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豐縣社會治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察看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信息。
家住東豐縣康城家園的吳女士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只是在微信群裡發了幾句「牢騷」,沒過幾天問題便真的解決了!自己經手辦理的事件,能夠得到職能部門及時處理,東豐縣祥鹿街道西城社區網格員楊洋道出大實話:「問題這麼快解決了,我感覺自己比居民還開心。幹了12年的網格工作,這要放到以往,類似事件不歷經幾個周折,是很難這麼快解決的。」
今年9月,家住東豐縣康城家園小區的吳女士因樓下燒烤店排煙管道經常傳出噪音,影響家人休息,將此情況反映到了手機裡的「居民微信群」。東豐縣祥鹿街道西城社區網格員楊洋核實情況後,立即通過手機「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APP軟體及時進行上報。東豐縣社會治理服務中心負責信息平臺工作人員分析研判後,根據事件類型,轉辦至東豐縣生態環境部門,使4家燒烤店依法對排煙管道進行了隔音降噪整改。
東豐縣在深入推進「111」平安模式建設中,力量下沉、精耕細作,充分發揮網格員「平安前哨」作用,不斷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底座」;有效依託「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橫向互聯、縱向貫通,察民情、解民憂,人、地、事、物、組織「五大要素」一網匯集、一網共治;讓「基層吹哨、部門報到」「線上吹哨、線下報到」不再是「口號」,而是變成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實打實的成效。
網格劃分的標準如何科學合理地設定、網格的職責與工作流程如何條目清晰地規範?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111」平安模式中《遼源市城鄉社區、行政村平安建設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規範》文件的出臺,讓東豐縣的網格管理工作方向明確、有章可循。
在東豐縣,像楊洋這樣的網格員共有1937名,從樓群院落到田間地頭,哪裡有矛盾糾紛或安全隱患,哪裡就會出現他們的身影。「每日巡查時長2小時、巡查裡程3公裡,每周上報事件5件。」這是每名網格員的「基礎功課」。在縣城內3個街道的8個社區中,任命社區副主任為網格長,並配備了155個網格員;在14個鄉(鎮)的229個村,任命村黨支部書記為網格長,1544個自然組長為網格員。
前不久,東豐縣祥鹿街道網格員王敏在轄區巡查時發現東寶駕校東側約50米處一根電線桿斷裂懸在半空,安全隱患極大。由於此電線桿為廢棄油扎杆,並且沒有任何標記,王敏實地走訪後並未查詢到該線杆歸屬哪個單位管理。隨即,王敏登錄手機終端軟體,及時將事件詳情與現場照片上報至縣平臺。縣平臺研判小組獲悉後,第一時間將事件轉辦至電力、有線電視、電信通訊等相關單位,各單位經過現場踏查,發現此電線桿均不歸其所屬。後經縣平臺溝通協調,由聯通公司及時將隱患排除。
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在東豐縣橫向聯通縣級31個職能部門,實現了處置網格事件的跨層級、跨部門協調運轉;縱向貫通縣所轄14個鄉(鎮)、3個街道,以及全縣1937名網格員。
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的全面應用,有效提升了東豐縣網格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切實加強了網格化管理的服務效能。平臺在東豐縣運行2個月以來,職能部門辦結事件15件、縣社會治理服務中心辦結事件7件、各鄉(鎮)與街道社會治理服務中心辦結事件5件、網格員自行處置事件84件。
依託縣、鄉(鎮、街道)兩級社會治理服務中心,東豐縣著力優化網格規範管理,有效藉助智能化應用,使群眾訴求和安全隱患事事有記錄、件件有回音、工作有追蹤,打通了基層社會服務工作的「最後一公裡」。
【來源:遼源市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