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多重壓力 2020年三峽樞紐過壩貨運量達1.38億噸

2021-01-21 澎湃新聞
迎戰多重壓力 2020年三峽樞紐過壩貨運量達1.38億噸

2021-01-15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三峽樞紐過壩貨運量達1.38億噸,通航效益顯著。其中,三峽船閘過壩貨運量達1.37億噸,主要運行設備完好率達100%,兩線船閘平均通航率為94.62%。三峽升船機按時恢復通航,充分發揮了快速過壩通道的作用。

動圖製作:湯偉 朱靜霞

2020年是極為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對通航工作造成了衝擊;三峽水庫迎來建庫以來最大洪峰,5次編號洪水入庫洪峰流量超50000立方米每秒,因大流量導致停航,兩壩間限航時間達61天;三峽船閘停航檢修因此而順延。面對種種不利條件,三峽集團流域管理中心直面挑戰、精心組織,多措並舉確保了通航設備的運行可靠、風險可控,打贏了這場「戰疫情、抗洪水、保運行、保通航」的攻堅戰。

在疫情防控期間,流域管理中心樞紐管理部堅持疫情防控與修護保養兩手抓的策略,確保了船閘修理及保障工作「24小時實時在線」。疫情防控期間通航率達98.77%,搭建起了長江中上遊重要的物資運送通道,保障了沿江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各類物資順利通過。三峽船閘過閘貨運量實現了月、年同比環比雙增長,迅速恢復並超過正常水平。同時,積極協商停航檢修順延事宜,加強了關鍵設備設施運行狀態監測和維護,組織實施了船閘年度專項檢修與更新改造項目,保障了北線船閘全年安全平穩運行。

三峽船閘開門迎送東來西往的船舶

三峽升船機保持良好運行狀態,得益於長期有效的維護保養:一是嚴格落實三峽升船機通過通航暨竣工驗收意見,圓滿完成加強性消防安全措施並通過驗收,為三峽樞紐工程整體竣工驗收奠定了基礎。二是精心組織,圓滿完成三峽升船機計劃性停航檢修,保障三峽升船機設備保持良好運行狀態,從而充分發揮快速過壩通道的作用。

三峽樞紐通航安全通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三峽工程2020年運行情況良好
    中新網宜昌12月31日電 三峽集團流域樞紐管理中心31日通報2020年三峽工程運行情況,通報稱工程運行良好,防洪、航運、發電和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發揮顯著。據通報,2020年消落期,三峽水庫累計為下遊補水164天,補水總量229.24億立方米。5月下旬,三峽水庫實施生態調度試驗,調度期間江津、宜都斷面魚類產卵總規模達5.3億顆,生態調度效果顯著。
  • 2020年珠江水運發展「穩中有進」 西江幹線貨物通過量達10.5億噸
    1月6日,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下稱「珠航局」)發布消息,2020年,珠江水運發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內河貨運量實現企穩回升,穩中有進。西江幹線全年貨物通過量達到10.5億噸,長洲水利樞紐船閘貨物通過量首次突破1.5億噸。
  • 揭秘三峽升船機建設:長江「黃金水道」
    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長江三峽9號」客輪船長陳國海告訴記者,承船廂載著水和船提升的整個過程都非常平穩,廂內水面幾乎感覺不到任何晃動。走升船機從下遊靠船墩到上遊靠船墩只用了近一個小時。而過去十幾年來,船舶每次經過三峽船閘過壩,往往要花三四個小時。
  • 珠江內河貨運量穩中有進 西江幹線全年貨物通過量達到10.5億噸
    1月6日,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下稱「珠航局」)獲悉,2020年,珠江水運發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內河貨運量實現企穩回升,穩中有進。西江幹線全年貨物通過量達到10.5億噸據了解,2020年西江航運幹線全年貨物通過量達到10.5億噸、同比增長5.1%;西江航運幹線長洲樞紐船閘完成過閘貨運量1.51億噸、同比增長3.96%;珠江水系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7.4億噸、同比增長6.4%,其中,貨櫃吞吐量1386萬標準箱、同比下降5.6%。
  • 當年反對建三峽的那些「預言」應驗了嗎?我們為什麼需要三峽?
    為進一步減輕長江中下遊地區防洪壓力,有效控制幹流河道的水位漲勢,三峽水庫下洩流量自7月6日起連續調減5次,5天內出庫流量從35000立方米每秒減少至19000立方米每秒,後續三峽水庫將按照長江委的調度要求進一步控制下洩量。三峽工程綠電效益顯著。三峽電站總裝機容量達2250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882億千瓦時。
  • 珠江水運內河貨運量企穩回升
    1月6日,2021年珠江水運發展新聞通氣會在廣州舉行。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下稱「珠航局」)獲悉,2020年珠江水運發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內河貨運量實現企穩回升。其中,西江幹線全年貨物通過量達到10.5億噸,長洲水利樞紐船閘貨物通過量首次突破1.51億噸,貴港港成為珠江水系首個「億噸內河港」。西江幹線貨物通過量同比增長5.1%珠航局新聞發言人王燦強介紹,2020年年初,受疫情和旱情航道水深不足的影響,珠江水系內河貨運量第一季度降幅較大。
  • 西江幹線2020年貨物通過量達到10.5億噸
    珠江航務管理局供圖中新網廣州1月6日電 (記者 郭軍)記者6日從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下稱「珠航局」)獲悉,2020年,珠江水運發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內河貨運量實現企穩回升,穩中有進。西江幹線全年貨物通過量達到10.5億噸,長洲水利樞紐船閘貨物通過量首次突破1.5億噸。
  • 孫天任:今天如何評價黃萬裡對三峽工程的擔憂?
    《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峽水利樞紐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峽壩工經濟可行性是根本不成立的,它比山區大中型電站每千瓦投資要貴兩三倍」「論經濟效益,此壩每千瓦造價三四倍於一般大中型壩,其經濟可行性並不成立」「三峽電站20年內只有工費支出,沒有電費收入,國家財力不堪負擔。」《致江澤民總書記等的三封信》
  • 中國將建三峽大壩第二船閘 或投資400億
    3月5日,重慶團全團建議出爐,建議提出,將長江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加快推進前期工作,「十三五」期間早日開工建設,破除長江水運「腸梗阻」。  全團建議指出,目前三峽大壩年過閘量已接近1.2億噸,提前20年超過設計通過能力;過閘船舶擁堵嚴重,在船閘檢修、汛期大流量禁航等特殊時段,擁堵現象更為嚴重。隨著建設長江經濟帶戰略的縱深推進,過閘需求量會進一步增加。
  • 珠江上的「三峽工程」,左岸主體結構混凝土全部澆築完成
    大藤峽左岸廠壩主體工程於2016年8月9日開始澆築首倉混凝土。自開工建設以來,水電八局項目部始終秉承「敬業、專業、人品、精品」的企業準則,科學組織,精心施工,全力將大藤峽工程打造成為「優質工程」「精品工程」「行業標誌性工程」。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大批工人不能及時返崗,而左岸廠壩工程蓄水、發電目標在即。
  • 三峽樞紐工程防洪度汛紀實:中流擊水縛蒼龍
    據統計,在應對今夏高頻次洪水的過程中,三峽樞紐工程累計攔洪293億立方米,有效減輕了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充分發揮了基礎保障作用。入汛後,集中強降雨來襲,長江上遊幹流、烏江、三峽區間等江段發生明顯漲水過程。預測預報結果顯示,7月2日,峰值為5.3萬立方米每秒的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將進入三峽水庫。  對此,根據長江委調度令、調度方案,調度值班人員必須回答兩道防洪「專業題」:一是根據出庫流量和機組過流能力,計算出大壩洩洪量。二是綜合考慮各深孔的運行條件,選擇合適的深孔及方式進行洩洪。
  • 珠江水系內河貨運量突破10億噸 綠色水運助力大灣區建設
    珠江航道。港口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年綜合通過能力新增了1.04億噸,年均增長3.8%;船舶運力結構持續優化,貨船平均噸位達到1530噸,增加了25.3%,船舶大型化趨勢明顯。2019年,珠江水系內河貨運量突破10億噸,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6.2億噸,較2015年分別增長27.4%、44.3%。
  • 珠江水系內河貨運量突破10億噸!位居世界第二
    2019年,珠江水系內河貨運量首次突破10億噸大關,長洲水利樞紐船閘貨物通過量首次突破1.45億噸,均創歷史新高。2019年,珠江水系內河全年貨運量超過10億噸,同比增長5.5%,僅次於長江位居世界第二;港口貨物吞吐量為6.1億噸,同比增長12.6%;貨櫃吞吐量為1400萬TEU,同比增長13.4%,珠江水運的發展為沿江兩岸地區的經濟發展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 鐵路貨運量實現全年計劃九成 年底集中發力確保完成任務
    本報記者 路炳陽 北京報導2020年前11個月,國家鐵路貨運量累計完成32.62億噸,同比增長4.72%,其中11月完成3.16億噸,同比增長3.61%。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上述內容。國鐵集團2020年國家鐵路貨運量目標為36.5億噸,目前已完成全年運量的89.37%。
  • 宜昌交運:「兩壩一峽」區域遊輪市場和三峽樞紐旅客翻壩轉運對接...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5月22日訊,有投資者向宜昌交運提問, 請介紹一下公司未來3-5年的發展戰略?公司回答表示,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兩壩一峽」區域遊輪市場和三峽樞紐旅客翻壩轉運對接服務體系已基本成型,為加快構建長江三峽旅遊公共運輸服務體系,實現跨區域發展和產業規模化發展,公司將在現有遊輪運行線路上做進一步延伸,加強與OTA平臺、沿江城鎮、旅遊交通、景區以及旅行社的深度合作,為旅遊產業發展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深化現有「兩壩一峽」產品的文化內涵解讀,進一步打造融合多種文化的旅遊服務項目
  • 高峽出平湖 當驚世界殊 ——寫在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完成整體竣工...
    新中國成立之初,三峽工程的建設問題即已開始部署研究。經過長期勘測、科研、設計和試驗,1983年完成了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壩高150米方案)並獲國務院原則批准。此後,有關部門、地方和社會各界人士提出了各種意見建議,中央領導同志多次深入三峽實地考察。
  • 三峽大壩洩洪 極大減輕了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
    6月29日,三峽樞紐開啟洩洪孔洩洪(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受長江上遊及三峽區間來水明顯增加影響,17日10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漲至5萬立方米/秒,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形成。19日20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4.6萬立方米/秒,較本輪洪水的峰值6.1萬立方米/秒下降了1.5萬立方米/秒。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三峽工程能防多少年一遇洪水環球時報:今年的洪水讓很多人聯想到1998年的特大洪水。如果此次洪水沒有三峽工程存在,會帶來怎樣的災害和破壞。
  • 青聽午報 | 三峽樞紐迎戰建庫以來最大洪峰
    水利部:加大三峽水庫下洩流量減輕防洪壓力◆水利部長江委自8月18日19時將長江水旱災害防禦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並連發8道調度令,聯合調度長江上遊二灘、烏東德、溪洛渡、向家壩等多座水庫全力攔蓄洪水,削減進入三峽水庫的洪峰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