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初寺印證六朝佛教文化盛行

2021-01-12 中國社會科學網
建初寺印證六朝佛教文化盛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2016年04月22日 10:1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廣祿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東吳赤烏十年(247),東吳大帝孫權建立江南第一座佛寺——建初寺,佛法在江南肇興,至南朝時佛教盛行、寺院林立。由此,在中國南北方分別形成建康和洛陽兩大佛教中心。「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唐代詩人杜牧在《江南春》一詩中,極言南朝寺廟數量之眾多,形象地描述了南朝時期佛法興盛的狀況。

 

  建初寺是江南地區首座寺廟。247年,康僧會自交趾(今越南)經廣州北上,來到東吳都城建業(今南京)弘揚佛法,因康僧會求得舍利,孫權「即為建塔,以始有佛寺,故號建初寺,因名其地為佛陀裡,由是江左大法遂興」。(慧皎《高僧傳·康僧會傳》)

  清代孫文川所撰《南朝佛寺志》記載:「建初寺在古宮城南七裡,吳大帝赤烏十年天竺康僧會初達建業,營立茅茨,設像行道,大帝為會建塔於此,以金陵始有佛寺,故號建初,併名其地為佛陀裡。寺前立大市,又稱大市寺焉。」

  康僧會以傳教弘法為己任,在建初寺設壇傳經、弘揚佛法,並且譯註《吳品經》《六度集經》《安般守意經》《法鏡經》等佛教經典。其傳法活動,對江南佛教的弘揚傳播與後世興盛具有源頭作用。康僧會在江南譯經傳法40餘年,東吳天紀四年(280)病卒,為江南佛教的進一步傳播埋下了種子。

  「自從有了康僧會建初寺的興起,佛教文化就註定會有一次空前的燦爛。這個偉大時刻,在初唐時期就被收集上了敦煌壁畫。」六朝博物館的六朝佛脈專題,這樣敘述佛法在江南的興起。作為江南首寺,建初寺是重要的佛教聖地和佛教文脈,後世屢經毀建、更替,其原址在學界亦多有爭議。2014年,復建建初寺工程啟動,復建工作以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三藏殿為基礎,地址在今南京市應天大街與雨花路交口東北側、航天晨光醫院以西,位於新修建的大報恩寺遺址公園西南角。

  記者現場探訪發現,在正在施工的工地上、藍色圍擋內,兩座古色古香、東西相對的傳統建築已經建設完畢,西側建築上懸掛「建初寺」匾額,落款為傳印——現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東側建築懸掛「大雄寶殿」匾額,大佛等塑像已搬入建初寺大殿。

  據了解,復建後建初寺的主要功能定位是弘法修行,規劃佔地10畝左右,在目前兩座主要建築的基礎上,還將修建大雄寶殿、舍利殿、禪堂、講堂、念佛堂、圖書館等。除建初寺,南京的六朝名寺還有長幹寺、定山寺、同泰寺、雞鳴寺、棲霞寺等。

相關焦點

  • 江南第一寺」建初寺即將重現南京(圖)
    就在前不久,大佛等塑像已搬入建初寺大殿內,並已安裝到位。江南時報記者黃勇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親筆題字 在很多人頭腦中,南京這座城市煙雨迷離,而這樣的煙雨迷離大概就源於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佛教文化流入南京,始於東漢獻帝(189-220年)末世。
  • 100多歲的大報恩寺三藏殿迎來首次大修,「建初寺」三字掛上門頭——
    記者發現,西側房子門上的匾額已經安裝完畢,上面寫著三個大字「建初寺」。難道,南京歷史上第一座寺廟將在這裡恢復?現代快報記者 徐萌 胡玉梅  百年老殿「病得很重」   關於三藏殿,去年3月,因為「搬遷」兩字上牆,現代快報曾經關注過。  明朝時,三藏殿和埋藏著玄奘法師頂骨舍利的白塔相鄰,因此以「三藏」為名,屹立在明代大報恩寺的南區。
  • 工作坊︱六朝考古中的佛教、墓葬、畫像磚
    在搜集、比較大量早期佛教史料及相關文物的基礎上,胡曉明提出了問題:為什麼佛教沒有淹沒在漢代不計其數的神靈崇拜中,而是與受到官方崇拜的黃老聖人並列,又和民間崇拜對象西王母、東王公同處一室?他認為,為方便弘法,佛教將佛教神跡與我國傳統的瑞應思想相結合,以宣傳佛陀神跡,通過施展幻術等手段促進佛教傳播。幻術在民俗活動中進行表演,突出表現的是「魚龍曼衍」之戲,其場景盛大玄幻。
  • 三國時孫權建「建初寺」 系南京歷史上第一座寺廟
    建初寺和阿育王塔的復原模型圖。展出於中山陵十朝歷史文化園內。 位於中山陵十朝歷史文化園區。   杜牧寫過一首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南朝的寺廟盛極一時,如同漫山遍野綻放的鮮花,香氣四溢。但南方曾是佛教的荒瘠之地,那麼,建業的第一座寺廟是建在哪裡呢?叫什麼名字?   佛教興起源於一個夢   金庸小說《鹿鼎記》裡,宮廷、江湖各派勢力都在明爭暗搶一部佛經,那就是藏著驚天秘密的《四十二章經》。
  • 佛教文化盛行,被譽為「北國玫瑰園」,絲綢和紡織工藝聞名於世界
    本文章由萌噠噠語原創,熱烈歡迎來閱讀我的文章~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國民生活也在不斷提高,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旅遊,尤其是近幾年的國外遊風氣盛行,很多人都喜歡觀覽異國風情的景色和建築,品嘗他國的美食。
  • 六朝 — 隋唐時期嶽州窯器物的外域文化元素考略
    然細究湖南物質文化史,六朝時期的嶽州窯器物上就已能看到諸多西域文明元素的存在了,換言之,湖南地區早在六朝時期就已接觸西域文明並積極交流互動,同期的嶽州窯器物則紀實了這種歷史信息。交入隋唐,這些外來元素在嶽州窯器物上的印記越發鮮明。筆者整理了一批自六朝至隋唐時期帶有外域文化元素的嶽州窯器物資料,做初步的類型學研究,進而以此管窺其時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歷史盛況。並求教於業界方家。
  • 魏斌談山嶽中的六朝宗教與文化
    長沙走馬樓吳簡正如您所說,在山中寺院、道觀興起之前,江南山嶽的文化形態至少有山神和祠廟祭祀等內容。如果可以簡單歸類的話,山神、祠廟祭祀的主體是普通民眾,道觀和寺院則分別對應「專業」的道士和僧人,是否可以這樣說,山中修道和山林佛教的興起,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山中歷史」的主人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此也映照出漢唐之間的歷史變動?
  • 南京十朝展覽館重開 模型復原建初寺全貌(圖)
    位於明孝陵景區的南京十朝歷史文化展覽館,經過40天的閉關調整改造,昨天重新免費向公眾開放了。記者昨天進行了探訪,看到該館增加了很多具有南京味道的展示陳列。南京十朝歷史文化展覽館位於大金門前的十朝歷史文化園內。
  • 白鳳文化前期受大陸六朝文化影響,後期受唐朝文化影響
    在日本建設律令制國家的過程中,不僅法律政治制度日趨完備,文化也欣欣向榮,形成了在日本文化史上與飛鳥文化時期構成雙璧、亦以佛教文化為軸心的文化繁榮時期——白鳳文化時期。白鳳文化因白雉年號(650-654年)而得名,但狹義的白鳳文化時期以天武朝為中心,即672年至686年前後。
  • 品讀南京| 南京六朝「絲路遺產」知多少
    南京六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遺產很多,有石頭城遺址等航海相關遺存,也有各種能夠直接證明當時文化與文明交流的實物和文獻遺產,讓我們追尋它們的蹤跡,共同見證南京當年的輝煌。中國現存最早《職貢圖》,皇帝畫家蕭繹親筆留下南朝建康外交使節交流的見證「職貢」指古時外國或藩國按時向中國朝廷「貢納」。
  • 美女與野獸:從《太平廣記》入手來看女性精變文化為何盛行於唐
    導語: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女性往往是神秘的象徵。她們似乎蘊藏著一種特殊的力量,無論是造人的女媧還是會帶來大旱的旱魃都是以女性的形象出現在世人之前。除了女性以外,他們還具有一個共同點:身上帶有動物的特徵,女媧人首蛇身、旱魃化犼都印證了這一點,這說明從遠古時代開始,女性精變就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美女與野獸」之間的轉化也就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 六朝博物館:亂世風流看六朝博物館傳奇·第二季
    【博物館傳奇·第二季】六朝博物館:亂世風流看六朝
  • 六朝古都——南京
    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5-60萬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湯山生活,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湯山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了南京猿人化石,是已發現最早的南京的人類生活遺蹟。3000年前,秦淮河流域出現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稱為湖熟文化。春秋戰國時,在這些聚落的基礎上形成了南京地區最早的城邑。
  • (深度好文)六朝博物館:感受昔日東方大都會
    這六個朝代均建都南京,璀璨的六朝文化,在南京留下了眾多人文典故、歷史遺蹟。比如二樓展示的兩件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它們分別是一件殘損的闢邪與殘損的望柱。其中石闢邪於2000年在玄武區蔣王廟發現,望柱則發現於雨花臺區西善橋,它們分別代表兩座墓主人身份暫時不明的南朝陵墓。將這些背景信息呈現出來,將更方便觀眾了解六朝歷史。
  • 佛教故事的興起,佛教對文學的促進
    就寶捲來說,是宋初俗講被禁止後一種新的佛教宣傳形式,是由變文直接發展而來的。一般來說,寶卷形成於宋代,盛於明清,和變文一樣,在民間流傳之後,也出現了許多非佛教故事的寶卷,佛教性的寶卷是「宣卷」(也稱「說經」「說因緣」)的腳本。是以佛教故事居多,宣揚因果報應。現存的寶卷有《銷釋金剛科儀》和北宋天竺普明禪師編的《香山寶卷》。
  • 被譽為「天堂之島」的峇里島,自然風光秀麗,佛教文化盛行
    當地還盛傳燦爛的宗教文化,當地人大多信奉峇里印度教,島上建有眾多佛寺和村廟,其數量多達12萬個,各個氣勢恢宏,很多遊人都前來參拜。峇里島人的古典舞蹈在世界舞蹈藝術中佔有重要位置,遊客來到這裡還可以觀賞當地特色的民族舞蹈。
  • 旅遊:南京六朝博物館帶你穿越回六朝,聽故事學歷史文化
    南京六朝博物館位於南京總統府東側,是中國目前了解「六朝古都」最全面的遺址博物館,也是反映六朝文化最系統的專題博物館。六朝博物館展陳的核心主題是展示「東方大都會」的風採,內設《六朝帝都》、《千古風流》、《六朝風採》和《六朝人傑》四個展覽。
  • 中國最低調的「六朝古都」,低調到很少有人想起它
    但是,若提起「六朝古都」,幾乎所有人腦海中閃出的,一定是「南京」這座城市,而不曾想起地處中原的「鄴」,也是一座「六朝古都」。▼(金鳳臺遺址廣場上的曹操塑像。圖片上端的兩塊草坪,是銅雀臺和冰井臺基址。攝影@邯鄲老崔)
  • 泰國佛教文化
    泰國以「千佛之國」聞名於世,素有「黃袍佛國 」美譽,這都是因為信仰佛教而聞名,佛教的親和、包容、仁善的民族情懷,是佛國「柔性文化」的基礎。佛教在泰國傳布廣泛,影響深遠。現在這世界上,有五個佛教國家,即泰國、緬甸、柬埔寨、寮國、斯裡蘭卡。所謂佛教國家,可以說上自國家元首,下至老百姓,個個信佛──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佛教徒。佛教在這些國度裡,奉為國教。這五個佛教國家,通常稱之為南傳佛教,也即小乘佛教,是從印度傳入南方的一派。照一般說來,大乘佛教應該更可以深入社會,與社會打成一片。而實際上,在盛行小乘的佛教國家,倒已真正做到了這一地步。
  • 李白筆下鳳凰臺:在南京建初寺殿後 瓦官寺正殿之左
    記者 戎丹妍 白雁  鳳凰臺的由來  鳳凰臺據稱最早在晉代就出現  南京秦淮區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金戈告訴記者,關於鳳凰臺的來歷,有很多文獻記載,其中有三部古籍比較可靠,即唐《建康實錄》、南宋《景定建康志》及南宋《六朝事跡編類》,裡面都提出鳳凰臺始建於宋元嘉年間,如唐代許嵩編撰的《建康實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