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體系是高質量發展的「根基」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底盤」。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將「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作為推進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的重要著力點之一,提出加快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位造業主導、現代服務業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
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築牢湖北高質量發展底盤.mp3
03:13來自湖北之聲FM1046
沒有現代產業體系支撐,現代化就是空中樓閣。其中,決勝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在於戰略性新興產業。2019年湖北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7892家,武漢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連續4年增長超25%,但同時,武漢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僅有北京的16%,上海的34%,深圳的26%。省政協常委、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鄒薇教授分析,這些差距源於我省戰略新興產業數量不夠、產業鏈發展不充分、研發投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鄒薇表示,這些短板需要以企業為主體加快補齊,並通過政府給予研發投入加計扣除、研發人才綠色通道等優惠政策,拋出更有分量的「橄欖枝」。
「全國各地現在都在進行搶人大戰,像我們湖北省現在所提出來的引進這種高端人才和引進新進畢業的大學生人才,我們所提出的一些相關的政策,跟沿海的地區相比未必有優勢,這方面的工作我覺得政府是可以去花更大的力氣更精細地去做的。」
同時,鄒薇建議,湖北應加快編制產業地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統籌招商、集中布局,避免同質化競爭。
「很多的中小城市、縣域經濟,他們爭相引進一些沿海地區的轉移的產業,就會出現產業結構低端重複,既浪費資源、又汙染環境,惡性進行價格競爭,所以應該儘快地推進一個產業地圖的編制工作,這樣使得我們的所有的地市州依據各自的資源條件、要素條件,明確它在未來發展的主要的產業領域是什麼。」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鄒薇介紹,目前湖北的「千億產業軍團」已達17個,但絕大多數是傳統製造業,如何培育有足夠規模、體量和增長動能的先進位造業,需對「光芯屏端網」、新一代汽車、以5G網絡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等靶向發力。
「它們具備很高的附加價值,寬闊的市場潛力,也非常地符合我們現在要構建國內經濟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這樣一種這種新發展格局的內在的要求。」
現代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顯示出它的發展水平和層次。鄒薇介紹,目前湖北第三產業佔GDP比重50.01%,剛過一半,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傳統服務業,現代服務業的巨大前景還有待挖掘。
「現代服務業以大型的城市和都市圈為代表,密集地發展現代金融、物流、商貿,包括我們以網際網路為依託所形成的這種在線的業務。不僅它們自身就能夠吸納大量的就業,也能產生大量的產值。」
不久前,湖北出臺新政,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位造業深度融合,其中,「智能工廠、工業網際網路、生產共享平臺、總集成總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衍生製造、網絡協同製造、現代供應鏈、融資租賃、工業旅遊」等新業態模式位列其中。鄒薇說,通過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反過來推動先進位造業不斷提質升級,已然成為湖北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路徑。
記者:何伶凌
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