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傳統節日「寒食節」不可缺少的越式湯圓

2020-12-26 騰訊網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越南的「寒食節」。在這一傳統節日裡,越南人常常做越式湯圓以祭祀祖先。

越式湯圓分別為綠豆湯圓(越語稱「Bánh chay」) 和紅糖湯圓(越語稱「Bánh Trôi」)等兩種;其做法較為簡單,主要原料包括糯米粉、紅糖和綠豆。

紅糖湯圓比綠豆湯圓小,裡面不放綠豆粉而是一塊方紅糖,寓意外圓內方。製作紅糖湯圓時要以紅糖為餡,用糯米粉把小塊紅糖包起來,倒入開滾水鍋中。煮好後,立刻倒入冷水,這樣湯圓就會軟而不破,然後再撈出來擺在小盤子裡,食用時撒上白芝麻,味道更佳。根據各地的習慣和口味,可以加上一點椰絲。

製作綠豆湯圓時也要和好湯圓粉,然後用手搓圓,裡面放綠豆粉,放進鍋裡煮。煮好後,立刻倒入冷水,然後盛到碗裡,食用時加上白芝麻,最後要將木薯粉糖水倒入,食用時可添加一些綠豆沙。

五色湯圓為越南傳統寒食節增添色彩。

幾年來,除了傳統白色湯圓,不少家庭還選擇製作五顏六色的湯圓,給越南人民的文化與生活增添了色彩,使美麗習俗源遠流長。為了能做出五色的湯圓,重要的是準備各種染色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染色原料都是純果蔬提取物。

幾年前,為了節省時間,很多人選擇來到熟悉的地址選購已做好的湯圓,但是今年所有學生因疫情要停課,父母可以花一些時間與孩子們做湯圓,聚在一起,共同享用湯圓。這樣一來,寒食節定將變得更加有趣和有意義。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越南傳統節日「寒食節」不可缺少的越式湯圓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越南的「寒食節」。在這一傳統節日裡,越南人常常做越式湯圓以祭祀祖先。 越式湯圓分別為綠豆湯圓(越語稱「Bánh chay」) 和紅糖湯圓(越語稱「Bánh Tr i」)等兩種
  • 吃湯圓、祭龍仙——越南與中國的清明節有何不同?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國人在這一天掃墓、踏青、插柳、放風箏。在清明節的前一兩天,還有一個寒食節,相傳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介子推而定下的。人們在寒食節時辰,三天不生火,只吃生冷的食物。同屬中華文化圈兒的越南人,也要過這兩個節日。不過,越南人是把寒食節和清明節合在一起過的,名字就叫做清明節。
  • 吃湯圓、祭龍仙——越南與中國的清明節有何不同?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國人在這一天掃墓、踏青、插柳、放風箏。在清明節的前一兩天,還有一個寒食節,相傳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介子推而定下的。人們在寒食節時辰,三天不生火,只吃生冷的食物。同屬中華文化圈兒的越南人,也要過這兩個節日。不過,越南人是把寒食節和清明節合在一起過的,名字就叫做清明節。
  • 越南人雖過清明卻很少掃墓,此日之前不食湯圓,供品之一源自法國
    ▲清明節(子淵原創)對漢文化圈的國家而言,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便是清明節。▲利用烏稔樹葉染色而成的烏米飯相對於中國對清明節的重視,越南許多地方則將「寒食」「清明」的概念混用,並將兩個節日統一定為農曆三月初三。據《安南風俗冊》記載:「三月初三日為寒食節,亦號清明節,作浮水餅,具酒饌告家先。
  • 中國被遺忘的傳統節日(寒食節)
    寒食節位於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從先秦到南北朝, 寒食都被當作一個很大的節日,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寒食節的源頭,應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每到初春季節,氣候乾燥,不僅人們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所以節日期間,百姓家家不許動煙火。
  • 越南人雖過清明卻很少掃墓,此日之前不食湯圓,供品之一源自法國
    子淵之前曾為大家介紹了越南春節,引發了讀者的強烈反響,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越南傳統的清明節。▲清明節(子淵原創)對漢文化圈的國家而言,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便是清明節。《大越史記全書》將其視作越南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並將其視作越南建國肇始,越南人也將雒龍君夫婦奉為祖先,自稱「龍子仙孫」。
  • 中國傳統節日-寒食節·清明節前一二日
    寒食節:又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禁火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 中國被遺忘的傳統節日(寒食節)
    寒食節位於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從先秦到南北朝, 寒食都被當作一個很大的節日,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寒食節的源頭,應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每到初春季節,氣候乾燥,不僅人們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所以節日期間,百姓家家不許動煙火。
  • 中國古代民間傳統節日:寒食節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不少地區又把清明節稱為寒食節、祭祀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天。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 寒食節——一個「消失」了的傳統重要節日
    但是,但凡上過高中的,都會隱隱約約聽過清明節之前,好像還有個寒食節。這個節日由於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而給人一種神秘感。寒食節究竟是怎麼個節日?又有怎樣的習俗呢?咱們今天就扯一些關於寒食節的問題。寒食節又叫禁火節,通常是冬至後第105天,算下來一般在清明節前一天或兩天。我們知道,端午節是屈原老先生跳江送給我們的,國慶節是無數革命烈士換來的,那麼寒食節呢?
  • 寒食節:漢族唯一一個以飲食習俗命名的傳統節日
    段時間讀了文彪小說中的《清明上河圖密碼》,在為作者描述了如此多的人物卻時,他對書中頻繁提及節日的內容印象深刻。很遺憾,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在傳統的漢族節日中還有一個叫「寒食節」的節日。寒食節,中國是一個傳統節日,在冬至後105天,清明節前一兩天。一天開始的時候,禁止燃放煙花,只吃冷食。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掃蕩、郊遊、鞦韆、蹴鞠、前溝、鬥雞等習俗,寒食節持續了兩千多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這是關於百度百科的解釋,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他被稱為冷食節,以及為什麼很少有人去過這個節日。
  • 寒食節|被淡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對於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寒食節,是陌生的,甚至從來就沒聽說過。其實寒食節是一個很重要,很有紀念意義的節日。寒食節來歷介之推是當時晉國的賢臣,侍奉公子重耳(後為晉文公)。晉國發生內亂,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國外,介之推不畏艱難困苦跟隨重耳流亡;曾經割自己腿肉熬湯,給重耳充飢。
  • 韓國四大傳統節日之寒食節
    清明節是中國人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傳統節日。而在韓國,人們會在寒食節那一天掃墓祭祖。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韓國的寒食節。 寒食是自冬至起第105天,通常在陽曆4月5日前後。寒食節雖然是從中國傳到韓國,卻受到了韓國人的重視,與春節、端午和中秋並稱為韓國的四大傳統節日。韓國人將這一天作為拜祭祖先、追思先人的日子。 相傳寒食節起源於中國春秋時期。
  • 被淡忘的4大傳統節日,寒食節上榜,你知道三月三是什麼節日嘛?
    被淡忘的4大傳統節日,寒食節上榜,你知道三月三是什麼節日嘛? 被淡忘的4大傳統節日,寒食節上榜,你知道三月三是什麼節日嘛? 被淡忘的4大傳統節日,寒食節上榜,你知道三月三是什麼節日嘛?
  • 中國人的「寒食節」,居然成了韓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圖:流花河/網圖 文:流花河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韓國自古就處於中華文化圈以內,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中國的影響,比如韓國的四大節日:春節、寒食、端午、中秋,無一不是源自中國。關於寒食節來歷,在朝鮮時代(1392年-1910年)的人們也有將用柳樹點起的火種(新火)獻給王,由王來將新火的火種傳給全國臣民的習慣。
  • 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同一個節日嗎?寒食節將至,這天都有哪些習俗?
    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同一個節日嗎?寒食節將至,這天都有哪些習俗?中國古代社會不同時期形成的眾多傳統節日,不僅充滿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神秘意韻,同時也體現出了不同社會思想契機下的獨特人文關懷。從遠古時期的自然崇拜到文明社會中的情感寄託,歷經幾千年發展、完善與成熟之後,傳統節日的獨特魅力與思想寓意早已融入國人基因。從古至今形成的傳統節日數量高達幾百個,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四大傳統節日」之外。清明節、寒食節、七夕節、重陽節、冬至節等,也都具有非常濃鬱的中國民俗特徵。
  • 寒食節、清時節傻傻地分不清楚
    所以漢代的寒食節也叫禁菸節,這一天百姓人家不得點火,到了晚上皇宮中點燃燭火,並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介子推葬身之山清明節,又稱踏青節、祭祖節,這天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除了中國,亞洲地區的很多國家,例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也過清明節。
  • 中國古代民間傳統節日:寒食節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不少地區又把清明節稱為寒食節、祭祀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天。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 寒食節——一個「消失」了的傳統重要節日
    但是,但凡上過高中的,都會隱隱約約聽過清明節之前,好像還有個寒食節。這個節日由於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而給人一種神秘感。寒食節究竟是怎麼個節日?又有怎樣的習俗呢?咱們今天就扯一些關於寒食節的問題。寒食節又叫禁火節,通常是冬至後第105天,算下來一般在清明節前一天或兩天。我們知道,端午節是屈原老先生跳江送給我們的,國慶節是無數革命烈士換來的,那麼寒食節呢?
  • 唯一一個以飲食來命名的節日,中國傳統節日寒食節的由來
    大家都知道清明節,也不少人知道清明節的前一天就是寒食節,寒食節的形成與介子推這個人關係很大,它起源於一個悲涼的故事。介子推,春秋時期的晉國人,出生不祥,死於公元前636年,死之後被追封為潔惠候,同年寒食節誕生。介子推忠君愛國,跟隨重耳打天下,而「割股奉君」更是讓後人感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