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
唐.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其二)
江南憶,
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遊!
(其三)
江南憶,
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
吳娃雙舞醉芙蓉。
早晚復相逢!
賞析解讀
詩詞文解析
(這裡只解析第一首)
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憶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後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詞牌名。這裡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遊的江浙一帶。
諳(ān):熟悉。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
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
如,用法猶「於」,有勝過的意思。
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詩詞背景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兩年,後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餘。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遊江南,旅居蘇杭,應該說,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後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詩詞意義
要用十幾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
他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豔奪目的江南春景。
此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讚頌之意與嚮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並與之相關闔。
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並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
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豔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託,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於著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託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讚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把讀者帶入餘情搖漾的境界中。
生字寫一寫
拼音 ān
部首 訁
筆畫 11
熟悉的意思
習題做一做
01 -該詩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詩也是白居易的?
A.《賦得古原草離別》B.《登鸛雀樓》C.《靜夜思》
02 - 從哪一句能看出詩人來過江南?(B)
A.日出江花紅勝火
B.風景舊曾諳
C.江南好
03 - 「能不憶江南?」是什麼修辭手法(B)
A.設問句
B.反問句
C.陳述句
04 - 藍在句中的意思是(藍草,葉子可以做成青綠染料 )
05 - 詞牌相同的詩詞長短句結構相似,請根據下面的詩詞來選擇適合的詞牌名:
「春去也,
多謝洛城人。
弱柳從風疑舉袂,
叢蘭裛露似沾巾,
獨坐亦含嚬.」
上面的詩詞是什麼名字呢?(A)
A.憶江南
B.漁歌子
C.西樓月
▼ ▼ ▼ ▼ ▼ ▼ ▼ ▼ ▼
中小學必背古詩
您的免費古詩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