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望紅廂,感受廈門紅磚大厝的前世今生

2020-12-15 番茄看世界

大嶝島位於廈門島以東,與大金門島隔海相望,最近的距離僅僅4公裡。大嶝島在八二三炮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今硝煙散去,長期作為「前線」的大嶝島雖沒有趕上改革開放後的現代高樓潮,卻也使得成群的古民居得以保留,這種被譽為紅磚古厝的閩南民居,造型精美,用料獨特,功能豐富,極具觀賞、藝術及研究價值。

借著品味農家流水席以及拜訪彩虹村的機會,有幸預定到了大嶝的羅望紅廂民宿,得以近距離體驗閩南紅磚古厝的魅力。羅望紅廂民宿位於大嶝中北部,由兩座典型的兩進式紅磚古厝改造而成,兩進式大厝也稱為三間張大厝。一座為雙層天台式,一座更為原汁原味的單層院落式,改造後的紅磚大厝堪稱古代建築瑰寶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

古老的民宿經過設計師的雕磨,在保留了原有格局的情況下,做了現代化的改造。木製大門、石頭地基,紅磚外牆、紅磚地板、木樑柱以及磚制窗花都盡最大的努力保持原汁原味,只利用玻璃和木板等材料做了一些變動。

紅磚古厝為牆石混砌,是為出磚入石,以石為基,以磚為線條。粗獷裡帶著細膩,保證大厝地基牢固同時又不缺乏美觀,在工藝上極為講究。

推開木門後必先經過天井,起到通風和採光的作用,古人在此休憩晾曬。閩南古厝講究光廳暗屋,與北方的廳堂不一樣,正廳不設牆,全明的格局。正中擺放祭祀的佛像和貢品,紅廂民宿很好地保留了這些細節。而供桌後則為字畫,現在被設計為書架。

正廳正中本應是傳統對稱式的木製桌椅,如今則擺放了更為舒適的北歐風情沙發或者中式桌椅,令我驚喜的是茶几上茶具齊全。夏末月夜或杏花春雨,閒來無事一壺清茶,既體驗閩南茶文化,也是極有意境的。

每座古厝一共有四間客房,越靠近裡間,光線就越暗,然而現代化照明卻能藉機營造出不同的氛圍。房間內部除了整體格局,其他都重新布置了。以住的客房為例,將原有的下房、櫸頭(即廂房)合為一個房間,巧妙地在狹長的空間裡分隔出了臥室、客廳以及衛生間。原本偏門的通道成了分界線「」,一座大衣櫃坐落在此。整個客房採用類似北歐風的簡約格調,寬大的榻榻米床,一家三口也能輕鬆睡下,值得一提的是枕頭竟然用的乳膠枕,可謂用心至極。大床兩側各有一座石窗,朝天井的一側保留了「囍」字石頭窗花,美觀又透光。

客廳比較小,電視前擺放幾個蒲椅,由於光線的原因,略顯昏暗。邊上的柜子裡驚奇地發現了民宿主手寫的卡片以及盆栽,在射燈的映襯下,非常奪目耀眼。因為外面有正廳的原因,在無人共享這座古厝的時候,房間裡的小客廳稍顯雞肋,不過聊勝於無嘛,畢竟不是經常都有獨享一座民宿的機會。

和小小的客廳相比,衛生間倒顯得大了不少,巧妙地設計了乾濕分離,洗浴、馬桶以及洗漱分配得當,彼此不衝突。洗漱用品都是精心挑選的「無印良品」風格,十分精緻。唯一不足的是衛生間沒有全明的窗戶,光線全靠燈光,透氣性也稍差,不過回頭想想,說為了避免破壞外牆,保護古民居,設計師已經是盡了最大的努力了,這些只能通過一些現代化裝置來改善。

古厝正廳後為後軒,如今作為休閒功用,可以看看電視泡泡茶,後軒的左右兩側原為大房,也就是正房,如今依然發揮了原有的作用。

另一座雙層古厝的設計更為精妙,房型都為樓中樓,且帶有超級露臺,賞月納涼,怡然自得。

在大嶝,商業氣息並不像島內一樣濃烈,羅望紅廂除了提供點餐渠道,也提供了雙早,這是非常難得的。餐廳和前臺就位於兩座古厝的中間,像是古厝的護厝一樣。早餐都是手工製作的,需要稍微等待,閩南清粥雞蛋外加牛奶瓜果,這個份量全部吃完,還真是要推遲午餐時間了。

作為文物保護也好,文化傳承也好,本人一直反對古建築推倒重建或者推倒復建的方式,能保留還是儘量保留。在羅望紅廂,古建築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得到修繕,是非常值得稱讚和推廣的。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更多有意思的東西,門前的石寮椅、石臼,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狗洞,都被很好的保留著。夕陽下望著大門,小時候,阿嫲坐在石寮椅上看著我們玩耍的景象又被勾畫出來。

近些年來,大嶝島漸漸擺脫了戰地觀光遊的古板印象。一些文藝青年、有識之士也開始注重文化之旅的規劃,除了羅望紅廂地處的古村古蹟,周邊還有被稱為彩虹村的山頭村以及可以拍出暮色流雲的大嶝碼頭等等,以羅望紅廂為中心自駕到這些景點不過幾分鐘,就算包輛電瓶車環島也是十分方便。當然,民宿門口擁有一個公共停車場以及公共籃球場,自駕非常便捷。

相關焦點

  • 廈門大嶝現代民宿遇上百年古厝,任你枕一席別樣的夢 | 羅望紅廂
    廈門大嶝現代民宿遇上百年古厝,任你枕一席別樣的夢 | 羅望紅廂 【頭條號】南方民宿2018-03-07 13:35:42 閱讀(3006)
  • 金門紅磚古厝的前世今生(圖)
    改造成特色民宿的金門紅磚古厝。據悉,目前臺灣有1600多棟古建築列入保護範圍,其中紅磚建築佔至少一半,這些紅磚民居主要集中分布在金門,另有一部分散布於澎湖及臺灣本島。   在金門,聽著閩南話,吃著閩南菜,行走於紅磚古厝聚落間,真疑心自己就置身於熟悉的閩南之地,而山後村的「十八間王家厝」尤其給人這樣的感覺。   山後民俗文化村位於金門金沙鎮山後村中堡。
  • 四落大厝_廈門網
    四落大厝  鼓浪嶼的四落大厝,是指巖仔腳聚落留存下來的四組紅磚厝建築物組合的民間建築。它們於19世紀20至40年代,即清嘉慶、道光年間,由黃有山、黃勗齋、黃崑石祖孫三代及族人建設,是鼓浪嶼現在保存下來規模最大、最完整的一組閩南紅磚厝建築群。佔地面積31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多平方米。四落大厝布局上遵循著中國傳統的風水理念,背靠日光巖山坡,面向廈門方向鷺江(海峽)海岸的田地。
  • 走進龍文區藍田鎮梧橋村 感受古厝群前世今生
    新春臨近,記者走進龍文區藍田鎮梧橋村,感受古厝群的前世今生。­  喚醒沉睡的古厝­  「有湘橋富,亦無梧橋大厝」(閩南語),贊的正是梧橋村古風古韻的大厝群。­  「梧橋以古厝成群、規模宏大而著稱。」年過六旬的陳兆秋,是土生土長的梧橋人,他向記者回憶道,村中老人常常講起梧橋先人「十三隻帆船走南洋」的故事。
  • 廈門新發現24處閩南大厝
    廈門海滄新垵閩南大厝保護片區  海都閩南網訊 往昔歲月被時間粉刷潤飾,唯獨古厝,容顏老去。那些古厝音容,如何勾勒?昨日,記者從廈門市規劃局獲悉,《廈門市閩南古大厝保護規劃方案》出臺,全市新發現24處閩南大厝。市規劃局、市文管辦表示,加上現有的已列入市級文保單位及歷史風貌建築的大批古厝,廈門將在整體保護的基礎上,聯合泉州、漳州,對閩南古大厝進行整體申遺。
  • 廈門古建築之蔣厝,思明南路上罕見的一座300多年的紅磚古厝
    廈門蔣厝蔣厝的主人為蔣紫亭。蔣紫亭,晉江人,清乾隆末年帶刀侍衛,從泉州府奉調到廈門任職。期間,於鴻山南麓建了一座兩落紅磚大厝,安置家小。蔣紫亭去世後,其長了替襲父世職,因人丁興旺,又在原來的基礎上新建了四落,合為六落大厝,成了當時島內最宏偉的紅磚民居。2、百年古厝的美麗傳說:
  • 古大庭鄉之紅磚大厝(1)
    從李光地故裡古建築問房、舊衙、新衙三座古建築比較來看,可以做出一個重要判斷:閩南豪華型紅磚大厝,開始普遍流行於閩南地區,應發生在清康熙廢除海禁、實行開海貿易政策之後。本次考察古大廷鄉發現:該地現存古民居,亦可進一步印證筆者的上述觀點。現將所拍照片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 廈門新晉遊玩地!10000棵火龍果樹包圍,離臺灣最近の紅磚古厝!
    趁著春光正好,遠足踏青深呼吸來紅磚巷弄裡感受暖洋洋的陽光吧廂語「深呼吸」套餐遊厝 / 遠足 / 深呼吸 / 田園 / 撒野活動時間:4月3日-4月30日兩天一夜原價:906元搶購優惠價:568元一日遊原價
  • 閩南傳統民居:起大厝,皇宮起,紅磚瓦,燕尾脊!
    閩南民居如詩如畫「紅磚白石燕尾脊、雕梁畫棟硬山頂」。這是對閩南民居的印象概括。在閩南,通常把住宅叫「厝」,大點規模的建造叫「大厝」。而大厝民居住宅最為典型,以宮殿式的建築形態,稱之為「皇宮起」。皇宮起的建築規模宏偉,造型優美典雅,色彩鮮豔,裝飾複雜華麗,細微之處精巧絕妙,是閩南地區傳統文化的重要象徵之一。
  • 莆田紅磚厝將和閩南紅磚建築捆綁「申遺」
    仙遊白塔林梓明舊居懸山頂、燕尾脊,典型的莆田紅磚建築涵江區江口佘氏六合祖居「紅磚厝」仙遊前連大厝牆上精美的彩磚雕仙遊前連大厝牆上精美的彩磚雕仙遊朱肖氏民居翼上彩牆轉雕  懸山頂、燕尾脊、紅瓦房,在莆田地區,分布著大量具有莆仙特色的「紅磚厝」,非常漂亮。
  • 廈門翔安:講述紅磚古厝的文化味兒
    不久前,「來去翔安住一晚 兩岸攝影師聚焦紅磚古厝」的主題拍攝活動在廈門翔安舉行。「透過鏡頭捕捉古厝景觀時,也發現古村落中民風淳樸,景美人更美。」 受邀的福州攝影師唐希說。  古民居是閩南傳統建築的典型代表,主要建築材料就是紅磚,因而得名紅磚古厝。在翔安,不僅古村落多,且村落中的紅磚建築規模大、保護完整、歷史悠久。
  • 『廂語·廂宿』睡在離臺灣1800米的古厝民宿!
    俠侶親子遊 X 廂語·廂宿4.7折搶購|2天1晚超值親子套餐&直播搶購下單國慶無需補差【住】特色標準房一間/夜(2大1小)【含】古厝特色早餐(2大1小)【贈】中秋限定:手工冰皮月餅DIY(3個)中秋限定:入住即可體驗
  • 廈門這座百年紅磚古厝,蘊含濃濃閩南韻味!
    紅磚厝是用紅磚蓋的房子,是閩南最代表意義的傳統建築。今天,閩南大地上數百座紅磚厝建築,為我們敞開著一扇扇記憶大門。它濃縮了閩南人堅韌、開朗、沉著、豁達的性格。
  • 看厝去~廈門周邊這些地方居然藏了這麼多特色建築
    青山環抱、綠樹掩映,紅磚古厝點綴其中的眉山鄉觀山村,至今保留完整的古大厝有20多座,歷史最悠久的已有200多年,常年吸引畫家、攝影家來此創作。放眼觀山村,南洋風格建築格外醒目,閩南特色紅磚瓦房隨處可見。「番仔樓」「 祠堂湖厝」「大墘居」「頂新厝」「豐墘流芳」等各式各樣的閩南古大厝,仿前蘇聯建築建造的蘇式老厝,另外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西式洋房。
  • (玩轉莆田)快來九峰村,賞紅磚厝古民居,品精湛雕刻技藝
    如果要欣賞紅磚厝古民居和莆田雕刻的精湛技藝那梧塘鎮的九峰村是個值得一遊的村莊九峰村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梧塘鎮東北部,古屬延壽裡。據《興化府莆田縣誌》記載:在囊山西。宋志:「上有九峰院。」民間第一厝:方風寶大厝方鳳寶大厝位於頂坑141號,宅主原為富商方秋香、方煥贊、方文壽三兄弟在福州經營父親方鳳寶開設方義成百貨紗布店,將其後展到上海、邵武等地致富。1940年回鄉蓋石厝民居,耗時三年竣工。
  • 了解克拉科夫的前世今生
    有時候來來往往這些地方,不經意間感受最濃的就是那份小城骨子裡滲透出的那份淡淡的優雅氣質,就像是當地人的生活一樣,同樣可以過得滋潤而優雅。克拉科夫老城中遍布許多大大小小的教堂,風格各異。這座聖保羅和聖彼得教堂不光有著典型的羅馬式的外觀,甚至門前還有十二聖徒的雕像,足以吸引人進去一看究竟。
  • 當星巴克遇見紅磚大厝!來品品這杯古色古香的「閩南風」咖啡
    "舊時光「融入咖啡打造有閩南印記的星巴克如果說,皖派民居粉牆黛瓦,清新典雅;蘇派民居小橋流水,古樸精緻;那麼,閩南民居的紅磚白石,則多了一份生動與雋永。泉州晉江五店市是保留最為完整的閩南大厝建築群之一。
  • 高雄首幢紅磚洋樓的廈門基因:工匠和建材均來自鷺島
    (海西晨報記者陳理傑翻拍)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雷妤)今日上午,高雄市長韓國瑜等一行抵達廈門參訪,再續廈門與高雄的情緣。  兩岸一脈相承,高雄與廈門兩市更是淵源頗深。在高雄港北岸鼓山的南端小山丘尖上,有座清代的打狗英國領事館,是臺灣的第一座紅磚歐式別墅。而臺灣海峽的另一邊———廈門鼓浪嶼,類似風格的紅磚別墅洋樓比比皆是。
  • 廈門這座古村一千多年歷史,紅磚紅瓦燕尾脊,富麗堂皇的民間藝術
    今天老張就為大家分享一種只有在福建才能看到的地方特色民居建築——紅磚民居。新垵,是廈門海滄區的一個城中村,這裡保留著數百座精緻的紅色房子,歷史悠久,極具風格,現在已經是著名的旅遊景區。如果你在福建泉州、廈門等地自駕遊過,就深有體會,隨處可見紅磚紅瓦的民居群,非常醒目,雖然不高不大,但是很有韻味,百看不厭,尤其是那些高高翹起的燕尾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