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打水詩和打油詩
這個有趣的問題是:歷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詩?你會寫打油詩嗎........
看已故的王步高教授在清華講課的視頻,其中關於打油詩他說得比較有趣:有些詩.....連打油詩都算不上 ........我看應該叫做打水詩.........
一、預言帝李白的」打油詩「
前些年有人惡搞李白,活脫脫把詩仙搞成了預言帝,在網上流傳了不少假傳是李白所寫的」藏頭詩「。這種李白藏頭詩的應用範圍還挺廣, 從政治、娛樂到意外事故都有涉及。比如下面這一首,每句話的第一字連讀和每句話的最後一字連讀可以形成八個字的一句話:
日暮蒼山蘭舟小,本無落霞綴清泉。去年葉落緣分定,死水微漾人卻亡。
如在「馬航失聯」後,也有人迅速在網上貼出了一句順口溜:
馬騰駕祥雲,航行闊海郡。失於蓬萊閣,蹤跡無處尋。
會寫詩的一看就知道,這種順口溜,連舊體詩最基本的押韻都搞不懂,第一首第二句」泉「和第四句的」亡「根本就不押韻;第二首的」郡「和」尋「也違背的舊體詩押韻的基本規則。詩仙李白就是喝酒喝成了神經錯亂也寫不出這種」詩「來,沒想到還很真有人信。
用王步高先生的話說,這種詩真得連打油詩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打水詩。
二、文人的打油詩
打油詩多是白話詩,例如胡適的兩隻蝴蝶,其實也可以歸於打油詩一類,這首採用了舊體詩為外衣,新詩為內核的白話詩常常被人揶揄: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其實胡適有著深厚的國學基礎,他的舊體詩詞一樣寫得規規矩矩,這首詩只不過是作為新詩的一種探索而已。
不過並不是所有明白如話的詩我們都要歸類為打油詩,好詩選字很慎重,即使淺顯易懂,但是詩人非常注意聲律協調和文辭優雅。唐人的很多絕句都膾炙人口、老嫗能解,例如王翰的《涼州詞》小孩子也能看懂: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三、粗俗的打油詩
一般我們認為的打油詩,都特別口語化,甚至語言有些粗俗,而且大多沒有什麼意境和情感,例如傳說的張打油《詠雪》就頗為有名:
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在民國時期,亂世出英雄,很多文化不太高的人也喜歡寫詩。90年代我在泰安生活了一年,轉遍了泰安的大小寺廟,其中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寺廟令我記憶頗深。那裡是馮玉祥將軍退隱時居住的地方,廟裡立起了很多刻有馮玉祥詩歌的石碑。馮玉祥的打油詩如同他的性格直來直去,據說他寫過一首《護林詩》:「
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民國時還有一位」詩人「,就是奉系軍閥頭目張宗昌,綽號「狗肉將軍」、「混世魔王」、「長腿將軍」、「三不知將軍」、「五毒大將軍」、「張三多」等。他的打油詩也流傳甚廣,《遊泰山》:
遠看泰山黑乎乎,上頭細來下頭粗。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
又如《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裡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達。」
老街不知道張宗昌的這些作品是真是假,不過單看這些「詩作」,和好一點的打油詩比,應該也算作打水詩了。
四、唐朝以打油詩聞名的詩人
在遙遠的唐朝,有個不一般的人物叫做王梵志,他寫的打油詩深具哲理,甚至被後人評價為:具有"教戒諸學道者"或"開悟愚士昧學之流"的作用。有句老話說:話糙理不糙,王梵志的詩就具有這種「話糙理不糙」的教化作用。
現代著名學者鄭振鐸研究王梵志時,曾經舉例「吾有十畝田」和「城外土饅頭」兩首詩,讚揚王梵志「這樣直捷的由厭世而逃到享樂的意念,我們的詩裡,雖也時時有之,但從沒有梵志這麼大膽而痛快的表現!」:
吾有十畝田,種在南山坡。青松四五樹,綠豆兩三窠。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他人騎大馬,我獨跨驢子。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
老街告訴您不要小瞧這些「打油詩」,上面舉例的三首絕句,每一首押韻都是非常嚴格, 隋朝以前的詩是用口語押韻的,不免受到各地方言的影響。但是隋唐出現韻書以後,詩人押韻幾乎都是符合韻書的,王梵志的這四首詩分別押韻四紙、鄰韻五未四寘、入聲十藥、去聲十八嘯。不懂得這些,可寫不了這樣的打油詩 。
五、王維的打油詩及王梵志對後人的影響
皎然在其著作《詩式》中盛譽梵志詩"外示驚俗之貌,內藏達人之度"。北宋大詩人黃庭堅評價王梵志:"是大修行人也"。唐朝的《雲溪友議》記錄了王梵志的十幾首詩,並認為對於愚昧的人,用王梵志詩來開導可以教化民俗:
或有愚士昧學之流,欲開其語,則吟以王梵志詩……其理雖鄙,其理歸真。所謂歸真悟道,徇俗乖真也。
王梵志的打油詩對於後世的禪門詩人影響最大,唐代詩僧寒山、拾得、皎然等人的風格都受到王梵志的影響。而著名的大詩人王維、顧況、白居易等,也或多或少受到他的影響。王維詩《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特別注云"梵志體":
因愛果生病,從貪始覺貧。色聲非彼妄,浮幻即吾真。四達竟何遣,萬殊安可塵。胡生但高枕,寂寞與誰鄰。
與王梵志的詩相比,這些著名的作品還是文雅得多。範成大化用王梵志"千年調"、"鐵門限"和"土饅頭"詩句,寫下"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的警句,還被曹雪芹寫入了《紅樓夢》。
結語
大詩人白居易作詩尋求「老嫗能解」,這其實就是為了消除文人詩的一個弊端,今天我們閱讀文言文和古詩有障礙,古人文盲眾多自然也同樣有障礙。
高曉松在曉說《雜書館收藏的時與光》裡講到中國的民間戲曲,介紹了雜書館收集的一些民間如木魚書一類的唱本,這些唱本極其通俗易懂,甚至有些粗俗的文字。但這些都是知識水平不高的老百姓所接觸的文化,當時的政府和一些商人甚至通過這種渠道來傳播自己的政策和商品。
古人的打油詩並不是簡單的打油詩,和今天的打油詩、打水詩並不相同,沒有點墨水就想寫首像樣的「打油詩」其實並不容易。結束時,老街貼上一首自己寫的打油詩,也歡迎詩友們賜玉,看看誰的打油詩更有意思。
諸君子,聽我說,老街味道話不多。辨平仄,習對仗,單雙粘連不能忘。詩韻窄,詞韻寬,入門之路莫走彎。多讀書,可用典,無涯學海知深淺。絕句四,七律八,排律對聯裡邊加。摹古人,養靈氣,市橋丘壑皆詩意。飽學士,狀元郎,好詩未必勝廚娘。勤動筆,長自省,良言苦口應清醒。敗不餒,成不驕,一山更比一山高。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