氫燃料汽車。
  • 韓國燃料電池汽車超越日本位列世界第一
    氫燃料電池商業化進程正在加速。前不久,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近兩年中國燃料電池技術研發取得了巨大進步,和五年前相比各種性能指標都出現了大幅的提高,氫燃料電池技術在中國的產業鏈已經建立起來,國家的示範推廣項目一旦開始,「估計明年會騰飛」。歐陽明高所言不假。
  • 本田氫燃料電池車
    構建「生產氫、使用氫、以氫互聯」的可持續發展的美好願景。燃料電池堆最新一代燃料電池堆相較於上一代產品體積縮小了33%,輸出密度達3.1kW/L,為世界最高水平。電動turbo型空氣壓縮機通過小型燃料電池堆可對空氣進行增壓。小型、輕量,高效,空氣壓力提高1.7倍。鋰離子電池用於存儲燃料電池堆產生的電能。在起步或加速等需要較大驅動力時,鋰離子電池和燃料電池堆為電動機提供電能。同時,減速時回收電能。
  • 日本制定氫/燃料電池戰略技術發展戰略
    近日,日本修訂了《氫/燃料電池戰略路線圖》(以下簡稱《路線圖》),同時制定了「氫/燃料電池戰略技術發展戰略」,不僅規定了具體的技術發展項目,還定下了符合《路線圖》中每個領域設定的目標。2014年,日本修訂了《日本在復興戰略》,發出建設「氫能源社會」的呼籲,同時在第四次《能源基本計劃》中,將氫能源定位為與電力和熱能並列的核心二次能源,提出建設「氫能源社會」。同年,《日本氫和燃料電池戰略路線圖》正式發布。
  • 上汽大通FCV80 揭秘首款氫燃料電池汽車
    此前我們看到了以央企為首的多家中國汽車品牌推出了自家的氫燃料電池汽車,隨後工信部方面也給出「風向標」:純電動汽車更適用於城市、短途、乘用車等領域,而氫燃料電池汽車更適用於長途、大型、商用車等領域。氫燃料電池汽車應該與純電動汽車並存互補,滿足交通運輸及大家的出行需要「。由此可見,從政策層面發展燃料電池汽車大局已定。
  • 日本正式公布淘汰燃油車計劃!純電車型並不是其替代品
    關於「綠色增長戰略」,該計劃的目標是到2030年,通過綠色投資(政府將向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和其他財務支持,並設立一個2萬億日元的綠色基金,以支持企業對綠色技術的投資)和銷售實現每年90萬億日元(約合8700億美元)的額外經濟增長,到2050年達到190萬億日元(1.8萬億美元)。
  • 氫燃料電池汽車有什麼優缺點?有什麼困難?
    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最廣為人知的氫能產業應用之一。大家也比較認同,氫燃料電池汽車與純電動汽車具有互補關係。而且氫能源是真正的零排放,零汙染。發展氫能源電動汽車意義深遠。汽車工程協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也曾指出,到2030年,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將超過百萬輛。通過一些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產量1272輛,雖然不多,卻也在不斷增長。氫燃料電池太大的進展並沒有。人們也一直沒有放棄對它的研究。澳大利亞邦科工研究組織也宣布,開發出了一套基於金屬膜的氫氨轉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