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義大利風情區,即當年的義大利租界,位於天津火車站西邊的海河北岸。意租界曾經是當年達官顯貴的貴族租界,頗顯義大利城市規劃的設計理念,街巷規整,各種歐式洋樓林立。其中馬可波羅廣場周邊的部分步行區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已經改建成集旅遊、娛樂、文博為一體的商貿區,遊人卻不多。
意風區裡有義大利領事館、兵營、駐軍司令部、回力球場的舊址。更多的是大小不一的精緻洋樓,頗具異域風情,大的開闊宏偉,小的優雅精緻。因此,這裡是很多影視作品的取景地,如《建國大業》《風聲》《金粉世家》《毒戰》等,打算有空複習下,找尋其中的蛛絲馬跡。
這麼說吧,意風區的建築座座精美,各有特色,賞心悅目,比上海外灘更多更美。後面照片特意少放,保留神秘感,這些建築值得實地觀賞。
這裡最具特色的是名人故居,大概數數,這一片的名人故居有40所左右,可以拉出一個令人咋舌的名單。不過本人才疏學淺,很多人從來沒有聽說過,知道名號的屈指可數,例如梁啓超、曾國藩、李叔同、曹禺、袁世凱、曹錕、馮國璋、黎元洪。
如今,看繁華依在,恥辱猶存,歷史已遠,精神彌新。
聽小輩的指揮,跟著小輩,騎著單車,穿行在意風區裡,找尋著那些鼎鼎大名的痕跡。遺憾的是,沒有精力細訪每個洋樓,也不是個個開放,只能根據小輩的喜好選擇重點,有的只能蜻蜓點水式的遠觀而止。
奧匈帝國領事館舊址
袁世凱府邸,可惜時間緊張未能入內
不知名
梁啓超故居
現為紀念館,門票10元,遊客仍然不多。分為故居和飲冰室書齋兩大部分,裡面的家具和布置皆貼近原貌,保存並展出有大量照片、作品、書籍、書信等,猶感於梁公的書法,「少年中國說」和「無負今日」。面積不小,展品豐富,分了六個部分,細細看來用了兩個小時以上。
梁啓超,號飲冰室主人,近代中國著名的維新改革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教育家、史學家,於1915年定居天津。他的一生經歷豐富,飽經憂患。1895年協同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1898年參加「百日維新」,失敗後逃亡日本並接觸孫中山。1912年回國,曾支持袁世凱,出任司法總長。1915年反對袁氏稱帝,曾與蔡鍔在居所商議武力反袁。1916年任段祺瑞政府的財務總長,1917年退出政壇,1918年開始遊歷歐洲。1922年在清華任教,1929年離世。
故居,位於紀念館右側,中間為梁啓超雕像
飲冰室書齋,紀念館左側,有流芳百世之感
周恩來手書,梁啓超詩作《自勵》
手稿
家信
著作幾等身,涉獵領域極廣,博學多才
九位子女
↑ 梁啓超有兩位夫人,思順、思成、思莊為梁啓超的原配夫人李蕙仙所生,思永、思忠、思達、思懿、思寧、思禮為梁啓超的第二個夫人王桂荃所生。
除了政治和學術成就以外,梁啓超堪稱教育家的事跡之一就是九個子女個個成才,一門三院士。
一位成功的父親,不啻為人生之成功。大量家書及相關言論反映出梁公的家庭教育思想,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家庭和諧,一家人相親相愛,相互包容,和睦相處;
民主平等,重視感情交流,意見溝通,和孩子做朋友;
因材施教,尊重視孩子的個性和興趣,鼓勵孩子發揮優勢和特長;
愛國主義,教育孩子學以致用,報效祖國,回報社會,可以《少年中國說》為代表;出國留學的孩子均回國,為戰亂中的中國奉獻一己之力。
長女,梁思順,日本女子師範畢業,長期擔任父親的秘書兼助手,曾任中央文史館館長。
長子,梁思成,清華畢業,賓夕法尼亞大學碩士,創建國內第一個建築系。建築學家,第一屆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次子,梁思永,哈佛大學碩士,考古學家,龍山文化的發掘者,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第一屆中國科學院院士。
三子,梁思忠,弗吉利亞陸軍學院和西點軍校畢業,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炮兵上校,曾參加淞滬抗戰,英年病逝。
次女,梁思莊,麥吉爾大學文學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學士,曾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
四子,梁思達,南開大學經濟系碩士,曾在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
三女,梁思懿,燕京大學和協和醫院學醫,後學歷史,燕大學生領袖,「一二九」運動的學生骨幹,曾任中國紅十字會國際聯絡部副部長、顧問,政協委員,長期從事對外友好聯絡工作。
四女,梁思寧,曾就讀南開大學,因抗戰失學,後參加新四軍,從事宣傳工作。
五子,梁思禮,普渡大學學士,辛辛那提大學博士,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飛彈系統研究室主任,先後領導和參加了多種飛彈和遠程運載火箭的控制系統的研製和試驗。1987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附:梁啓超紀念館裡展出的幾張老照片,內憂外患、災難深重的舊中國,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舊天津塘沽碼頭和老龍頭火車站
多少不平等條約?慘不忍睹
曹禺故居,因《雷雨》被小輩追捧,特來免費登記參觀,距離梁啓超紀念館很近。曹禺故居中有些地方不讓拍照,所以後面照片不多。展出圖片中的文字很詳細地介紹了曹禺的成長和成名經歷,最大的感受是,曹禺因家庭原因,特別是母親在他出生三天後即離世,生活是壓抑苦悶的,《雷雨》是戲劇版的曹家,曹家是現實版的《雷雨》,劇中的人物原型都是曹禺家人的縮影。曹禺對自己原生家庭的評價是「我的家太腐敗了」,早期很多作品中都在揭露、控訴黑暗的舊社會舊家庭。至於詳細情節,敬請一遊。
曹禺,原名萬家寶,中國現代劇作家的泰鬥,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1922年入南開中學,參加南開新劇團。1928年升入南開大學,1929年轉入清華大學。1933年完成處女作《雷雨》,震動了當時戲劇界,成為現代話劇的標誌。清華大學畢業後以優異成績升入研究院為研究生,專事戲劇研究。1935年創作話劇《日出》,1940年發表《北京人》,1946年創作《橋》,翻譯《羅密歐與茱麗葉》,與老舍赴美講學。1947年抵上海,年底由地下黨安排離滬抵港。1948年出版了電影劇本《豔陽天》,1978年發表歷史劇《王昭君》。曾擔任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全國戲劇工作者協會、全國電影工作者協會的常務委員、編輯出版負責人。1996年離世。(作品很多,上述只是有名的代表作。)
舊版代表作
曹禺出生3天後,母親離世,由繼母養大
周恩來和曹禺是南開校友,周公亦熱心參加南開新劇團的活動,經常擔任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