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想要更快的發展,就需要足夠多的人口,但是人口數量一多,就會給城市帶來很重的負擔,堵車這種現象就是其中之一。城市為了發展,肯定是不會放棄人口的,所以只能用各種方法來減輕人口數量帶來的壓力,所以3D道路的建設就成為主要目標之一,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堵車的現象。
立交橋現在已經是城市之中很常見的設施,只要是大城市都要建設它,但是隨著3D道路的進行,立交橋也越來越複雜,有不少立交橋更是讓老司機都感到頭暈。我國這三個立交橋被稱為最複雜的立交橋,你有信心挑戰它嗎?
北京西直門立交橋
它就在北京北二環路與西二環路的轉彎處,如果想要從城內走到西北郊區,那麼這裡就是必經之路。本來修建西直門立交橋是為了緩解當地的交通壓力,但是在修建好的第二年,西直門立交橋就成為北京最堵車的地方之一。這不但是因為北京的汽車數量過多,還因為西直門立交橋的結構過於複雜。
西直門立交橋是兩個立交橋結構組合而成,這就導致橋上的線路很繞,進去容易出來難,還被人們戲稱為「第九奇蹟」。而且西直門立交橋上的標牌也不夠明確,各種禁停、禁左標誌讓人摸不著頭腦,所以人們在這裡開車都感到頭暈眼花,當地的老司機都有可能走錯路。不過還好,西直門立交橋也在不斷改進,各種缺陷也在彌補,堵車現象也緩解了不少。
上海莘莊立交橋
莘莊立交橋是上海最大的立交橋,就在閔行區莘莊鎮,在2001年的時候就已經通車了,當時還獲得了「亞洲第一立交」的稱號。它設計有6個交匯口、20條匝道,整體呈現六邊形,分為了四個層次。其實從高空看來,莘莊立交橋並不是很複雜,而且很有規律,可是走到橋上就知道不是那麼回事。
莘莊立交橋由於建設時間很早,當時在規劃的時候就沒有考慮太多,只是能夠滿足當時的車況而已。但是莘莊立交橋在之後的發展中,就開始變得堵車起來,主要就是因為滬金高速沿線有大量的居民遷入,讓該路段的立交背上了更沉重的負擔,所以,莘莊立交橋也成為又一經常出現大堵車的立交橋。
重慶黃桷灣立交橋
可能不少人對於黃桷灣立交橋有些陌生,但是說到它之前的名字「盤龍立交」,大家應該就知道是哪一個了。它是重慶主城區最大也是最複雜的立交橋,分為5層有20條匝道,也是一個龐然大物,不過因為它在2016年在建成,所以在很多方面都要比其他立交橋要好上不少。
黃桷灣立交橋眾多的匝道也容易讓司機找不到北,光是從圖片上看就有些暈,更不要說實際操作了。不過黃桷灣立交橋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不但在立交橋出口附近設置了掉頭專用道,還對交通指示牌進行了優化,保證司機能夠根據指示牌成功繞出來。可就算是這樣,黃桷灣立交橋也讓不少司機感到頭暈,走錯路也是常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