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詩是很特殊的詩歌體裁,格律詩、古體詩和順口溜有什麼區別?

2020-12-11 藝術泛舟

本文是個人筆記式歸納,也許會有疏漏和描述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打油詩是由來已久,歷史悠久的古詩詩體之一。

它同常見詩歌是什麼區別呢?在這兒我根據我的理解歸納一下:

01一般而言:詩歌是按體.裁分類的。

一、大類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就是可以只考慮押韻。近體詩就要考慮對仗、平仄、押韻等格律,所以又稱今體詩、格律詩。當然古體詩也有對仗、平仄的,近體詩也是從古體詩發展過來。只是不那麼嚴格要求。

二、這兒可能產生一個誤區,就是近體詩是唐代詩壇成型定型的,但是不是所有唐詩都是近體詩。

三、格律詩要求嚴,就是有公式。

凡是格律詩,必須要遵循押韻規則,對仗規則,平仄規則。就跟套用「模板」和「公式」一樣。一般平仄也有「公式」,押韻也有「公式」,最為直觀的可以參照「宋詞」的「詞牌名「,一般宋詞都是用詞牌名填詞,這個詞牌名實際就是相當於七律、五律這類的平仄、押韻要求的模板。格律詩在唐代發展或者並行發展,形成了五絕、七絕、六絕、六律和五律、七律等主要構成的格律詩。其中六絕、六律在唐代格律詩中很少,後世也並不多。有人稱絕句是從格律發展過來的,但從各類研究資料來看,實際五絕、六絕是同格律詩共同發展,實際很好區別:有平仄、對仗、押韻的四句格律詩就是絕句。如果是八句就是律詩。

四、古體詩一般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幾類,前面四類是有每句有固定字數限制,後面雜言可以不限。

但是古體詩也有絕句,不過為了區分開來,稱為古絕。五、還有種分類就是:古體詩、近體詩、打油詩。

基本上這些就囊括了所有詩歌體裁了。有人會認為只要押韻、平仄、對仗了就不是打油詩,這實際是不是正確的。打油詩實際是追求俚語、口語化的詩歌體裁之一。但是並不是口語化就是打油詩,後面會詳細分析。

六、順口溜不屬於詩歌範疇,可以稱為民間文學。

「民間流行的一種口頭韻文,句子長短不齊,純用口語,念起來很順口。」嚴格講可以稱為民謠一種,只是基本不是用來唱是用來朗誦的。順口溜是很常見的,這兒不做深入探討了。簡單總結下來:比如一些公式歌、口訣歌都是屬於順口溜,還有極度通俗化、口語化的:感情深,一口悶。等等此類的。而且順口溜也有很多是:庸俗化、低俗化,SE情化的。其類似於古體詩範疇的雜言詩的不限字數不限句數,只追求直白表達訴求、諷刺、挖苦、簡單明了。但卻不歸於詩歌。從上面來看基本脈絡是這樣的:打油詩、古體詩、近體詩都屬於詩歌順口溜屬於民謠。

02有押韻、有對仗、有平仄就不是打油詩嗎?

上面我們已經說清楚古體詩、近體詩都要押韻打油詩也必須押韻,這是所有詩歌的共同點。

有人可能會說只要符合格律規則的就肯定不是打油詩了嗎?

這是不對的。打油詩也可以用符合格律要求方式來寫的!

《話說打油詩》(譚笑)我寫詩歌拿漢語能平有仄卻還油【油:十一尤】押韻隨便說話無高雅你看如何不入留【留:十一尤】押韻格律: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你認為這是打油詩還是詩歌呢?肯定是打油詩了。

03然後又有人會問:不符合格律的都是打油詩嗎?

這就更不對了,古體詩都押韻的,但是可以不講平仄、對仗的,押韻也相對比近體詩自由點。唐詩還有很多是半格律的詩的。你認為古體詩都是打油詩嗎?所以你們也明白我為什麼上面要寫那麼多古體詩近體詩的定義了嗎?

04為什麼詩都是講押韻?現代詩歌和文章還講押韻嗎?

實際押韻有人說現代的沒必要講究這個了,是這麼個理,但是現代文學一樣講押韻的。而且漢語言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押韻,同樣寫文章有的人寫的:讀起來是抑揚頓挫,慷慨激昂,有的人寫得乾巴巴就跟白開水一樣無味,味同嚼蠟。這就是人家把握了押韻技巧。對於現代詩歌和歌詞押韻和不押韻的區別就更顯著了。不押韻的詩歌和歌詞你肯定也會說什麼垃圾,就是這麼直觀的。所以詩歌可以不講格律,但是必須要押韻。打油詩也要講點押韻的,如果不押韻那都很難稱為詩了。

關於押韻規則實際要單獨寫一篇文章了,要展開寫就太長了。

押韻的作用,一是令詩文讀起來順口、悅耳,二是令詩文讀起來有一種迴環往復的音樂感。

05口語化、俚語化的詩歌就是打油詩吧?

不是,比如創造誠齋體的楊萬裡,他都是很口語化的。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但是你改一下,先不講什麼韻律平仄這類了。

籬笆稀稀路很長,樹上葉子不成陰。小孩跑著追黃蝶,飛入菜花找不到。這就是打油詩了。很口語吧?

06什麼是口語化,口語化就是同書面語比較而言的。

有時口語和白話也容易混淆,而且兩者分界也不是很明顯。

舉個簡單的例子:京劇中,生氣會說「可惱啊,啊啊」,但是如果改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這樣還算好,但是如果改成「真氣人!真氣人!」,你感覺後面是不是就變成詼諧幽默句了?

所以就有重口語化、輕口語化和白話、書面語。

再舉個例子:比如問別人是生了女兒還是兒子?這是相對書面化語。也是輕口語化。高大上的就是是千金還是公子啊?。你生了個閨女還是小子?這就是口語化了。再簡單明了說:就是中國漢字有很多同義詞。

比如形容別人漂亮有如下幾種:

長得真漂亮!(還好,比較規範書面,但是寫在文章中也有點口語化)這模樣真俊!(這就是典型的口語化)。長得真好看!(更口語化了)仙女下凡間!(高大上多了)。這長得真靚!(客觀講這個更口語化)所以你看哪些句子用在詩中會形成打油詩的感覺呢?

歸納一下:口語化並不代表是打油詩。書面語也不一定就不是打油詩。

最典型中國歷史寫詩最多的乾隆:其作品很多就是打油詩。

蘇軾偃松圖 乾隆東坡先生倔強人,畫禪筆陣皆相似。禿毫特寫老松枝,老松枝偃性不死。譬如壯士頭可斷,古心勁節焉肯毀。磕敲應作青銅聲,虛堂謖謖寒濤起。典型打油詩。因為這基本就是流水帳式的寫詩歌。

07是否詼諧幽默就是打油詩?

據說打油詩的創始人張打油因《雪詩》出出名::「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後世則稱這類出語俚俗、詼諧幽默、小巧有趣的詩為「打油詩」。另外,有時作者作詩自嘲,或出於自謙,也稱之為「打油詩」。《雪詩》,有詼諧幽默性,詼諧幽默的詩歌是否為打油詩?

舉個例子:

《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節選(蘇軾)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沒錯,陳季常就是河東獅吼的主人公。

蘇軾用此兩個典故,戲言陳慥與妻子都學佛,卻沒有妻子領悟得精深,這裡並沒有諷刺陳慥懼內的意思,後世相沿成說,與蘇軾原意無關。

這屬標準幽默詩歌,卻不被世人認為是打油詩,我們現在也一般不會認為是打油詩。所以,詼諧幽默的詩歌不等於是打油詩。

反過來說:打油詩是否必然詼諧幽默呢?

也不能這樣判定:

蘇堤春曉 清代:乾隆通守錢塘記大蘇,取之無盡適逢吾。長堤萬古傳名姓,肯讓夷光擅此湖。這是沒有任何詼諧幽默的吧?但這也是個打油詩,甚至還同我上面說也不是那麼口語化吧?

蘇堤春曉 清代:阮元 北高峰上月輪斜,十裡湖光共一涯。破曉春天青白色,東風吹冷碧桃花。

人家這也是口語化,但是人家這個就不是打油詩。

08到底什麼才稱為打油詩呢?

我個人理解:

第一:跟口水文一樣。流水帳寫法,就跟寫文章一樣,就是流水下來,一點新意沒有, 一點轉折也沒有。也可以認為就是打油詩。

第二:重度俚語化、俗語化的一般都是打油詩。

第三:庸俗化,低俗化,這肯定就是打油詩。但是豔詩不一定就是打油詩。

第四:即使用的非口語化非俗語化,但是味同嚼蠟,不知道要表達什麼。比如乾隆的大部分就是打油詩。

上述只是個人筆記式總結,如有疏漏敬請原諒和指正。

相關焦點

  • 打油詩不算格律詩,不算古體詩,更不是新詩,那應歸入哪類詩體?
    在詩歌傳統分類中,一般會先分為新詩和古典詩歌,然後又將古典詩歌分為古體詩、格律詩和詞、曲,而格律詩又分為絕句和律詩,按這種分類方法,打油詩似乎很難歸入其中任何一類詩體。
  • 學書法學寫詩……古體詩,後格律詩,打油詩
    詩也類似,古體詩進入唐代,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格律定型化的近體詩,登峰造極,盛及一時。以致後人學作詩,甚至現在的人一說起古詩,想到的就是唐代的律詩。然而,古體詩發展為唐的格律詩,給詩歌創作帶上了沉重的枷鎖。盛於宋代的詞,盛於元代的曲,是詩歌重新爭取自由的嘗試。
  • 舊體詩就是格律詩嗎?哪種體裁的舊體詩適合創作的入門?
    最近看到有人提問:哪種體裁的舊體詩適合創作的入門?然後有人回答舊體詩就是格律詩,哪種都不適合入門,也有人回答學習了絕句自然就會寫古體詩。對於這些回答,六甲番人認為都不是很對。在回答問題前,首先要糾正幾種錯誤的說法:1、舊體詩就是格律詩?這當然是錯誤的,舊體詩既包括格律詩,也包括古體詩、詞和曲,是區別於五四以後新詩的詩歌體裁,也稱為古典詩歌。2、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詩歌?
  • 詩詞常識:什麼是近體詩和古體詩,它們有什麼區別和特點?
    近體詩並不是表面理解的近代體裁詩,是形成於初唐的一種有著嚴格格律,即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代詩歌體裁。古體詩是專指漢代、魏晉南北時期的詩歌體裁。因為有這兩種體裁的詩歌,會讓初學詩歌者形成一個誤區,而且容易被一知半解的解釋而誤導。
  • 古體詩與格律詩,之間的區別
    先來看一下我們標題,古體詩與格律詩之間區別,時下愛好詩詞的朋友也不少,但是橫亙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問題就是,古體詩與律詩,老虎和老鼠傻傻分不清楚!哈哈 。說到詩,那到底什麼是詩,毛詩序有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淺談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是什麼?
    什麼是古體詩?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和雜言詩等形式。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 詩詞大會:詩歌與散文,兩股激流在融合中相互促進發展
    可以說格律詩是最為規整、固定的詩歌體裁。絕句一般意義上來說是完整格律詩去掉兩聯,這就是我們說的格律詩的絕句,簡稱律絕,比較普遍。但後來發現,還有一種絕句比律詩早,也就是南北朝時出現的文人之間的一種作詩方式,你寫四句,我寫四句,連成一首完整的詩。前面的人說完了,後面的人接不上了,就變成了絕句。這種叫古體詩絕句,簡稱古絕,比較少見。
  • 有人認為格律詩比古體詩新詩高大上對嗎
    古今語言變化大,古人玩的這種文字遊戲在今天已經沒有了語言基礎,如果硬要寫格律詩還得查什麼平水韻中華新韻之類的書,這樣表達思想很不方便。我認為寫詩是為了更形象生動更有意境地表達思想,方便快捷準確地表達思想的方式才是最適應現實需要的,所謂的格律平仄都是一種寫詩的形式,並且是一種沒有現代語言基礎的形式。
  • 白話詩:源自樂府,俚俗入詩,通俗易懂,發人深省
    ,在唐宋時期達到頂峰,然後逐漸分化成多種形式,包括白話詩、佛偈、打油詩、順口溜等等,到了五四運動後,又逐漸派生出現代詩和當代詩等,多種形式並存,一直到現在都在民間非常流行。白話詩是一個廣義概念,形式廣泛,然而和古典格律詩的區別在於,採用俚俗詩體,以白話入詩,句式不限長短,聲調不拘平仄,用韻自由,詞意淺顯,直白通俗,或者富含哲理,或者詼諧幽默,或者挖苦諷刺,意涵豐富,群眾基礎廣泛,因而頗受人們喜愛。
  • 格律詩第六講:律詩的對仗和格律詩的押韻知識
    那是不是我們憑藉前面講的知識就可以對格律詩做出判斷呢?一首詩放在我們面前,是否能夠立刻判斷是否合律?對於絕句來說,是可以的,但是對於律詩來說,還不行。絕句和律詩的區別在哪?絕句是四個律句組成,而律詩是八個律句。
  • 福建教師招聘考試小學語文基礎知識點:文學體裁
    詩歌⑴詩歌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要求以高度凝鍊的語言,形象的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並有一定的節奏韻律。⑵詩歌的特點①詩歌內容是社會生活最集中的反映。現代詩歌按形式又可分為新詩和以舊體詩形式反映現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詩歌(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新詩按內容有無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可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抒情詩又可以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和借人、事的描寫抒情等幾種形式。
  • 你會寫打油詩嗎?唐朝的打油詩和今天的打油詩有什麼不同?
    前言、 打水詩和打油詩這個有趣的問題是:歷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詩?你會寫打油詩嗎........看已故的王步高教授在清華講課的視頻,其中關於打油詩他說得比較有趣:有些詩.....連打油詩都算不上 ........我看應該叫做打水詩.........
  • 新詩舊詩自由詩和格律詩搞不清楚,詩應該如何分類?
    有朋友問:詩應該如何分類?自由詩和格律詩嗎?詩的分類首先是新詩和舊體詩,國人作詩在五四以前都是舊體詩,在五四以後出現了新詩。一、舊體詩1、古體古人在齊梁體以前都是算是古體詩,齊梁時期開始發現了四聲與平仄,當時的永明體可以算是不完全成熟的格律詩。這一時期的格律詩,大多缺少黏連,其他格律詩的要素大多具備,當然也有無意間完全符合格律的詩,如陰鏗的排律。
  • 中國古體詩到底應該怎麼翻譯才有靈魂
    中國古體詩的魅力到底在哪裡?我認為古體詩有三大魅力,這三大魅力是古體詩的靈魂。第一是押韻。只有押韻的詩歌才是朗朗上口的,沒有押韻的不叫詩歌,那叫散文、小說或者什麼別的東西,反正絕不是詩歌。第二是工整。每一行的字數必須相同,如果不相同的叫長短句,那是另一種藝術形式,還是有非常明顯區別的。當然也有極少數另類的古體詩,個別詩句不工整,比如《詠鵝》、《蜀道難》,這個數量較少,我們暫且不論。第三是精煉。每一個漢字都是精雕細琢的,是通過極少的字,表達極其深遠和複雜的意境,如「推敲」的典故可謂家喻戶曉。對於同一個字,不同讀者都可能產生不同的聯想和理解,甚至發生歧義。
  • 古體詩、近體詩、樂府、歌行:最完整的詩詞知識,都在這裡了
    【古體詩、近體詩、今體詩】都是指「格律詩」而言,主要分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等。千萬不能將「今體詩」跟現在所說的「新詩」混為一談。【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包括唐以前各種形式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
  • 格律詩第十二講:格律詩中的異數——六言絕句
    大家好,前面十一講已經巨細靡遺地講清楚了常見格律詩五絕、五律、七絕、七律的寫法,也就格律詩病、一三五不論、詩詞意象選擇,深入展開地作了講解。如果能夠吃透前面十一講,學會創作近體格律詩就不是問題了,至於如何真正寫好,還是需要大家多多去閱讀前人佳作,進行意象積累,學會詩詞展開思路,最後融會貫通,才能真正創造出有自己風格的近體詩。
  • 今日旅遊奇觀,步步客驚心——看圖寫一首格律詩,並改詩學格律
    二、構思與成詩詩歌體裁選擇:五言律絕寫作背景:「廣西融水雙龍溝玻璃橋觀光」。目前為止,尚未確立新韻為統一標準,故仍然有必要分別以古韻和今韻兩套標準檢測。依據檢測結果,正確標示聲韻系統。以免普及普通話的今人大眾誤讀誤判,引起徒耗時間和精力的無謂論爭。
  • 生活中經常有一念成詩的衝動,卻表達不出來,該如何動手寫詩?
    最近腦子不知怎麼了,突然有種一念成詩衝動,雖然讀過不少唐詩宋詞,可我真的不知道寫詩需要注意什麼的?情感衝動是人的生理本能但是衝動到表達再成為詩歌,這中間有一段漫長的距離。詩歌,是文字格式的形而上者詩是韻文。有韻腳的文字作品,我們才能稱之為詩。詩歌有古體詩、現代詩和格律詩,格式上各有不同,還有長短句,長詩,詞牌,散曲各種適合吟唱的格式。詩未必短小精煉,但必然有其共同特質,那就是「韻」。
  • 格律詩需要改革嗎,怎樣才能讓它重新流行呢?
    如何做好詩詞改革,並超越現代詩及古代的詩詞。前言老街就經常在網友的留言中見到兩種論調,一種是堅持近體詩(格律詩)的創作規則,一種要求近體詩也應該與時俱進。但是什麼是與時俱進呢?這就說不清了。其實對於詩詞的改革,老前輩們早就開始行動了,五四新文化運動就是對於中國傳統文學的創新,其中就有對於詩詞的改變,近現代各種體的出現,也是一種對於詩歌創新的持續探索但是,如果具體說到「近體詩」這種特殊詩體的改革,老街倒是覺得除了用新韻這種創新外,其實也沒必要作什麼創新了。估計很多朋友不會認可這種觀點。
  • 格律詩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具體是指什麼?
    這是一種最簡單的學習方法,像我們記化學元素表,背物理公式,都有一套比書本枯燥知識更有意思的說辭,像順口溜一樣,方便好記。「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這樣兩句話,用來簡單形容近體格律詩的平仄格式,方便初學者在寫格律詩的時候進行自查、自糾,儘量避免出現格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