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綠色、智慧、人文,昨日,「2020年中國民航四型機場建設發展大會暨成果展」在廈門佰翔會展中心舉行。備受關注的是,在四型機場建設成果展上,翔業集團展位展示了廈門新機場的人文主題。 此次大會主題為「聚力四型機場助力民航強國」,由中國民用航空局指導,中國民航機場協會主辦,廈門翔業集團與廈門航空港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廈門高崎機場單跑道效率全球第一 廈門市委常委朱子君在致辭中說,廈門高崎機場2019年旅客吞吐量2741.3萬人次、貨郵吞吐量 331萬噸,分別比通航時增長了270 倍和207倍,單跑道效率全球第一,連續23年實現盈利;廈門航空公司2019年營收287.0億元、承運旅客3270.3萬人次,比首個執飛年度分別增長1319倍和173倍,連續33年實現盈利;廈門航空維修產業2019年產值138.6億元,佔全國總量的四分之一,已成長為國內最大的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廈門機場著力構建融合閩南、廈門獨特文化、藝術、民俗因素的「藝文空港」,連續六屆獲評民航旅客服務測評最佳機場。 尤其是,今年在境外疫情持續蔓延的情況下,廈門機場仍保留和恢復了17條國際航線。廈門已成為疫情期間全國第3大出入境口岸,為國家保持對外開放和穩外貿、保供應鏈產業鏈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主論壇上,民航局機場司公布了「2020年度中國民航四型機場示範項目」名單,廈門高崎國際機場成功入選。廈門新機場突出人文主題建設 打造智能化高體驗綠色航站樓 對於備受矚目的廈門新機場項目,翔業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汪曉林表示,將打造智能化高體驗綠色航站樓示範項目亮點。未來,新機場人文主題空間突出高辨識度、強IP化,提供無憂中轉的旅客流程及服務設施,並設計了視覺震撼的機坪觀景平臺。綠色環保方面,新機場將打造國內首個光伏發電與新能源設施負載自平衡的航站樓,並於國內機場領域首創全路徑、全流程生態水循環利用系統。 此外,新機場生產系統及組織方式將基於數字賦能,以精準服務為核心構建旅客全景服務平臺,打造物聯網與人工智慧深度融合的安全預警系統。堅持「人文機場」作為戰略引領,以新興技術的實際應用作為關鍵支撐,以閩臺海洋文化底蘊作為精神動力,形成廈門新機場獨具特色的四型機場發展策略。設計凸顯本土文化 提取閩南大厝和嘉庚建築要素 本次大會,還邀請到了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工程院院士崔愷,進行題為「因地制宜,營造有本土特色的四型機場」主題演講。 崔愷是廈門新機場航站樓主創設計師,航站樓設計深度融合了他的設計理念,提取廈門本土文化——閩南大厝、嘉庚建築中西融合、高崎機場建築語言、「開放、開拓、包容和進取」的海洋文化等要素,與現代航空港建築有機結合。 比如,航站樓主樓的大屋蓋基於廈門的地域文化和氣候,延續高崎機場T3、T4航站樓建築風格,提取閩南大厝建築和嘉庚建築的要素,形成前後兩個由三層中脊分割的近似對稱的屋頂形式。大屋蓋的設計正是一種立足於本土的創新,理性而邏輯地回歸傳統,同時又開放包容地面向未來。大屋蓋的中央天窗船型設計則是廈門龍舟文化意向的抽象體現,不光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線,又增強了空間的引導性。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 通訊員 喬曉薇 翔業集團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