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蘭亭集序思維導圖

2020-12-11 百家號
蘭亭集序

時間:公元353年,永和九年

地點:會稽山陰之蘭亭

背景:公元316年,西晉被北方蠻族所滅,公元317年,司馬睿在「琅琊王氏」王導、王敦兄弟的扶持下,在建鄴建立東晉,王羲之含著「金鑰匙」,出生在這個「琅琊王氏」家族裡。

王羲之從小聰明伶俐,好運一直伴隨隨著他。16歲那年,太尉大人為女兒選婿,準備和王家結下親家。管家到王家一看,王家小夥個個都是青年才俊,器宇軒昂啊!管家欣喜不已,走到東廂房,看到一個小夥若無其事的光著肚皮躺在床邊吃西瓜,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管家回去把這個特殊情況一稟報,太尉覺著,這小子,與眾不同啊!說:「就他了!」於是把女兒許配給他。真是「天上掉餡餅」,這也是「東床快婿」的由來。

王羲之在家族和嶽丈的強大背景下,仕途一路亨通,官至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

豪門生活當然有酒有肉,但東晉時期的老百姓,此時卻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晉朝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西晉有三十年短暫統一。但東晉以後,國勢漸衰,政權不穩定,水旱災嚴重,流民四起,普通民眾在現實生活中看不到出路,只好把幸福寄托在天界和來世。

文學上,東晉時期,老莊思想淹沒了詩歌的創作風潮,名士們熱衷於探討「無為」、「齊物」、「逍遙」等思想,文中的「齊彭殤」和「一死生」就是其中一個內容。

蘭亭集序思維導圖

相關焦點

  • 王勃的《滕王閣序》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你更鍾愛哪一篇?
    在中國古代,有兩篇特別著名的駢文,一篇是少年天才王勃即興創作的《滕王閣序》,另一篇是書聖王羲之創作的《蘭亭集序》,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寫的序都比他們後面的詩要出彩的多。創作時代背景不同據《古文觀止》記載,王勃創作的《滕王閣序》的時候,年齡不過22歲(不同史書記載時間不同)。
  • 多幅不同名家蘭亭修禊圖同臺—看看王羲之是如何寫就《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又名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書聖王羲之寫就。書法成就巔峰之作。書聖王羲之生平八字咱就略過了。反正地球人都知道了。這個蘭亭就是歡慶和娛樂,開春了嘛,大家去遊玩當然要盡興,酒事自然不能少。而且《蘭亭集序》之所以稱為集序,就是酒順著水流下來,停誰面前誰就要唱詩吟賦的,然後還要喝掉酒,然後對上來詩賦就集到一起了,就成蘭亭集序了。
  • 《蘭亭集序》是怎樣煉成的
    文丨謝石 王羲之偶然書寫《蘭亭集序》的「永和九年」,誰當皇帝,誰做宰相,發生了什麼軍國大事,都早已杳如黃鶴,幾乎沒有幾個人能夠記起。但這年的農曆三月三日,已經51歲的會稽郡小科長王羲之和當地一群文人雅士42人在「會稽山陰之蘭亭」的雅集,卻被歷史銘記下來了。唯一的原因,就是他這天突來「靈感」,信手書寫了一篇324個漢字的短文章。這篇文章就是享近兩千年「第一行書」盛譽,使他一直穩居「書聖」寶座的《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歷經南北朝的推崇,到了唐代更是遇到了異代知己李世民。
  • 蘭亭集序賞析(一)
    時近正午,陽光溫暖,小蟲小蟻蜿蜒爬行,小鳥松鼠跳躍驚走,邊走邊念《蘭亭集序》:「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時隔數年,我回想起來,好像還能感受到當時的陽光微風,心中沉沉的鬱結也有那麼一絲絲的舒緩。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的誕生地——紹興蘭亭
    在這些書法大家當中,王羲之由於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關鍵點上,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做出了空前絕後的貢獻,因此被後世盛讚為「書聖」,而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更是被後世的書法愛好者們推崇為行書的圭臬,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誕生《蘭亭集序》的紹興蘭亭也成為書法愛好者心中的聖地。
  • 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在哪裡?
    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此序又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此篇序文雖文理通達,但還不足以傳世,能令此序文傳世的皆因王羲之的書法。《晉書》說他的書法為古今之冠,筆勢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由於在書法上的成就和貢獻,他被後世譽為「書聖」,他親筆書寫的《蘭亭集序》又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何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於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這天與友人謝安、孫綽等41人會聚蘭亭一起過「禊節」而為那天的詩賦合集作的一篇序,即後來有名的《蘭亭集序》。《蘭亭集序》全貼共28行,324字,王羲之和他的好友們飲酒賦詩、流觴曲水,寫完這篇序後,相傳酒醒後王羲之又寫了好幾遍,但都不及這篇寫得好。王羲之也對他十分珍惜,視為珍寶。
  • 《蘭亭集序》隱藏的書法密碼你知道嗎?
    會議的主要成果,就是王羲的的會議總結《蘭亭集序》。這也是王羲之走向「書聖」的會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從此成為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巔峰之作。根據歷史記載,到了唐代,帝王李世民對《蘭亭集序》的喜歡,到了痴狂的地步,費盡心機,終於把《蘭亭集序》佔為已有。
  • 周新廉將軍文集:文無第一,簡評《蘭亭集序》與《滕王閣序》
    南昌滕王閣《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都是千古名篇。《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兩序相較,哪一篇更「序」?老家洪都「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名垂千古;《蘭亭集序》因王羲之名而流芳百世,二者難分伯仲。由是觀之,若論書法,《蘭亭集序》的影響無人能及;若論文章,《滕王閣序》才是正真的「天才之作」。《蘭亭集序》聞名於世,的確沾了不少「書法」的光。在這個意義上講,《蘭亭集序》是一篇「書法作品」,而《滕王閣序》則是一篇「文學作品」。
  • 硬筆楷書寫名篇 - 王羲之蘭亭集序
    硬筆書楷書作品寫了很多,對於蘭亭序這個天下第一行書從來沒有完整書寫過,即便日常練習也是用硬筆臨摹成行書,楷書沒有寫過,在上幾次給大家講了硬筆書法的偏旁部首的一些書寫方法,雖然還沒有系統性地講完,間架結構還沒有講,但是書法學習除了日常的基本功練習外(筆畫,部首,結構),日常的讀帖或者是看一些自己喜歡的硬筆書法作品對硬筆書法學習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紹興蘭亭還在,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卻不知所蹤
    紹興蘭亭還在,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卻不知所蹤1來到紹興才發現,紹興旅遊資源很豐富,因為停留時間有限,我們只選了幾個知曉的地方。蘭亭,因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讓人心生嚮往。同行的好友是書畫愛好者,每天畫畫、練字,堅持不懈。她說王羲之是書法界的祖師爺,因此來到紹興,蘭亭肯定是我們的必選項了。蘭亭位於紹興會稽山,這裡園內設施和魯迅故裡一個模式,走入園內,可以看到王羲之《蘭亭序集》文章裡的痕跡。
  • 京城流杯亭與《蘭亭集序》
    提到京城流杯亭,就仿佛看見東晉以來的書法名家,在皇家園林中比試著臨摹「右軍帖」之一《蘭亭集序》;歸隱山林的名士著長袍聚集在溪水邊,把酒吟誦《蘭亭集》中或飄逸或玄遠的詩句。當時兼善隸、草、飛白、章草、行書的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王羲之,與謝安、孫統、孫綽等名士和兒子王獻之、王凝之、王徽之等四十一人,「群賢畢至,少長鹹集,」仿效前朝以來風行的修禊風俗,在江南萬物復甦的暮春,為消災攘禍和交往遊樂,到蘭亭溪水邊洗濯並飲酒賦詩抒懷,歸來揮毫為眾人唱和的詩集,撰寫了簡述事情經過並就此感念人生憂樂的《蘭亭集序》。
  • 《蘭亭序》能代表王羲之的風格嗎?
    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冊》、顏魯公的《祭侄文稿》是,王羲之的《蘭亭序》更是。倘若,認真的讀讀王羲之的書帖的文字內容,會讓人心旌浮動,慨嘆: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王羲之蘭亭序句歷史,總是在重複著昨天的故事,沒有新鮮的花樣。因而,王羲之在與朋友相聚蘭亭之時,感慨有加,並將之記入蘭亭雅集中——《蘭亭序》。
  • 出身名門的王羲之,為何寫下悲喜交加的《蘭亭集序》?
    我內心中一直嚮往著的春天的模樣,藏在王羲之筆下的《蘭亭集序》裡。他不僅展現了一幅溫暖愉悅的春日友人相聚圖,更深藏引發後人思考的哲理。經典名篇的創作背景東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正值暮春之初,王羲之與孫綽、謝安、支遁等一班名流貴族,集會同遊於會稽山陰的蘭亭。
  • 讀蘭亭集序(張新禎)
    庚子冬月,於寒室品讀羲之蘭亭,猶如邀約友人,坐一溪,清水濯足,吟詠詩詞,豪邁間放浪形骸,悠然自得,疏影橫斜,淺酌小敘,談笑間鴻儒白丁,柳絲斜映溪頭,有銀鯉玩掠,恍惚白雲作伴,垂釣青絲。讀罷蘭亭集序,甚喜,不免心生感慨,324字,字字珠璣,流傳於世,美文絕唱,得之,我幸。再讀,助吾眠。依然沉浸,不思歸。
  • 走進《蘭亭集序》,感羲之酒情懷
    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走進《蘭亭集序》,感羲之酒情懷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描寫中國人喝酒寫得最美的一篇文章,從這篇文章中你能感受到中國文人的情懷和中國酒的情懷。《蘭亭序》把酒文化描寫的很美。
  • 《蘭亭集序》:人生俯仰之間如此,讀者瞭然
    每次看到「蘭亭集序」的墨跡,就會想起去歲秋日杭州之旅後,取道紹興,漫步魯迅故鄉,經歷沈園風雨,還有尋覓蘭亭山水的足跡,終生難忘。:「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心靈頓時為之一顫,蘭亭書文並茂的魅力於此可見一斑了。
  • 想不到,山西長子縣法興寺曾經擁有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這三件國寶就是來自佛國印度的37粒佛舍利、大藏經3000卷、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摹本。佛舍利、經書自然是寺廟的寶貝,無需多言。但這個《蘭亭集序》的摹本在偏遠的高原盆地上現身,足以驚天動地。蘭亭集序所以,本篇文章咱們先不講法興寺的諸多國寶,先來看看這個後來少有人知的《蘭亭集序》摹本的故事。
  • 《古文觀止-蘭亭集序》這篇文章有哪些思想?
    答|百度派 @小奇思想文章的第一段較具體地寫了蘭亭集會的盛況。本段共六句。第一句交代了集會的時間、地點及目的,第二句交代了與會的人物,第三句寫了蘭亭之優雅的環境,第四句寫盛會上人們的活動情況,第五句寫晴和的天氣,第六句抒發感慨。顯然,六句中,有些是慣常的必要的交代,有些是寫自然造化之美,有些卻是寫集會的「盛況」。名士們在晴朗的天空下,感受著和煦的春風,可遠眺可近觀可仰視可俯察,流觴曲水,飲酒賦詩,暢敘幽情,何其痛哉!快哉!樂哉!
  • 聽朗誦記古文|《蘭亭集序》(含誦讀指導)
    誦讀/情感/文學/歷史/時事這是「關山閱讀課」【古文】 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於生死無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