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白居易的3首《憶江南》重新編排之後,你是否還記得原詩

2020-12-20 十日讀書閒話

白居易在江南地區任職前後不到4年的時間,但在當地做了不少服務民生的事情,深得當地民眾愛戴,他自己也對江南地區的風土人情以及當地獨具特色的江南美景讚賞有加,這才有了我們所知的《憶江南》3首。

我們對其中的「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尤為熟悉,這也是3首詩中最廣為人知的一首,大概也是詩魔的這一曲《憶江南》,讓中原諸多文人騷客對於江南更加嚮往,也讓更多的人將這首詩深深印在腦海。實際上不光是這一首,3首詩一起讀的話會讓人感覺更美。

樂府詩·唐·白居易·憶江南

其一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3首詩錄自《樂府詩集》卷82之近代曲辭。《白氏長慶集》收錄於卷34,在辭前有白居易自注言: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比較有意思的是《謝秋娘》曲為李德裕任浙西觀察使時紀念一位名謝秋娘的歌女所制,作為「牛李黨爭」的代表人物,對於偏向對頭牛僧孺的白居易是很不待見的,但白居易倒是沒有考慮這些,大概是覺得好的東西自然是需要拿來用的,心有芥蒂這種事是不存在的。

這3首詩當是白居易作於開成年間,此時的詩人已近暮年,而自辭蘇州刺史任已十餘年,可見他對於江南的景色一直念念不忘。我們先來分別看一下每一首詩的大意。第1首說他曾經熟悉的江南風光,那江中湧起的浪花在朝陽的映照之下豔紅似火,春天來臨之際江水清澈如藍,所有的一切都讓人好生想念。

第2首則是回憶杭州的景象。白居易於長慶2年10月到達杭州,任杭州刺史直至長慶4年5月回東都,這個地方無疑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而在這段時間裡,他一生的知己好友元稹也恰好任浙東觀察使兼越州刺史,在離任之前元稹要求他將一生的詩稿全部交出,其後由元稹將其編撰成《白氏長慶集》,「長慶」為當時的年號,元稹的《元氏長慶集》也是在此期間編撰而成。因此可以說杭州在白居易的生命中是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的。

因此詩人第2首詩說最憶是杭州就非常好理解了,秋夜乘月到那山寺中尋那桂子,錢塘江潮很是出名,而詩人的刺史府亭就在錢塘江邊,於是詩人靠在枕上斜倚窗前觀那錢塘江潮又是何等愜意的事!這樣詩意般的日子讓暮年的詩人很是想在有生之年再次重來。

第3首則是回憶蘇州的情形。白居易回東都的次年即敬宗寶曆元年五月到蘇州刺史任上,又一次回到了江南,一年多後因病去職,乘船返回東都。在此期間白居易同樣為當地百姓做了很多事,當地民眾含淚送別,因此他對蘇州同樣也有著極深的認同感。

在詩中詩人很是懷念蘇州那春日裡的香醇美酒,又同樣惦念著曾有2位美麗的女子翩翩起舞仿佛就像那嬌豔的荷花喝醉酒一般舞姿搖曳。這些美好的事物都深深地刻在詩人的腦海中,常常總是想要在有生之年再次得遇姑蘇美酒,並能再次欣賞姑蘇麗人的雙人歌舞。

這3首詩屬於一個整體,但我們在少年時的課本中只有第1首,而第1首是屬於總括性質,將江南的美好景色大體都囊括在這首詩中。在白居易的印象中,或者說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江南,主要是指吳越地區,吳越地方的代表城市自然是蘇杭2地,詩人恰好在這兩個地方都做過父母官,當然對這2個城市的景物有著相當深刻的認知。

第2首與第3首分別描述杭州與蘇州的景物,這對於詩魔來說無疑是信手拈來的事情。不過現在有個問題,那就是這3首無法融合,也就是說無法將其製成一個整體,好讓人們同時了解江南,包括杭州與蘇州的景色。那麼我們是不是能夠換一種解讀的方式,讓這3首詩交融在一處,再分開,還是變成3首,但每一首都有了江南的總覽,再有杭州與蘇州的景致?不妨來看看我將這3首詩打亂之後變成的另外3首詩。

趣讀《憶江南》3首:

其一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最憶是杭州,其次憶吳宮,早晚復相逢。

其二

江南好,日出江花紅勝火,山寺月中尋桂子,吳酒一杯春竹葉,能不憶江南?

其三

江南憶,春來江水綠如藍,郡亭枕上看潮頭,吳娃雙舞醉芙蓉,何日更重遊?

重新組合後的3首很顯然已經不能按原先的曲譜演唱了,也不再有韻腳,但這樣的編排讓每一首詩都有了江南、杭州與蘇州,而且每一首詩也都有了杭州與蘇州的景或物,而且「早晚復相逢」不再是「什麼時候可以再去江南」,我們直接將它變成如今的意思:早晚有一天我將再去江南。

其實這就是我常說的讀書和讀詩那無窮樂趣中的一種,在讀到詩中的內容時,其實你是可以完全在原有的框架上進行無限的加工或再創作的——若是一味地只讀書也實在太無趣了點,你可以天馬行空地完成自己的構想嘗試,而這是如今大行其道的視頻所無法替代的。

話說回來,這樣的一次極為有趣的嘗試,變成這樣一個奇妙的讀法,你還能記得原先的3首詩是怎樣的嗎?讓人不記得原先的詩是我想要的,同時又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任何一位熱愛讀書與讀詩的人可以在書中尋找到只屬於書中的快樂;不想要的是,無所忌憚的改動讓我們忽略了作者在原來詩中的真正意旨,以及在其中的精妙構思。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上方關注,與我共同解讀純美古詩。

相關焦點

  • 讀白居易的《憶江南》,那醉人的景色,讓人心馳神往
    憶江南江南那個位置好啊,那裡的風光我曾經很是熟悉。春天的時候,太陽從江面升起,會把水岸邊的花照得比火還紅,讓那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這樣的美景,怎能不讓我懷念呢?影視劇中的白居易白居易的《憶江南》三首,可是他離開了蘇杭地區十二年後,在他六十七歲的時候,寫下的一組詩啊。
  • 品讀||白居易《憶江南》三首
    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憶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
  • 白居易的《憶江南三首》,成了蘇州和杭州最好的代言詩
    在唐朝弘仁十三年,也就是822年,白居易任命為杭州刺史,他在這裡度過了美好而不平凡的3年,825年又任蘇州刺史。幾年的江南時光,使得白居易感受這裡的人傑地靈,以至於在白居易回到洛陽10年後,依舊忘不了江南的美好。在一個初夏時節,白居易又想起了曾經在蘇州和杭州為官的歲月,於是寫下了《憶江南三首》。
  • 白居易《憶江南》:人人難以割捨的江南情結
    白居易的三首《憶江南》是描寫江南,尤其是描寫蘇杭二州的最經典也是最美好的詩句,從古至今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更是對「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最好的注釋。今天,通過對三首《憶江南》的賞析,來深入分析為何人們對於江南會有難以割捨的情結。
  • 《憶江南》春光無限,但作者白居易的這兩首詞更勝一籌!
    你有見過春季的江南嗎?是小橋流水,煙雨濛濛,還是春花遍地,綠草滿山?今天我們分享的古詩,取材自《三年級語文下冊》,《學習園地》中的《憶江南》,通過這首詩了解一種叫「詞牌」的題材,也通過這首詩走近江南之春。
  • 春去夏來,你是否憶江南?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 白居易關於江南的三首詩,通俗易懂,把江南美寫得淋漓盡致
    如果你能寫出優美的文章,那是十分令人欽佩的,但是有沒有那麼的出眾。如果你能寫出優美的詩詞,絕對能夠一下子打動人心,讓人瞬間生出一種敬畏之情。都說人都應該有自己過人的才藝,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如果你能夠寫得一手好詩,好詞,絕對能夠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尊敬和崇拜。因為這種文化是我們的根,也是我們的凝聚力。每每讀到這些,都會心情放鬆,就像看了一部好的十分具有檔次的大片。
  • 未來講堂|白居易《憶江南》(其一)誦讀:馬黎
    今天,由著名播音員馬黎老師為大家帶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憶江南》其一。點擊收看《憶江南》其一作者|白居易誦讀|馬黎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白居易與元稹同倡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詩魔」和「詩王」之稱。詩風廣闊,尤擅敘事長詩,傳世佳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憶江南」為唐代教坊曲名,至晚唐、五代成為詞牌名。當詩人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洛陽後十餘年,寫下了三首《憶江南》。此詞是「憶江南」三首中的第一首,寫對蘇杭春天美景的憶念。
  • 39.憶江南-唐.白居易:最美蘇杭,莫不如是
    憶江南 唐.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 白居易的3首《憶江南》詞,盡顯江南之美
    韋莊有「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杜甫有「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牧有「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王安石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李煜有「銀濤無際,玉山萬裡,寒罩江南樹」。張養浩有「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簷」。這些詩詞風格迥異,但卻都讓我們領略到江南的無限美好。
  • 白居易是現實主義詩人,為何會寫出《憶江南》純寫景的詩句?
    白居易是一個現實主義題材的詩人,往往會借一些歷史故事和人物,展現當今社會的風貌,亦或者諷刺當朝的一些令人不爽的現象,但是他從杭州離職後,給寫下了《憶江南》這樣純寫景和讚美的詩句,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先來看幾篇白居易的代表作。白居易的《長恨歌》,是一首如今膾炙人口的長篇敘事詩,千百年來一直被人民群眾廣泛傳頌,贊口不絕。
  • 白居易的三首《憶江南》,你只知道「風景舊曾諳」嗎?
    再以「能不憶江南」結尾,似在追憶,似在感嘆,足見江南給作者帶來的深刻印象。整首詞到此結束,而餘韻已足夠品咂良久。順口提一下,既然剛剛我們說作者此時並不在江南,那麼他在哪裡呢?答案是洛陽。請看這首詩。這首詩記錄的是初春時,作者出遊所見的洛陽春景。洛陽與江南的春景在一詩一詞兩相對比下,足見作者對江南的偏愛。接下來我們看第二首《憶江南》:憶江南其二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 何人能不憶江南——白居易的三首《憶江南》,你更喜歡哪一首?
    憶江南(其一) 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憶江南(其二)白居易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憶江南(其三)白居易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 憶江南古詩三首原文 憶江南其一其二其三
    《憶江南三首》是白居易的組詩作品,每一首都描寫了江南的美,但是每一首的美卻都不一樣。很多人都只知道其一,而不知道另外兩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三首詩的原文,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憶江南三首》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 白居易《憶江南》,寫盡江南景色美風物美女性之美,讓人心馳神往
    《憶江南三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組詞作品。第一首詞總寫對江南的回憶,選擇了江花和春水,襯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顯得十分鮮豔奇麗,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詞描繪杭州之美,通過山寺尋桂和錢塘觀潮的畫面來驗證「江南好」,表達了作者對杭州的憶念之情;第三首詞描繪蘇州之美,詩人以美妙的詩筆,簡潔地勾勒出蘇州的旖旎風情,表達了作者對蘇州的憶念與嚮往。
  • 為什麼白居易在《憶江南》中最憶是杭州,其次才是蘇州
    白居易的《憶江南》寫於別過蘇州12年,此時的白居易已接近於人生的暮年。人到暮年鄉愁更甚,江南既不是白居易的出生地,也不是兒時的成長地。這個時候出現了「能不憶江南」、「何日更重遊」、「早晚復相逢」的感慨,看來白居易對江南是真愛啊。
  • 白居易《憶江南》:春來江水綠如藍;在古代,藍是一種染料
    歡迎來到小馬童書出品的節目《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必背古詩80首》。今天,咱們一起欣賞《憶江南》(其一)這首詩好聽嗎?你們知道這首詩的意思嗎?下面,咱們先來學一學這首詩中不容易理解的詞語:憶江南:是詞牌名。這裡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遊的江浙一帶。諳:是熟悉的意思。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藍:凡可製取靛青(即靛藍)的植物,均可統稱為 「 藍 」 。
  • 古詩文學習021:三年級下冊,白居易《憶江南》
    憶江南(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譯文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風景久已熟悉。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賞析這首詞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現「詞」這種文學體裁,詞與詩有一個明顯區別,就是詞每句字數不一定相同。
  • 觀光君帶你去旅行:品讀唐代白居易《憶江南》,走進江蘇
    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唐代白居易《憶江南》,走進江蘇。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兩年,後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餘。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遊江南,旅居蘇杭,應該說,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後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關注觀光君,更多精彩等待您......
  • 古詩詞鑑賞-《憶江南》唐.白居易
    【注釋】 憶江南:唐教坊曲名。這裡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遊的江浙一帶。 諳(ān):熟悉。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 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於」,有勝過的意思。 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