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見到瓷房子的第一眼,就有一種驚豔的感覺:
放眼處,大樓通體被各色瓷片包裹,五顏六色,密密麻麻,還有各種精巧的造型。
一道波浪狀的「平安牆」將房子和外界隔開,牆是600個青紅花瓷瓶子壘成。
房頂上有一條彩帶般的骨瓷龍逶迤成「China」的字樣,有中國和瓷器的雙重含義。
這幢絕無僅有的貼瓷建築,它的含義已超越了建築,佇立在略顯陳舊的洋樓群中,如此離奇,如此璀璨…
瓷房子,已成為天津的網紅景點,遊人絡繹不絕。它被稱為"中國古瓷博物館",曾被評為「全球十五大獨特設計博物館」。
我進去參觀時,見裡面甚至連樓梯扶手都被瓷片粘滿,還有不少價值連城的瓷器、名畫等文物珍品。
當時,我並不了解瓷房子的「前世今生」,在參觀時,常有一種疑惑,作為瓷房子的主人,住在這樣的房屋裡,能舒服嗎?一年四季,觸手處盡皆冰涼,處處透著清寂寒涼,哪裡還有一絲家的溫暖?
後來才了解到,瓷房子的歷史其實並不長,它在「貼瓷」之後,就不再作為住宅,而只當作景點來招攬遊客,簡單講一下它的來歷:
瓷房子的前身是一棟歷經百年的法式老洋樓,20世紀20年代後期所建,為磚木結構的4層樓房,歐洲公館式建築,為折中主義建築風格。曾是民國外交家黃榮良的故居,自然,當年黃榮良在此居住時,它還不是如今的花哩胡哨風格。
後來,這棟建築一度淪為無人居住的危樓,一直到2002年,民間收藏家張連志買下了這棟舊宅,隨後,就在房子上大張旗鼓地「創作」了,他可能在滿足自己的一種瓷器情懷,沒辦法,有錢就是任性!
這種創作持續了五年,一直到2007年9月,瓷房子正式對外開放,馬上成為天津的地標建築。據說,先後用去7億多片古瓷片、13000多個古瓷瓶和4000多個古瓷盤碗,才成就了如此奢華的「瓷美樓奇」。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風光無限的瓷房子,在某種程度上,可能還有點篡改歷史文物的嫌疑。
參觀瓷房子之後,我去了意風區,兩地相距並不遠,也就一公裡左右吧。在梁啓超故居,我呆了有三個多小時,細細口味,對這個地方,我印象深刻。
其實,在洋樓雲集的天津,梁氏故居太普通了,二棟意式小樓,是梁啓超自己設計的,起名叫「飲冰室」。樓內設計簡單樸實,沒有繁華精巧的裝飾,木樓梯,天井,走廊,處處透著家庭的濃厚氛圍,這才是一個讓人嚮往的家的樣子,跟瓷房子完全是兩個畫風。房間很多,跟學生宿舍似的,通透明亮,看起來很實用。
我細看那些圖片文字介紹,印象最深的就是,梁啓超九個子女,個個都是棟梁之才,名副其實的滿門俊秀,梁家的教育方式,實在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梁家子女,都曾在這座樓內生活過,這是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我終於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房間了。可以想見,當年,在這座大樓內,是怎樣的歡聲笑語,煙火氣息,雖然每天都有聒噪和喧鬧,卻充滿了溫馨與和諧。
即便已是一個大家庭,但仍常有親戚家的孩子們長期來此生活,這很好理解,梁家的家庭氛圍,實在是太吸引人了。據孩子們回憶,梁家的晚飯,每次都要吃上一個多小時,梁啓超喜歡在飯桌上,給孩子們講故事,見聞等,這也是孩子們最嚮往的快樂時光。
梁氏故居,在我看來,它的含義同樣超越了建築,這是一座有溫度,有人氣的小洋樓,我愈發對它充滿了好感,久久不願離去。
我站在哪裡,浮想聯翩,梁家子女,實在是幸福的,是讓人羨慕的,他們有近乎完美的孩提時代。飲冰室歲月,肯定會是梁家子女最寶貴的人生記憶。在哪個動蕩的年代,他們能在此無憂無慮、身心健康地成長,成才。
簡單介紹一下梁家九個子女和他(她)們的成就:
梁家「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背後離不開一位偉大女性的默默奉獻,她就是梁啓超的第二個夫人,王桂荃。
梁啓超的第一個夫人是李蕙仙,她生有三個孩子,即長女梁思順、長子梁思成和次女梁思莊。其餘四子二女,皆為王桂荃所生。
王桂荃曾是李蕙仙的丫鬟,其出身與李蕙仙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且梁啓超堅守「一夫一妻制」,所以他納王桂荃為妾並沒有擺在明面上,無論王桂荃生多少孩子,她在梁家依然只是地位稍高一些的傭人。但王桂荃一直默默地為梁家付出,照顧梁家孩子,她聰明勤快,梁家的一切財務家事都由其經手照管。
1924年,李蕙仙去世。
1929年,梁啓超去世,臨終前,他將孩子們託付給王桂荃,此時,梁家幾個孩子還年幼。為了將孩子們培養成材,王桂荃不惜賣掉梁家產業,自己也出去打好幾份工賺錢,東挪西借,辛辛苦苦維持著梁家的生活。即便生活再艱難,王桂荃也堅持讓每個孩子完成學業。
讓她欣慰的是,梁家的孩子們個個成材,也都特別親近她,梁啓超曾讓孩子們稱呼她為「姨」或「姑娘」,但孩子們都一直喊她為「娘」。
梁思成,林徽因和王桂荃
兒女們有了成就,一個個先後離開了家,只剩王桂荃一人,獨自守著空蕩蕩的梁家…
1968年,王桂荃去世,在她的身上,集中了中國傳統女性的所有美德,她的一生,可敬可佩。
時光流逝,歲月變遷,人來了一撥又一撥,來了又走,走了又來。
唯一不變的是這梁氏故居,靜靜佇立,默默守候,如果它有靈性,它一定會在懷念,懷念那曾經的一大家子人,懷念那曾經的喧鬧和歡笑,一年,一年,又一年…
梁啓超故居,實在是一個值得讓人細細品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