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皇宮一天只吃兩頓飯,皇帝妃嬪都不會餓嗎?

2020-12-21 歷史話講官

為什麼清朝皇宮一天只吃兩頓飯,皇帝妃嬪都不會餓嗎?

首先要說的是,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確是只吃兩頓飯的!晁錯曾經在給漢文帝的上書中說道:「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可見,在漢代中原地區的民眾一天的確是吃兩頓飯的!到底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吃三頓飯,我沒有研究過。我看到有人寫文章說是唐宋以後,中原地區的民眾才開始吃三頓飯的。

清代宮廷的兩頓正餐分別是早膳、晚膳,分別安排在早上9點前和下午4點前,所謂正餐(大餐)是究禮儀的,幾個盤子幾道菜,葷素如何搭配,都有詳細規定,大家正襟危坐,文明就餐,用正餐是一項嚴肅正式的活動。

清朝的皇帝一般是早上5點起床,早讀之前先拉弓,畢竟是馬背上得天下,然後去早讀,因為皇上要學習滿、蒙、漢三種語言。用膳在早上7點-9點,太監們將桌椅、飯菜依次按照規矩擺放整齊。皇帝用膳前,太監要先嘗有沒有毒,之後服飾的太監要挑選菜品,為皇上布菜,盛到皇上面前的小碟子裡。御膳房有370人,茶房有120多人,伺候皇帝用膳的150多人,你算算吃頓飯就要2個小時,很多菜都涼了,也是為難皇上了。

皇室的成員以及皇帝們吃飯,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吃法,都是不同的。清朝就是一天只吃兩頓飯,早膳和晚膳,當然他這個晚和我們理解的是不同的,早膳是早上六七點左右,晚膳是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三點,這中間任何一個時間吃飯都可以。那麼為什麼清代宮廷裡面只吃兩頓飯呢?

這是清朝皇室的一種傳統,他們本來以前就是遊牧民族,一天只吃兩頓飯,就沒有吃三頓飯的習慣。那麼一天只吃這兩頓飯真的不會餓嗎?妃嬪暫且不說,皇帝每天是非常勞累的,只吃兩頓飯肯定是不夠的,所以說,每天這兩頓飯只是正餐而已。一般皇帝嬪妃餓了,都有點心什麼的墊吧墊吧!皇宮裡有早點,午點,晚點,夜宵什麼的,所以,不用擔心餓到他們。

很多朝代的皇帝們,都對外堅稱每日吃兩膳制。這讓平民百姓誤以為皇帝妃嬪們,都跟自己一樣每日兩餐。他們那麼宣傳,只不過為了掩人耳目、贏得民心,證明他們都是節儉的好皇帝罷了。

其實不光清宮。就算現在東北農村一到冬日,就大多兩餐。早七點多起床,九點前吃好飯,下午五點前基本吃完飯,一般八點鐘左右也就休息了。只是現在因為不用了冬令時,再有學校放學的時間更改,造成這樣的習慣越來越少罷了。

相關焦點

  • 清朝皇帝為啥一天只吃兩頓飯?其實是有原因的
    其實對於歷朝歷代,我們可能對於清朝的歷史會更加了解一些,清朝一共出現了十二個皇帝,每一位皇帝都各有自己的能力,但是,每一位皇帝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定,那就是在皇宮中一天只吃兩頓飯,不論是皇帝還是皇妃,都一樣。
  • 清朝皇帝吃飯規矩有多繁瑣?一天兩頓,妃子不可以陪著一起吃!
    然而真實歷史中皇帝和妃子這種坐一起用膳其樂融融的場景幾乎不會出現。在清朝,紫禁城裡無論是舉辦大型典禮還是家宴甚至是日常用膳,皇帝是不會跟眾妃子們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的。皇帝只會偶爾陪伴皇太后吃飯,而他在日常用膳時,一般都是由專門的太監陪伴在旁伺候用膳。
  • 皇宮中一天吃兩頓,妃子們不會餓嗎?真的不會,主要因為這原因!
    俗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現在我們大部分人都是一日三餐,養成習慣了之後要是少吃一頓飯總是會覺得餓的難受。 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很多朝代都是一天吃兩頓飯的,清朝的時候宮中也是這樣,那有人就好奇了,他們起的那麼早,一天只吃兩頓飯的話不會餓嗎?
  • 清朝為什麼規定皇宮中一天只吃兩頓飯?難道這樣嬪妃們不餓嗎
    (清朝皇帝用膳)說到皇帝的兩頓飯,就要說說為什麼只給安排兩頓飯,而不是像我們現在早午晚三頓飯,難道皇帝家也會發生揭不開鍋的事?一個是清朝本是滿人建立。滿人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大東北。大東北的冬天能凍死狗,且晝短夜長。一般7點多鐘天才亮,到了下午5點多鐘天就黑了,因此他們在上午9點左右吃一頓,到了下午三點左右再吃一頓。由於晚上黑的快,且又沒有電視打發時間,所以見黑就睡。因此一天兩頓飯,是在關外就形成的習慣。
  • 清朝皇帝每天只吃兩頓飯?那麼,晚上的時候皇帝餓了怎麼辦?
    在中國這個大家庭裡,我們有五十六個小家庭,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它已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味覺感受,更是一種精神享受。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在看到自己喜歡吃的美食的時候,多數都會忍不住的想要多吃幾口。那麼,你一定很好奇在中國古代,皇帝遇到自己喜歡吃的食物的時候,會怎樣做呢?會像我們這樣一直念念不忘嗎?會多吃幾口這道菜嗎?
  • 古人一天吃幾頓飯?看古代皇帝嬪妃的食譜秒懂現實!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日三餐是現代流行的吃飯習俗,有的人晚上還會給自己加餐吃宵夜,一天四頓飯。但在中國古代,人們每天只吃兩頓飯,早飯和晚飯。那麼問題來了,上到皇帝大臣,下到平民百姓,他們不會餓嗎?下面就讓小編帶你了解古人的生活。
  • 清朝皇帝如何度過一天?早上4點鐘就要起床,一天只吃兩頓飯!
    在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王朝的皇帝都沒有比清朝的皇帝更辛苦的,由於嚴格遵守法家的傳統習俗,這使得清朝皇帝過著嚴格控制的宮廷生活,其自由空間遠遠少於普通人。另外,清朝皇帝過得比較辛苦,還有一個原因是清代的大多數行政機構都是繼承自明朝,皇帝就是一個獨裁者,所有國家事務都是自己做決定,各種機構只有協助職責,沒有決策權。
  • 皇帝享福嗎?五點起床,只吃兩頓飯,每晚還一個人睡
    在大家印象中,皇帝就是每天山珍海味,後宮佳麗三千,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其實,做皇帝孤家寡人的,每天還有一堆太監盯著,根本沒有想像的那麼幸福。尤其是在個個都是工作狂的清朝,皇帝就更是辛苦了。順治、康熙皇帝幾乎每天聽政,皇帝先要聽部院各衙門官員面奏政事,然後與大學士、學士一起集議處理折本,很多軍國大事都是御門聽政決定的。
  • 清朝皇帝有多苦?老祖宗規定一天只吃2頓飯,慈禧兒子半夜餓到哭
    與前朝相比,清朝的皇帝可算得上是一項費心勞力受盡限制的苦差事。別說幾十年不上朝了,一年連個寒暑假都沒有;就算想吃回好吃的,也不是咱們想像中的伸手就有。同治皇帝幼年登基,他那個對權勢著迷的母親,對他的關心很是不夠。
  • 為何古人一天只吃兩頓飯?看完你就知道了,原來是因為這
    現在有個俗語,想必大家應該都知曉,那就是"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那就是人們吃飯一定要一日三餐,頓頓都要吃,而且,還有個話和這個搭配更好,那就是"早飯吃得好,午飯吃得飽,晚飯吃得少",其實一日三餐對於現代人而言真的是非常普遍
  • 古時候竟然一般都是兩頓飯,他們能不能吃飽?
    中國的歷史上大多是一天吃兩頓飯,那麼像他們都不會餓嗎?如今我們一天三頓飯,平時還要加一些其他的間點,但是晚上睡覺之前還是想吃一些什麼,他們一天只吃兩頓,估計也不會讓自己吃得很飽,他們都是怎樣度過的呢?當時的漢代和宋代主要都是一天兩餐制,當時在民間也是物資匱乏,所以說能吃上兩頓飯就很不容易了,早上起來就出去勞作,直到天黑了才回來,當時沒有足夠的糧食,只有少吃一點,才能為以後長遠做好打算。但是到了清朝,一天兩頓飯,指的是正餐。早飯是九點之前用完,晚飯是四點左右,這兩餐的時間規劃也是在皇上的早朝,還有就是晚上休息之前,但是並不代表其中不吃別的東西了。
  • 清朝皇帝吃的「御膳」真的很好吃嗎?每頓上百道菜,卻經常餓肚子
    1、 悲催的皇帝在現代人的生活中,一日三餐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偶爾少吃一頓,還得挨上媽媽的好一番嘮叨:什麼對胃不好啦、影響內分泌啦......基本約等於大逆不道。如果按照各位媽媽的理論,清朝的皇帝估計身體都好不了。因為在當時,就算是九五之尊,一天也只能吃兩頓飯。
  • 古人真的一天只吃兩頓嗎?一日三餐又是從何而來
    一日三餐,一次餐不吃餓的慌。有時候工作晚了或者玩累了還要加幾餐。聽說在我們古代老百姓只能吃兩餐?難道他們不會餓嗎?那一日三餐是說法又是從何而來。
  • 《紅樓夢》為什麼一天只吃兩頓飯?
    第58回,宮內一位老太妃薨了,賈母前去弔祭,一天中只吃了兩頓飯: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賈母等五更便去了。下處用些點心小食,然後入朝,早膳已畢,方退至下處歇息,用過早飯,略下片刻,復入朝侍中晚二祭,方出至下處歇息。用過晚飯方回家。因為要參加典禮,賈母等早晨四五點鐘就從家裡出發,到就近的一個落腳點,早飯和晚飯都是在這裡吃的。
  • 一天只能吃兩頓飯,還沒有宵夜,一日三餐要感謝宋朝?
    古代等級制度的不公平也可以表現在飲食上,普通人家一天只能吃兩頓飯,但達官貴人們就不同了,他們可以一天吃三頓飯到四頓飯,這是因為他們經常晚上在家裡宴請賓客,這個時間一般已經過了吃晚飯的時候了,宴請完之後還可能要再泛舟湖上或者對月吟詩,少不了美酒,也少不了下酒的小菜。因此對於有條件的家庭來說,並不拘泥於一天只能吃兩頓飯的這種習俗。
  • 清朝有個規定很無奈,每晚過了這個點,妃嬪不能在皇帝寢宮過夜
    從封建等級制度來看,皇帝可謂是全國最高的政治中心,掌握著天下人的命脈,他的一舉一動都關乎著朝政的走向。其次,帝王既然是全國最高的政治中心,所擁有的生活肯定是最高待遇。不僅是令人嚮往的後宮佳麗三千,還是奢華的皇宮內院等條件,都讓帝王身份尊貴無比。而他也貌似有著絕對的自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畢竟,沒有人敢阻攔他。
  • 甄嬛傳:後宮飲食的冷知識顛覆你的認知,原來皇帝飲食也不自由
    俗話說,皇帝乃是一國之君,擁有著天下的一切,是中國古代的最高統治者。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身旁的伴侶,自然是挑盡了世間最好的。古往今來,民以食為天,這是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來亙古不變的說法。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吃」是我們中國人非常看中的一件事。
  • 一天只吃兩頓,現代的「一日三餐」始於何時呢?
    古人最初一天只吃兩頓飯,現代的「一日三餐」始於何時呢?追求健康飲食的人們,總結出了一個順口溜,叫「早上吃飽、中午吃好、晚上吃少」。這說明,「一日三餐」是現代人的飲食常態。「定時吃飯」是人們飲食文明進步的標誌,先秦時期,普通人家都是一天吃兩頓飯,即所謂「兩餐制」。這兩頓飯可以看成是現在的「早飯」與「晚飯」,但是,古人並不這麼叫,而是把一天中的第一頓飯叫「朝食」,稱為「饔」;把一天中的第二頓飯亦即最後一頓飯叫「食」,稱為「飧」。這也就是朱熹《集注》中所說的「朝曰饔,夕曰飧」。
  • 古人最初一天只吃兩頓飯,現代的「一日三餐」始於何時?
    「定時吃飯」是人們飲食文明進步的標誌,先秦時期,普通人家都是一天吃兩頓飯,即所謂「兩餐制」。這兩頓飯可以看成是現在的「早飯」與「晚飯」,但是,古人並不這麼叫,而是把一天中的第一頓飯叫「朝食」,稱為「饔」;把一天中的第二頓飯亦即最後一頓飯叫「食」,稱為「飧」。這也就是朱熹《集注》中所說的「朝曰饔,夕曰飧」。
  • 清朝皇宮過年吃白水煮肉,一般大臣還沒資格吃
    皇宮裡的生活,當然不會像農夫想像那麼樸實無華。那是什麼樣子的呢? 今天,我們且來說說清朝皇宮過年時的夥食問題。 清朝皇宮過年時有兩頓大餐。 一是除夕的年夜飯。當晚,皇帝要在保和殿舉行一場盛大的年夜飯,邀請皇后、妃嬪以及其餘皇室成員一起進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