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半島是如何成為歐洲火藥桶的?

2021-03-05 區域產業經濟學

巴爾幹稱為歐洲的「火藥桶」,但這種說法只是近代才開始出現的,巴爾幹為什麼會成為歐洲的火藥桶呢?

在喀爾巴阡山脈以南有一片介於地中海與黑海之間的半島,這便是巴爾幹半島。該半島呈現一個倒三角的形狀,其西側為亞得裡亞海,東側為黑海,南部的尖角深入地中海的部分就是希臘。與巴爾幹半島隔博斯普魯斯海峽相望的部分是土耳其的安納託利亞半島,故而巴爾幹半島深受伊斯蘭教影響。

從宗教和民族的角度來說,巴爾幹地區之錯綜複雜遠超世人想像。這裡居住著土耳其人、奧地利人、塞爾維亞人、希臘人、匈牙利人、馬其頓人、波蘭人、捷克人和羅馬尼亞人等,其信仰的宗教有伊斯蘭教、天主教、東正教等,卻並非一個民族一個宗教。

造成這種支離破碎局面的根源除了外部勢力的影響,當地複雜的地形也是原因之一。巴爾幹半島70%以上為山地,居住在不同山谷中的群體可以做到數百年間不相往來,這使得巴爾幹很難形成本土大一統強勢大國。

當德國還處在神聖羅馬帝國的框架內時,大小諸侯無休止地爭鬥,日耳曼人無暇關注這片地區;當亞平寧半島還處在邦國林立的狀態時,義大利人也無力跨過亞得裡亞海對巴爾幹施加影響;當沙俄還在為如何進入黑海而苦惱時,俄國人沒有心思關心他們的南斯拉夫兄弟。上述時期,沒有人稱呼巴爾幹為「火藥桶」?唯獨進入近代以後,支離破碎的巴爾幹成了「火藥桶」,原因不是巴爾幹變了,而是外部列強完成了整合,國際環境變了。

當德國還處在神聖羅馬帝國的框架內時,大小諸侯無休止地爭鬥,日耳曼人無暇關注這片地區;當亞平寧半島還處在邦國林立的狀態時,義大利人也無力跨過亞得裡亞海對巴爾幹施加影響;當沙俄還在為如何進入黑海而苦惱時,俄國人沒有心思關心他們的南斯拉夫兄弟。上述時期,沒有人稱呼巴爾幹為「火藥桶」?唯獨進入近代以後,支離破碎的巴爾幹成了「火藥桶」,原因不是巴爾幹變了,而是外部列強完成了整合,國際環境變了。

當拜佔庭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覆蓋這一地區的時候,儘管巴爾幹內部民族眾多,但他們統統歸於君士坦丁堡或者伊斯坦堡旗下,所以大致上相安無事。而當奧斯曼帝國走向衰退,且德國、義大利、俄國紛紛強勢襲來的時候,巴爾幹的諸多民族和國家就不得不選擇站隊。尤其當日俄戰爭結束以後,從全球範圍內看,殖民擴張的時代正要結束,如此一來,列強便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射到巴爾幹這最後一片混亂的地區。

對俄國來說,巴爾幹是通往伊斯坦堡的必經之路,而且自己也有義務「關照」散居在這裡的南斯拉夫兄弟。對奧匈帝國來說,德國已經統一,向北或者向西擴張都已不可能,唯一的發展空間就是巴爾幹。而對巴爾幹半島上的諸民族來說,引入列強勢力以驅逐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才是第一要務,所以他們也樂意接受列強幹涉。而問題在於,受不同列強支持的國家終究免不了成為大國博弈的馬前卒,加之民族對立和宗教互斥,終於在1914年,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本文編輯:閆老師;本文插圖:風長眼量。)

相關焦點

  • 「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半島是如何形成的?
    巴爾幹地區的民族成分巴爾幹地區的民族成分今日巴爾幹的複雜格局是歷史的延續。1、希臘的北上歐洲火藥桶的名號,會讓人暫時忘記,巴爾幹半島是著名的希臘文明的發祥地,它還有一個名字就叫希臘半島,半島的主要海岸線位於希臘境內,海岸線圍起來的那片蔚藍的水面,就是著名的愛琴海。歷史昂,巴爾幹半島是歐洲最早接受農耕文化的地方。
  • 悍勇斯拉夫人六:巴爾幹半島自古以來就是歐洲的火藥桶
    (巴爾幹半島國家發展史。)a,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三面環海,東隔土耳其海峽與亞洲相望;北面是多瑙河及其支流薩瓦河,與歐洲大陸相接處十分寬闊,沒有高山阻隔,交通很便利。巴爾幹半島四面受敵,地中海及黑海不能作為地理屏障,多瑙河更是極易渡過。
  • 一直被稱為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半島這塊地的病根究竟在哪兒?
    為何巴爾幹半島缺乏其他半島的安定環境,這個問題是由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而首當其衝的,就是作為一個名義上的「半島」,巴爾幹半島並不像其他半島一樣,因三面環海而獲得更加安全的外部環境:馬其頓半島兩面瀕臨地中海,一邊毗鄰黑海,這些內海並沒有足夠的大風大浪阻隔來自海上的威脅,從而使得海岸線曲折的巴爾幹半島實際上成了「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
  • 巴爾幹半島,曾經的歐洲火藥桶,如今的歐洲免籤地
    說巴爾幹半島,很多人沒啥概念,而說南斯拉夫,很多人應該就有些印象了,不過這也是一道暴露年齡的題,記得美國轟炸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的人都已經人在中年了。巴爾幹半島(Balkan Peninsula)主要指歐洲東南隅位於亞得裡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其具體範圍根據政治實體、地理區域或國家邊界有多個不同的劃分法。
  • 巴爾幹半島不僅是火藥桶,更是旅遊勝地!喜歡出遊的可以來這裡
    巴爾幹半島不僅是火藥桶,更是旅遊勝地!喜歡出遊的可以來這裡對於巴爾幹半島,大家的印象是什麼呢?會不會像我們當初所了解的那樣是一戰的火藥桶呢?其實並不是這樣,巴爾幹半島更是現在非常具有旅遊發展潛力的一個地方,而其中的主要國家保加利亞,更是有著吸引全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去旅遊的潛力。快讓我們一起看看吧,提前鎖定保加利亞的美景,提前去體會一下未來的旅遊勝地。
  • 巴爾幹何以成為火藥桶
    巴爾幹半島位居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衝,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十四至十九世紀,以土耳其人為主體的奧斯曼帝國統治巴爾幹半島達五百年。土耳其人被迫退出後,半島變成了沙皇俄國、英國和德國等強國爭奪的目標,被稱為「歐洲的火藥庫」。終於在1914年爆發了以奧地利皇太子斐迪南在塞拉耶佛被暗殺為導火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巴爾幹又成為德意法西斯與英法之間的爭奪場所。
  • 巴爾幹半島為何會成為歐洲火藥桶?網友:只怪其地理區位太特殊
    而此地的塞爾維亞族人為反抗奧匈帝國的統治製造了「塞拉耶佛事件」就此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二戰期間,巴爾幹又是反法西斯主義的戰場。戰爭結束後,它又不幸成為美國與蘇聯之間冷戰對抗的最前沿。縱觀歷史,巴爾幹地區似乎未錯過歐洲和西亞的許多重要戰爭,所以其才有了歐洲火藥桶的大名,被視為歐洲動亂的根源。
  • 民族與宗教,文明與戰爭.一文讀懂歐洲火藥桶巴爾幹的歷史(一)
    巴爾幹半島南部誕生的的古希臘文明,為後續羅馬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後世歐洲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其對人類的發展的影響延續至今。今天我就借到前南斯拉夫旅行的機會簡單寫下巴爾幹地區的歷史。地理上巴爾幹半島是指歐洲的東南隅位於亞得裡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巴爾幹半島與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及義大利所在的亞平寧半島並稱為南歐三大半島。
  • 一戰時塞爾維亞軍隊老照片:作為巴爾幹火藥桶,一切都從這裡開始
    【塞拉耶佛事件】在1914年6月28日巴爾幹半島的波士尼亞,發生了一起令世界震驚的刺殺事件,塞爾維亞愛國青年普林西普舉槍將奧匈帝國斐迪南王儲夫婦刺殺,於是沒過多久一場讓整個歐洲都捲入到戰火中的一戰正式爆發,這裡也成為了點燃一戰的火藥桶。
  • 為什麼巴爾幹半島被稱為「歐洲火藥庫」?三千年來戰爭就沒停過
    圖註:為巴爾幹民族數量圖二、巴爾幹的戰爭史詩「歐洲火藥庫」的稱號主要來源於巴爾幹半島長期處於戰爭狀態,自從巴爾幹半島上有文明的曙光照耀開始,戰爭就像文明的雙胞胎一樣存在在這片土地上。直到公元3世紀時羅馬帝國內部民族矛盾過於嚴重,導致北方蠻族大量湧入巴爾幹半島內,巴爾幹半島成為了羅馬人、匈人以及哥特人的主戰場,直到斯拉夫人大量同化當地居民穩定局勢後,巴爾幹半島才進入了下一個戰場。
  • 自駕歐洲路上過年,我在巴爾幹半島遭遇風雪,寸步難行卻被美到
    時值冬季,萬物在嚴寒中沉睡,而我們不願睡,決定自駕遊巴爾幹半島上過年。一行人穿著厚重的衣裳,駕駛著租來的小汽車駛上巴爾幹半島。一路上,雪花遍地,道路難辨。路是人走出來的嗎?不,路是鏟雪車挖出來的。我們就這樣亦步亦趨跟在鏟雪車屁股後面,紛紛爭做欣賞東歐道路的第一人。
  • 歐洲南部三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和巴爾幹半島
    歐洲總面積約為1016萬平方千米,半島數量眾多,其中主要的半島有四個,分別是位於歐洲北部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該半島呈東北西南走向,總面積約為75萬平方千米,是歐洲面積最大的半島,此外還有位於歐洲南部的三個半島,從西往東分別是「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和「巴爾幹半島」。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下歐洲南部的三大半島:
  • 歐洲火藥桶為何熄滅?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個曾經的「歐洲火藥桶」是如何熄滅並迅速崛起成為令人神往的旅遊勝地的呢?朝鮮半島、臺灣島、越南都是在近代的新格局下成為「火藥桶」的,而在古代,它們遠不能與巴爾幹、阿富汗這樣的戰略要地相媲美。然後就到了近現代。
  • 火藥桶巴爾幹半島:巴爾幹半島究竟有什麼魅力,讓列強都想得到它
    巴爾幹半島是位於歐洲亞得裡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在歷史上之所以鼎鼎大名主要在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巴爾幹半島在沙俄、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的包圍之下,同時由於與地中海聯結,這使得英國和法國也牽涉其中,列強都想控制巴爾幹半島以獲取利益。
  • 旅遊:飽經滄桑後塞爾維亞,成為巴爾幹半島一顆冉冉升起的明珠!
    塞爾維亞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的內陸國,前南斯拉夫的主體國。「巴爾幹火藥桶」、「塞拉耶佛事件」、「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都與其有關。南斯拉夫解體後,塞爾維亞成為獨立國家。這裡雖然飽經滄桑,歷經風雨,但是歷史和文化的熔爐並沒有讓這個國家陷入濃鬱的苦難情緒,熱情、好客的塞爾維亞人以及豐富的民俗文化讓塞爾維亞成為巴爾幹半島又一顆冉冉升起的明珠。塞爾維亞,處在東西歐的十字路口,數世紀以來,一直是東西方的橋梁和紐帶,不同的文明、宗教、氣候和地貌都在此交匯。
  • 縱情巴爾幹半島,一場旅行滿足你對文藝的所有想像!
    這裡被譽為「歐洲火藥桶」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它成為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這裡遍地世界文化遺產
  • 阿拉伯半島是世界最大半島嗎,巴爾幹半島為何戰爭多?
    世界上有很多半島,面積較大的有亞洲的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小亞細亞半島、中南半島、堪察加半島,北美洲的拉布拉多半島,歐洲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巴爾幹半島。有些半島為一國獨有或為大部為一國所有,比如俄羅斯獨自擁有堪察加半島,加拿大獨自擁有拉布拉多半島等。
  • 巴爾幹半島的往事與中國不滅的傷痛
    ②風景秀麗的「大火藥桶」傳聞中的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的東南部——亞得裡亞海和黑海之間,同時半島的南部還是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作為葡萄的重要產地,巴爾幹地區有著最為悠久的釀酒史,不過其真正聞名世界的還是其「大火藥桶」的響亮綽號。
  • 它曾是巴爾幹火藥桶,連下50小時大雪,塞拉耶佛變成了童話世界
    如果說巴爾幹半島是火藥桶,那麼塞拉耶佛就是火藥桶裡的雷管。這座命運多舛的城市位于波斯尼亞塞拉耶佛山谷中、被狄那里克阿爾卑斯山脈包圍,米裡雅茨河從城中穿過,代表不同信仰的各種宗教特色建築毗鄰而居交相輝映。正因為宗教的多樣性,塞拉耶佛也被稱為「歐洲的耶路撒冷」。
  • 情迷東歐,全新攻略遇見絕美的巴爾幹半島!
    這裡被譽為「歐洲火藥桶」,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它成為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這裡遍地世界文化遺產,孕育出傳奇的古希臘文化,這裡擁有大自然的饋贈,壯麗的山水裝點著它的腰肢。巴爾幹半島巴爾幹半島是歐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眾多民族都為它進行過激烈的爭奪。曾經的巴爾幹,是「歐洲的火藥桶」,寄託著一代人魂牽夢繞的二戰情懷,如今的巴爾幹卻代表著和平的回歸,生機煥發,如歷劫重生的鳳凰,正向世人展示其背後多元的文化和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