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聽寫成績好得出奇 杭外學生平時都看什麼課外書

2020-12-16 騰訊大浙網

因為央視首屆漢字聽寫大會上成績好得出奇,杭外這段時間聲名大噪。上個星期,多家媒體記者從全國各地趕到杭州,密集採訪這座位於城西小和山的「神奇」學校。而杭外領隊、教務處副主任倪江老師接受採訪時,把這次杭外學子能走到最後的原因,歸結為學生們平時大量而豐富的閱讀積累,課外閱讀是杭外一項優良傳統,已經成為校園文化。

去年,韓寒與方舟子的論戰,在網上意外帶紅了「杭外高一語文寒假作業書單」。這份長長的書單背後,讓我有些好奇的是,杭外學生在緊張的課業之餘,究竟怎麼讀書?什麼時間看書?看些什麼書?……

百聞不如一見。前些天,我趕到小和山,走進了杭外校園,我採取的方式是:不讓老師推薦採訪對象,而是我自己進行隨機採訪,做一項小調查,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採訪不同的學生,我都問同一個問題:同學,你最近在讀什麼課外書?

中午11:50,初一(3)班俞欣揚同學已經坐在圖書館裡,這時候閱覽室還空空蕩蕩,他是第一個趕來的學生。初中部11:30下課,俞同學說他下課後馬上向著食堂飛奔,打菜吃飯花了大概10分鐘,馬上往圖書館趕。

這個12歲、皮膚黝黑的男孩小學就讀於下沙文海實驗學校,9月初剛剛進入杭外。

我問,你最近在讀什麼書?

他遞過手裡正翻的一本書——《熱血!中國軍校》,一部軍事題材小說,講一個80後年輕高中生經過軍校鐵血訓練成為一名優秀軍人的故事。俞同學說,書是自己在圖書館偶然看到的,因為特別迷軍事題材,這段時間借了不少這類書。

徵得俞同學同意,加上借閱處老師幫忙,我用俞同學的校園卡查到了他在杭外上學以來的完全的借書記錄,一共19本。

最早的兩本是《我的團長我的團》上下集,從借書時間看是9月3日正式入校開學第2天。幾天後,換成《晴天霹靂狙擊手》和《鐵甲梟雄坦克兵》,再後面是《二戰裝甲戰術》、《五號特工組》……9月25日,俞同學突然對心理學發生了興趣,接連借了三本,《心理學一本通》、《心理學自用自查全書》和《心理操縱術——人際關係中的心理戰略》,10月9日又借3本,《FBI讀心術》《FBI攻心術》和《風靡日本的心理測試》。10月21日是兩本《第五部隊》,10月23日的三本是《狙擊手》、《熱血!中國軍校》和《旗袍旗袍》。

最後一本書名讓我有些驚訝,看過簡介知道,其實書名還有個副題——特工王對決暗殺王,取材於民國第一「暗殺王」王亞樵和軍統「特工王」戴笠之間的生死搏殺故事。

和俞同學聊天的十幾分鐘,閱覽室幾乎已經坐滿,大概問了一圈,發現將近一半都是像俞同學這樣的9月初剛剛入校的初一新生。做習題作業的和看課外書的大約各半,正在做題的學生手邊,大多放著一本課外書,《迷霧圍城》、《泡沫之夏》、《福爾摩斯探案全集》、《暮光之城》……

天蠶土豆的玄幻小說《鬥破蒼穹》在初一學生中也很受歡迎,我看到有5個男孩子捧著在看,一問,都是初一學生。

閱覽室門口常年貼著一張空白表格,讓學生把喜歡但圖書館沒有的書名填上去,一張表格已經基本填滿,《精神分析導論》《明代家具鑑賞》《李澤厚作品集》《中國畫學全史》……也有不少玄幻和盜墓題材小說,南派三叔的《藏海花》、《沙海》,唐家三少的《絕世唐門》……

圖書館借閱處胡老師說,每學期圖書館都要進幾次新書,書單除排行榜經典本之外,主要源自學校各科老師特別是語文老師的推薦,還有一大批是從學生那裡收集的需求。

胡老師說,要不要給學生們買這些玄幻小說?也曾經猶豫過,但後來還是買了,因為「就算我們不進,學生愛看自己也會偷偷去買」,而且大多數老師都極力主張,讀書就應該放手讓學生自由選擇,「自由閱讀」理念在杭外貫徹得非常徹底,老師們認為保護閱讀興趣遠比灌輸來得重要,只有保持自由閱讀的興趣,在一定氛圍中經過引導,將來學生自然會有鑑別高下的能力。

在初二(4)班教室,王一帆同學告訴我,他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迷上了玄幻小說,當時全班幾乎所有男生都在暗地裡傳看。剛上杭外初一軍訓,同學之間互不認識,男生就以小說中神通廣大的各色人物為共同話題,開始交流並慢慢熟悉。

王同學說,初一時他也看過好幾本玄幻小說,教語文的程東文老師在上課時說了一句:這種漂在情節上的小說,無法讓你感悟到真正的文字魅力,但也沒有勸阻同學去借去看。為了掌握動態,博覽群書的程東文老師自己也看了大堆的玄幻作品,他在指導學生閱讀和提升閱讀品質上已臻遊刃有餘之境。

「從初二開始我就再也沒看過了,」王同學說,「因為讀過別的書,你會覺得裡面的文字很幼稚,讀不下去。」

王同學現在正看的,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名著《追風箏的人》和《燦爛千陽》,兩本書都是程老師在課堂上的推薦。

他們班的小駱同學正看一本《三國演義》,已經陳舊泛黃,是圖書館1983年的版本。駱同學說他借這本書,是為了準備一星期後歷史與社會課的課前演講。題目是在上學期末報上去的——《關於曹操的一生》。前幾天圖書館翻書,無意中翻到這本,發現裡面有一張三國時的地圖,能清晰繪出曹操戎馬一生走過的地理軌跡,馬上借了出來,準備掃描後做成PPT。駱同學說,他關於曹操的演講,PPT已經做了120頁,還有60頁就完成了。

180頁PPT的課前演講,那麼這節課還怎麼上?

駱同學說,他已經和老師算過了,全部講完差不多要一個小時。

「王老師讓我分成4節課,每節課前可以給我15分鐘。」

教歷史與社會的王建文老師,在班上有個頗有歷史感的綽號「建文帝」(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原本以為只是孩子們私下叫叫,沒想到上周五下午第二節課,讓我看到後忍俊不禁。

上課時間到,敦敦實實的王建文老師大步走進課堂,站定。不知哪位同學拉了個長音高呼「上——朝——」,全班男女同學一起站立,彎腰九十度鞠躬,同時齊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王老師雙手向上平託:「眾愛卿平身。」眾人齊呼,「謝陛下!」落座,開始上課。

這節課是劉同學課前演講,他準備了圖文並茂的十幾頁PPT,主題是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元首政制的創始人屋大維。

我發現,班上因為喜歡「建文帝」而喜歡看歷史書的同學不少,陳丹青同學正準備的課前演講,是《鹿鼎記》中韋小寶的師傅、真實的歷史人物陳永華(陳近南),他現在手頭正在讀的,除了《鹿鼎記4》,還有一部《臺灣通史》,暑假期間他已經看完了一套7本《明朝那些事》,上星期剛剛買了《24史》中的6本。

杭外學生一天有多少時間可以拿來讀課外書?

從杭外校辦,我拿到一張學生每日作息時間表,初一到高三學生全部住校,學生們從周一到周五,在校的每一天都安排得密密實實,滿滿當當。

拿一個初中生來說,早晨7:00鈴響起床,上午8點上課。上午4節課上完,中午11:30到下午1:20,有1小時50分自由時間。下午上三節正課加一節拓展課或社團活動,16:40下課後到18:20晚自修之間,又有1小時40分鐘。兩節晚自修一直上到20:40,回到宿舍,21:20上床,統一熄燈睡覺。

經過我採訪了解,杭外學生在校讀課外書的時間主要來自三大塊:中午,下午放學後和晚自習——這也是一天裡他們最充裕的三大塊時間。這三段時間裡,中飯晚飯和體育運動課外活動要佔去一部分,剩下的,幾乎就只有兩個內容,做作業,或者讀課外書。作業多,讀書時間就少,作業少,讀書時間就多,二者你進我退,此消彼長。

不過從我採訪過的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學生來看,個人感覺,總體上做作業和讀書時間差不多。多數學生一天下來,作業花一個小時左右,看書也是一個小時左右。讀課外書的時間一天不到半小時或者超過1個半小時的,都蠻少。

初三高三,情況有些「特殊」。社會上廣泛流傳,杭外學生不用參加中考高考,其實不盡然。

初三上學期末有個分流考,一部分考試排名靠後的學生會離開杭外,單獨組成一個「中考班」,準備迎接社會中考,比如現在的初三年級,4個班160多個孩子,將被分流的估計會有30名左右。比例雖然不大,但平時成績下遊中遊甚至中遊偏上的學生,都會有比較強烈的競爭壓力和緊迫感。

這天中午,我看到留在班裡的十幾個同學全都埋頭在做試題。簡單問了一下,其中四個學生說,他們手頭有正在看著的課外書,分別是莫泊桑的《羊脂球》、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張愛玲的《小團圓》和金庸的《射鵰英雄傳》。不過他們幾個也講,這學期看書的時間,比上學期大大縮減了。

不過,等到明年1月分流考考完,或去或留塵埃落定,形勢就會迅速扭轉。因為我採訪過的幾乎所有高中同學都說,初三下學期是他們在杭外幾年裡心情最放鬆課外書也讀得最多的一段時光。

一位高一女生回憶,初三上分流考剛結束那幾天,哇,教室裡所有人人手一本,全都是課外書。

關於杭外學生高中畢業後的去向,多年來一直有個流傳很廣的說法,1∶1∶1——保送大學、出國留學和參加高考,三類學生人數相當,各佔1/3。

此時的他們,未來走向已經大致清晰。準備保送或高考的學生,此刻在教室苦讀,每個人桌上都有一尺多厚的教輔習題,腳下都有一個裝滿複習資料的巨大收納箱。

決定了出國的同學,眼下都正忙著向國外大學提交申請,投遞簡歷。下午上課時間,學校圖書館中文和期刊閱覽室空無一人,我只在外文資料閱覽室裡看到一個女孩,一問,是正在申請國外大學的高三學生。

小王同學的蘋果筆記本旁邊有兩本書,一本是美國心理學博士簡·博克和萊諾拉·袁的《拖延心理學》,小王同學笑說,因為自己最近學習節奏慢,經常發現一件事情要拖很久才能做完。還有一本,是《逃離》。

我發現,採訪過的不少高中學生手邊都有這本《逃離》。

《逃離》是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82歲的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的代表作,全篇由八個小故事組成,故事主人公都是生活在加拿大小鎮上的普通女性。

「再也受不了」丈夫的卡拉在鄰居的幫助下坐上了去多倫多的大巴,有著令人羨慕的女校教職的朱麗葉毅然去追隨了一個偶然結識的漁夫,已然談婚論嫁的格雷斯在一念之間與未婚夫的哥哥出逃了一個下午……可是,最後沒有人獲得夢想中的自由與幸福,一番痛苦掙扎後重新回到曾經無比厭倦的庸常生活。

10月10日,門羅獲得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來當晚,高三語文老師倪江就在自己長年訂閱的《世界文學》雜誌中翻找,在2007年第一期發現了這篇短篇小說,徹夜閱讀。倪老師家藏書極豐,僅國外短篇小說集就有100多本。

今年諾獎宣布,原本在國內極少人知道的門羅迅速火熱起來,緊急加印依然供不應求,倪老師就去列印複印了很多份,已經在自己主講的文學選修課上和學生閱讀討論過。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倪老師還打算跟自己任教的高三2班同學探討《逃離》,筆者看到了倪老師設計的教學方案,每一個學生寫下讀後感,倪老師都一一提示點評。

俞天亦:逃離像個美好的夢,然而,真正面對它的時候,她們便退縮、退縮,縮到安全的現實的殼內,像一個孩子,做了一個不負責任的夢,醒來後便像一隻溫順的山羊那樣,匍匐在現實的腳下,安心地吃著枯草。

倪老師:你沒有表態,你是喜歡吃枯草的生活,還是不喜歡。請明示。

姜可依:我們偶然逃離生活之常軌,重拾內心之渴望,我相信這才是人類進步的真相。為逃離平凡而走向卓越,為逃離體制而走向真知,為逃離想像力的枯竭而走向詩意的世界,為逃離無意義之生而走向代表永生的死,哪一位藝術家,或是覺醒的人不在做這樣的事?

倪老師:那麼,你認為卡拉是一個不敢真正逃離的懦弱者嗎?或者說是一個並未醒透的人?

吳越:曾經,我們以為我們逃離了,逃開了我們不喜歡的生活,卻沒發現自己只是從小籠子走出又進入了一個大籠子。逃離,不過是另一種束縛。直面真實,我們才能完成心靈的解脫。

倪老師:卡拉是一個智者?她充分領會了她逃往的世界是一個更大的牢籠,所以她回歸一個更小的牢籠?如果是這樣,你認為這是一篇諷刺作品?作者實際上在諷刺卡拉?

……

我問倪老師,為什麼選擇《逃離》這部小說給學生?

倪老師說,一方面,每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都會第一時間找來推薦給學生,這是杭外語文組保持多年的一項傳統。另外,「逃離」是一個人類永恆的生命論題,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或是正在思考著關於逃離的問題。

除「逃離」外,倪老師的課件中還準備了其他一些人生「母題」的閱讀推薦:

「等待」:貝克特《等待戈多》

「迷宮、循環」:博爾赫斯幾乎所有短篇小說

「囚禁、選擇、自由」:薩特《禁閉》

「流浪、漂泊、放逐」:奈保爾《河灣》

「逃離、回歸」:託尼·莫裡森《所羅門之歌》

「異化」:卡夫卡《變形記》

課件最後,是倪老師向學生們留的一道思考問題:

在高考作文中,同學們如何將上述資源轉化為「正能量」?

看到這裡,我想我理解了倪老師曾經被問及「杭外學生如何應對高考?」時用過的一個詞:覆蓋。用六年的閱讀積累,讓學生的知識層面遠遠超過高考試題,並將之覆蓋。

同樣的話,記得李莉老師也曾跟我說過:我們的學生,有了初一到高二5年積累的閱讀,到高三時再教給他們那些應試技巧。「其實那些都是雕蟲小技!」

這兩天,倪老師還在給高二的外國文學選修班準備語文課件,下一節課的閱讀和討論的主題,是T.S.艾略特的《荒原》,這部至今沒幾個人讀得懂的象徵主義長詩。

至此我有些明白,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那些自信滿滿的初二小朋友,為何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因為他們始終浸泡在語言裡,浸泡在漢語裡。

相關閱讀:

杭州外國語學校今年高一語文寒假作業(完整版)

1

閱讀第一輪文學作品和第二輪學術經典作品推薦書目上的書,完成兩次讀書摘記。要求撰寫兩篇文章,其中1篇為自由感悟,1篇為小論文,要求有足夠的質量。

2

完成1篇觀影文章:可以是電影感悟,也可以是觀影小論文,要求從以下推薦電影中任選一部撰寫,不得抄襲,下學期開學上交列印稿。

4

無論通過什麼方式(電影、劇場、演出活動、電視節目、自己扮演等),參與一次中國古典戲曲演出觀賞活動。製作一份與之相關的個性化報紙,開學後選取優秀作品布置年級展板。

經典的文化著作如何閱讀?

與文學作品不同,以下著作更多的是給人理性的思索,智慧的啟迪,一個人一生無法避免與人類的精英分子對話。可能我們的學養還無法企及學者或文人的高度,可能我們對社會生活的理解還非常粗淺,但是不要害怕閱讀,不要害怕那些鴻篇巨製,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思想體系。我們藉此明理,藉此擺渡自我,藉以步向更廣闊的人生。經典著作可以參讀編者的話或者譯者的話,而晦澀處姑且放過,有心得處做點圈點勾畫或者記錄之。你會發現,宏闊的視野給人助益良多,你發現自己不會再被蒙蔽,不會再在洞穴裡生存,光明會照亮你的生活。與此同時,我們也慎重地提出,不要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的跑馬場,認同而不崇拜,反對而不偏激,學術的種子才可能生根發芽。

你也可以選讀自己認為堪稱經典的文、史、哲等著作,只是,需要堅持,半途而廢的閱讀危害堪比一場草草結束的戰爭。為了閱讀方便,特設以下一些專題,大家可按專題選讀,也可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閱讀:

3

普通級

(1)《藍》(波蘭基耶斯洛夫斯基導演,生命倫理大作)

(2)《羅生門》(日本黑澤明導演,世界真相不可言說)

(3)《楚門的世界》(澳大利亞彼得·威爾導演,我們都活在被窺視的世界裡)

(4)《機遇之歌》(波蘭基耶斯洛夫斯基導演,趕火車與人生的三個版本)

(5)《入殮師》(日本瀧田洋二郎導演,用生命守護死亡)

(6)《霸王別姬》(中國陳凱歌導演,戲。夢。人生。)

(7)《日瓦戈醫生》(美國大衛·裡恩導演,鮑·帕斯捷爾納克原著小說改編,蘇聯革命中的人性悲歌)

(8)《鋼琴師》(美國羅曼·波蘭斯基導演,音樂比戰爭永恆)

(9)《巴別塔》(美國亞裡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導演,人類相互隔絕樣本)

(10)《三峽好人》(中國賈樟柯導演,一個工程的建立與一段感情的消亡)

發燒級

(適合對電影有較多了解、對電影語言藝術有較好接受能力的同學):

(1)《狗鎮》(丹麥拉斯·馮·提爾導演,「Dogma95電影」標誌人物的傑出作品)

(2)《2001太空漫遊》(英國庫布裡克導演,最偉大的科幻片)

(3)《Hello樹先生!》(中國韓傑導演,後現代中國農村景象)

(4)《去年在馬裡昂巴德》(法國阿倫·雷乃導演,阿蘭·羅伯-格裡耶編劇,意識流電影經典)

(5)《十誡》(波蘭波蘭基耶斯洛夫斯基導演,包括10部片子,對應聖經「十誡」,自選其中一部觀賞即可)

(6)《讓子彈飛》(中國姜文導演,寓言化的後現代狂歡)

(7)《白夜》(義大利盧奇諾·維斯康蒂導演,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名小說改編,影史影像經典)

(8)《霧中風景》(希臘斯特赫·安哲羅普洛斯導演,劇痛中成長)

(9)《暗戀桃花源》(臺灣賴聲川導演戲劇,後現代主義戲劇經典)

(10)《鄉愁》(俄羅斯「詩人導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導演,流浪的俄羅斯之魂)

推薦電影清單(請至少看其中5部電影,並選擇其中一部撰寫文章)。

了解更多資訊,請掃描微信二維碼或點擊大浙網教育頻道

相關焦點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大熱 「癩蛤蟆」只有三成人寫對【2】
    原標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大熱 「癩蛤蟆」只有三成人寫對  鍵盤敲擊取代了握筆書寫  漢字的認知水準會否急劇退化  看完節目,上班族們,愁了。  更有語文老師抗議,「高考競賽加分,五科競賽中沒有語文;高校自主招生,幾乎都不考語文;學生忙著考雅思、託福,母語真的過關了嗎?」  不過,蘇雲生也表示,在網絡時代,隨著掌上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手寫漢字」重拾不易,「就連我們上課都是多媒體教學,但除了材料展示,我會儘量多寫些板書。課後作業特別是作業,也要求必須手寫。」
  • 五年級學生喜歡看課外書,為何語文成績沒有好轉?一線老師來解惑
    「我家的小孩今年剛好10歲,老師建議學生多看課外書,我孩子他特別喜歡看課外書,可為什麼他的語文成績一直不太好呢?」有人問。10歲的孩子喜歡看課外書是一件好事。無論是在大部分家長還是在很多老師的思維定勢中,多看課外書與語文成績的提高是成正比的。可是,是不是孩子無論看什麼書、無論用哪一種方式看書都能無條件提高語文成績?沒有肯定的答案。10歲的孩子,現在差不多是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了。五年級的學生喜歡看課外書,為何語文成績沒有好轉?
  • 看課外書愛玩遊戲≠成績差 提高自制力是關鍵
    早報7月13日A18版載文《看武俠書 就上不了清華北大?》,對此進行報導。玩遊戲、看電視、看課外書,真的與成績下滑有關,就考不上名牌大學嗎?記者採訪多名傳統意義上的「優秀生」,發現他們中也不乏平時玩得很HIGH的。高三老師認為學習成績與玩遊戲、看電視、看課外書等並沒有必然聯繫,關鍵在於自制力。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談漢字聽寫大會:有些字不好寫也不好用
    《漢字聽寫大會》已經成為可以和《中國好聲音》比肩的綜藝節目,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在昨日舉行的央視2014年重點節目推薦會上,「聽寫大會」總導演關正文表示「明年『聽寫大會』的收視率要超越『好聲音』。」火爆歸火爆,人們也對這檔節目的刁鑽提出了異議,108歲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認為:「假如我去考,一定考零分。」
  • 江西隊5位漢字小達人 個個都是棒棒的
    8月24日晚上八點,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複賽第七場將在央視1套播出,江西、西藏、安徽、寧夏4支代表隊將展開精彩對決,優勝隊伍獲得進入半決賽的資格。 (從左至右) 今年由江南都市報承辦的南昌市首屆漢字聽寫大賽暨央視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選拔賽中,南昌二中代表隊的5位同學驚險奪冠,獲得代表江西參加央視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資格。作為央視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在江西的唯一合作媒體,本報將對大會進行持續關注。本報提前探班得知,江西隊表現出色,小選手們的實力讓評委大吃一驚。 江西隊今晚能否順利挺進半決賽?
  • 東莞市大學生漢字聽寫大賽在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舉辦
    ■東莞全市高校層層競逐,15支晉級隊伍決戰中大新華本屆大賽以「筆尖出漢字,文化彰自信」為主題,面向東莞市高等院校學生開展。他指出,漢字聽寫大賽有助於糾正學生不分場合隨意使用非規範性語言的傾向,有助於糾正當下學生普遍存在的重視外語忽視母語的偏向,促進學生加強對母語的學習,加深對漢字的理解。四大文明古國,只有華夏文明從未中斷,漢字在文明延續、文化傳承的過程中居功至偉,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血脈與基因,穿越歷史長河,釋放出璀璨奪目的光彩。在今天,我們應該倍感珍惜這份光榮和遺產,保護它們並將其發揚光大。
  • 滬"才子"參加漢字聽寫大會 錢文忠贊"文曲星下凡"-邢銘劼 陳翠萍...
    東方網10月18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中央電視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上周末迎來最佳個人晉級賽,30支代表隊的30位頂尖選手爭奪5個總決賽名額。比賽耗時整整三個小時,聽寫詞語的難度不斷加大,競爭激烈,扣人心弦。
  • 海南選手指出"聽寫大會"選拔賽主持人讀音錯誤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海南選拔賽16日晚舉行  「學霸」指出主持人「嚚頑」讀音錯誤    3月16日晚,海南中學圖書館二樓報告廳裡,2014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海南站選拔賽進入了緊張激烈的角逐,來自海南中學初中部的20名初二學生,經過三輪的激烈角逐,最終包括謝智愚等在內的6名學生脫穎而出。
  • 看課外書就是耽誤學習了?那你一定是選了「假」的課外書!
    除了在課下給孩子報各類輔導班外,還有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採購很多課外書。紙質也好,kindle也好,pad也好,總之是能拿在手上看的。說到課外書,我們做父母的都知道,第一印象就是學校老師推薦的那些,比如《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魯濱遜漂流記》、四大名著讀本等等。可是這些書,孩子真的願意讀嗎?對孩子的成長真的有幫助嗎?想必,這些都是很多媽媽爸爸們關心或頭疼的問題。
  • 韓寒方舟子論戰意外帶紅杭外高一語文寒假作業書單
    今天我們再來看看,這份書單是如何出爐的,杭外學生又能讀完多少。這些書是怎麼選出來的?昨天我們聯繫上杭外高一語文教研組長倪江老師。  倪老師說,給學生列書單,是杭外的傳統;看書寫摘記、筆記,要記入期末成績,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這份書單是為高一開的第二份書單,內容多是「文化經典」。高一新生剛入學,開過第一份書單,多是文學作品,包括詩歌、小說等,也有百餘本。
  • 央視《漢字聽寫大會》引熱議 百度當字典不靠譜
    央視《漢字聽寫大會》中,一些詞語的發音和寫法引起了爭議。5日,記者電話採訪漢語語音與詞彙學者、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教授王若江,她告訴記者,漢字的語音、寫法應該遵循《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國家標準,網絡上的字很亂,百度搜索的結果不能作為標準。
  • 14歲神童看課外書遭老師批評後跳池塘自殺(圖)
    覃瑤生前所拍的藝術照,笑靨如花本報記者劉漸飛翻拍    長江商報3月20日報導 她2歲上學,14歲上高二,因看課外書被老師批評,留下遺書校內池塘自殺;她14歲時就成為一名高二學生
  • 大安區牛佛鎮中心校榮獲自貢市第五屆中小學生漢字聽寫大賽小學組...
    四川新聞網自貢5月26日訊(李益華 甘洪偉)5月25日,自貢市大安區牛佛鎮中心校參加了自貢市第五屆中小學生漢字聽寫大賽,在全市12支小學參賽代表隊中脫穎而出奪得冠軍。近年來,牛佛鎮中心校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高度重視漢字教學,將漢字書寫、聽寫、參賽等工作納入重要工作議事日程,以鄉村少年宮為依託,開辦「漢字班」,制定訓練計劃,高標準、嚴要求進行漢字聽寫訓練,並通過每年舉辦一次鎮級漢字聽寫比賽,為參加市、區比賽選拔優秀選手。
  • 廣州「00後」愛看什麼課外書?《三國演義》《西遊記》最受熱捧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子垤 通訊員 李強 嶽青)廣州的「00後」青少年都看什麼課外書?與「90後」相比有什麼變化?4月23日「世界閱讀日」,廣東省青少年事業研究與發展中心發布了「廣州『00後』最喜愛的100本課外書」排行榜。排名前三的書籍分別是《三國演義》《西遊記》《查理九世》。
  • 會昌舉行2020年中小學詩詞聽寫大賽
    會昌舉行2020年中小學詩詞聽寫大賽 2020-09-28 1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聽寫口算展風採——星閣路小學聽寫、口算、單詞過關活動
    聽寫過關漢字是語文的靈魂,單詞是英語的基礎,口算是能力的拓展。為了考察學生的掌握基礎知識情況,培養學生良好的單詞書寫習慣和口算能力,我校舉行了語文漢字聽寫過關、數學口算過關、英語單詞過關活動。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規範書寫漢字的意識,提高學生規範書寫漢字的水平,體驗漢字書寫的樂趣。瞧,同學們書寫得多認真呀!專心致志、一絲不苟,從橫豎撇捺、起筆收筆,可以看出孩子們平時規範練習寫字的「功底」。一起看看孩子們的成果。
  • 英語已經聽寫完了,他才剛剛找到聽寫本!杭州這個學校發起一項有...
    「這個好,這個好!」倪老師站在一張課桌邊,招呼我過去看。這位同學的課桌兩邊各掛著兩個袋子。左邊的布袋裡大大小小放了二十來本課本、作業本,整個布袋靠一個伸縮帶掛在書桌的左側,右邊的袋子是這位同學的飯盒包。意外的是,中間的抽屜一本書都沒有放,而是放著手套、眼鏡盒、洗手液、文件夾等個人物件,看起來很清爽。一位留在教室排練的男生說,這是他同桌的位置。
  • 校園裡的資本騙局:家長和學生該買誰推薦必讀的課外書?
    誰都沒有義務必須去讀誰推薦的任何一本書。讀書應該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專業學習的需求,自由做出選擇。當然,總有人會互相推薦好書,有些人是真心推薦好書,有些人是為了賣書才打著「推薦必讀」的大旗,大家一定要明辨「推薦必讀」背後的動機,不要中了資本的騙局。校園裡的資本騙局是最難識破的。因為學生基本是聽老師的話,該買什麼書就買什麼書。
  • 中山市第七屆小學生漢字聽寫大賽昨落幕
    誰是中山最強的「漢字學霸」?12月19日,經過激烈角逐,「壹法中山杯」中山市第七屆小學生漢字聽寫大賽在西區鐵城中學落下帷幕。記者現場獲悉,小欖鎮昇平小學從我市26所小學中脫穎而出,摘得桂冠。古鎮鎮曹二小學代表隊獲金獎,火炬開發區中心小學獲銀獎,東鳳鎮小瀝小學、市實驗小學、南朗鎮雲衢小學3所學校獲銅獎。
  • 「閱讀書單」小學課外書推薦!值得收藏!
    但是看什麼書呢?有沒有小學課外書推薦呢?別急,今天這份小學課外書推薦書單告訴你答案!小學課外書推薦一年級學生必讀書目:1、《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邶笪鍾編寫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中外神話傳說》田新利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