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既然已經設立「三宣六慰」,為何沒能徹底統治中南半島

2020-12-25 史海微言

所謂「三宣六慰」制度是明朝初年開始確立的土司羈縻體系,其範圍包括了今天中南半島的緬甸、泰國、寮國等國大部分地區,越南和馬來西亞小部分區域,幾乎把整個中南半島也就是今天的半個東協囊括在內。「宣」是指的是宣撫司、「慰」是宣慰司,各設土司、土王為尊,但理論上都受雲南承宣布政使司管理,承認大明天子的宗主權。明朝向他們發放金字紅牌等印信,作為這些土司的權力來源,同時表示他們雖然內部自治,但必須接受大明朝廷的各種差遣。

這一體系在整個明朝中前期一直發揮著作用,對當時西南邊陲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不過自嘉靖朝以後,在桀驁不馴的麓川土司和崛起的緬甸東籲王朝的連番衝擊下,再加上心懷叵測的越南人介入,最終名存實亡了,甚至在萬曆以後成為不斷為大明放血的創口,那麼為何鼎盛時期的明朝沒能以這一體系為支撐,進一步拓展在中南半島的勢力範圍,最終將整個半島郡縣化,實現華夏疆域的一大突破呢?

首先,明朝在雲南和中南半島上的統治權是繼承自元朝。在元朝以前的唐宋時期,這一區域長期在南詔和其後的大理國治下,強盛時期的大理是整個東南亞地區的一大強權,東南半島上不少土邦小國都奉其為宗主。蒙元滅掉大理後,以黃金家族固有的對領土的貪婪欲望,開始積極向東南亞擴張。不過陸地上遇到了當時如日中天的緬甸蒲甘王朝,元軍連戰連敗、灰頭土臉的撤回雲南;遠徵爪哇國的大元艦隊也無功而返,從此蒙元停止了向東南亞方向的開拓。

而明朝初年沐英的大軍徵服雲南時,緬甸蒲甘王朝已經衰落崩潰,強大的明軍因此獲得了緬甸故地眾多土邦的臣服,這才有了三宣六慰之設。也就是說,明初的東南半島正處於強權的真空期,此時如果氣勢正盛的大明繼續南下開拓,還真有可能打開局面。可惜,明太祖晚年對勳臣武將的猜忌打壓使得邊臣們建功立業的雄心大打折扣,雲南沐家也不願在此時出頭。到了成祖靖難之後,好大喜功的永樂帝對東南亞地區很有興趣,鄭和下西洋威震南洋各國,陸地上又進入了越南北部,全面向南拓展。

不過明軍雖然在越南佔據了主要城市,但卻和二十世紀的超級大國美國一樣陷入了泥潭,無法完全徵服這個國家。在耗費了無數軍資人力後,宣宗時期終於承認失敗,宣布撤軍,隨後下西洋的行動也被終止。這樣明朝實際上放棄了其東南亞攻略。

而在明朝初年解決中南半島的時機一旦喪失,以後就更沒有機會了。很快在緬甸重新崛起了莽氏家族建立的東籲王朝,這是緬甸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它成為了整個半島的霸主,並且屢次侵擾雲南邊境地區。萬曆年間,忍無可忍的大明朝廷派出名將劉鋌、鄧子龍等率領大軍擊敗東籲,甚至攻戰了它的首都,迫使其重新承認大明天子的至尊地位。不過,萬曆三大徵後,大明已經民窮財盡,雖然贏了緬甸之戰,但其實再也無法維持三宣六慰的體系。

到了大明崩潰以後,走投無路的永曆小朝廷病急亂投醫,居然逃奔緬甸,祈求緬王的保護。當然結果是悲劇性的,不僅咒水之難使得朝臣盡遭屠戮,連永曆本人也被緬人送給了雲南的吳三桂,被絞死在大清平西王的弓弦之下。這樣悲慘的結局,對開闢東南半島、建立三宣六慰的大明先烈們,無疑是天大的諷刺。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明朝設三宣六慰,緬甸強大入侵此中國領地,變為自己屬邦
    朱元璋明朝建立之後,先西進滅明升夏國政權,後為避免雲南蒙元梁王與北元聯合夾擊,趁勢收復雲南行省。當時雲南地區是「百夷」,為了更好的穩固在「百夷」統治,明朝在極西撣人居住區設置了三宣六慰。
  • 明朝末年如何丟掉緬甸北部的?
    對於中南半島上的熱帶國家,則常因氣候因素,被視作中央王朝擴張無法逾越的自然鴻溝。我們普遍認為,大明王朝時期的北境是全面收縮狀態。然而事實是,明政府通過在西南邊境設置的「三宣六慰」,對中南半島的大片地區施加了強大的政治影響力,甚至曾有效控制了今天緬甸中北部的大片土地。
  • 中南半島地理及三宣六慰的失敗
    2.中部兩個相互隔離的平原地區(中南半島的核心之地) 中南半島千年來的歷史就是這樣,誰奪取了平原,誰就是中原半島的主人,中南的主要平原是緬甸的伊洛瓦底江平原,以及湄南河平原-湄公河下遊平原,泰國的湄南河平原與柬埔寨的湄公河下遊平原沒有山河阻隔,可以視為一體。這就是中南半島千年以來的核心地帶。
  • 明朝最後一次統治越南,為何僅僅堅持了20年?
    戰爭徹底結束之後,明朝在交趾建立了一套同明朝一模一樣的行政機構,其中由明朝派來的官員佔據了主要職務,比如三司之中大多為明朝官員直接任職。但是剛剛來到交趾的明朝官員對當地大多一無所知,只能仰仗投降的胡朝官吏,並讓他們官復舊職,同作為明朝在交趾的統治支柱。既然交趾施行漢地之法,當然也必須建立與漢地相同的戶籍制度。同時明軍還在交趾境內與廣西、雲南邊界大量設立陸路驛站,在多處港口之中還設立水驛,以加強聯絡交流。
  • 越南為何一直擁立明朝為正統,明朝對越南實施了哪些統治?
    明朝在朱棣時期,出兵佔領了越南,當時還是安南。從1406年到1427年,20多年的統治中,明朝徹底改變越南,這讓越南徹底臣服於明朝,畢竟當時明朝統治越南,實現的政策,讓越南人一直以明朝為正統。清朝入關後,越南還是支持南明的,之後為了統一越南,越南的政權,不得不選擇支持清朝。
  • 歷史上緬甸崛起後曾入侵明朝,吞併曾經中原王朝西南百夷各族
    朱元璋明朝建立之後,先西進滅明升夏國政權,後為避免雲南蒙元梁王與北元聯合夾擊,趁勢收復雲南行省。當時雲南地區是「百夷」,為了更好的穩固在「百夷」統治,明朝在極西撣人居住區設置了三宣六慰。受明朝羈縻控制的三宣六慰三宣六慰中六慰是明初設立,主要是孟養軍民宣慰使司(轄境相當今緬甸八莫、開泰以北, 伊洛瓦底江以西, 那伽山脈以東地區, 治所在今緬甸孟養)、木邦軍民宣慰使司(轄境相當於今緬甸撣邦東北部地區, 治所在今緬甸興威)、緬甸軍民宣慰司(即阿瓦王朝, 曾臣屬於明王朝, 其地在木邦以西
  • 世界五大衝突半島之中南半島二——連柬埔寨都差點統一的中南半島,為何至今難以統一?
    那麼這個問題的關鍵,當是延續千年且接近統一中南半島的高棉帝國,為何以土崩瓦解告終?而其它國家對此的努力,為何也不盡人意?太多資金被用於建造奇觀而非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樣的統治延續數百年本身已經是一個奇蹟。很顯然,高棉帝國的統治不可能整合紛亂的中南半島,崩潰是早晚的事情。隨著暹羅人在一個又一個地區取得民族獨立,曾經興旺的吳哥王朝失去了許多富饒的地區,步入衰落。1431年暹羅軍隊攻陷吳哥,帝國滅亡,吳哥王城從此湮沒在叢林之中。
  • 元朝和明朝的領土到北冰洋了嗎?為什麼課本中疆域不劃北部邊界線
    而且明朝和元朝還不一樣,元朝雖然沒劃邊界,但下面還有張小圖,起碼還確定了:最北就在北冰洋,而明朝的疆域圖北部則是完全沒有邊界,你根本不知道在哪裡。上圖就是最常用的明朝鼎盛時期疆土圖,可以看到東北方向沒有上界。
  • 貴州,為什麼直到明朝才變成了省?
    在這樣的背景下,貴州在明朝之前的歷史中長期分別隸屬於周邊的行政區劃之下,但實際上則多是處在當地苗蠻部族首領的統治之下,中央王朝僅僅是羈縻管理而已。圖/貴州水系02 轉機出現貴州之地對於農業時代的華夏帝國可謂是萬分糾結的存在。
  • 明朝為什麼要設立貴州省?
    秦漢時期,朝廷開發西南夷,外交和軍事手段並進,徵服了盤踞貴州數百年的夜郎和滇國政權,設立郡縣進行統治。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朝廷在貴州地區分設牂牁郡、朱提郡、江漢郡等郡治管轄。到了明朝初立之際,雖然明軍已經克復中原、幽雲、川甘和江南,但是西南雲南地區仍為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率領的元朝殘部控制,與逃到大漠的北元勢力南北勾連,意圖反撲。「惟是滇南北上,必假道茲土」。基於歷史教訓和現實情況,明太祖朱元璋決定徹底掃平雲南地區的元朝殘部。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先以貴州作為戰略支撐點。
  • 不同版本的明朝版圖介紹:到底哪一種版圖最客觀呢?
    一,中國官方版本的明朝地圖譚其驤明朝全圖該地圖,是目前中國大陸運用最為普遍的明朝地圖,許多版本的明朝地圖都是這個地圖的翻版。實際上,該地圖是譚其驤畫的明朝1433年地圖的簡化版本。該地圖巧妙地選擇了1433年,因為這一年奴兒幹都司還未撤銷,但是交趾布政使司已經撤銷了。
  • 古代泰國為何不用漢字?原來,中南半島存在過三個大帝國!
    然而,作為東南亞一直「親中」的古泰國,為何不使用漢語,而一直使用泰語呢?原來,古代中南半島並非一片蠻荒,而是存在過三個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帝國! 梵文碑文都採用詩歌的形式,歌頌神靈、國王、統治階層或僧侶。可見,至少在七世紀之前,柬埔寨就已經有了文字,或者說扶南國早已存在語言。
  • 「土木堡之變」明朝20萬精銳全軍覆沒,也先為何沒能趁機滅掉明朝
    原因之二:瓦剌統治區域廣闊,但也先實力極為有限瓦剌主要生活於蒙古草原西部,在蒙元時期瓦剌貴族與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長期保持著通婚關係,男尚公主,女適皇胃,可謂「世聯戚碗」,因而權勢極為顯赫。元朝敗退草原之後,由於北元殘餘勢力在捕魚兒海一戰徹底被摧毀,瓦剌這才逐漸脫離黃金家族的控制。
  • 中南半島的「三國演義」
    因為地緣關係比較近,歷史上,越南被中國統治的時間,超過上千年,越南稱呼這段被中國統治的歷史叫「北屬時期」,今天的越南中小學課本,中國是以侵略者的猙獰形象出現的,而越南抗爭了上千年,直到明朝宣德皇帝,才把越南正式列入「不徵國」,給越南以「安全承諾」。
  • 為何中南半島在歷史上從未統一過?其原因有三點
    歷史上中南半島從未統一過。其原因有三點,分別是文化、周邊形勢、地理因素。 首先說說文化吧,別看中南半島相對中國而言並不大,但卻分成多個文化圈,東部(主要在今天的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特別是東北部區域,中國許多中原王朝都曾控制過那裡。
  • 明朝為何僅統治越南二十年就主動放棄?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漢設立交州,成為漢代十三部州之一,交州共九郡,其中在今天越南境內的有九真、交趾、日南三郡五十六縣,直到南漢大有十二年(公元939年)交州刺史吳權宣布獨立,越南進入獨立時代。
  • 世界五大衝突半島之中南半島一——越南?緬甸?泰國?誰來稱霸中南半島?
    越南曾經是中國的一部分,而泰國歷史上四個王朝中,有其中三個王朝的建立者,具有華裔血統。泰越兩國狹路相逢於中南半島,半島的「「第一把交椅」花落誰家?今天的文章,就帶您一探究竟。東南亞華人是華人在海外最大,經濟上最成功的一個群體,就是東南亞華人。東南亞華人給全世界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他們的經濟實力,比如,在馬來西亞,70%的中小企業被華人擁有,其中包括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
  • 歷來野心勃勃,卻無法成為地區強國,中南半島的越南有啥意圖?
    這個國家歷史上與我們中國有很深的淵源,甚至在近代史上也曾是患難與共的兄弟國家,但為何到現在卻與我們關係微妙?一切都是因為越南的野心!歷史上屬於中國藩屬國越南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效仿中國的文化禮制,甚至以「小中華」自居,自秦漢以來至唐末,越南一直屬於我國領土,由中原王朝直接統治和管轄。唐朝末年,趁機獨立,而在北宋時期其君主受封「交趾郡王」,所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受我國統治或作為我國藩屬國而存在。
  • 歷來野心勃勃,卻無法成為地區強國,中南半島的越南有什麼意圖?
    這個國家歷史上與我們中國有很深的淵源,甚至在近代史上也曾是患難與共的兄弟國家,但為何到現在卻與我們關係微妙? 歷史上屬於中國藩屬國 越南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效仿中國的文化禮制,甚至以「小中華」自居,自秦漢以來至唐末,越南一直屬於我國領土,由中原王朝直接統治和管轄。唐朝末年,趁機獨立,而在北宋時期其君主受封「交趾郡王」,所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受我國統治或作為我國藩屬國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