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之合」的義理情,四十年再告臺灣同胞顯示最大誠意

2020-12-14 北京日報客戶端

四十年前的元旦,一封《告臺灣同胞書》開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門,開首那一句「親愛的臺灣同胞」,不知打動了多少隔海相望的人民。更重要的是,它鄭重宣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奠定了大陸對臺工作的主旋律。四十年後的1月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發表重要講話,從民族復興的高度看臺灣問題,強調「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意義更為深遠。

回望來時路,兩岸關係歷經動蕩與隔閡、親近與熱絡,在兩個歷史維度下盡數可見。一個是70年的維度。由於中國內戰延續和外部勢力幹涉,兩岸陷入長期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臺灣同祖國的分離,是人為的,是違反我們民族的利益和願望的」。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70載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

另一個是40年的維度。40年來,大陸放下「解放臺灣」的零和戰略,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為政策基石。數據顯示,1988-2018年,兩岸人員往來達1.3億人次。40年間,政治互動也取得重要進展,如「九二共識」的達成和汪辜會談,如2005年連戰訪問大陸,如2015年的「習馬會」等等。但2016年蔡英文上臺以來,堅持「去中國化」,兩岸政治互動停擺。

兩岸關係數十載,有成果也有遺憾,無不透露著對臺工作艱巨而複雜。四十年代後重溫《告臺灣同胞書》,宣告兩岸關係再出發,有必要傳遞和平統一的義、理、情。

於義而言,確立兩岸共圓中國夢的大歷史觀,提出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共擔民族大義的時代命題。兩岸和平統一是必須「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去完成的歷史使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構成。這要求兩岸中國人將臺灣放到歷史的長河中,去思考臺灣在民族復興中的特定地位和作用,思考臺灣前途與國家統一的關係,思考臺灣同胞福祉與民族復興的關係,而這必將導向一個積極的結果,即以共同推動、共同維護和共同分享為支柱的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實現。這是心靈契合的過程,是和平統一的中國夢實現的過程。

於理而言,規劃兩岸關係從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大戰略,關照促統與反「獨」的一體兩面。在促統方面,和平發展是《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以來最為積極的成果,「九二共識」是推動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國家統一是「九二共識」的題中應有之義,應進一步探索「兩制」臺灣方案,為解決政治對立、實現持久和平設計藍圖。在反「獨」方面,絕不為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因為「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臺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由於外部幹涉勢力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勢力的存在,大陸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於情而言,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大政策,與臺灣民眾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臺灣同胞為大陸改革開放做出了重大貢獻,而隨著大陸經濟發展,為臺灣同胞謀福利的能力更強、條件更多,應當以同胞情和同理心相偕以行,彼此扶持,共同發展。2018年,大陸發布了31條惠臺措施,擴大臺灣基層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而「中華民族經濟」的重要概念,不僅強調兩岸要打造共同市場,還要應通盡通。隨著「中華民族經濟」的不斷壯大,很可能率先在經濟社會方面實現《告臺灣同胞書》提出的「把力量合到一起」,為和平統一奠定堅實基礎。

兩岸之分,是歷史創傷,源於國弱家貧;兩岸之合,是歷史召喚,繫於共同奮鬥。民族復興與國家統一乃無法分離的歷史進程,這一澤被後世的歷史偉業,應由兩岸人民共同締造。

來源:長安觀察

撰文:林紅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員)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四十周年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布關於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國家統一的大政方針,提出「在解決統一問題時尊重臺灣現狀和臺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不使臺灣人民蒙受損失」,並宣告自當日起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呼籲通過商談結束臺灣海峽軍事對峙狀態。
  • 《告臺灣同胞書》是勸降書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睿】   就像上世紀達成的「九二共識」,在本世紀因為臺灣當局的刺激,才為一般臺灣民眾所正視一樣;發表於1979年元旦的《告臺灣同胞書》,在四十年後的今日攤開在臺灣民眾的眼前與心中,其中也有臺灣當局這個激素。
  • 《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 在川臺灣學生獲徵文一等獎
    欒昌一是一名年近90的臺灣老兵。近日,阿鴻的《家書》獲得了教育部開展的「民族情 復興路」主題徵文活動一等獎。《家書》講述了爺爺從臺灣回到大陸老家的故事。欒昌一之所以能回家探親,是因為兩岸開放交流往來。若追根溯源,就不得不提到1979年元旦《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
  • 對岸的將軍看過來(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
    自40年前《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以來,兩岸關係的總體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逐漸形成現今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大交流的態勢。兩岸將軍論壇和書畫交流活動,從2010年起應運而生、相繼開展,並得到國家和相關省市職能部門及新聞媒體的支持。   此次論壇,兩岸將軍圍繞「改革開放共謀發展」主題進行了廣泛交流,並共同發表了《兩岸和平統一倡議書》。
  •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一篇載入對臺工作史冊的重要文稿
    鄧小平當天審閱後迅即作出批示:「我看可用,請你再斟酌一下,最好提到今天下午政治局會議討論。」  兩天後,12月26日,五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五次會議,討論通過《告臺灣同胞書》。在通過這一文件之前,葉劍英委員長作了重要講話。
  • 澳首都華人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坎培拉12月16日電12月16日,坎培拉僑界和學界在澳大利亞首都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舉行紀念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40周年座談會,與會者一致認為,40年來,兩岸關係發生了重大的歷史性變化
  • 系列談之八:從多層面不斷推進《告臺灣同胞書》倡導的兩岸商談
    全國人大常委會1979年元旦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和平統一祖國大政方針,明確提出停止炮擊、開啟交往的具體主張,海內外輿論遍感「石破天驚」。這一大政方針,是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同時,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審時度勢,為新時期對臺工作做出的歷史性大決策;這些具體主張,深謀遠慮、高屋建瓴,在兩岸關係40年來的發展歷程中一一得到應驗並升華。
  • 系列談之三:《告臺灣同胞書》因時制宜 反映中國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全國人大常委會1979年元旦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和平統一祖國大政方針,明確提出停止炮擊、開啟交往的具體主張,海內外輿論遍感「石破天驚」。這一大政方針,是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同時,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審時度勢,為新時期對臺工作做出的歷史性大決策;這些具體主張,深謀遠慮、高屋建瓴,在兩岸關係40年來的發展歷程中一一得到應驗並升華。
  • 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
    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2019年1月2日)習近平  同志們,同胞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紀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值此新年之際,我代表祖國大陸人民,向廣大臺灣同胞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衷心的祝福!  海峽兩岸分隔已屆70年。臺灣問題的產生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陷入內憂外患、山河破碎的悲慘境地,臺灣更是被外族侵佔長達半個世紀。為戰勝外來侵略、爭取民族解放、實現國家統一,中華兒女前僕後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臺灣同胞在這場鬥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 《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統一大勢不可阻擋
    今年是《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這篇文告不再用「解放臺灣」的提法,表明了我們和平統一祖國的意願和政策,為兩岸融化敵對的堅冰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告臺灣同胞書》40年,見證我家割不斷的血脈親情
    1981年初,家鄉陸續有人收到臺灣親屬的信件,爺爺聽到後總是與人打聽,眼眶溼潤。爺爺第一次接到大伯的來信,是1982年的春節,那時距《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已有3年。那封帶有藍紅相間花邊和「航空」二字的信,是由大伯託人從美國轉寄的,此時已距離大伯離家33年。爺爺對父親說:「人在就好,啥時候能回來呀。」父親答:「快了!相關政策在推進。」
  • 首部兩岸合編媽祖文化專志編纂告竣
    首部兩岸合編媽祖文化專志編纂告竣 2018-10-17 16:36: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 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 在我市...
    《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今天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紀念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由市臺港澳辦舉辦的"在榕臺商臺胞慶祝改革開放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座談會"上午在東部辦公區舉行。會上,大家收看了紀念會電視直播,認真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講話。""
  • 河南省臺辦發布《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年河南涉臺30項大事
    發布會上,省臺辦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慶春就「《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年河南涉臺30項大事」進行了新聞發布。    發言人指出,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了我們黨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和政策主張,標誌著中央對臺方針政策的重大發展,兩岸關係由此揭開新的歷史篇章。
  • 《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大會在香港舉行
    新華社香港11月13日電(記者蘇曉 牛琪)《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大會13日在香港舉行。新黨主席鬱慕明、無黨團結聯盟主席林炳坤等臺灣嘉賓應邀與會。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  董建華說,4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歷程證明,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有前途,廣大臺灣同胞才有光明未來。兩岸關係向前推進、向上提升、走近走好,始終是兩岸同胞的主流民意。國家統一,民心所向。
  • 海峽兩岸一家親 臺灣處處中國心
    時針撥回到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正式發表,兩岸關係掀開了新的歷史篇章。在今天上午的《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團結臺灣同胞,推動臺海形勢從緊張對峙走向緩和改善,進而走向和平發展道路。
  • 《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引臺商關注 盼廈門與金門共走...
    央廣網廈門1月2日消息(記者 郭婕妤 張子亞)2日上午,《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舉行。在陸臺商在會後紛紛表示,此次紀念會代表了一個新的裡程碑,讓他們看到了大陸將臺胞的福祉掛在心上,情真意切,也期盼廈門與金門建立一日生活圈,共走一座橋。
  • 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三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通過兩岸商談結束軍事對峙狀態,開放「三通」、擴大交流。文化交流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成為兩岸交流的重要內容。    三十年來,我省文化戰線不斷提高對臺文化交流工作的認識,拓寬與臺灣的文化交流渠道,開展各層次的人員往來,擴大交流規模,提高交流水平。
  • 國臺辦談臺灣8縣市來訪: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決心不變
    國臺辦談臺灣8縣市來訪: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決心不變 2016年09月28日 10:19:51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9月27日北京訊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
  • 炮擊金門始末(四):毛澤東親自起草《告臺灣同胞書》
    毛澤東著眼於戰略全局,靈活地把軍事鬥爭與政治鬥爭和外交鬥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有理、有利、有節,牢牢地掌握了鬥爭的主動權,充分顯示了毛澤東把握軍事鬥爭主動權的高超指揮藝術和靈活的策略原則。毛澤東親自起草《告臺灣同胞書》,強調臺、澎、金、馬是中國領土,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是另一個國家,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