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場建了起來
在城市生活,相信不少人都遇到過停車難的問題。對於朝陽區安貞街道的部分居民來說,2019年是幸福的一年。經過「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兩個立體停車場順利施工,居民停車難有望得到緩解。
位於安貞街道安華路17號的外館立體停車設施工程於2019年12月初完工,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裝修,預計今年初試運行。新建成的停車設施,建築面積 6039平方米 ,地上4層,將為附近社區居民提供237個停車位。
家住外館社區的孔慶英一直關注著施工進度,她說:「小區停車位不足,回來晚了就只能把車停在路邊,總被貼條。有了新停車場,就能解決這個難題了。」
該立體停車設施的前身是一處集貿市場。承租方租下之後自建大棚,成立了集貿市場,並將部分房屋租賃出去成為了健身房、足療店,大棚周邊還蓋起了大量違法建設,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2018年,外館社區黨委啟動「吹哨」機制。作為街道區域化黨建協調委員會的成員單位,北京住總二公司積極「報到」,協同安貞街道共同開展集貿市場的疏解工作,並籌劃綜合改造提升。同年6月,集貿市場大棚順利拆除。
大棚拆除後,土地該如何再利用?安貞街道黨工委、外館社區黨委積極對接北京住總二公司,並廣泛徵求居民和社會單位的意見,最終確定由北京住總二公司自籌資金,在拆除大棚騰出的地塊上建設立體停車設施,服務周邊居民。
位於黃寺大街5號的一個立體停車設施也在施工之中。目前該工程建設已接近尾聲,預計將提供車位500餘個,極大地改善該地區的停車難問題。
「安貞地區老舊小區多,停車缺口嚴重,居民反映強烈。為破解難題,優化資源,街道利用『吹哨報到』的工作機制,依託黨建協調委員會,由屬地黨委『吹哨』、社會單位『報到』,一起謀劃建立體停車設施,得到了區交通委的大力支持。」安貞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偉航介紹,這兩個立體停車設施項目是街道實施「吹哨報到」以來,取得的實質性成果之一。
暖氣熱了
2019年,對於延慶區百泉街道湖南社區108戶居民來說,是溫暖的一年。困擾多年的供暖溫度不達標問題終於解決了。
湖南社區22號、23號樓於2002年投入使用。近10年來,這兩棟樓的供熱溫度一直達不到供暖標準室溫18°C,糟糕的是室溫還有逐年降低之勢。「在客廳看電視都得穿上厚衣服,還得蓋上小被子。現在暖氣終於熱了,溫度能達到20°C了。」年過八旬的鄭天忠是這裡的老居民,退休前從事建築工程方面的工作,對這兩棟樓的供暖情況最了解。老人說,小區居民多年來一直向供熱公司、區供暖所及城管委等部門反映情況,相關部門也進行了調研和調試,但問題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決。
2018年10月,居民代表胡建莉向社區黨委書記馬裡反映了22號、23號樓供暖溫度不達標的問題。「延慶多山區,冬季氣溫較低,對於老百姓來說,保障供暖是最直接、最要緊的民生大事。」馬裡決心為居民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完成這項「溫暖」工程。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經排查,兩棟樓供暖不熱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兩棟樓為社區供暖末端,且供熱方式為下供下回式;二是樓內暖氣管道原始設計為4分管,較其它樓的6分管細很多;三是兩棟樓未做樓體外牆保溫及塑鋼窗戶的更換。
三項困難擺在眼前,湖南社區黨委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利用「 吹哨報到」機制 ,從2019年1月開始多次向職能部門吹響「集結哨」,區城管委、熱力公司、住建委、街道辦事處等職能部門到社區報到,與居民代表、業委會成員等多方懇談「出主意 」。在協商過程中,湖南社區黨委連同熱力公司人員先後十多次入戶徵求意見,最終獲得了大多數居民的同意,使得供暖改造工程得以進一步實施。
在各方關注下 ,2019年5月,22號、23號樓供暖管道更換工程正式開工,經過一個月的時間,如期完成了室外樓體總管道的更換;6月開始更換兩棟樓的地下室管道及室內入戶管道,截至12月3日,兩棟樓108戶居民全部圓滿完成了室內管道改造工作。這一工程也成為延慶區首例暖氣室內管道改造工程的示範。
房產證到手了
2019年年底,海澱區馬連窪街道梅園社區的30多戶居民心裡喜滋滋的,這些25年來一直沒有房產證的居民終於拿到了房產證。
梅園社區有30多戶從馬甸拆遷過來的居民,由於兩家開發商存在矛盾,導致居民25年來一直沒拿到房產證,影響了幾代人的生活。有的老人去世,房子無法過戶;有的因為沒有房產證導致孩子無法上學......
社區居民曾自發開會協商討論房產證問題,每次都不歡而散。時任梅園社區黨委書記的馬春玲意識到,要解決此事首先要安撫居民過激的情緒,引導居民合理合法地解決問題,再由社區黨委出面協商解決。於是,社區黨委一方面安撫居民,一方面帶領居民到有關單位反映問題,並將問題及時報給街道相關負責人。
街道主管領導積極協調各有關單位,組織房管部門、建設部門、西郊農場、東居物業公司相關負責人以及海澱區人大代表等召開協調會,經過協商由其中一家開發商負責辦理梅園居民房產證事宜,但進展緩慢。2019年1月,馬春玲向海澱區相關負責人反映房產證辦理的困難,沒想到第二天區裡相關部門就給她打來電話,由區裡組織協調相關單位推進此事,給梅園社區開啟「綠色通道」。
2019年3月 ,馬春玲成為馬連窪街道黨建指導員。為了能更好地發揮黨建引領的作用,儘快為居民解決困難,她和新上任的社區黨委書記祁靜一起,聯手推進解決此事。社區黨委組織成立了由8位居民組成的「落實房產政策臨時工作組」,對每家每戶進行登記並收取辦理房產證的有關資料。
截至目前,大部分居民都已經領到房產證,其餘未領到的居民今年春節前都將拿到房產證。社區黨委辦實事、解難題,為群眾解決了幾十年的歷史遺留問題,也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任,如今,居民一有難事就會主動找社區黨委幫忙。
文字:《北京社區報》 記者 張美榮 賈祥偉
編輯: 尹利 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