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洋氣象預報精細化水平提高

2020-12-18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何孟潔報導 近日,中國氣象局印發《2012年海洋氣象精細化預報業務實施方案》,指出今年將繼續開展海洋氣象精細化預報業務,重點開展海上風的精細化預報、海霧監測預報預警業務試驗以及沿岸海區強對流天氣監測預警業務等,同時還將改進和完善全國海洋氣象信息共享系統,提高我國海洋氣象精細化預報水平。

  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預報處副處長張志剛介紹,目前,我國海洋氣象預報的精細化水平已經有了明顯提高,預報海區劃分更加精細,34個沿岸海區預報實現了業務化,預報時效間隔縮短為最小12小時,部分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進一步細化了地市級海區預報,時效間隔縮短到3至6小時,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還根據服務需求,開展了特定海區的精細化天氣預報業務。

  記者了解到,今年,中國氣象局將繼續深化海洋氣象精細化要素預報業務。各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將根據當地防災減災、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增加重要海島、港口、漁區、養殖區以及其他重要地點或海區的預報業務,預報時效間隔可根據需要進一步細化,針對用戶的需求增加新的預報要素種類。

  在海上風的精細化預報方面,中國氣象局將開發中國近海高精度、精細化格點化產品,實現海上大風產品由參考單一預報模式產品向參考多種融合預報員長期預報經驗的客觀預報產品的轉變;在海霧監測預報預警業務試驗方面,國家氣象中心和各級海洋氣象臺將進一步加強海霧的監測、預報預警,綜合利用自動氣象站、船舶、浮標、衛星遙感等探測資料研究建立近海和沿岸海區海霧監測系統,實現海霧的24小時自動監測、報警,跟蹤分析海霧發展變化,並探索和初步建立海霧預報業務流程;在沿岸海區強對流天氣監測預警業務方面,各沿海省級、市級海洋氣象臺將充分利用天氣雷達資料、衛星資料和海洋氣象觀測資料,監測沿岸海區強對流性天氣的發生發展,製作沿海雷達回波拼圖產品、強對流天氣自動識別產品和預警產品。此外 ,中國氣象局還將開展國家級海上天氣中期趨勢預報業務,發布海上天氣4天至7天中期趨勢預報產品。

  2010年9月,預報與網絡司下發了《海洋氣象預報業務規定》,2011年印發了《海洋氣象預報業務實施指導意見》,在部分沿海省份開展了海洋氣象業務試點工作,有力推動了我國海洋氣象業務沿著規範化、集約化道路快速發展。

 

(責任編輯:蘇玉君)

相關焦點

  • 國家級海洋氣象精細化格點預報正式發布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錢傳海表示,用單一預報描述某一海域的天氣顯然不夠精細,這樣的預報對用戶來說過於粗略。「現在能生成25168個格點,每個格點都有一個預報值,精細化程度大大提高。」  將預報精細至每個格點,對於服務對象而言非常重要。圍繞我國每個島礁、海上鑽井平臺,氣象部門可根據其需求提供預報產品。
  • 福建海洋氣象預報服務精細化提高 實現信息覆蓋
    中國網6月15日訊 福建省氣象部門開展臺灣海峽氣象預報服務業務已經40多年,針對福建沿海和臺灣海峽每天3次發布72小時海洋天氣預報,內容包括海峽天氣和風向、風速,為兩岸民眾提供氣象服務。2006年專門成立了福建省海洋氣象臺,製作、發布福建省沿海和臺灣海峽的天氣監測和天氣預報警報,2007年起開展了臺灣海峽及鄰近海域漁場氣象與海況預報,深受兩岸漁民的歡迎。
  • 我國氣象預報向精細化邁進
    「當你打開手機查看天氣的APP,就會發現,現在我國的天氣預報已經能精確到一個小時;現在氣象主播在播報天氣預報時,也已經很少使用『局地有雨』這種說法……這些變化,說明我國氣象預報已經進入了精細化時代。」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中心副主任、國家數值預報創新團隊負責人沈學順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一切源於我國氣象科技工作者近年來一直堅持自主創新,研發了風雲衛星和國家級數值預報業務體系。1.
  • 河北省海洋氣象精細化預報業務培訓暨研討會順利舉行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段宇輝報導 近日,河北省「海洋氣象精細化預報業務培訓暨研討會」舉行,總結交流海洋業務建設成果與經驗,特別是渤海西部氣象災害與海洋災害的預報技術方法研究,推動河北省海洋氣象業務加快發展。
  •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崔絢  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簡稱臺海中心)是我國颱風和海洋氣象預報預警業務的國家隊  近年來,我國颱風預報預警業務取得長足進步,颱風預報時效不斷延長、精細化程度不斷提升、準確率不斷提高。2012年我國颱風24小時路徑預報誤差小於100公裡、2013年小於90公裡、2014年小於80公裡,特別是2015年至2016年,連續兩年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誤差均穩定在70公裡以內,明顯好於日本和美國颱風預報中心,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我國海上氣象預報將向陸上氣象預報看齊
    中國氣象報記者郭起豪報導  日前,全國海洋氣象預報業務研討會在廣州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發展海洋氣象業務,是當前我國氣象事業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之一,我國將建立合理布局、規範有序的海洋氣象業務體系,進一步提升海洋氣象預報準確率。
  • 天津海洋氣象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渤海預報解析度精細到1公裡
    而由市氣象局為其提供的逐小時海洋氣象預報和氣象預警信息,為過往船隻的指揮調度提供了重要決策依據。「作為一名紮根海洋氣象預報業務領域十餘年的一員,我見證了天津海洋氣象的發展。我們緊緊圍繞海上航運、遠洋工程、港口發展需求,按照氣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開拓創新,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 我國颱風預報能力已居世界先進水平
    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數值預報模式GRAPES較之前高時空解析度的颱風路徑及強度數值預報系統更進一步,其提供的精細化數值預報產品為國家氣象中心的颱風業務預報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近十年來,颱風的預報由單一模式集合預報,發展為多模式超級集合預報,模式的初始場質量和微物理參數化方案也得到不斷改善。
  • 中國氣象局開展大城市逐6小時精細化預報
    為適應大城市公眾和城市運行服務需求,中國氣象局今年啟動了針對大城市的精細化預報技術流程建設工作,以逐步積累精細化的氣象服務經驗,最終帶動全國精細化預報服務能力的提升。大城市逐6小時精細化氣象要素預報業務按照網格化、數位化、定量化、精細化的思路,在常規的氣象要素精細化預報的基礎上,逐步把精細化天氣預報與天氣對城市運行和社會活動可能帶來的重大影響相結合,開展與城市交通、水文、電力、旅遊、會展等行業相關的影響預報,提高氣象服務針對性、有效性,推進傳統天氣預報向天氣影響預報及氣象災害預報延伸。
  • 福建省氣象臺增加製作釣魚島精細化天氣預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芳 通訊員張盈盈報導 9月11日,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後首次播出釣魚島天氣預報。福建省氣象臺增加對釣魚島站點預報的製作頻次,一天五次製作釣魚島的0-168小時城鎮天氣預報,內容包括溫度、降水、風向、風速等天氣要素,除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外,釣魚島天氣預報還通過中國氣象局網站、福建氣象網站、「知天氣」手機軟體及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等渠道對社會公眾發布。  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與福建的關係尤為密切。
  • 2020年珠三角數值天氣預報精細到公裡
    現狀  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差距  《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我省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水平穩步提高,颱風監測範圍由離岸50公裡延伸到100公裡,颱風24小時路徑預報偏差從113公裡降至87公裡,突發災害性天氣預警提前了30分鐘。全省預警信息發布覆蓋率由80%提高到90%。
  • 《海洋氣象業務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發布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格苗報導 近日,中國氣象局發布《海洋氣象業務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以下簡稱《計劃》),計劃建成岸、海、空、天多平臺觀測資料有效融合、海洋氣象預報智能精準、海洋氣象服務智慧全面
  • 黨的十八大以來氣象預報工作革新升級 準確率顯著提升
    而五年來,每一次汛期,每一場暴雨,氣象工作者的牽掛和緊張從未比那次少,但也逐漸多了一份從容和自信。底氣源自不斷提升的暴雨預報準確率: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24小時暴雨預報準確率提高了7%,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全國暴雨預警準確率達到81.8%,強對流天氣預警提前量達到28分鐘。
  • 氣象專家:中國數值天氣預報水平與國外相差10年
    1月10日到2月初,我國南方地區發生了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對這次罕見自然災害的預報預測是否準確?還存在哪些不足?怎樣進一步提高預報預測水平,捕捉極端天氣的「脈動」?記者最近專訪了3位氣象專家。
  • 花期預報的美麗期待:從粗線條邁向精細化
    隨著我國旅遊業的蓬勃發展,花期預報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今年花期普遍提早  「今年的花期來得十分『給力』。」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工程師李文靜說,「與往年相比,明顯提早了。」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2016年至2017年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普遍偏高。
  • 氣象局發布《海洋氣象業務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
    近日,中國氣象局發布《海洋氣象業務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以下簡稱《計劃》),計劃建成岸、海、空、天多平臺觀測資料有效融合、海洋氣象預報智能精準、海洋氣象服務智慧全面、業務布局流程集約高效的全球海洋氣象業務,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海洋強國發展戰略。
  • 氣象局:我國颱風路徑預報準確率再創新高
    截至目前,預報誤差為65公裡,比去年減少了13公裡,好於日本與美國。同時,今年我國颱風路徑24小時、48小時、72小時、96小時、120小時預報誤差均低於多年平均值。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高拴柱表示,從2011年起,颱風路徑預報誤差值呈逐年下降趨勢。其中,24小時路徑預報誤差五年來依次為112公裡、94公裡、82公裡、78公裡、65公裡。
  • 台州臨海在浙江率先開展縣級海洋精細化預報
    原標題:臨海全省率先開展縣級海洋精細化預報   12月13日,台州臨海市雀兒岙島村民李昌龍像往常一樣掏出手機查看了今日海洋預報,並給他母親打了個電話。「喂,媽,今天海上風浪比較大,還有冷空氣也要來了,就別出海了。」自海洋預報能通過微信公眾號查看以來,有許多像李昌龍這樣的沿海村民養成了每天用手機查看海洋預報的習慣。
  • 上海舉行長三角一體化氣象保障和城市精細化管理情況發布會
    原標題:11月5日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長三角一體化氣象保障和城市精細化管理相關情況  11月6日,上海舉行介紹長三角一體化氣象保障和城市精細化管理相關情況新聞發布會,請上海市氣象局副局長馮磊介紹了長三角一體化氣象保障和城市精細化管理與第二屆進博會氣象工作有關情況,上海市氣象局應急與減災處處長耿福海
  • 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十三五」氣象預報實現預期目標
    經第三方評估,「十三五」期間氣象預報各項重點任務基本完成,預期目標已經實現。五年來,在國家、省、市、縣四級氣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氣象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與「十二五」期間相比,常規要素短期預報準確率平均提升2.28%,氣溫和降水月預測評分提高2分,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