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來,你是否憶江南?

2020-12-20 有夢花居

憶江南(其一)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詩詞賞析

一首詞中,作者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豔奪目的江南春景。白居易用的是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

題中的「憶」字和詞中的「舊曾諳」三字還說明了此詞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層次:以北方春景映襯江南春景。全詞以追憶的情懷,寫「舊曾諳」的江南春景。而此時,作者卻在洛陽。比起江南來,洛陽的春天來得晚。作者寫於洛陽的《魏王堤》七絕云:「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閒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季節,洛陽卻「花寒懶發」,只有魏王堤上的柳絲,才透出一點兒春意。

這首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讚頌之意與嚮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並與之相關闔。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並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豔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託,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於著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託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讚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

有所憶有所思

1倒裝

倒裝是詩詞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修辭手法,例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按照正常的順序是:神遊故國,應笑我多情。

2對偶 以從廣義來說,詩詞中的對仗就是對偶。古人有對仗、駢偶、儷對、儷偶、隊仗、排偶等說法。對偶不但用於詩中,也用於文章中,特別是駢文中最為常見。對偶早在《詩經》中就可以見到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西漢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中:浮文鷁,揚旌栧。張翠帷,建羽蓋。格律詩中的對偶非常嚴格,平仄需要相對。詞中的對仗,需要按照詞譜的平仄要求相對,《憶江南》的中間3、4兩句,便是如此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3省略 詩人的語言精煉簡短,同時因為格律的要求,所以有很多不同於散文句法的特點其中省略是最常見的「詩家語」。例如3、4兩句中,日出、與春來其實是時間狀語,但是省略了「時候」。日出(的時候)江花紅勝火,春來(的時候)江水綠如藍。又如,最後一句省略了主語:我(我)能不憶江南?第二句,是省略加倒裝:風景舊曾諳。應該是:(我)舊曾諳-風景 。

4比喻和誇張 比喻是最常見的修辭手法,比喻的形式很多,在南宋陳騤的《文則》中,文人將比喻方式分為十種:明喻、隱喻、類喻、簡喻、詳喻、話喻、對喻、博喻、引喻、虛喻。有三大要素 :本體、喻體和比喻詞 。 春來江水--綠(主體)-如(比喻詞)藍(喻體)

這是最常見的明喻,三個要素同時出現。日出江花---紅(主體)勝(比喻詞)火(喻體)用火焰比喻成顏色,是一種巧妙的比喻。但是也可以看作一種誇張,紅得像跳動的火。

5對比

這首詞中,具有兩種顏色的意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江花,如火一般的紅,江水,透著藍的一種綠。紅花、綠水的對比,成為了詩人回憶中,江南風景中最美麗的亮點。

6反問

詩詞中常見詩人採取反問的修辭手法,例如辛棄疾的: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蘇軾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白居易在這首《憶江南》中,也問道:能不憶江南?

7反覆

《憶江南》只有短短的27個字,卻兩次用到了「江南」一詞。江南好,能不憶江南?除了兩個「江南」以外,江花、江火,又兩用「江」字,這是詩人有意的重複使用。反覆的目的,是為了起到強調的作用。

詩家的語言,有意無意中會使用很多修飾的手法。古人詩詞精彩之處,不在於用了多少修辭手法,而在於是否把這些手法如鹽入水一般,自然融於詩句之中。令人讀之不覺,思之甚妙。

作者:景小桐

編輯:方聰

相關焦點

  • 一日一填詞·憶江南·春已近
    憶江南·春已近 春已近,昨夜起東風 憶江南(又名《夢江南》《望江梅》《望江南》《江南好》《安陽好》等) 詞譜:三平韻,單調,27字。亦可疊為雙調,54字。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注釋】 憶江南:詞牌名。 【名句】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 憶江南古詩三首原文 憶江南其一其二其三
    《憶江南三首》是白居易的組詩作品,每一首都描寫了江南的美,但是每一首的美卻都不一樣。很多人都只知道其一,而不知道另外兩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三首詩的原文,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憶江南三首》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 唐 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他老年時根據自己的記憶所寫的關於江南美景的一首詞,表達了詩人對江南的回憶和思念之情。諳:熟悉的意思。作者在年少時曾遊歷江南,對江南的美景有很深的印象,很熟悉那裡的風景。憶:回憶,回想。這首詞是詩人回憶所寫。
  • 羅炳清‖憶江南.夏
    憶江南.夏 強歸夢, 樓苑石榴紅。 燕子穿飛,沒去忙伸手。 渭水幾經樓宇奏, 麥馨陣陣南窗牖。
  • [小馬學詩詞]憶江南
    【小馬學詩詞】第四節 憶江南【簡介】始於唐代詞體之一,也稱「謝秋娘」、「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樓」、「夢江南」、「望江梅」,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中間兩句七言,或用對偶,是文字最少的詞牌之一。
  • 十首《憶江南》,相約在春風和煦的夢江南
    「憶江南」,詞牌名,初名「謝秋娘」,又名「江南好」、「望江南」、「春去也」、「夢江南」等。詞牌最初為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北宋起開始有雙調。今天為您搜集整理了十首《憶江南》,與君共賞。此獨言春將去而戀人,柳飄離袂,蘭浥啼痕,寫春之多情,別饒風趣,春猶如此,人何以堪!」《憶江南》(唐)劉禹錫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
  • 何人能不憶江南——白居易的三首《憶江南》,你更喜歡哪一首?
    憶江南(其一) 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憶江南(其二)白居易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憶江南(其三)白居易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 白居易《憶江南》:春來江水綠如藍;在古代,藍是一種染料
    今天,咱們一起欣賞《憶江南》(其一)這首詩好聽嗎?你們知道這首詩的意思嗎?下面,咱們先來學一學這首詩中不容易理解的詞語:憶江南:是詞牌名。這裡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遊的江浙一帶。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藍:凡可製取靛青(即靛藍)的植物,均可統稱為 「 藍 」 。在古代,藍可以從多種植物中提取,比如藍草(它的根莖叫板藍根)、蓼蘭、馬蘭等。蓼蘭綠如藍:比蓼藍還要綠。如,勝過。
  • 將白居易的3首《憶江南》重新編排之後,你是否還記得原詩
    白居易在江南地區任職前後不到4年的時間,但在當地做了不少服務民生的事情,深得當地民眾愛戴,他自己也對江南地區的風土人情以及當地獨具特色的江南美景讚賞有加,這才有了我們所知的《憶江南》3首。樂府詩·唐·白居易·憶江南其一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 讀白居易的《憶江南》,那醉人的景色,讓人心馳神往
    江南風光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去親眼見證白居易筆下的江南美景。日出江花紅勝火而這,便是白居易記憶裡的江南,他心目中的江南。可惜的是,筆者至今還未真正的去過蘇杭地區,沒有親身的領略過江南的風情。
  • 今日穀雨:雨水無閒,春去夏來,百穀生
    關於穀雨的來歷,還有一些傳說,首先是和倉頡的關係,據《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黃帝於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布倉頡造字成功,並號召天下臣民共習之。由於倉頡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賜給人間一場穀子雨,以慰勞聖功,這就是現在的「穀雨」節氣。
  • 白居易《憶江南》:人人難以割捨的江南情結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憶江南》本是一個詞牌。
  • 醉江南,念江南,憶江南
    作者:木子堂(本文系原創,請標明作者,轉載需經同意,謝謝)【寫在前面】本文中詩作,均系本人「斜眼瞄堂詩」系列原創作品,今天刊發的幾首詩作,都是「憶江南更喜三月春弄俏,桃花雨,烏篷船。風吹煙花亂人迷,柳曼舞,蝶翩躚。最是才女美如畫,比西子,賽貂蟬。人在畫中不知醉,痴痴迷迷不知還。臨江籬笆三間舍,圍屋耕墾半畝田。
  • 白居易的三首《憶江南》,你只知道「風景舊曾諳」嗎?
    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第一次接觸這個詞牌的時候,都是坐在教室裡,搖頭晃腦地背著白居易的「江南好,風景舊曾諳。」今天便以它開頭,康一康,老白筆下絕美的江南。憶江南其一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 「高端原創優秀詩詞」何其三詞《憶江南》選粹
    憶江南·春憶濃春日,草色綠於藍。捏我鼻尖驚淺睡,傍伊花下作閒談。雙目似幽潭。憶江南·夏憶初夏日,人立碧闌橋。憶江南·清明小院觀桃清明又,綠葉漸豐腴。細蕊尖尖針也似,青桃小小淡何如。有鳥蝶來疏。憶江南· 清明過清明過,歸燕作南音。春水流波橫媚眼,牡丹落瓣剩空心。芍藥未抽簪。
  • 白居易《憶江南》,寫盡江南景色美風物美女性之美,讓人心馳神往
    《憶江南三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組詞作品。第一首詞總寫對江南的回憶,選擇了江花和春水,襯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顯得十分鮮豔奇麗,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詞描繪杭州之美,通過山寺尋桂和錢塘觀潮的畫面來驗證「江南好」,表達了作者對杭州的憶念之情;第三首詞描繪蘇州之美,詩人以美妙的詩筆,簡潔地勾勒出蘇州的旖旎風情,表達了作者對蘇州的憶念與嚮往。
  • 白居易的3首《憶江南》詞,盡顯江南之美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青年時代曾漫遊江南,後又先後擔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對江南風光十分了解,江南也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因此,十餘年後,當他回到洛陽時,時常感懷於江南的好,寫下了三首《憶江南》,抒發對江南的懷念之情。
  • 白居易的《憶江南三首》,成了蘇州和杭州最好的代言詩
    江南,自古以來便是人間繁華之地,從古代的春秋時期到現在,這裡曾上演了無數或真實動人,或悽美哀婉的傳說故事。從冬盡到春來,不論四季多麼變幻莫測,這裡的美景依舊,佳人依舊。幾年的江南時光,使得白居易感受這裡的人傑地靈,以至於在白居易回到洛陽10年後,依舊忘不了江南的美好。在一個初夏時節,白居易又想起了曾經在蘇州和杭州為官的歲月,於是寫下了《憶江南三首》。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 39.憶江南-唐.白居易:最美蘇杭,莫不如是
    憶江南 唐.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