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運內河貨運量企穩回升

2021-01-20 南方新聞網

1月6日,2021年珠江水運發展新聞通氣會在廣州舉行。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下稱「珠航局」)獲悉,2020年珠江水運發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內河貨運量實現企穩回升。其中,西江幹線全年貨物通過量達到10.5億噸,長洲水利樞紐船閘貨物通過量首次突破1.51億噸,貴港港成為珠江水系首個「億噸內河港」。

西江幹線貨物通過量同比增長5.1%

珠航局新聞發言人王燦強介紹,2020年年初,受疫情和旱情航道水深不足的影響,珠江水系內河貨運量第一季度降幅較大。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珠江水運主要生產指標降幅自2020年4月起逐步收窄,至6月實現正增長,到第三、四季度,主要生產指標保持增長、總體呈加速增長的趨勢。

在2020年,西江航運幹線全年貨物通過量達到10.5億噸,同比增長5.1%。同時,西江航運幹線長洲樞紐船閘,完成過閘貨運量1.51億噸,同比增長3.96%,實現逆勢上揚,並再創歷史新高;珠江水系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7.4億噸,同比增長6.4%,其中,貨櫃吞吐量1386萬標準箱、同比下降5.6%。

同時,王燦強也表示,2020年,珠江水系交通港航管理部門、運輸生產企業千方百計做好防疫物資保障,全力以赴推進水運工程建設復工復產,珠江黃金水道建設取得新突破。

2020年2月29日,貴港至梧州3000噸級航道工程一期、二期工程等珠江水系全部17個在建水運工程項目實現全面復工復產,工程進度加快。隨後,北江孟洲壩樞紐二線船閘、西江航運幹線貴港航運樞紐二線船閘先後建成並投入試運行,北江258公裡1000噸級航道實現全線貫通,貴港航運樞紐一、二線船閘年單向通過能力達到4300萬噸,珠江黃金水道建設更顯成效。

目前,貴港港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成功躋身內河億噸大港行列,成為珠江水運高質量發展的典型示範。

瓊州海峽旅客過海時間再縮短30分鐘

貨運之外,客運也迎來新氣象。

2020年,瓊州海峽客滾運輸全面進入班輪化常態運營時代,網絡售票不斷完善,船舶準點發班率超過93%,旅客平均過海時間較2019年再縮短30分鐘。瓊州海峽水路運輸運送旅客1180萬人次,運送車輛345萬臺次、同比增長2.8%。

同年,湛江港徐聞港區南山作業區客貨滾裝碼頭的開港運營,大幅提升了瓊州海峽交通集疏運能力和粵瓊兩地交通互聯互通水平。

「兌現了2020年交通運輸更貼近民生實事要求。」王燦強表示,通過不斷提升瓊州海峽客滾運輸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水平,完成班輪化運營管理頂層設計文件修訂,精確適應運輸需求。

另外,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機制也在5年間結出碩果。

王燦強表示,「十四五」時期,珠航局將圍繞支撐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並強化安全和市場管理,嚴格省際危險化學品水路運輸行政許可,協調開展西江航運幹線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等,並加快推動電子航道圖建設,推進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珠江—西江的應用,做好美麗珠江、智慧珠江建設。

南方日報記者 張子俊 實習生 張彤雲 通訊員 馬格淇

相關焦點

  • 珠江水系內河貨運量突破10億噸 綠色水運助力大灣區建設
    珠江航道。2019年,珠江水系內河貨運量突破10億噸,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6.2億噸,較2015年分別增長27.4%、44.3%。  今年6月,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和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省(自治區)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於珠江水運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了7個方面18項舉措。
  • 珠江內河貨運量穩中有進 西江幹線全年貨物通過量達到10.5億噸
    1月6日,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下稱「珠航局」)獲悉,2020年,珠江水運發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內河貨運量實現企穩回升,穩中有進。西江幹線全年貨物通過量達到10.5億噸據了解,2020年西江航運幹線全年貨物通過量達到10.5億噸、同比增長5.1%;西江航運幹線長洲樞紐船閘完成過閘貨運量1.51億噸、同比增長3.96%;珠江水系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7.4億噸、同比增長6.4%,其中,貨櫃吞吐量1386萬標準箱、同比下降5.6%。
  • 2020年珠江水運發展「穩中有進」 西江幹線貨物通過量達10.5億噸
    1月6日,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下稱「珠航局」)發布消息,2020年,珠江水運發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內河貨運量實現企穩回升,穩中有進。西江幹線全年貨物通過量達到10.5億噸,長洲水利樞紐船閘貨物通過量首次突破1.5億噸。
  • 珠江水系內河貨運量突破10億噸!位居世界第二
    2019年,珠江水系內河貨運量首次突破10億噸大關,長洲水利樞紐船閘貨物通過量首次突破1.45億噸,均創歷史新高。2019年,珠江水系內河全年貨運量超過10億噸,同比增長5.5%,僅次於長江位居世界第二;港口貨物吞吐量為6.1億噸,同比增長12.6%;貨櫃吞吐量為1400萬TEU,同比增長13.4%,珠江水運的發展為沿江兩岸地區的經濟發展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 世界銀行發布中國內河水運發展報告
    10月13日,世界銀行通過網絡召開全球發布會,正式發布《新時代的藍色航道:中國內河水運發展》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中國目前擁有世界上最繁忙的內河水運體系,2018年中國內河水運貨運量已達37.4億噸,是歐盟或美國的6倍。世界銀行中國、蒙古國和韓國局局長芮澤表示,內河水運作為清潔、低碳、安全的運輸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個經濟體實現碳中和目標至關重要。
  • 珠江水系與長江水系有望實現互通!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nbsp&nbsp&nbsp&nbsp1月14日,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以下簡稱「珠航局」)獲悉,2018年珠江水系完成內河貨運量9.5億噸,長洲樞紐船閘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完成貨物通過量1.32億噸,直追長江三峽船閘,並且未來珠江水域與長江水域有望實現互通。
  • 2019年水路運輸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內河航運的作用不斷加強
    根據航行水運性質,水運分海運和河運兩種,它們是以海洋和河流作交通線的。海運即海洋運輸,是使用船舶等水運工具經海上航道運送貨物和旅客的一種運輸方式。它具有運量大、成本低等優點,但運輸速度慢,且受自然條件影響。河運即內河運輸,用船舶和其他水運工具,在國內的江、河、湖泊、水庫等天然或人工水道運送貨物和旅客的一種運輸方式。
  • 加快建設暢通高效的內河航道
    2007年6月,經國務院同意,《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正式印發,首次提出在全國範圍內規劃形成由長江幹線、西江航運幹線、京杭運河、長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18條主要幹支流高等級航道構成的「兩橫一縱兩網十八線」約1.9萬公裡高等級航道網,這是全國內河航道的核心和骨幹,也是國家資金投入和地方政府建設的戰略重點。
  • 珠江水運建設完成貴州羅甸港區等港口碼頭工程
    珠江是我國第二大河流,是中國境內第三長河流。2018年,珠江水系完成貨運量9.5億噸,預計2019年將突破10億噸,僅次於長江穩居世界第二。水運一直是貴州的短板。當前,貴州往南正積極融入珠江水運,珠江水運通道將為貴州提供大載量、低能耗、低成本的運輸方式。珠江水運如何發展?9月6日,在2019年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結束後,2019年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會議在廣西南寧召開,貴州省與廣東省、廣西省、雲南省的行政首長及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參加。
  • 交通部發布《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全文
    積極倡導發展內河水運,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    近年來,內河航道、港口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內河水運貨運量持續增長,運輸船舶大型化、標準化趨勢明顯,水運市場日趨活躍,內河水運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較好時期。
  • 內河航運之殤:成本最低 唯一負增長運輸方式
    而水網發達地區的內河運輸,正是大宗、低值貨物長距離運輸的最佳方式。  雖然內河水運以其比較優勢極大拉動了經濟社會發展,但與其他運輸發展方式相比,浙江省內河水運發展相對滯後,內河貨運量佔全社會貨運量的比重持續下降,從1970年的53%下降到2010年的15.7%,成為綜合運輸體系中的薄弱環節。  最能體現這一變化的是杭甬運河的萎縮。杭甬運河的歷史實際比京杭運河還古老。
  • 貴港港吞吐量破億噸 成珠江水系首個內河億噸大港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熊耀章 攝廣西新聞網貴港1月5日訊(記者 覃錚)1月5日上午,由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貴港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年貴港港吞吐量突破億噸發布儀式在北部灣港貴港貨櫃碼頭舉行。儀式上,貴港市委副書記、市長何錄春宣布:「貴港港貨物吞吐量突破一億噸!」。貴港港自此躋身億噸大港行列,成為珠江水系首個內河億噸大港。
  • 跑船40餘年 船上人家見證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的風雨航程
    到河海聯運「運箱子」,從跨入國內億噸大港到創建國內首個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範區。浙江湖州運河船上人家40年的風雨航程,正是內河水運轉型發展變化的濃縮。  據統計資料,1982年長湖申線一年的貨運量達1900萬噸,比滬杭鐵路的年運量還多300萬噸,被譽為「中國小萊茵河」。  1984年,劉殿魁夫妻倆辭掉船隊上的工作,決心自己單幹,東籌西借了3000元,從無錫航運公司買了條40噸二手水泥船,從本地裝運黃沙、礫石運到上海,賺到了第一桶金。
  • 《內河航運發展綱要》印發:到2035年內河千噸級航道達2.5萬公裡(附...
    根據《綱要》,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東西向跨區域水運大通道高效暢通,南北向跨水系聯通,以一流港航基礎設施、一流航運技術裝備、高品質航運服務、智能化安全監管,全面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 珠江水系西江幹線去年貨物通過量首超10億噸
    記者日前從珠江水運發展新聞通氣會獲悉:西江航運幹線2020年全年貨物通過量首超10億噸,達到10.5億噸,同比增長5.1%。其中,長洲水利樞紐船閘貨物通過量首次突破1.51億噸,貴港港成為珠江水系首個「億噸內河港」。
  • 珠江水系西江幹線去年貨物通過量首超10億噸 同比增長5.1%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珠江水系西江幹線去年貨物通過量首超10億噸本報廣州1月11日電 (記者賀林平)記者日前從珠江水運發展新聞通氣會獲悉:西江航運幹線2020年全年貨物通過量首超10億噸,達到10.5億噸,同比增長5.1%。
  • 蘇州從「水運大市」到「水運強市」
    蘇州擁有豐富的水資源,一直是「水運大市」,也是長三角,江蘇省內河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近年來,水運已成為支撐蘇州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江蘇省水路交通運輸條例》正式實施,為蘇州加快綜合交通運輸系統和「水運強市」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 2020年中國港口貨櫃運輸行業市場規模與發展前景分析內河港口...
    內河港口貨櫃發展較快2019年我國內河港口完成貨櫃吞吐量3015萬TEU,同比增長8.5%,沿海港口貨櫃貨運量完成2.31億TEU,同比增長3.9%。近五年內河港口貨櫃吞吐量增速均高於沿海港口增速,內河港口貨櫃發展較快。
  • 鹽城交通建設成就巡禮之航道篇:水運提速,通江達海接運河
    新中國成立以後,鹽城的內河航道承擔了絕大部分客貨運輸功能。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為公路、鐵路運輸相對不足,內河航道還承擔著較為重要的中長途客、貨運功能。1990年,鹽城內河水運完成貨運量佔比超過90%。改革開放以來,內河航道為鹽城經濟騰飛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