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3日電 5月25日,由中國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商張裕公司倡導發起的「世界蛇龍珠日」(World CabernetGernischt Day) 在香港Vinexpo 國際酒展上開啟。外媒報導稱「中國從此擁有了一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葡萄品種節日」。
「世界蛇龍珠日」吸引了眾多世界級葡萄酒明星級人物到場支持。世界葡萄酒大師李志延說:「蛇龍珠是一個很有中國特色和風格的品種,我很驚訝在中國能種出這麼好的釀酒葡萄。」因為「世界蛇龍珠日」,張裕對中國葡萄酒行業來說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
著名義大利葡萄酒評論家伊安•達加塔評價說:「智利的佳美娜與中國的蛇龍珠相比,有一種青草味,但在中國的蛇龍珠沒有這種不舒適的味道,所以我覺得中國蛇龍珠比智利佳美娜要好。」
「世界蛇龍珠日」在國內葡萄酒界又是怎樣的反響呢?蛇龍珠能不能代表中國葡萄酒特色,有人說,赤霞珠在中國種植廣泛,馬瑟蘭表現更好,貴人香、霞多麗也不錯呀,為什麼偏偏是蛇龍珠?帶著這些質疑,記者對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記明博士進行了專訪。
從企業利益出發,讓世界認識張裕解百納
對於設立「世界蛇龍珠日」的初衷,李記明博士並沒有迴避,他首先站在企業的立場表明,蛇龍珠是張裕解百納葡萄酒的主要原料,解百納是張裕集團培養了85年的葡萄酒品牌,更是今天張裕國際化戰略中的戰略品牌。解百納自1931年問世以來,累計總銷量已經超過4.3 億瓶,如果把4.3億瓶張裕解百納幹紅的酒瓶首尾相連,可以環繞地球三圈。目前年產3萬噸,出口28個國家。這是世界上都屈指可數的大單品。
在解百納和蛇龍珠之間,市場上常出現只認「酒牌」,不認品種與品系的現象。李記明說,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人把解百納誤認為是一個葡萄品系,即使在學術界,也多有混淆,很多人對蛇龍珠是解百納的主要原料也不甚了解。所以推出以蛇龍珠葡萄命名的節日,就是為了讓消費者準確認知解百納,釐清二者之間的關係,從而掃清解百納國際與國內市場拓展障礙,另一方面,也向消費者表明葡萄原料對葡萄酒質量的重要性。
從行業利益出發,給中國葡萄酒貼一個簡單易識的標籤
正如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王祖明說的,世界蛇龍珠日「是中國第一個以葡萄品種命名的節日,希望中國蛇龍珠能代表中國葡萄酒的特點,以優秀的品種,形成市場規模,走向世界」。國內外葡萄酒界都對張裕的行動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全球領先的酒類貿易媒體The Drinks Business 在6月1日發表題為《為蛇龍珠乾杯》的報導中說,「張裕希望蛇龍珠可以提升中國釀酒業的形象,正如長相思(Sauvignon Blanc) 之於紐西蘭、馬爾貝克(Malbec) 之於阿根廷。」
對此李記明博士欣然認同。他說,雖然蛇龍珠日的設立是為了解百納的銷售,但是他所具有的行業意義也是顯而易見的。中國葡萄酒應該有一個標識可以讓世界很快識別並且快速記憶和傳播,我認為蛇龍珠具有這樣的要素。
首先,蛇龍珠是張裕公司創建之初從歐洲引進來的124個釀酒葡萄品種中的一種,經過多年的嫁接改良,培育出的一種優質、獨具地域特點的釀酒葡萄,也是得到世界認可的葡萄品種。2012年出版的經典巨著《釀酒葡萄:1368個葡萄品種的起源及風味完全指南》( 傑西絲•羅賓遜、朱莉婭•哈丁、何塞•烏亞莫茲合著) 涉及的蛇龍珠DNA分析的樣本,即是採集自張裕公司的葡萄園;2015年出版的《牛津葡萄酒詞典》第四版( 傑西絲•羅賓遜、朱莉婭•哈丁合著),新增詞條包括中國的Cabernet Gernischt(蛇龍珠)。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總幹事讓•馬裡•奧蘭德(Jean-MarieAurand) 出席了5月28日在煙臺張裕卡斯特酒莊舉行的「世界蛇龍珠日」慶祝酒會,在品嘗了由蛇龍珠釀造的張裕解百納幹紅之後,奧蘭德稱讚道:「蛇龍珠是一個堪稱完美的葡萄品種,也是有中國特色的葡萄品種。」
第二,用蛇龍珠這個品種釀造的葡萄酒,品質也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認可。英國著名酒評家、葡萄酒大師傑西絲•羅賓遜於2012年9月14日在www.jancisrobinson.com「本周葡萄酒」欄目發表品酒筆記《2011 年份張裕解百納》,給予分數16分。傑西絲•羅賓遜評分系統的滿分為20分,其中對16分的定義為「Distinguished」,即「傑出」。
第三,從栽種面積上看,張裕擁有全球最大的蛇龍珠葡萄種植基地,蛇龍珠葡萄產量佔到煙臺的80%、佔到全國的70%。與此同時,張裕公司技術中心科研團隊長期注重對蛇龍珠的科學研究,並與江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和魯東大學等科研單位合作,近年來在專業期刊發表了大量專門研究蛇龍珠的學術論文,覆蓋了從種植到釀造的多個重要環節,建立了系統的蛇龍珠學術資源資料庫。蛇龍珠的栽培在中國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性,除了煙臺,在甘肅、寧夏、河北、四川等地都有栽培,並且都在不同的區域表現出了不同的特性。
「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葡萄品種,必須特色與優良品質兼得,如果只有特色,不具有優良的品質,是得不到世界廣泛認同的。同時,單有優良品質沒有特色也就失去了葡萄酒最重要的個性。優良的品質和特色是缺一不可,相得益彰的關係。」李記明坦言。
北京農學院副教授李德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用葡萄的名字來命名一個節日,這對於推廣葡萄酒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題材。現在我們中國也有了「蛇龍珠日」,對於推廣我們中國出產的葡萄酒,對於推廣蛇龍珠葡萄酒會有很大幫助。
成為國家葡萄酒名片必須具備的條件
對於代表中國葡萄酒的為什麼是蛇龍珠而不是赤霞珠、梅鹿輒、馬瑟蘭等等品種,李記明認為,有以下三個條件:
一是品種的適應性。品種的適應性體現在能否適應栽培地氣候、土壤等風土條件。蛇龍珠作為一個在中國已經栽種和培育了上百年的葡萄品種,經過不斷的選育培養,已經適應中國的風土條件,形成了一定的獨特性。
二是優良的釀酒性狀。釀酒葡萄始終是為釀造葡萄酒服務的,是葡萄酒的主要原料,優良的釀酒性就顯得異常重要,釀酒葡萄的釀酒性狀將直接影響到釀造出葡萄酒的品質。
三是良好的經濟性。葡萄酒做為一種商品,通過消費者的購買飲用才能實現其價值。因此,葡萄酒做為商品,首先應考慮其經濟性,連基本的商品性都滿足不了,其他的功能屬性也就難以實現。同時,良好的經濟性也能更好的調動種植者的積極性,利於葡萄品種的種植與推廣。
李記明認為,張裕作為行業龍頭,解百納作為張裕主品牌,以蛇龍珠設立葡萄節日,公私兼備,兩全其美,不失為一種聰明智巧的舉措。
「世界蛇龍珠日」可能帶來的「猜想」
張裕關於蛇龍珠日的設立,無疑是一次對中國葡萄酒產業影響廣泛且深遠的舉動。
記者認為,解百納需要蛇龍珠站臺,中國也需要一個葡萄品種站臺,至於是不是蛇龍珠無關緊要,如果赤霞珠站出來說「我也可以代表中國出場」,只要理由充足,一樣可以成立。因為中國葡萄酒在國際競爭中太需要一個彰顯「自我」的標識。
產區和企業需要「蛇龍珠們」出來站臺。這就像波爾多之於混釀、勃艮第之於黑比諾、霞多麗、柏圖斯之於美樂,如果賀蘭山東麓能夠讓赤霞珠煥發出異彩,何嘗不可以成為自己的產區特色?如果長城的葡萄園把貴人香發揮到了極致,也一樣可以成為自己的標籤。蛇龍珠只不過給了中國產區、給了產區企業一個標籤的啟發。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產區的品種日、企業的品種秀或許會爭相上演。
由於張裕在國際市場的大力推廣,蛇龍珠葡萄酒商機凸顯。我們不提倡跟風,但是我們提倡慧眼跟隨。蛇龍珠的種植面積提升、品種適應性、釀酒形狀和經濟價值研究,都有可能帶來商業機會。更加可以展望的是,由於蛇龍珠日的啟發而帶來的產區標籤、企業標籤機會,將為酒商和消費者葡萄酒的選擇提供諸多方向感。市場艱難的時候,哀鴻遍野,草木皆兵。舉目所見的葡萄酒新聞和文章,要麼就是闡述行業為何下滑,要麼就是鼓勵大家挺過寒冬,總之看著看著,心更加揪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