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是第32個「全國愛牙日」,主題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調查顯示,我國90%以上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而66%的兒童患有齲齒。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事實上,這句民間廣為流傳的俗語存在著很大的誤區。齒科問題看似小,卻「牽一髮而動全身」。多項研究表明,人類80多種疾病,都與牙齒問題相關,例如心腦血管、中風、B型糖尿病、妊娠併發症、風溼性關節炎、老年痴呆等。
然而,高昂的齒科治療費用卻讓很多人「望牙卻步」。隨著民眾對口腔健康的重視度日益提升,為齒科醫療成本減負的需求也逐步擴大,險企正加緊對齒科保險的布局。
口腔疾病普遍存在
根據國家衛計委發布的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我國兒童患齲情況已呈現上升態勢。12歲兒童恆牙齲患率為34.5%,與十年前相比上升7.8個百分點;5歲兒童乳牙齲患率為70.9%,與十年前相比上升5.8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中年人的牙周健康也不容樂觀。調查發現,35-44歲居民中,口腔內牙石檢出率為96.7%,與十年前基本持平;牙齦出血檢出率為87.4%,與十年前相比,上升10.1個百分點。
然而,與高患病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前我國口腔疾病患者的就診率較低。調查數據顯示,全國正在遭受口腔問題困擾的人群超過9成,但就診率僅有10%。究其原因,是昂貴的齒科醫療費用令很多人選擇一忍再忍。
「口腔疾病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健康問題之一,全球絕大部分的成年人以及近九成的學齡兒童都或多或少地被口腔疾病所困擾,常見的口腔疾病包括齲齒、牙周疾病以及口腔癌等。」有三甲醫院口腔科醫生向記者介紹,口腔疾病防大於治,一定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免病情進一步發展。
高額費用讓人卻步
「一身行頭31900元,隱形牙套就佔30000元」的段子仍在網絡上流傳。
總的來看齒科的治療費用,潔牙300元左右,補牙300元至500元,拔智齒500元至1200元,種植牙均價6000至18000元,正畸15000至30000元。
看牙為何如此貴?
記者採訪了解到,一方面,口腔醫療服務醫保覆蓋項目較少,各地政策大多僅涵蓋補牙、牙周病等基礎治療的部分費用,而洗牙、塗氟等口腔疾病預防以及種植牙等大多數口腔治療項目,都未被涵蓋在基本醫保範圍內。另一方面,公立醫院口腔科自費項目比例也較多,牙齒矯正等修復美容類均為自費,對於很多人來說費用負擔較大。
險企布局齒科保險
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加劇,社會人口結構中牙齒缺失、口腔疾病等疾患的比例大幅增加,推動相關醫療需求顯著上升。與此同時,隨著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口腔相關治療與美容服務的需求也在逐漸擴大。基於此,近年來,齒科保險開始在行業內嶄露頭角。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大地財險、安達財險、陽光財險、太平財險、泰康在線等公司均已發布專門的齒科保險。總體上,齒科保險包括齒科治療和意外齒科兩方面的保障。其中,齒科治療既包括洗牙等日常預防保健,也涵蓋拔牙等基礎治療以及正畸、種植矯正等複雜治療,賠付比例和賠付限額各有不同,用一年幾百元的保費通常可以撬動最高達萬元的保額。
對此,有保險經紀人表示,對於保險公司而言,齒科保險的盈利能力有限,更關鍵的作用在於提高用戶黏度。「齒科保險其實是一種體驗類、服務類的產品,可以帶病投保。而且,也有合作的診所,除合同上的賠付金額外,他們私底下還有互相合作的協議。對於保險公司而言,齒科保險宣傳和引流的意義大於盈利,可能就是平進平出吧」。
齒科保險也有痛點
根據平安證券發布的《口腔醫療服務行業全景圖》,以美國的發展路徑來看中國,中國口腔領域即將步入快速發展的階段。正畸和種植牙市場空間廣闊,或將成為口腔醫療行業增長核心。根據測算,中國目前種植牙和正畸的市場規模分別是347億元和271億元,滲透率僅為0.15%和0.68%。「如果種植牙的滲透率提升到1%,那麼市場就可以達到2000億元;正畸的滲透率達到5%-10%,市場可以超過3000億元。」
儘管如此,目前國內的齒科市場和齒科保險還是存在一些痛點,例如國內齒科機構缺乏有效規範,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國內齒科保險經驗不足,產品方案相對單一;目前尚未出臺強有力的齒科及齒科保險規範條例等。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指出,齒科保險市場需要以標準化的產品、標準化的網絡以及標準化的服務流程來激發新的發展活力。期待隨著國家醫改逐步落地以及齒科保險市場不斷擴大,行業將迎來齒科保險的規範條例,從而實現更加快速健康的成長。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