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網上,有關豆漿粉的截屏。 |
永和豆漿的工作人員給記者展示正在泡的黃豆。 王蕾 攝 |
□本報記者 王蕾 □實習生 房媛 康文
自從一些品牌店的豆漿被證實為衝調而非現磨之後,由「豆漿」引起的地震最近又波及到了「真功夫」和憑藉豆漿起家的「永和豆漿」。近日,更是有消息稱上海的「永和豆漿」都是衝出來的。8月4日,記者就省城的豆漿市場進行了調查。
豆漿門
2011年7月,有人指出一些大品牌快餐店的豆漿是用豆漿粉衝制而不是現場磨製的,並且衝兌的豆漿還是中國東北某廠家生產的,按照豆粉的出廠價消費者可以計算出一杯豆漿的銷售成本只有0.7元錢,但是一些店卻賣到了七八元一杯。被媒體及網民稱為「豆漿門」。
說法
永和:上海衝豆漿是試點,不包括山東 真功夫:自家豆漿真是「衝」出來的
濟南的永和豆漿是否也像上海一樣,是豆粉衝出來的呢?8月4日一早,記者就此問題打電話向位於上海的永和豆漿華東總部進行求證,據總部品牌室一位林姓工作人員稱,「上海方面的豆漿確實是用豆粉衝調而成的,但這不過是一種特殊情況。由於目前公司正針對現代豆漿飲品進行改革,上海作為『試點』率先採用了衝制而成的豆漿。公司旗下在山東地區的各家店鋪並不在『試點』之列,因此,山東的永和豆漿都是現磨的,其中就包括在濟南的9家店鋪。」
記者又電話聯繫「真功夫」總部,卻一直未能接通。隨後記者來到位於「玉函銀座」的「真功夫」店,店員毫不避諱地表示,他們的豆漿都是衝調而成的。
探訪
朝山街南口的永和豆漿店 廚房有豆渣還有正在泡的豆子
為了驗證永和豆漿總部的說法,4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朝山街南口的永和豆漿店,這幾乎是濟南最早的一家「永和豆漿」。得知記者來訪後,「永和豆漿」濟南營運部部長卞勇特地從公司趕到店鋪向記者說明情況,並帶領記者參觀了製作間。
剛剛走進後廚,記者就看到一臺大型的磨豆機器,在廚房一角,堆放著數十袋還未拆封的黑龍江黃豆,廚房的另一側擺放了兩個大鐵桶,桶內是正在用清水浸泡的黃豆。磨豆機旁邊的塑料桶內裝滿了豆渣,卞勇介紹說:「這些豆渣都會在晚上統一運送到總店,然後集中運送至垃圾場,我們不會對其進行二次加工和利用。」我們還看到一大鍋剛剛熬好的豆漿,濃鬱的豆香味撲鼻而來,卞勇說,這些豆漿就是可以賣給顧客的成品。
「作為正品的永和豆漿品牌,我們可以保證所做的每一杯豆漿都是用機器磨製的,絕沒有用豆漿粉衝調的現象,我們推出的豆漿粉只是一個附屬產品。不過,至於其他模仿永和豆漿品牌的產品,我們就不敢保證其品質了。」卞勇表示。
攤點
用豆漿粉衝豆漿 可算得上圈內的「潛規則」
「連大品牌店的豆漿都是衝出來的,早餐攤的豆漿能靠得住嗎?」看到眾多快餐連鎖店的豆漿都是衝調的,不少市民對街頭小攤所謂的「現磨豆漿」也產生了懷疑。8月4日中午,記者在解放橋附近的集市進行暗訪。一家小吃攤的攤主看記者想買豆漿又有些猶豫,便忍不住推銷起來,「咱這豆漿都是現磨的,好喝。」
「現在豆漿不都是衝的嗎?」看記者仍有疑慮,攤主忍不住向記者進一步推銷:「咱絕對是磨的,你嘗嘗就知道。有衝的,那個和這個味道沒法比。」隨後,記者掏錢購買了一杯豆漿,並表示味道挺不錯。「我說咱這是現磨的吧,他們別家有衝泡的,那個省事啊。」攤主對記者說。據這位攤主介紹,用豆漿粉衝豆漿可算得上圈內的「潛規則」,但攤主之間對此諱莫如深,「都不願意讓別人偷學了自己賺錢的辦法啊。」
內幕
不是熟臉孔買不到豆漿粉 小作坊勾兌「豆漿」非常隱秘
隨後,根據爆料人吳先生提供的線索,8月4日中午,記者來到天橋附近,這裡有很多售賣食品添加劑的店鋪。在這些店鋪裡,製作奶茶和各種果汁飲料的添加劑琳琅滿目。然而,當記者開口問有沒有豆漿粉的時候,店主們都顯得很警惕。「你問這個幹嗎?沒有。」一位店老闆冷冷地說。
有個別店主表示自己店裡有「豆漿香精」類的東西。「這個加到豆漿裡能去腥提鮮,要做甜的再放點糖,不過豆漿你得自己做。」店主說。「這種東西,不熟悉的,他們一般不賣給你」,吳先生說,「特別是最近有關豆漿的事風聲太緊,你又是生面孔,一看就不像做豆漿的。」
據吳先生介紹,一般小攤主實力有限,讓他們自己買豆漿機、熱合機根本不現實,他們的豆漿很多都是批發來的,而其「上線」負責製作豆漿的場所往往非常隱秘。「做這種豆漿就像做假幣一樣」,吳先生這樣形容。
算帳
豆漿粉做豆漿成本不過幾毛錢 有的賣家還提供不同口味豆漿配方
雖然在天橋的添加劑銷售店記者碰了壁,但是在淘寶網上,記者很容易就找到了銷售豆漿粉的店鋪。一個商家銷售龍王豆漿粉,售價13元/480g,而在產品評論中,有顧客評論說「衝泡出來跟肯德基的一樣」。
而在一家名為「申城香精超市」的店鋪,記者不僅找到了25公斤一包的豆漿粉,而且在豆漿粉的頁面下,還有店內銷售的專用豆漿添加劑連結。據了解,豆漿粉衝調豆漿之所以不容易被人發現,就跟這種添加劑有關,「口感可以以假亂真,甚至比現磨的還好。」根據銷售統計,「申城香精超市」25公斤裝的豆漿粉,30天內銷售出13件,而1公斤裝的豆漿添加劑30天內的銷售量則高達47件。為了方便顧客,店主甚至還體貼地提供了簡單的製作方法,按照店主的「配方」可以做出「早餐飲食店」、「加盟店」以及「休閒奶茶店」三鐘不同口感的豆漿。以店主提供的「加盟店」原磨豆漿為例,按照店內價格,記者進行了計算。以一杯250ML的原味豆漿為例,不計算杯子以及人力成本,僅僅豆漿本身,成本不超過3毛錢。
反應
專家:衝出來的豆漿未必不健康 消費者:我們要知情權
「豆漿粉+添加劑」就能造出口感純正的豆漿,這樣的豆漿對人體會不會造成影響?8月4日下午,記者聯繫到山東輕工業學院教授於海峰。於海峰教授表示,因為沒有經過實驗室化驗,很難簡單判斷豆漿粉和豆漿添加劑對人體有無影響,「不過,如果豆漿粉和添加劑上都有QS標誌,食用起來應該是比較安全的。」
在採訪中,不少消費者對於餐飲連鎖企業用豆漿粉衝調豆漿的做法都挺氣憤,「其實甭管是磨的還是衝的,餐飲企業應該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磨的不一定好,衝的也未必不好,但是你必須給消費者一個真相。」
◎相關報導 看看豆漿粉是個啥東東
不少豆漿粉包裝上標註的「植脂末、CMC、蛋白糖、花生蛋白粉、豆漿粉」等成分讓人看得雲裡霧裡。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一一解讀了這些添加劑的功能和副作用。
CMC:「CMC又叫羧甲基纖維素,是一種增稠劑,具有粘合、增稠、增強、乳化、懸浮等作用。」範志紅說,通俗地講,用了CMC可以讓口感更黏稠,感覺更像豆漿。
植脂末:有的豆漿粉含有「植脂末」,它又稱奶精,也就是氫化植物油,對健康危害更大。「它裡邊的飽和脂肪酸比豬油裡的還要厲害,而一些劣質的植脂末,其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非常高。」
蛋白糖:一些豆漿粉中含有的蛋白糖,又名阿斯巴甜,是一種增加甜度及口感的甜味劑,同時能造成豆漿速溶的效果。
對在配料裡直接標註「豆漿粉」的產品,範志紅認為:「『豆漿粉』是什麼,裡邊又由什麼成分構成,是不是還有很多另外的添加劑?這樣的標註法完全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是不合格產品。」 據《人民網》
衝泡的豆漿「賺太狠」 自製一杯豆漿才花兩毛錢
以真功夫為例,一杯約300毫升的豆漿售價5元。而淘寶上所售的300克一袋的豆漿粉價格是7元,可以配1.8升水,能衝出300毫升一杯的豆漿7杯,平均每杯豆漿的價格為1元左右。
記者在家中用豆漿機自製豆漿,大約70克大豆加入1.3升水,可以得到約1.5升豆漿,按300毫升一杯的量算,可以得到5杯豆漿。目前超市黃豆售價為七八元一斤,按此計算,自製一杯豆漿的成本是0.2元左右。但一位餐飲業人士告訴記者,成本不能光算大豆,「水、電、設備、房租、人工,都得算進去,還是比用豆漿粉成本高。而且,如果保存不當,現磨的產品是很容易出問題的,這責任誰擔得起啊。」
豆漿、調製豆漿、豆漿飲料的區別是什麼?記者從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豆製品專業委員會起草的豆漿行業標準中了解到,標識為豆漿的產品,蛋白質濃度應大於或等於2.0%而小於2.9%,固形物濃度大於或等於6.0%而小於7.0%,應在產品名稱緊鄰部位標明「淡型」;蛋白質濃度大於3.8%,固形物濃度大於8.0%,應在產品名稱緊鄰部位標明「濃型」;蛋白質濃度大於或等於2.9%而小於3.8%,固形物濃度大於或等於7.0%而小於8.0%的普通型豆漿可不標明。標準還明確規定了,蛋白質含量小於2.0%的不能稱為豆漿,只能作為豆漿飲料。 據《北京晨報》
當心點! 網上買豆漿機 可別買了假貨
生活日報8月4日訊(記者 殷寶龍)從一些快餐店裡喝不到純正的豆漿,一些市民就想自己磨豆漿喝,但是有人圖便宜從網上買了假豆漿機。
2011年3月,槐蔭公安分局經偵大隊民警遠赴廣東中山,搗毀了一處製造假冒九陽豆漿機的窩點,抓獲8名嫌疑人。自2009年以來,有人先後在淘寶網上註冊5家網店,銷售多款假冒的九陽牌豆漿機,累計銷售金額230餘萬元,這些假冒豆漿機,就是從這個窩點進的貨。
2010年5月,市民薛先生在淘寶網某店鋪,看中一款「九陽牌」豆漿機,標價只有290元;而在濟南市內各大家電商場,此款豆漿機的售價在500元左右,薛先生就買了下來。沒想到,才用了半年多,豆漿機就壞了。維修人員卸下了豆漿機的一個螺絲,為尖頭;而正品九陽牌豆漿機的螺絲,則是平頭的。同時,陸續有消費者從網上買來了「九陽牌」豆漿機,都比大商場和專賣店便宜,但卻是假貨。
今年1月,民警抓獲犯罪嫌疑人陳某某,自2009年以來,陳某某等人組成團夥,先後在淘寶網上註冊5家網店,在網上售賣假冒九陽牌豆漿機。今年3月,辦案民警趕赴廣東中山,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搗毀了一個生產假冒九陽牌豆漿機的窩點。「從外觀上看,這些假冒豆漿機和正品很難分別,但是打開一看裡面的線路和結構,就能分出真偽。」槐蔭經偵大隊一中隊副中隊長叢林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