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
逛吃路線
逛:清真禮拜寺、法源寺、老胡同
吃:銅鍋涮肉、牛肉粒、杏仁豆腐
大約耗時5小時~
上午10點到達牛街,原來這就是牛街啊,乍一看和北京大多數街道一樣,沒什麼特別之處~「誒誒誒,你看那個窗戶,穆斯林那種圓形的,還有那些招牌都是綠色的,還帶有回文。對,這就是牛街,細節處還保留著穆斯林特色」。
在十字路口等紅綠燈的時候便看到了傳說中的聚寶源,於是我們二話不說直奔聚寶源排號,要知道在北京吃聚寶源就沒有不排隊的時候。10點剛放號,有一波排隊的就已經進去吃了,所以我們要等的桌兒也不多。看著離午飯的點兒還早,便想先出去逛逛,前臺小姐姐特別好心地告訴我們可以一會再來,過號不用重排(開森到飛起!!!)。於是,我們放心地出去啦,畢竟牛街處處都是百年老字號美食。
沒走幾步,便到了清真超市美食城,裡面有各式各樣的老北京小吃:炸糕、糖耳朵、糖油餅、年糕、豌豆黃、糖卷果、艾窩窩、慄子羹、排叉等等,排隊最長的則是伊寶荷葉甑糕和白記年糕。
甑糕冒著熱乎乎的熱氣很是誘人,大概排了十分鐘隊買了一份,帶著白帽子的小哥特別熱情,一個勁兒地推銷一旁的芸豆糕,然而看著跟奶油一樣甜膩讓我抵住了誘惑。哇,終於買到甑糕啦,這是一種用糯米、紅棗、紅豆等在古老的蒸器鐵甑上蒸製而成。吃起來糯糯的,還夾雜著紅棗皮,跟紅棗粽子的口感差不多,對不愛吃甜食的人來說肯定會有種甜到發膩的感覺,但愛吃甜食的人肯定吃了就會愛上。
馬路另一側也是滿滿的特色小吃。宮廷香酥牛肉餅,五塊錢一個,剛出鍋,皮兒薄餡兒厚,牛肉大蔥餡兒,牛肉和鮮蔥的比例剛剛好,香氣互相滲透吃起來格外美味。再往前又是長長的隊伍,抬頭一看那就是洪記小吃,醬牛腱子、牛肉粒、牙籤肉、松肉、豆包、咯吱合、墩餑餑、炸糕等。既然來了當然不能錯過,隊伍中很多都是當地老北京人兒,一看我們的遊客裝扮還特別熱情地告訴我們牛肉粒兒最好吃,排了大概二十分鐘我們買到了牛肉粒兒,特別酥爽,上面還有白芝麻,吃起來很香。好吃到下午返程前又特意來買了一次。
11點左右出發去清真禮拜寺,5分鐘路程就到了,禮拜寺的大門只有在重大節日才開放,於是買票走側門進去,票價5元。這座清真寺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清真寺,始建於北宋年間,和常見的清真寺結構不同,採用的是漢族宮殿式的木結構,在細節處帶有濃厚的伊斯蘭教阿拉伯建築的裝飾風格。如果不了解的人在外乍一看絕不會想到這是一座穆斯林寺廟。由於不是禮拜時間,非穆斯林也禁止進入禮拜大廳,大廳裡空空如也,但在外望去給人一種肅穆寧靜之感。
◆ ◆ ◆
大概12點我們又回到了聚寶源,很快就到了我們。期待已久的聚寶源終於揭開了她的神秘面紗,銅鍋涮肉,我們點的是清湯鍋底,足以突顯清真牛羊肉原本的美味。強烈推薦鮮牛上腦和手切羊肉,配上老北京火鍋特有的麻醬,羊肉居然有股淡淡的甜香味,口感很好。
聚寶源的燒餅也是一絕,聽說每桌限購五個,我們也點了嘗嘗,是鹹燒餅,酥香可口,麻醬裡還混著芝麻的香氣(北方孩紙都很喜歡,無奈小樹懶是南方孩紙==!)。這個季節吃燒炭的銅鍋涮肉還是有點熱的,但是吃起來一點都不燥,可能這就是它好吃的原因吧~冬天來肯定特別有氣氛,畢竟先是要在瑟瑟北風中排三小時隊。
接下來便是小樹懶和小夥伴們大快朵頤的時間啦~
emmmmmm...
激烈戰鬥中,請忽略~~~~~
牛街之旅(上)在老北京涮肉中圓滿結束~
下半段將穿越老北京胡同胡同胡同...
尋覓法源寺,憫忠賢、賞丁香,
品嘗清爽可口的宮廷奶酪和杏仁茶~~~
敬請期待牛牛牛牛牛街(下)!
◆ ◆ ◆
參考費用:
聚寶源 人均70元
伊寶荷葉甑糕 人均15元
牛街洪記小吃店 人均25元
宮廷香酥牛肉餅 人均5元
書籍推薦:
《穆斯林的葬禮》
可以作為了解穆斯林文化的入門書籍,小說,通俗易懂。以穆斯林文化為背景的愛情故事別有一番風味。故事的結局挺驚人的!
視頻推薦:
這裡是北京:《牛街的味道》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0551408from=search&seid=5364529725939841948
這裡是北京:《有種京味叫「清真」》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0551037from=search&seid=536452972593984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