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河航運發展綱要》印發:到2035年內河千噸級航道達2.5萬公裡(附...

2020-12-2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內河航運發展綱要》印發:到2035年內河千噸級航道達2.5萬公裡(附全文)

  日前,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印發《內河航運發展綱要》(下稱《綱要》)的通知。根據《綱要》,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內河航運基礎設施、運輸服務、綠色發展、安全監管等取得重大突破,在綜合交通運輸中的比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服務國家戰略的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內河千噸級航道達到2.5萬公裡;主要港口重點港區基本實現鐵路進港;內河貨物周轉量佔全社會比重達到9%;重要航段應急到達時間不超過45分鐘,主要港口(區)應急到達時間不超過30分鐘;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船佔比顯著提高,船舶汙水垃圾等汙染物實現應收盡收、達標排放;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內河航運廣泛應用。

  到2050年,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東西向跨區域水運大通道高效暢通,南北向跨水系聯通,以一流港航基礎設施、一流航運技術裝備、高品質航運服務、智能化安全監管,全面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我國內河航運發展源遠流長,歷史上為維護政權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增進文化交流和推動社會進步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據數據顯示,2019年末全國內河航道通航裡程12.73萬公裡,比上年增加172公裡。等級航道裡程6.67萬公裡,佔總裡程52.4%,提高0.2個百分點。三級及以上航道裡程1.38萬公裡,佔總裡程10.9%,提高0.3個百分點。

來源:交通運輸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各等級內河航道通航裡程分別為:一級航道1828公裡,二級航道4016公裡,三級航道7975公裡,四級航道11010公裡,五級航道7398公裡,六級航道17479公裡,七級航道17044公裡。等外航道裡程6.05萬公裡。

  各水系內河航道通航裡程分別為:長江水系64825公裡,珠江水系16495公裡,黃河水系3533公裡,黑龍江水系8211公裡,京杭運河1438公裡,閩江水系1973公裡,淮河水系17472公裡。

  2019年,內河運輸完成貨運量39.13億噸、貨物周轉量16302.01億噸公裡;內河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0.05億人,下降10.7%;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47.63億噸,增長9.0%;內河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4.65億噸,增長4.3%;內河港口完成貨櫃吞吐量3015萬TEU,增長8.5%。

  投資方面,2019全年完成水運建設投資1137億元,比上年下降4.4%。其中,內河建設完成投資614億元,下降2.3%。

(責任編輯:DF134)

相關焦點

  • 到2035年內河千噸級航道到底能夠增加多少?
    2020年6月,交通運輸部發布《內河航運發展綱要》,在發展目標中提到,到2035年,內河千噸級航道達到2.5萬公裡。2019年全國內河千噸級航道裡程為1.4萬公裡。這意味著,未來16年千噸級航道還需增加1.1萬公裡。過去的5年,內河水運建設總投資3418億元,平均每年684億元。按照2018年的數據,其中72%用於內河航道建設,其餘18%用於內河港口建設。由此,每年用於內河航道建設的費用約為492億元。5年新增千噸級以上航道裡程2965公裡,平均每年新增593公裡。由此可以計算出,每增加1公裡千噸級航道需要投入1.2億元。
  • 內河航運未來三十年發展藍圖敲定
    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記者王璐)《經濟參考報》6月5日刊發題為《內河航運未來三十年發展藍圖敲定》的報導。文章稱,6月4日,交通運輸部印發《內河航運發展綱要》(下稱《綱要》),明確2035年、2050年建設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的相關發展目標,其中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內河千噸級航道達到2.5萬公裡;主要港口重點港區基本實現鐵路進港;內河貨物周轉量佔全社會比重達到9%。
  • 加快建設暢通高效的內河航道
    內河航道是內河航運發展的基礎,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了《內河航運發展綱要》(簡稱《綱要》),提出到2035年內河千噸級航道達到2.5萬公裡,2050年實現東西向跨區域水運大通道高效暢通、南北向跨水系聯通的發展目標,並明確了建設幹支銜接江海聯通的內河航道體系的重點任務。
  • 交通運輸部印發《內河航運發展綱要》:建設幹支銜接江海聯通的內河...
    來源:金融界網站交通運輸部印發《內河航運發展綱要》,《內河航運發展綱要》提出,以千噸級航道為骨幹,加快建設橫貫東西、連接南北、通達海港的國家高等級航道。打通南北向跨流域水運大通道,建設新大運河。建設適應長三角一體化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長三角、珠三角國家高等級航道網。著力提升大宗散貨鐵路水路集疏運和貨櫃鐵水聯運比例。
  • 交通運輸部印發《內河航運發展綱要》
    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內河航運發展綱要》,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戰略部署,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戰略實施,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發展目標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
  • 編委讀報丨民航局對國際航班實施熔斷和獎勵措施;內河航運高質量...
    今日讀報編委:王楠綜合領域1內河航運發展綱要發布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內河航運發展綱要》,明確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科學開發利用和保護內河航運資源、充分發揮內河航運比較優勢等主要思路,圍繞實現2035年、2050年階段性目標,提出了8項主要發展任務。
  • 內河航運之殤:成本最低 唯一負增長運輸方式
    招商證券研報顯示,儘管中國內河航道通航裡程世界第一,但千噸級航道裡程僅為8800公裡,約為7%,美國則高達61%,德國更是達到了70%的比例,與此同時,規模化經營、綜合運輸體系、航運立法等也是內河航運未來的諸多挑戰。
  • 山東要建內河航運「黃金水道」 這三市都將受益
    山東內河港口建設又獲政策支持,省政府近日印發的《關於突破菏澤、魯西崛起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提出,支持菏澤內河港口、棗莊內河港口、濱州海港港區建設,支持濱州、德州、聊城等市推進徒駭河復航工程前期研究。
  • 交通部發布《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全文
    可通航500噸級船舶的四級及以上航道15328公裡,約佔12%,其中可通航千噸級船舶的三級及以上航道8631公裡,約佔7%;其它等級航道約佔88%。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長江幹線已成為世界上水運最為繁忙和運量最大的河流,西江航運幹線已成為溝通西南與粵港澳地區的重要紐帶,京杭運河已成為我國「北煤南運」的水上運輸大動脈,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航道網已成為區域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2019年水路運輸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內河航運的作用不斷加強
    >從國內水路的航道裡程來看,近幾年我國內河的水路通航裡程已經基本穩定,保持在12.7萬公裡左右,且存在小幅的波動,主要是由於航道等級提升工程等因素影響,造成的部分區域航道周期性封閉與開通所導致的。據統計,截止2019年末,全國內河航道通航裡程12.73萬公裡,比上年增加172公裡。等級航道裡程6.67萬公裡,佔總裡程52.4%,提高0.2個百分點。三級及以上航道裡程1.38萬公裡,佔總裡程10.9%,提高0.3個百分點。
  • 20億打造黃金水道 千噸級船隊南寧直通廣州
    該項目的建成,使西江南寧至廣州847公裡的航道從原來僅能通航120噸小型船隊的6級航道標準提高到常年通航1000噸級船隊的3級航道標準,構築了泛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體系與建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一個重要東向出海通道。20個億打造「黃金水道」  西江航運建設二期工程是國家「九五」重點建設項目,也是我國首批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的內河航運建設項目之一。
  • 世界首艘千噸級純電動船在穗下水試航,充電2小時可跑80公裡
    全程不耗燃油,汙染物零排放該船總長70.5米,型寬13.9米,型深4.5米,設計吃水3.3米,以雙電(鋰電池+超級電容)為動力,在滿載條件下,航速最高可達12.8公裡/小時,續航力可達80公裡。▲11月12日,首艘2000噸級新能源電動自卸船在南沙整體吊裝下水該船充滿電的理論時間為2小時,而該船完成整船貨物裝卸時間也大約為2小時,所以它在停靠到碼頭進行貨物裝卸時,即可以進行充電
  • 2035年的江蘇,高速公路6666公裡,飛機15分鐘航程覆蓋全省
    《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到2035年,通用航空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應急救援體系進一步健全,機場密度達到每萬平方公裡3-4個,實現15分鐘航程覆蓋全省域,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完備公益服務功能、體現江蘇產業特色的通用機場布局體系,建成通用航空強省。
  • 鹽城交通建設成就巡禮之航道篇:水運提速,通江達海接運河
    全市航道的數量、密度和裡程均佔江蘇各設區市之首,鄉鎮通航率達96.6%。境內現有航道287條,通航裡程4346公裡,約佔全省內河航道總裡程的五分之一。豐富的航道資源如何轉化為發展優勢?近年來,鹽城市加強市級層面的主動性,著力加強航道建設,積極策應全市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開啟了新時代航道強市建設的新航程。
  • 向海而興|幹觀德:從蘇州河到黃浦江,內河航運作用不可低估
    工作期間,我見證了上海內河從輝煌到發展緩慢再到轉型的過程,服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是內河航運的發展目標。內河航運的地位與瓶頸問題20世紀80年代,上海港船舶運力比較緊張,水上疏港任務也十分繁重。一直到1990年代初,內河航運因其運量大、汙染少、能耗低,成為了上海貨物運輸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上海國民經濟和城市建設中佔據重要地位。當時貨物運輸主要有海運、鐵路、公路和內河四種運輸方式,內河的運輸量佔了22%左右。大約是1990年,內河運量就達到1億噸,海港也是1億噸。上海內河航道的通航裡程佔全國的5%,但完成的貨運量佔全國的20%。
  • 打造北江航運樞紐中心!清遠推進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
    據悉,廣東省航運集團是以港口物流、投資、運營與管理及水上運輸,航道投資、建設、養護、運營與管理兩大主業的省屬綜合性大型航運龍頭企業,是國家第一批5A級物流企業和全省七家物流龍頭企業之一。近年來,省航運集團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客滾輪運輸營運商,營運著世界上規模最大、客位最多、技術最先進的高速客運船隊,擁有珠江流域最大的內河碼頭群和航線網絡。
  • 跑船40餘年 船上人家見證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的風雨航程
    到河海聯運「運箱子」,從跨入國內億噸大港到創建國內首個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範區。  1984年,劉殿魁夫妻倆辭掉船隊上的工作,決心自己單幹,東籌西借了3000元,從無錫航運公司買了條40噸二手水泥船,從本地裝運黃沙、礫石運到上海,賺到了第一桶金。  劉殿魁回憶說,當時的長湖申航道船多、河道小,最窄的航段,兩船不能交會,時常引發堵航,大堵三六九,小堵天天有。航道裡密密麻麻都是船,一堵就是十天半個月。
  • ...穩致遠 高鐵、高速公路、內河航道總裡程分別居全國第3、第7和第3
    「十三五」以來我省交通項目建設行穩致遠高鐵、高速公路、內河航道總裡程分別居全國第3、第7和第3華聲在線3月3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文韜 陳奕樊)懷邵衡、黔張常、長沙磁浮、嶽望高速、湘江航道、嶽陽機場等重大項目相繼建成,張吉懷、常益長、「三幹一軌」「氣化湖南」等加快實施,高鐵、高速公路、內河航道總裡程分別居全國第3、第7和第3……「十三五」以來,我省把實施交通重大項目、構建綜合交通樞紐體系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全省交通設施不斷改善,運行效率不斷提升。
  • 截至2018年末中國高鐵裡程達2.9萬公裡 居世界第一
    截至2018年末中國高鐵裡程達2.9萬公裡 居世界第一 2019-楊豔敏 攝     吹響建設交通強國的號角(權威發布)  13.2萬公裡  2018年末,我國鐵路營業總裡程13.2萬公裡,全國內河航道通航總裡程12.7萬公裡,境內民用航空頒證機場共235個
  • 上海建成長三角最大內河樞紐 可通行千噸級船舶
    長三角地區最大內河樞紐大治河西樞紐新建二線船閘工程日前已基本完工,將在本月底前進行交工驗收。淨寬27米,可通行最大載重1000噸級船舶,設計年貨物通過能力為2900萬噸,為長三角地區最大內河樞紐船閘。新建船閘位於黃浦江與大治河交接處,是大蘆線的西起點,在上海市「一環十射」內河高等級航道網絡中處於咽喉要塞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