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生活大多不錯,這位皇帝卻餓得沒飯吃,只能搶吃貢品

2020-12-19 腦洞外星人

在中國歷史上,皇帝的待遇大多不差。即便是遇到一些比較節儉的皇帝,日常三頓吃飽飯,總歸是需要的。可有這麼一位皇帝,卻被人餓得沒飯吃,只能偷吃貢品。這位皇帝便是中國末代皇帝——溥儀。

公元1909年,即將離世的慈禧命令,將年僅三歲的溥儀抱到皇宮當皇帝。當時慈禧會選擇挑選溥儀,也是看在他的年幼和輩分。他比光緒皇帝要低一輩,可以同時繼承光緒與慈禧的親兒子同治皇帝的大統。在之後的15年時間裡,溥儀一直生活在紫禁城裡。即便是後來退位以後,按照當時袁世凱與隆裕皇后籤下的退位優待條約,溥儀仍有資格居住在紫禁城內,並保留皇帝的名號。

在外人看來,紫禁城內,有讓人羨慕不已的各類寶物。溥儀又是皇帝,除了隆裕太后,他幾乎比所有人的身份都要高,就連他的親生父親攝政王載灃,也得按照大臣的禮節,向他行叩拜禮儀。不過,在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中,卻留下了一個同年並不是那麼快樂的兒童。

皇宮當中,禮節繁多。各樣的名頭,都能成為爭權奪利的手段。以溥儀對「皇額娘」這個稱呼為例。溥儀因為繼承的是光緒與同治兩位皇帝的大統。所以,對於這兩位皇帝的嬪妃,都應該稱為「皇額娘」。尤其是同治皇帝的嬪妃,按照繼承順序來說,那才是正統。可隆裕太后卻不同意。她本來是慈禧的親侄女,對於「皇額娘」這個稱呼,直接進行了壟斷。不允許溥儀稱呼其他嬪妃為「皇額娘」。

直到隆裕太后去世,同治皇帝的嬪妃們才得到這一「殊榮」。僅僅是一個稱呼,都有那麼多的爭鬥,更何況其他。至於溥儀本人,也是被嚴密的照看起來。這種照看,某種意義上來說,跟囚徒沒有太大的區別。

以溥儀的吃飯為例。溥儀本人有胃病,常年吃飯不大消化。一次因為貪吃了慄子,吃得太撐了,出了毛病。隆裕太后就吩咐下去,讓溥儀每天只吃糊米粥。這種糊米粥是用小米做成的,吃起來方便消化不假,可不管飽。六、七歲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天天喊餓。溥儀雖是皇上,卻沒人搭理他。一次,隆裕太后讓人給溥儀拿了一塊幹饅頭,本來是讓他餵魚用的,可溥儀實在是餓壞了。拿起幹饅頭就往嘴裡送。

隆裕太后一看,管得更加的嚴厲。被餓昏的小皇帝,整天都想著哪裡能有吃的。當他看到其他王府給隆裕送上貢品來,立刻衝了上去,從貢品的盒子裡搶到了一隻豬蹄,正抱著還沒啃上幾口,又被身旁的太監的搶了過去。可憐的小皇帝,只能繼續餓著肚子。

即便到了年齡稍大一些,隆裕太后去世後,溥儀仍然不自由。當時,溥儀曾請來一個叫莊士敦的英國人當老師。

莊士敦對溥儀影響極大,他向這位常年居住在紫禁城的皇帝,介紹了很多外面世界的新事物。這對溥儀影響極大。他甚至想剪掉辮子,逃離紫禁城。不過,這一行動,最終因為滿清遺老遺少的阻攔,以及事情計劃的不嚴密而失敗。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派遣鹿鍾麟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這位皇帝,終於離開了這座古老的宮殿。雖然並不是那麼體面。但或許滿足了他當日的願望。

相關焦點

  • 他身為皇帝搶吃搶喝 用長生不老丹孝敬皇額娘們
    他是滿清的最後一位皇帝,登基才三歲,就是一個啥也不懂的小孩子,然身份尊貴。不過一個小娃娃,對吃是沒有抵抗力,所以曾在他六歲的時候,吃慄子吃的太撐,被裕隆太后懲罰——每天只許吃米糊糊。但是,這樣的嚴厲要求似乎太過了,溥儀隨時都在喊自己好餓,卻沒有人搭理,以至於看到吃的就往嘴裡塞。
  • 古代皇帝每頓飯吃什麼?為啥有的菜想吃都不敢吃?其實有三個原因
    因為很多官員打著為皇帝到民間選美的幌子到民間強搶民女,最漂亮的都被他們收納,而剩下的那些大多都是歪瓜裂棗,後來,宮廷為了防止皇帝沉迷女色,在選妃的時候故意找一些長相一般的女人,讓皇帝挑選,比如清朝的光緒皇帝,被慈禧牢牢控制,連婚姻都做不得主,最後只能娶了隆裕皇后,致使終身鬱鬱寡歡。
  • 御膳都給太監吃了,皇上只能喝片湯,這皇帝當得還有什麼勁
    說到皇帝的膳食,一般人想到的詞語就是「錦衣玉食」、「宮廷御膳」,熟悉「報菜名」的大概可以脫口而出: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雛雞燒花鴨燒子鵝……沒錯,宮內的膳食就是這麼奢侈,就是這麼讓人看了流口水,可您要真覺得,當了皇上,就有福分吃這些,那就有點想當然了。
  • 古人一天吃幾頓飯?看古代皇帝嬪妃的食譜秒懂現實!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日三餐是現代流行的吃飯習俗,有的人晚上還會給自己加餐吃宵夜,一天四頓飯。但在中國古代,人們每天只吃兩頓飯,早飯和晚飯。那麼問題來了,上到皇帝大臣,下到平民百姓,他們不會餓嗎?下面就讓小編帶你了解古人的生活。
  • 這個朝代,不止是老百姓,皇帝也是一日只吃兩餐飯!
    (文史大帝原創,發表於百家號,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洗稿和抓取)許多人在談起曾經的苦難生活時,往往說起自己「一日只吃兩餐飯」的事情。其實,在清代的時候,上至皇帝,下至普通老百姓,舉國上下都是一日兩餐。據史書記載,按清代的生活習慣,皇帝吃飯,分早、晚兩頓正餐。早餐一般在卯正刻,即早晨六點鐘以後,是不是太早了?但有時也推遲到辰正時——早晨八點鐘以後。
  • 故宮推出6688元年夜飯,和皇帝吃的一樣麼?
    從小年到元宵,每天只訂三桌,很多人聽到消息時就已經全部被訂滿,你吃不吃得起是一回事,你能不能搶得到才是關鍵。在溥儀沒退位之前,在紫禁城裡吃一頓飯不在於品嘗御膳房的美味,它更象徵著一種榮耀,被皇帝認可的榮耀。那麼宮裡過年是怎麼過得,這頓年夜飯又怎吃呢?
  • 想「穿越」成皇帝?當了解過真實的皇帝生活後,網友:給十億也不當!
    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是天下身份最尊貴的人,他富有四海,掌握著統御全國的權利;在很多清宮戲中,皇帝整天無所事事,除了吃喝玩樂,處理一些國之大事,在後宮與眾美人纏綿溫存外,偶爾還會郊遊打獵微服私訪不亦快哉;如此瀟灑的生活,令無數現代人不禁幻想:自己能穿越回古代成皇帝該有多爽?
  • 為什麼清朝皇宮一天只吃兩頓飯,皇帝妃嬪都不會餓嗎?
    為什麼清朝皇宮一天只吃兩頓飯,皇帝妃嬪都不會餓嗎?首先要說的是,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確是只吃兩頓飯的!晁錯曾經在給漢文帝的上書中說道:「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可見,在漢代中原地區的民眾一天的確是吃兩頓飯的!
  • 隴上傳說(81)丨皇帝與「天下第一橋」
    消息也傳到了皇帝的耳朵,整日在宮中的皇帝再也無心坐在宮裡了,命令大臣為他準備行裝,要去蘭州視察「天下第一橋」。事也湊巧,當時坐鎮蘭州的王派人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摺,裡面把浮橋說得神乎其神,說什麼連接二十四隻神船用的繩索,都是用金絲銀線和蠶絲搓成的,耗費金銀數萬兩,為此向朝廷申請一筆銀子。皇帝看了奏摺以後,二話沒說馬上叫身邊的大臣送去幾萬兩白銀。
  • 歷史上摳門的皇帝,道光用炸醬麵打發大臣,趙匡胤捨不得吃羊肉!
    在中國古代,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天下最富有的人,皇帝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那些家財萬貫的富商們,終其一生賺的錢,在朝廷一聲令下,也會化為烏有。楊堅不僅對妻子言出必行,對待兒女,也要求甚嚴,常常教育子女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一定要節約。但不幸的是,兒子隋煬帝卻完全不隨父親的性格,好大喜功,貪圖美色,酒池肉林都不足以形容他,隋朝最終也沒挺過三代。
  • 溥儀晚年公開一份皇帝菜譜,許多白領不屑一顧,嫌棄吃得很沒品位
    溥儀晚年的時候,寫了本名為《我的前半生》的回憶錄,很詳細地講述了溥儀前半生的經歷,其中幼年登基、繼承皇位以及在紫禁城生活的這一段歷史,寫的最多,也很吸引人關注。當然,除了「日理萬機」的政務之事,溥儀還寫了很多其它宮廷秘聞,他在書中寫到「皇帝吃飯,有專門的太語,是絕對不準被人說錯的,飯不叫飯,而叫做膳,吃飯是進膳,廚房是御膳房……」看了很多古裝劇後,以上種種說法並不稀奇,但是,所有清宮劇電視劇裡卻都不約而同地省略了皇帝吃飯的過程,這並不是沒戲可拍,而是實在不好拍出來。
  • 明代皇帝的御膳究竟吃些什麼?明官中后妃的飲食風俗又怎麼樣?
    明代皇帝的御膳究竟吃些什麼?明官中后妃的飲食風俗又是如何?在一般人的想像中,皇帝吃的一定是龍肝鳳髓。誠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由於君臨天下的特權,皇帝可以任意享用各地的貢品時鮮,包括水陸珍饈、山珍海味。於是、明代宮廷飲食風俗,就給人以神秘之感。
  • 皇帝每道菜只能吃三口,那麼吃不完的剩菜剩飯是怎麼處理的?
    答案就是吃飯,畢竟人是鐵飯是鋼,就算是九五之尊的皇帝在這件事情上也不能搞特殊,畢竟處理宮廷那些事除了耗費腦力之外也很耗費「體力」,皇帝如果不吃飯的話,那麼身體也是受不了的,那麼說到吃飯我們就有得說道了。
  • 和大明皇帝一起吃頓飯
    明代宮中所用的飯,花樣頗多,如羊肉飯、馬肉飯、豬肉飯之類。劉若愚《酌中志》中云:「四月以各樣精肥肉、姜蒜,剉如豆大,拌飯,萵苣大葉裹食之,名曰包兒飯,今俗名打菜包。」包兒飯,一說是來自遼東。當地人將白菜、酸菜等葉子攤開,將煮熟的米飯、炒菜、小蔥及大醬等鋪在菜葉上,再將菜葉合上,包成長卷形,用手握著吃。包兒飯明代宮中吃的最多的主食,應是湯飯。
  • 清朝皇帝每天只吃兩頓飯?那麼,晚上的時候皇帝餓了怎麼辦?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在看到自己喜歡吃的美食的時候,多數都會忍不住的想要多吃幾口。那麼,你一定很好奇在中國古代,皇帝遇到自己喜歡吃的食物的時候,會怎樣做呢?會像我們這樣一直念念不忘嗎?會多吃幾口這道菜嗎?御膳房會按照皇帝的喜好,特意為皇帝多做幾次這道菜嗎?實際上,皇帝也是一個正常人,對於食物自然也有喜歡和不喜歡之分。
  • 清朝皇帝為啥一天只吃兩頓飯?其實是有原因的
    其實對於歷朝歷代,我們可能對於清朝的歷史會更加了解一些,清朝一共出現了十二個皇帝,每一位皇帝都各有自己的能力,但是,每一位皇帝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定,那就是在皇宮中一天只吃兩頓飯,不論是皇帝還是皇妃,都一樣。
  • 皇帝新年才吃得到的美食,東北人卻天天吃,東北人:有啥稀罕的?
    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遠古時期皇帝過年才能吃到的一種美味,不過奇怪的是,這種美味東北人卻能天天吃。網友們得知此事後,也紛紛感慨說:真是稀奇。皇帝新年才吃得到的美食,東北人卻天天吃,東北人:有啥稀罕的?在古時候,皇帝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而他享用的東西也是最好的。
  • 皇帝一頓要吃多少菜?超乎你的想像,擺滿四個桌子,從來只吃一點
    皇帝的就餐時間是相對固定的但是靈活性還是很大,因為皇帝可能會隨時不定時的進行加餐。所以御膳房就要做好隨時為皇帝準備好飯食。根據記載,御膳房每天都要為皇帝準備湯肉、豬油、羊、鴨、雞、白菜、香菜、冬瓜、蔥、玉泉酒、玉泉水、茶葉等。
  • 無論皇帝要吃什麼菜,他們都敢矇混過關
    無論皇帝是精明還是昏庸,無論皇帝想吃這道菜的初衷是什麼,只要旨意傳到御膳房,他們都能變著花的撈錢。從漢朝到清朝都是如此。漢文帝是一個好皇帝,他也喜歡在飯菜上節儉為國家省銀子。他節儉到什麼程度?自己種糧食自己吃,普通的蔬菜也自己種。
  • 皇帝天天吃什麼、怎麼吃,看看清代皇帝的用膳就能略知一二
    皇帝吃飯叫用膳,伺候皇帝吃飯的地方叫御膳房,御膳房中不僅有廚師,還有主事、筆帖式等人負責研究皇帝吃什麼。皇帝是不是像影視劇中呈現的那樣天天吃滿漢全席呢?當然不會了,即便是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也沒有理由窮奢極欲,頂多是奢侈浪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