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場上的邢銘稢
網友贊他:「如此眉宇間透著英武之氣的少年,以失敗者的身份離開,卻以謙謙君子的做派贏得了全場的心。」
■生活中的邢銘稢
痴迷古典文化,喜歡看《道德經》、《資治通鑑》等,還喜歡研究佛學。已通讀《老子》,如今正在研究《莊子》和《詩經》。
東方網10月18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中央電視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上周末迎來最佳個人晉級賽,30支代表隊的30位頂尖選手爭奪5個總決賽名額。比賽耗時整整三個小時,聽寫詞語的難度不斷加大,競爭激烈,扣人心弦。來自上海莘城學校8年級學生邢銘劼出場11次,雖然最終因未能正確書寫「舳艫千裡」而無緣決賽,但他在場上表現出的從容淡定和大將風度,讓評委和觀眾直呼「雖敗猶榮」。「漢字才子」回滬後,我們找到了他。
錢文忠驚呼「文曲星下凡」
再度回憶比賽現場,邢銘劼的聲音很沉穩:「大家都是各自代表隊中表現最佳的選手,真的是強手如林。」當時,場上只剩下6名選手,邢銘劼因為沒能正確寫出「幹戈載戢」而錯失了晉級機會,進入「三進二」的PK環節。三名選手像是商量好似的,錯一起錯,對一起對,一時難分伯仲,從第四輪一直爭搶到第十一輪,連擔任解說的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都驚呼:「這都什麼孩子啊!這字也能寫出來!文曲星下凡啊!」
如此緊張時刻,邢銘劼依然表現得非常從容淡定,寫對時沒欣喜若狂,寫錯了也未懊惱失落,甚至在下場的時候,主動與對手握手,相互鼓勵,贏得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最後一輪,兩個對手相繼寫對了『軫懷』、『踵見』,壓力可想而知,最終邢銘劼因沒能正確寫出「舳艫千裡」而遭淘汰。但邢銘劼並未表現出太多的失落,而是禮貌地對評委、對手和後臺的老師、同學鞠躬致謝,如此大將風度再次贏得全場掌聲,被評委稱為「雖敗猶榮」。
賽後,邢銘劼在網上收穫了眾多粉絲。有網友評論:「如此眉宇間透著英武之氣的少年,以失敗者的身份離開,卻以謙謙君子的做派贏得了全場的心。」
邢銘劼告訴記者,參加個人晉級賽的準備時間只有短短四天,他每天從早晨6點到晚上10點,除了吃飯、睡覺,幾乎所有時間都用在觀賽和複習上。「30人中只選5人,競爭很激烈。因為水土不服加上過於緊張,比賽前一天開始,我便有些急性腸胃炎,附加賽上臺前還忍不住去了趟廁所。好在老師一直鼓勵我,父親也特地趕來為我助威。」
讓語文老師「又愛又怕」
邢銘劼在場上的大將風範,在語文老師陳翠萍看來,是一種自然的流露。「他在生活中,跟大家在舞臺上看到的一樣,很大度,很謙和,會很用心地幫助學習差的學生,是個很實在的孩子。」陳翠萍說,「邢銘劼是個讓我又愛又怕的孩子,我上語文課很有壓力,如果哪裡有講錯的、不標準的,他都會挑刺,指出我的錯誤,不過也正因為他的嚴要求,我講課也更加注意。在我的印象裡,他的生活中是不離字典的,有時候在路上走著,隨處看到不認識的字,他都會仔細查閱搞懂。」
從小養成翻字典習慣
邢銘劼愛看字典,跟他的奶奶有很大關係。5歲之前,邢銘劼都是由奶奶照料,小時候是奶奶教他開始看字典,那時奶奶會跟他說「我們一家人都在字典裡呢,你找找」,從那時起,他就養成了翻字典的習慣。
陳翠萍說,邢銘劼學習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真正的喜歡、痴迷。邢銘劼與同齡孩子相比有點「另類」,他很痴迷於古典文化,喜歡看《道德經》、《資治通鑑》等,還喜歡研究佛學。他平時課外閱讀很廣泛,已通讀《老子》,如今正在研究《莊子》和《詩經》。
他的另一大愛好是彈古琴。他說當初在學習古琴上,家人並不支持。「學就要學最原汁原味的,學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古琴是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一周的抗爭後,邢銘劼終於如願。
佛經和古琴的學習讓他心態更加平和,偶爾心情不好時,關起房門聽聽《普庵咒》、《歸去來兮辭》,跟著唱幾句,只消十幾分鐘,心情就好了。「比賽時也緊張,但我心裡默默對自己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面對失敗,能夠比較坦然。」
對於邢銘劼在這次比賽中的表現,陳翠萍感覺「很滿意」:「雖然沒進決賽,但賽出了水平,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上海有一名學生叫邢銘劼。」邢銘劼說,通過比賽,他感覺到了自己的知識儲備還不夠,以後會加強閱讀深度,「這次比賽是一段特別的記憶,開闊了眼界,收穫了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