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印章風水效應

2020-12-20 西安起名專家宋曉濤

篆刻印章風水效應

旗是使命、理想、目標、祝福,鼓是行動、奮鬥、進取、努力,印是通過勤奮打拼取得的名譽、地位、權力、聲望。

印在風水中,具體而言就是印章,俗稱圖章,「橡皮圖章」是對有名無實的諷刺。中國古時,印是權力象徵,面相中,眉心對上的位置是「印堂」,「印堂」是面相十二宮之首——命宮。

回顧歷史,印章的最高規格就是用和氏璧雕刻而成的傳國玉璽,是李斯為秦始皇造的,印上篆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意思是說,擁有這印的人是受上天之命的真命天子,萬壽無疆,國運昌隆。自此,傳國玉璽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寶物,誰取得這個印章,就可以當皇帝,失去玉璽則是氣數已盡的兇兆。平民百姓向來也有印章,名為「私章」,直至幾十年前,出糧、籤約、到銀行存款、老師和家長在學生手冊溝通,都蓋「私章」,這些只算是實用圖章。

時移世易,今時今日,「私章」式微,逐漸被淘汰,用筆籤字更加方便及安全,因為「私章」不難仿製,但籤字,尤其是現場籤字,造假的難度很高。「私章」的價值主要在於藝術收藏、風水效應,也可以作為藏書印章,如果喜歡書法、繪畫,也可以作為落款之用。

不過,老一輩人用的「私章」,大多數是楷書字體,沒有藝術收藏價值,也沒有太大的風水效應,應該仿照傳國玉璽用篆書字體雕刻。

相關焦點

  • 手工篆刻一枚印章,是怎樣的過程?
    每到周末,我倆就窩在寢室裡,在各自的小書桌前開著小檯燈,刀耕不輟……窮學生為了省石料,什麼 8 字磨石法和六個面全刻滿,都是基本操作……  所以篆刻的流程對我來說,仍算熟門熟路,至於手藝如何,大家看我的頭像就應該有個大概了解。這年頭咱們不是流行創新麼?(好像找到了放棄這門愛好的原因……) 那今天我們就講下大到玉璽,小到姓名章的篆刻是怎麼一回事兒吧~
  • 西泠八家篆刻印章成拍賣亮點
    傳統篆刻印章     中國印章文化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應該說每一方收藏級印章的背後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它是實用與藝術的結合體,是具有悠久民族文化傳統特色的藝術瑰寶。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印的採用、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後,印章已經逐漸成為收藏的新門類,並在拍賣市場上連破驚人紀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收藏家。   「西泠八家」篆刻印章成拍賣亮點   印章,又稱「印信」,自古至今是信用的證物和權力的象徵,中國的印章歷史,源遠流長,印章三千年,是一部印信史,更是藝術史。
  • 中國的印章與篆刻藝術:方寸之地 氣象萬千
    在中華文化的演進過程中,印章及篆刻藝術集中反映了先民們從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的聰明才智。   中國的印章最初也是用在制陶工藝方面。古人在石制或陶製的印面上雕刻花紋,先在溼潤的泥坯上鈐蓋出印跡,然後燒製成陶器。這類原始陶印在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多次出土。進入青銅時代後,印章的材質也轉變為銅製。
  • 印章的種類二篆刻講堂四十六
    如今我們在很多出土的西漢印中,可以看到很多印文文字自然流暢,左右呼應,方圓兼備的鳥蟲篆印章。鳥蟲篆印章特殊的風格,特殊的文字一直慢慢不斷的延續發展,直到今日,仍被廣大印人所鍾愛,我們如今可以從很多篆刻大師的作品中找到鳥蟲篆印的身影。我們可以看到鳥蟲篆入印的特點,在一些起筆或者收筆的位置用花鳥魚蟲的形象來詮釋。
  • 零基礎學篆刻:隋唐宋時期的印章
    ,至少沙孟海先生認為文人篆刻不提米芾是不合適的。落款印很重要,因為它間接催生了文人篆刻,因為文人要在自己的作品落款中使用印章,落款章不出色,對於文人本人來說,是極丟面子的事,因此,他們開始追求落款章的藝術性,並儘量講究它與書畫作品的統一協調。
  • 篆刻印章送老師,這樣的畢業典禮有意思
    一枚看似簡單的姓名印章寄託了學生的真情期望這塊由駱珂笳為鹹曉婷老師獨家定製的印章,大小約2.5釐米見方,看似只是簡單地用鳥蟲篆刻(先秦篆書的變體,是屬於金文裡的一種特殊美術字體)寫了姓名,但除了感謝鹹曉婷老師對他的諄諄教誨,這方印章還包含了更深的寓意。
  • 大二男生篆刻印章贈畢業學長
    以石為紙以刀為筆 迷上傳統文化技藝大二男生篆刻印章贈畢業學長圖為翟基旺和他的篆刻印章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柯稱通訊員任麗瓊唐穎)兩天時間、十餘道工序、全手工製作……換來一份有溫度的畢業禮物。昨日,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大二學生翟基旺,將親手篆刻的印章交給大四學長陳雙雙。「畢業之際,祝你笑容長展,前程似錦。」翟基旺向他解釋印章上刻著的「長樂」二字。兩年來,翟基旺共完成了42件篆刻印章,其中大多數送給了師長及同窗好友。「篆刻是一門以石為紙、以刀為筆,拙巧結合的藝術,是一種將思想與情感放諸於方寸之間的修為。」
  • 創業印章首屆DIY手工篆刻文化活動完美落幕!
    古人篆刻思離群,舒捲渾同嶺上雲。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漢家文。  2018年11月17日下午,首屆創業印章DIY手工篆刻文化活動於深圳市書法院完美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深圳市創業印章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特邀深圳市書法院趙永金院長」親自講述篆刻文化,並教現場大家如何雕刻。活動當天共有30多人參與並感受體驗了篆刻技藝,現場藝術氣息濃厚...  為了讓活動兼具欣賞性與參與性,本次活動一共設四個區域,分別為:籤到區、篆刻體驗區、拍照抽獎區、玉石陳列區,所有工作人員統一身著古裝接待來賓。
  • 為什麼篆刻印章都喜歡劃破印邊?
    篆刻作品做殘破處理不只是印邊,印文也有,這種風格的形成有大致幾個方面因素:首先不得不說下源頭,我們學篆刻,要「印宗秦漢」,自元代趙孟及吾丘衍開文人篆刻之先河起,文人逐漸取代匠人走去篆刻行列,根據自己的身沒情趣自篆自刻出各種風格的印章,但是,各家各自的風格或迥異或新奇或流俗
  • 書法篆刻:什麼是印章的「味」?
    從這個意義上說,印章之「味」與空間感的關係是密切的。缺乏「味」的印章,更多地裸露的是刻技、條理。「味」的流露是需要嫻熟的技巧與精密的構思的。但與此同時的認識、感覺、思路、方式、心態卻不都是同等、同向、同步的。要處於一種和諧的結構之中,技藝的作用就不是那麼突出了。
  • 中國傳統文化——篆刻印章,小小方格成就多彩!彰顯身份地位
    中國傳統文化——篆刻印章,小小方格成就多彩!彰顯身份地位在我們的名揚固化中,多件許多的印章以及許多的篆刻文字。那邊都是我們的篆刻印章文化。很多時候一個人的篆刻印章,都可以代表著一個人的身份甚至說是地位。
  • 大二男生痴迷篆刻,刻印章贈畢業學長
    昨日,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大二學生翟基旺,將親手篆刻的印章交給大四學長陳雙雙。「畢業之際,祝你笑容長展,前程似錦。」翟基旺向他解釋印章上刻著的「長樂」二字。兩年來,翟基旺共完成了42件篆刻印章,其中大多數送給了師長及同窗好友。
  • 河南安陽:他與石頭、鋼刀結緣,篆刻印章一萬五千多方
    河南安陽市,他與石頭、鋼刀結緣,篆刻印章一萬五千多方。楊向東,男,1949年5月出生於河南省安陽縣都裡鄉,1969年12月參軍入伍,別號:千印富翁。(王建安 攝影)楊向東自幼愛好書法篆刻藝術,長期堅持業餘自學。
  • 學習篆刻打基礎:不被篆刻人重視的隋唐宋元,印章界究竟發生什麼
    在這個系列文章中標題中有「學習篆刻打基礎」字樣的,是學習群的講義,這一篇是春節後的第一篇,前面的講義,有興趣的,可以找同系列標題文章查看。既不受官印官職內容的限制(比如官職印章),也不受所屬權內容(比如名章)的限制,同時也不受鑑藏印的語句限制(比如某某收藏,某某鑑定等),後又因篆刻材料石質印材料的發現(王冕或者文彭),文人們自己開始動手刻印(沒有發現石料前,文人們刻不動玉、銅等材料,只能由手工匠們來製作印章,而文人自己只是寫寫印稿,所以,在石料出現之前,所謂的篆刻並不是完整的篆刻藝術,因為文人不參與刻石。)
  • 南苑好人董保元捐贈社區395枚篆刻印章
    中國江蘇網12月24日南京訊 一部十幾釐米厚的中國篆刻大字典、幾把打磨得十分光滑的刻刀、一堆青田石,南京建鄴南苑街道吉慶社區耄耋老人董保元與篆刻共度了近三十年,他將二十多年來嘔心瀝血創作的395枚篆刻印章捐獻給社區,為創建「黨建引領 文化文明 宜居幸福」的品牌社區貢獻了一份耄耋老人的力量
  • 篆刻也可愛 大俠自製九陰真經門派印章
    篆刻藝術,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製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今日大俠【深深呢喃】自製九陰真經各大門派印章,嚴謹工整的篆刻刀工下卻誕生出可愛俏皮的擬人化文字,各大門派躍然紙上,敬請各位大俠欣賞!
  • 印章篆刻中的幾個簡易步驟,也是基礎流程
    那麼在篆刻中,我們知道有很多篆刻類別,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印章的篆刻。在印章的篆刻中,有幾個簡易的步驟,想分享出來。1,打磨印面:我們知道,篆刻中需要用到印石,印石的印面有時候並不是平整的。這時候就需要我們使用工具把印面打平,然後再塗上一層蠟。雖然篆刻的三法很重要,但是對材料的處理也不能馬虎。
  • 篆刻好學,九點看懂印章之美
    理法是篆刻的道理、法度,篆刻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可追溯到甲骨文時代。有著深厚的歷史沉澱和傳承,有相當完善的法度。各個歷史階段也有不同的審美情趣,秦印、漢印有所不同,但是都遵循金石的獨有味道,就是金(刻刀)與石(石料)碰撞產生的獨特美感。
  • 敦煌市民張濟華痴迷印章製作65年 百米篆刻長卷打破世界記錄
    &nbsp&nbsp&nbsp&nbsp敦煌市沙州鎮梨園社區76歲的張濟華老人,65年如一日,用一方方印章記錄著對傳統文化的執著,用一刀刀刻痕訴說著對敦煌文化的敬仰之情。&nbsp&nbsp&nbsp&nbsp10月24日,當記者走進張濟華老人的家,一眼看到的是牆角堆滿了刻好的印章和製作好的篆刻作品。
  • 這位篆刻高手把《三字經》刻成了印章,太棒了!
    山西篆刻家李樹恩的篆刻《三字經》,以生動的篆刻藝術形式表現這部歷經千年廣泛流傳的蒙學力作。每枚印章的篆刻手法各異,字中溢情,印裡蘊義,猶如一首生動的史詩,可以引發欣賞者的共鳴與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