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浙江·百縣千碗」工程自2018年啟動以來就得到省政府高度重視,袁家軍省長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予以肯定,「做實做好『百縣千碗』」被寫入2019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浙江特色美食的一張「金名片」。
臨安是長三角知名的旅遊目的地,連續6年遊客接待超過千萬人次,其中「美景+美食」是旅遊目的地核心吸引物,通過「詩畫浙江·百縣千碗」的項目,我區以天目暖鍋」作為地域美食品牌來打造。
為更好的保護區域品牌,日前臨安「天目暖鍋」商標名稱已成功註冊,此次申請註冊內容包括器皿、印刷品、調味品、市場營銷等14大類96小類。
臨安「天目暖鍋」系列將得到法律的保護,也為進一步打響臨安美食品牌,擴大知名度提供有利的條件,可以說是「僅此一家,絕無分店」,只有來臨安才能吃上正宗的「天目暖鍋」。
通過美食挖掘和品鑑,推出了10道特色天目暖鍋菜品。
原料:老鴨1隻,石筍乾250g,火鍾150g,粽葉3張,菜心3根典故:蕭統分經。早在南北朝時,梁武帝有個兒子,名蕭統(501-531),後被立為太子。這一日,蕭統來到竹筍遍野的天目山,在一茅屋內邊煮春筍,邊圈點經書。當想到鍋裡有筍在煮時,揭開鍋蓋一看,筍已煮得乾乾的。「呀!筍乾了。」筍乾就這樣被叫出名來。筍已煮幹,蕭統將筍乾撕成條,往鍋中放水繼續煮,不曾料到,湯鮮味美,還散發出陣陣清香。
註:昭明,梁朝太子,筍乾發明者,孝母分經;鴨,古代與甲同音。以「鴨」象徵科甲。「一甲」,即狀元,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調料:東古一品鮮100g,老抽50g,冰糖50g,料酒250g。烹飪方法:豬蹄切塊出水備用,幹黃花菜用冷水浸泡5小時備用;取高壓鍋,墊好竹篇,放入豬蹄,加入調味料壓18分鐘,用滷湯燒黃花菜5分鐘,出鍋裝盤即可。典故:朱帝屯兵。朱元璋未當皇帝時,在大明山屯兵。劉伯溫請村民以豬蹄為原料製作曖鍋為將官助興。邊吃邊大喊「朱帝、朱帝」。朱元璋甚喜。
後朱元璋當皇帝後,對富商沈萬山不滿,企圖用計除之。遂讓廚師製作紅燒豬蹄,讓沈講出菜名。沈欲言「豬蹄」,忽想犯了大忌。急中生智,說此乃「萬山蹄」,逃過一劫。
烹飪方法:石耳洗淨出水備用,豆腐出水墊底備用,火腿炒香,加入高湯調味,淋至出水好的石耳、豆腐上,出鍋即可。典故:唐代詩人李頻遊歷天目勝境,遍嘗農家野餐,當吃到石耳時,讚不絕口,曰:天目本仙居,石上生靈草。烹飪方法:春筍去殼滾刀切出水備用,鹹肉切塊用油煸香,下春筍,加礦泉水燉30分鐘,調味即可。典故:南宋於潛縣令樓璹(1138~1142)用23幅耕圖與23幅織圖製成《耕織圖》描繪當地播谷種田與養蠶織布,深得高宗讚賞並獲得吳皇后題詞,成就了中國文化遺產的一大瑰寶。
明代詩人李東陽、程敏政沿著《耕織圖》的遺址走遍天目山區,寫下飽諳天目煙霞味,香菇青筍帶冰鹽的應景詩句。
調料:東古一品鮮100g,味精50g,菜籽油100g烹飪方法:石斑魚殺好洗淨備用,蘿蔔切絲備用;蘿蔔絲紅燒墊底,石斑魚用菜籽油煎黃,下入調味料燒8分鐘左右,放置蘿蔔絲上即可。石斑魚,當地人叫做「石斑佬」,是昌化溪中的一種淡水魚,別名叫「薄額光唇魚」。它通體斑狀花紋,最喜歡在暖水裡群居。昌化溪堤大多是石塊壘就,這為石斑魚的生息提供了非常優越的生長條件。
用石斑魚作菜,不需要刮鱗,肉質細、味道鮮,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含有胺基酸、多種無機鹽、鐵、鈣、磷和各種維生素,雅稱「美容護膚之魚」。
原料:黃牛肉500g,冬醃菜200g,冬筍150g烹飪方法:黃牛肉切片備用,冬醃菜冬筍切段炒香備用,下菜籽油將黃牛肉炒香,下入原料,山泉水燉15分鐘,調料出鍋即可。牛肉,味香脂少,補氣血健脾胃,燉、烤、烹、炸,無不鮮美無比。但是,在錢王當政的吳越國,倡導農耕,誰吃牛肉誰犯法。明令「殺一頭牛坐一年牢」。當然了,如果真要吃牛肉,方法還是有的,那就是等自家的牛失去耕作能力後報告官府確認,俗稱「黃牛黃了」。這就是燉牛肉稱之謂「二黃一甑」(「二黃」,黃牛黃了)的來歷。
烹飪方法:土雞洗淨切塊備用,大蒜頭用鹽水泡2小時備用,用菜籽油將土雞炒透,下入調味料、大蒜頭、黃芪、泉水,燉20分鐘。典故:北宋東坡居士幾臨於潛,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於潛女》等眾多詩篇和「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名句。
一天,他在天目山農家就餐,親歷農婦抓雞烹飪全過程,隨口吟出「誰遣山雞忽驚走」的詩句。一百年後,詩人程珌沿著蘇軾足跡遊覽天目山,在同一農家舊地,寫下「朱紅野實堆盤裡」的實景詩句。傳為佳話。現仿其句寫之:「冠紅黃實堆鍋裡」。冠紅,意為山雞之冠,黃實,乃烹熟山雞之膚色也。
原料:華光潭魚4斤,鹽滷豆腐400g,洋蔥100g調料:秘制醬200g,東古一品鮮50g,雞粉20g烹飪方法:包頭魚殺切洗淨切魚頭備用,鹽滷豆腐手撕成大塊備用,洋蔥切塊。鍋留底油,魚頭煎透,下入秘制醬、調味料、天目山泉水,鹽滷豆腐燉20分鐘,出鍋即可。詩曰:「桃花流盡魚頭肥,河畔有機勾魂湯」。講的就是這道菜。典故:相傳,自從琴操隱居玲瓏山後,蘇軾常到玲瓏山尋訪。一日,蘇軾來到玲瓏山休閒,正準備食一魚頭曖鍋時,聽到遠處傳來其好友佛印和尚的聲音,慌忙之中把曖鍋藏之床底。佛印來到東坡房間,聞到香味,巧出一題,使蘇軾取出曖鍋共食之。(佛印問蘇軾:「蘇」字魚可在左,也可在右,都讀「蘇」;但是,如果草頭下面一條「魚」應該讀什麼?)原料:豆腐圓子400g,絲瓜200g,河蝦10隻,鹹肉片6片。烹飪方法:用豬油將鹹肉片煸香,下入高湯,豆腐圓子、絲瓜、河蝦,調味燒5分鐘左右出鍋。在馳名中外的天目山西部餘脈,還有一座尚待開發的昌北海拔第一山「滴水巖」。主峰為石和尚峰,離島石鎮西南約5公裡,海拔1205餘米。滴水巖懸崖有婀娜壯觀的黃山松,滴水巖山洞有雲霧繚繞的瀑布,猶如世外仙境。當地鄉民用沒有一絲汙染的水製成的肉圓配以絲瓜陪襯,寓意「團團圓圓,事事如意」。
原料:老黃瓜500g,鹹豬蹄300g,筍乾100g
調味:菜籽油100g,鹽50g,味精50g
烹飪方法:老黃瓜帶皮切段備用,鹹豬蹄出水用高壓鍋壓8成熟。鍋內下原材料燉10分鐘,調味出鍋即可。
典故:「煨美甘分芋,蒸肥欠裹荷」。此乃南宋時期我們臨安自己的詩人洪諮夔(KUI)在天目山遊玩時所作。詩的全文是:「剗草根須盡,傳花葉未多。明波撐窣堵,老石臥盤陀。煨美甘黃瓜,蒸肥欠裹荷。醒然下山去,明月滿林阿。<今日互動>
撰文 | 小安安
版權歸原作者有
轉載請註明出處(laly637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