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牧現身學術研討會,學者以詩歌為文學巨擘祝壽

2020-12-12 觀察鏡

東華大學與臺灣師大合辦「詩人楊牧八秩壽慶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天起展開一連2天會議,近80歲的楊牧也出席,30多名學者專家透過討論楊牧的文學成就來祝壽。

為慶祝知名作家楊牧先生80大壽,國立東華大學楊牧文學講座特別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合辦《詩人楊牧八秩壽慶國際學術研討》,並於今天上午展開會議。

楊牧的原名是王靖獻,1940年出生,臺灣花蓮人,他不僅是作家,同時也身兼學者、評論家、出版家等多重身分,被譽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現代詩巨擘。

年近80歲的楊牧,近來鮮少公開露面,他今天出席研討會外,贊助人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也特地出席致詞。會議預共有來自海內外30多名學者專家參加。

研討會以楊牧文學研究為主題,除發表19篇論文外,並特別設計譯者論」,邀請從事楊牧作品外譯工作的專家分享心得,並提出未來計劃與展望,俾使楊牧優秀的詩文能更普遍向世界各地傳播。

開場主持人國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主任賴貴三以《滿庭芳.下闋》為題的詞,送給楊牧作為祝賀,隨後中央研究院院士鄭毓瑜以「仰首看永恆:楊牧的『奇萊』書寫」為題演講。

童子賢說,現場以分享文學詩歌的方式,來為楊牧老師祝壽,並強調自己是藝術跟文學的仰慕者,楊牧不只帶給他文學跟藝術的美,也讓他透過作品追尋、依賴和懷念家鄉,也從楊牧身上展現的典範,看到作為知識分子、文學創作者的社會參與,是清楚的指標與燈塔。

楊牧文學講座召集人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許又方表示,楊牧在60年不間斷的創作歷程中,留下一道清晰獨特且突破求變的創作路徑。我們無法僅用一種風格、一種理論去解析他的作品,同時也無法將其各時期的作品割裂看待,一如不能將其散文、評論,乃至文學研究等,與詩歌創作分門別戶般。

他說,楊牧所累積的文學成就,已經形成一門「楊牧學」,等待未來的學者們認真研究,這也是舉辦楊牧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宗旨。

相關焦點

  • 楊牧現身學術研討會,學者以詩歌為文學巨擘祝壽
    東華大學與臺灣師大合辦「詩人楊牧八秩壽慶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天起展開一連2天會議,近80歲的楊牧也出席,30多名學者專家透過討論楊牧的文學成就來祝壽。為慶祝知名作家楊牧先生80大壽,國立東華大學楊牧文學講座特別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合辦《詩人楊牧八秩壽慶國際學術研討》,並於今天上午展開會議。楊牧的原名是王靖獻,1940年出生,臺灣花蓮人,他不僅是作家,同時也身兼學者、評論家、出版家等多重身分,被譽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現代詩巨擘。
  • 【預告】26日騰訊書院:楊牧詩歌之夜
    [導讀]5月26日19時《朝向一首詩:楊牧詩歌之夜》。頂級學者杜維明、陳平原、楊牧,共話詩歌之美。公眾講座,無需預約,直接前往,會場300座。5月19日,在騰訊書院《文學·歷史·記憶》文化論壇上,向大陸觀眾首次推介了記錄楊牧文學生涯的紀錄片《朝向一首詩的完成》。5月26日19時,楊牧將做客騰訊書院,與大陸讀者面對面探討詩歌之美。著名學者杜維明將出任嘉賓主持、陳平原將作為對話嘉賓,騰訊書院邀您共度典雅雋永的「楊牧詩歌之夜」。
  • 艾青詩學研討會上展望中國詩歌的未來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29日電 5月27日上午,艾青詩學研討會在艾青的故鄉傅村鎮畈田蔣村進行。山腳下、碧水旁,謝冕、黃怒波等一眾詩人學者圍繞「艾青詩學」的主題紛紛發言,並從「艾青詩學」展開,暢談中國詩歌的未來。
  • 【預告】26日騰訊書院:楊牧詩歌之夜
    [導讀]5月26日19時《朝向一首詩:楊牧詩歌之夜》。頂級學者杜維明、陳平原、楊牧,共話詩歌之美。公眾講座,無需預約,直接前往,會場300座。5月19日,在騰訊書院《文學·歷史·記憶》文化論壇上,向大陸觀眾首次推介了記錄楊牧文學生涯的紀錄片《朝向一首詩的完成》。5月26日19時,楊牧將做客騰訊書院,與大陸讀者面對面探討詩歌之美。著名學者杜維明將出任嘉賓主持、陳平原將作為對話嘉賓,騰訊書院邀您共度典雅雋永的「楊牧詩歌之夜」。
  • 楊牧談如何教授詩歌:把每一個字弄得水落石出
    中新網5月27日電 臺灣著名詩人、散文家楊牧做客騰訊書院,與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共話詩歌之美。對於詩歌如何教授的問題,楊牧談到,要把每一個字弄得水落石出。「教書的人只要每堂課花15分鐘講典故,就可以幫助學生找到方向。」
  • 詩人楊牧逝世|他說,詩是舞蹈也是治癒靈魂創傷的偏方
    近日,作家、翻譯家、學者楊牧病逝,享年80歲。作為重要的文化傳播者、教育家,他的逝世讓寶島臺灣又失去一位文化巨擘。楊牧1940年出生於花蓮,本名王靖獻,十幾歲開始寫詩,《水之湄》《花季》《燈船》等多部詩集成為文學經典,多年來一直被認為是臺灣最有可能拿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 臺灣文學專家梁燕麗:楊牧的詩想空間
    原創 梁燕麗 復旦青年2020年3月13日,楊牧病逝於臺北國泰醫院。在漫長的創作生涯中,楊牧留下了十四本詩集;而學者、翻譯家、詩人三重身份合於一身,更讓楊牧的詩歌融匯世界文學的深厚傳統。因此,每一本詩集的出版,都拓展了漢語詩歌的潛能,甚至革新了詩風。
  • 屠岸、楊牧出席臺灣文學電影展對話詩歌創作
    本報訊(記者 夏琪)近日,人民文學出版社、臺灣目宿媒體、中國電影資料館和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共同主辦的「他們在島嶼寫作」臺灣文學電影展揭開序幕。    當日,在臺灣著名詩人、散文家與學者楊牧先生溫淳動人的詩文朗誦聲中,臺灣文學大師系列紀錄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之《朝向一首詩的完成》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首映。首映式活動中,著名詩人屠岸與楊牧兩位文學老人,就詩歌創作與中國古典文學、漢語詩與詩歌翻譯、臺灣文學的發展與漢字藝術的推進等話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 傳薪者楊牧:他締造了1980年代臺灣文學出版與閱讀的高峰紀錄
    楊牧聽了十五分鐘,起身離開了。隨後他即轉到與新思潮、新創作密切相關的外文系,讀到了加繆,也讀到了他最喜歡的浪漫主義詩人濟慈。 但他仍到中文系修課,從徐復觀那聽韓柳文章,為他後來師從陳世驤研究《詩經》打下了基礎,也為他詩歌創作轉型埋了個伏筆。 1960年,楊牧在藍星詩社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水之湄》,並主編《東風雜誌》。
  • 楊牧做客騰訊書院談如何教授詩歌
    本報訊 (記者周志軍)臺灣著名詩人、散文家楊牧5月26日做客騰訊書院,與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杜維明、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共話詩歌之美。當天的對話從文學的教育傳統生發出「詩歌該如何教授」的思考。
  • 逝者|詩人楊牧:星子在西天輝煌地合唱
    2013年左右,楊牧才將詩授權給《中國新詩百年大典》出版,這也是他第一次把詩歌授權給大陸正式出版。1940年生於臺灣花蓮的他,本名王靖獻,是臺灣著名詩人、作家。楊牧16歲就開始寫作,在超過半世紀的創作生涯裡,累積創作諸多詩歌經典,作品譯為英、韓、德、法、日、瑞典、荷蘭等文,曾獲紐曼華語文學獎等多項重要文學獎。
  • 第三屆清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穗舉行
    除上述議題外,與會學者還就清代文學與中國文學傳統的關係、清代文學研究的學術史回顧等方面展開討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學者關注到了地方詩歌總集,開展了如對雲貴川詩歌總集、對湖湘詩歌總集的研究。 關鍵詞:教授;文學研究;學者;學術;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詩歌;安徽大學文學院;文學遺產;古代文學;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所 作者簡介:
  • 「詩是我涉事的行為」 ——楊牧的文學生命
    中學時受國文老師胡楚卿啟發開始詩歌創作,於中學時在《現代詩》、《藍星》、《創世紀》等詩刊發表創作,1959年開始列名《創世紀》詩刊編委,同年入東海大學,受教於海外新儒家三大代表人物之一的徐復觀先生,跟隨徐復觀學習「中國古代思想史(先秦部分)」、「老莊哲學」與「韓愈文研讀」專題,此後二十餘年間往來論學不輟,成為延續徐復觀中國古代文學與藝術思想的重要弟子,在新詩創作與學術理路兩方面皆深受徐先生影響。
  • 詩人楊牧去世:他的語言,始終讓人感到新鮮
    1946年,六歲的楊牧成為進入花蓮市國民明義學校,開始學習國語,並接觸了《血滴子》《水滸傳》《西遊記》等漢語作品。高中時期,以「葉珊」為筆名,向詩歌雜誌投稿。1972年,他開始將筆名從具有浪漫色彩的「葉珊」改為更顯沉鬱的「楊牧」,由此也標誌著他詩歌風格的轉變。葉珊時期的詩歌作品,受《詩經》與浪漫主義詩歌影響較大。
  • 紀念|成為楊牧
    楊牧聽了十五分鐘,起身離開了。隨後他即轉到與新思潮、新創作密切相關的外文系,讀到了加繆,也讀到了他最喜歡的浪漫主義詩人濟慈。但他仍到中文系修課,從徐復觀那聽韓柳文章,為他後來師從陳世驤研究《詩經》打下了基礎,也為他詩歌創作轉型埋了個伏筆。1960年,楊牧在藍星詩社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水之湄》,並主編《東風雜誌》。
  • 「第四屆海洋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在寧波大學順利召開
    2021年10月30日至31日,由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文學研究》編輯部、寧波大學世界海洋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以及中國社科院-寧波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寧波國際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主辦、海洋出版社協辦的「第四屆海洋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成功舉辦。
  • 「東亞智慧與東北亞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
    人民網訊 「東亞智慧與東北亞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於10月11日和12日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本次研討會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院和日本京都產業大學世界問題研究所共同主辦。
  • 臺灣詩人楊牧去世:他是在古典與現代之間出入自如的「詩騎士」
    楊牧自十六歲開始寫作,逾半世紀的創作生涯,累積出無數難以超越的文學經典,並曾分別於北美、臺灣、香港等地任教,長期從事教育工作,身兼詩人、散文家、翻譯家與學者多重身身份。作品譯為英、韓、德、法、日、瑞典、荷蘭等文,獲吳三連文藝獎、紐曼華語文學獎等多項重要文學獎(其中,馬悅然翻譯《綠騎:楊牧詩選》[Den grone riddaren]中文、瑞典文對照版,榮獲2011年瑞典皇家圖書館書籍藝術大獎),影響後進無數。 其代表作有《柏克萊精神》、《搜索者》等,以及文學自傳《奇來前書》、《奇來後書》。作品曾被譯為英文、德文、法文、日文、瑞典文、荷蘭文。
  • 第二屆中國(金華)·艾青詩歌節將在金華開幕
    詩歌節期間(5月26日-28日),將會舉辦密集的大眾文藝、高端學術活動。「您好,新時代」網絡文學「大神」獻禮艾青詩歌節暨創作分享會「什麼樣的小說才適合改成影視劇」「如何在網絡小說中找到文化自信」……當天的活動將由包括《雪豹》《五號特工組》的作者景旭楓,金東本土網絡小說家、正在熱播網劇《萌妻食神》作者夏玲在內的10位網文「大神」,以主題發言的形式,帶領讀者在最熱鬧的商業中心探討時下最潮的文學形式
  • 詩人楊牧逝世|他說,詩是舞蹈也是治癒靈魂創傷的偏方
    近日,作家、翻譯家、學者楊牧病逝,享年80歲。作為重要的文化傳播者、教育家,他的逝世讓寶島臺灣又失去一位文化巨擘。楊牧1940年出生於花蓮,本名王靖獻,十幾歲開始寫詩,《水之湄》《花季》《燈船》等多部詩集成為文學經典,多年來一直被認為是臺灣最有可能拿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